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散文集:久别长相忆

散文集:久别长相忆

作者:王干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32.2(5.2折) 定价  ¥6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散文集:久别长相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6877497
  • 条形码:9787506877497 ; 978-7-5068-774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散文集:久别长相忆 本书特色

《久别长相忆》是《你好,汗曾祺》《永远的汪曾祺》之后的又一新作。 《久别长相忆》由苏北先生选编,是 文化名人、作家、评论家、读者怀念和评价汪曾祺的文章的一次集中展示。 我们回望汪曾祺,是因为汪曾祺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推崇和喜爱,并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代文学大师。也正如王干先生所说:“当中国文学回归理性,民族文化的自信重新确立的时候,汪曾祺开始释放出迷人而灼热的光芒来。”

散文集:久别长相忆 内容简介

《久别长相忆》为文坛回忆汪曾祺先生的一本作品精选集,收录了黄裳、铁凝、林岫、王安忆、苏北等文学名家的近五十篇文章,涉及汪曾祺的生活、文学创作、书法和绘画艺术等多方面内容,生动再现了汪曾祺士大夫的形象。如铁凝写道“他的文学和人格,他用小说、散文、戏剧、书画为人间创造的温暖、爱意、良知和诚心却始终伴随着我们。”林岫赞汪曾祺“其书画,简洁明快,遣兴自娱,颇见文人书画气息。”

散文集:久别长相忆 目录

前面的话 苏 北 / / 001
也说曾祺 黄 裳 / / 001
昨日的故事 陈光楞 / / 012
相信生活,相信爱 铁 凝 / / 020
去汪老家串门 王安忆 / / 024
汪曾祺的书与画 林 岫 / / 027
读书只读汪曾祺 狄一安 / / 034
芳草萋萋“听水斋” 林益耀 / / 041
得汪曾祺画有感 李国涛 / / 046
杂家汪曾祺 孙 郁 / / 048
高山流水,远近之间 李 辉 / / 055
高邮记 季红真 / / 081

我所认识的汪曾祺 张守仁 / / 090
“文学要有益于世道人心”
——“汪曾祺出版热”随想 王 干 / / 097
由此进入“汪曾祺的高邮”
——重读《八千岁》 杨 早 / / 103
一个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刘锡诚 / / 114
汪曾祺先生的道德文章 王纪人 / / 123
沈从文谈汪曾祺 张新颖 / / 127
上海之于汪曾祺到底意味着什么 顾村言 / / 131
汪曾祺四题 龚 静 / / 146
汪曾祺“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陆建华 / / 161
文学史上的遗憾
——汪曾祺与《汉武帝》之始末
金实秋 / / 166
纪念汪曾祺 何立伟 / / 185
汪曾祺的白莲花 张昆华 / / 189
听汪曾祺谈诗 石 湾 / / 196
想起汪老 林贤治 / / 202
汪曾祺的七滴汗 龙 冬 / / 206
我和汪曾祺先生的交往 苏 北 / / 211

追忆汪曾祺 李 迪 / / 237
汪曾祺来张家口讲学 杨香保 / / 244
汪曾祺琐忆 王敦贤 / / 255
闲话散文 汪曾祺 卫建民 / / 261
那美文一样的美食 张 晴 / / 266
汪曾祺笔下的百工坊 郭 娟 / / 275
高邮寻访汪曾祺 刘文起 / / 283
隔壁的汪先生
——写在汪曾祺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
刘春龙 / / 292
汪曾祺的两篇同题文章 毕 亮 / / 296
汪曾祺和花果山 陈 武 / / 299
汪曾祺的编剧生涯 段春娟 / / 305
冬日读汪曾祺笔下的雪 汪端强 / / 312
汪曾祺,这个老头挺别致 姜异新 / / 314
老舍与汪曾祺:一颜百年知 虞金星 / / 325
汪曾祺的画 张 震 / / 331
编后记 334


展开全部

散文集:久别长相忆 节选

也说曾祺黄 裳苏北老兄:得《温暖的汪曾祺》一册,漫读一过,颇有所感。曾祺弃世十余年矣,还有人记得他,为他编纪念文集,这使我感到温暖。也许我的感觉不对,今天记得曾祺的人正多,只是未见诸文字、行动。年来闭户索居,耳目闭塞,为我所未见、未知。总之,曾祺身后并不寂寞,他的作品留下的影响,依然绵绵无尽,这是肯定无疑的。先说他的作品。除了流誉众口的《受戒》《大淖记事》等两个短篇,我的感觉,足以称为杰作的是《异秉》(改本),能撼动人心的是《黄油烙饼》和《寂寞和温暖》,这两篇都含有“夫子自道”的成分。《七里茶坊》也好,但采取的是旁观态势。*晚的力作则是《安乐居》。值得一说的是他的《金冬心》。初读,激赏,后来再读,觉得不过是以技巧胜,并未花多大力气就写成了,说不上“代表作”。说来颇有意思,我也曾对金冬心发生过兴趣,编过一本《金冬心事辑》,从雍乾间冬心朋辈的诗文集中辑取素材,原想写一篇清前期扬州盐商、文士、画人之间关系的文章,一直未下笔,见曾祺的小说,未免激赏。后来重读,觉得这正是一篇“才子文章”,摭取一二故实,穿插点染,其意自见,手法真是聪明,但不能归入“力作”。但从此又引出另一有趣话题。有论者说汪曾祺是*后一位士大夫型文人;又有人说,汪是能作文言文的*后一位作家。我翻过他的《全集》,并未发现他有一两篇文言作品,但为何会给人留下如此印象?这就不能不从他的语言运用、文字风格去找原因。是他的语言文字给读者留下了浓郁而飘浮的特异气氛的结果。“……罗汉堂外面,有两棵很大的白果树,有几百年了。夏天,一地浓荫,冬天,满阶黄叶。”这是曾祺笔下的一节文字(见《桥边小说》中的《幽冥钟》。另外在《钓鱼的医生》里有“一庭春雨,满架秋风”句,可以比观)。偶然相遇,不禁有奇异的生疏而兼熟悉之感。这岂非六朝小赋中的一联?写出了环境、气氛,既鲜明又经济,只用了八个字,以少许胜多许,而且读来有音节、韵律之美,真是非常有力的手法。平视当代作者,没有谁如此写景抒情。这是*后一位士大夫么?是“文言文”么?回忆一九四七年前后在一起的日子。在巴金家里,他实在是非常“老实”、低调的。他对巴老是尊重的(曾祺**本小说,是巴金给他印的),他只是取一种对前辈尊敬的态度。只有到了咖啡馆中,才恢复了海阔天空、放言无忌的姿态。月旦人物,口无遮拦。这才是真实的汪曾祺。当然,我们(还有黄永玉)有时会有争论,而且颇激烈,但总是快活的,满足的。我写过一篇《跋永玉书一通》,深以他俩交往浸疏为憾,是可惜两个聪明脑壳失去碰撞机会,未能随时产生“火花”而言。是不是曾祺入了“样板团”、上了天安门,形格势禁,才产生了变化,不得而知。曾祺的孩子汪朗虽有所解说,但那是新时期的后话了。不能不联想到沈公(从文)。从《沈从文全集》的通信部分看,他是写过不少信件,包括对公私各方面,对他的工作、处境,有说不尽的牢骚,充分诉说了生命受过的重重挤压。但在一九六二年,当局面多少有些宽松之际,他以政协委员身份得到外出视察的机会时,久被压抑的心情得到弛放,他写起诗来,对同游的委员们也不无讥嘲。我当时向他索得几页诗稿,在报上发表了,让他在久离文坛后与读者有个见面机会。诗稿是用毛笔蓝墨水写在红格账簿纸上,一色漂亮的章草。诗见报后从文即来信,索回原稿,他的理由是:“旧体诗刊载过多,对年轻人无多意思。”“拙诗*好莫再分割刊载,因为如此一来,对读者无多意义,对作者亦只能留下一种填篇幅痛苦不好受印象。”坚持索回原稿。来信至再至三,而且越来越“严肃”,使我十分恼火,曾向永玉诉说:“沈公是怎么啦?”永玉说,随他去吧,老毛病啦。于是手稿至今仍压在手底。沈公写的是五言排律,也许是读了周作人在老虎桥所写的《往昔》组诗而引起了诗兴,不知可的确。 ……

散文集:久别长相忆 作者简介

苏北,原名陈立新。安徽天长人。中共党员。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思想政治专业,法学学士。1980年招干进农业银行,历任农行来安县半塔营业所出纳员、稽核员,天长市农行审计稽核员、秘书,《金潮》杂志编辑,《中国城乡金融报》编辑、记者、副刊部主任、安徽记者站站长,农行安徽省分行宣传部副部长。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江南江北》(合作)、《苏北乡土小说》,散文集《遭遇湘西》、《灵狐》,幼儿读物《儿童百问》,共五部。另有中篇小说《蚁民》,短篇小说《刀技》、《狗报》,散文《关于汪曾祺的几个片断》、《灵狐——有关汪曾祺的断断续续的思絮》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