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理论是非辨与析: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理论是非辨与析: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作者:汪亭友 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00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66.0(7.5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理论是非辨与析: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版权信息

理论是非辨与析: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旗帜鲜明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为意识形态工作和意识形态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著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一段时期以来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盛行的“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进行了分析和批判,用大量事实厘清了它们的表现、实质与危害,有助于我们澄清理论上的是非,廓清认识上的迷雾,对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著作的创新之处,是把社会思潮纳入学术研究范畴,突出学理性、理论性、政治性,既注重梳理思潮演变发展的主要脉络、代表性观点,又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对于政治原则问题、方向道路问题不搞折中妥协,划清它们与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对于思想认识问题晓之以理,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影响力;对于学术观点问题鼓励探讨,在切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目的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理论是非辨与析: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目录

目录



导言

(一)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乎党、国家和民族的
前途命运

(二)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错误观点是意识形态工作的
一项重要任务

(三)要坚决抵制和批判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错误
观点和思潮

(四)要将批判错误观点和思潮融入教学,增强思政课的
政治引领力

(五)本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普世价值”评析

(一)“普世价值”的由来及内涵

(二)理论上并不存在所谓“普世价值”

(三)认识“普世价值”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

(四)所有的价值观或共识都不是“普世”的

(五)西方鼓吹“普世价值”的政治意图及应吸取的教训


二、“宪政民主”评析

(一)西方宪政的由来、内涵与实质

(二)“宪政民主”思潮在我国的兴起及主张

(三)有关宪政的主要观点评析

(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三、新自由主义评析

(一)我国改革受到新自由主义的严重干扰

(二)“经济人”假设是历史唯心主义的、反科学的

(三)驳私有化的种种言论

(四)围绕国有经济问题,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
斗争

(五)在市场经济问题上必须划清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
主义的界限


四、历史虚无主义评析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与特征

(二)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的表现及危害

(三)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泛起及危害

(四)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反思与教训


五、民粹主义在美国的由来及实质

(一)美国民粹主义的历史由来

(二)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民粹主义

(三)美国民粹主义兴起的原因

(四)特朗普胜选并非民粹主义的胜利

(五)三种不同语境中的民粹主义及其实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理论是非辨与析: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节选

导言(一)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乎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观念体系,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思想,文化,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观念体系,基本特征体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等。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党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等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全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全体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让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让党和人民的意志主张,牢牢占据思想宣传理论战线的主阵地,让其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为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方向有序推进,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充分的思想舆论条件,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意识形态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是争取人心的工作。人是一切活动和实践的主体,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是决定性因素。因此,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只有把人的思想工作做好了,把人心争取过来、安定下来,广泛汇集各方共识、凝聚各方力量,万众一心,步调一致,才能实现党中央确立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和成就,无不与党的卓有成效的宣传思想工作密切相关。意识形态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装、精神支撑和舆论保障。高度重视并努力搞好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光荣传统。毛泽东早就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9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64.邓小平也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做好这项工作是全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任务,“决不能削弱”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5.。江泽民也强调,“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基本方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6.,还认为“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传统、一大优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680.。胡锦涛也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坚持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形成全党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3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并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03.用“极端重要”、三个“事关”来说明意识形态工作的特殊地位和重大意义,既继承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又适应了新时代的工作要求。党的十九大站在新时代工作全局的高度,继续强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号召全党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2018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九个坚持”的重要论断,强调了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根本的遵循。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6月24日,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两次讲话明确了主题教育的总要求、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等,为全党指明了方向重点,成为此次主题教育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坚定理想信念对于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38.。他强调,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特别意义在于,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我们正在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必须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体中共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坚强有力的部署下,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形成了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格局,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意识形态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践证明,只要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创新思想理念、方式手段,把握工作规律,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解决不了的难题,就能开拓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二)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错误观点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的同时,又指出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辩证看待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之间的关系,提出:“既要切实做好中心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又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1.这些重要思想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在党的全局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科学回答了意识形态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既重视建设国家软实力又重视建设国家硬实力,既注重解决思想问题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意识形态工作和党的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意识形态工作而言,需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始终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是由我国社会实际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之所以要强调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因为:一方面,我国社会积极正面的事物是主流,消极负面的东西是支流,要正确认识主流和支流、成绩和问题、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集中反映社会健康向上的本质,客观展示发展进步的全貌,使之同我国改革发展蓬勃向上态势相协调;另一方面,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4.。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存在和现实需要出发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向任务,同时也表达了这样一个重要思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要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并不是要否定我国社会还存在消极负面的东西、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只准颂扬、不准批评,只讲成绩、不提问题,只要正面宣传、不要舆论斗争。应当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国社会发展状况也是如此。我国社会既有需要充分肯定和宣扬的占主流的积极正确方面,又有需要遏制和消除的不占主流的消极负面方面。存在决定意识。占主流的积极正确方面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占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占主流的消极负面方面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不占主流的社会思想意识。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成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取得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我国社会自然占据主流地位。与之相对应,反马克思主义、危害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不占主流地位。尽管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不占社会的主流,不能反映我国社会的本质和全貌,但其影响和危害不可小觑。实践反复证明,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占领。因此,对意识形态这块阵地,不能坐视不管、听之任之,不能任由反马克思主义、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滋生蔓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在事关坚持还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7.。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被动局面,引起人民群众不满,这与一些单位和党政干部政治敏锐性、责任性不强,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含含糊糊、遮遮掩掩,不敢或不愿同错误观点、错误倾向和错误思潮进行坚决斗争有着密切关系。在他们中,有的爱惜身上羽毛,热衷于当“开明绅士”,搞一团和气;有的从个人或单位的狭隘本位出发,害怕批判错误观点得罪人,对自己或本单位没有好处;有的认为反马克思主义观点“本来没有多少人知道,一批判,却使得更多的人知道了”,担心把这些错误观点“炒热”,适得其反;有的明明知道是错误观点,但仍以“学术自由”等名义,为其提供传播机会和平台,甚至为其打掩护、开脱责任。其实,正面宣传与批评反马克思主义、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批判反马克思主义、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指出它们的实质和危害,亮明党的立场和主张,反而能够教育、转化、团结一大批人,尤其是持观望立场的中间人群,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介于“红色地带”与“黑色地带”之间的“灰色地带”的群众。把持观望立场的绝大多数人,把不明真相的群众争取过来、团结起来,不仅能更好、更有力地推动党的思想宣传工作,扩大党的正面宣传的影响,巩固壮大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而且能够孤立、瓦解处在“黑色地带”的极少数人。相反,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含含糊糊、遮遮掩掩,不仅反马克思主义、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观点和思潮得不到遏制和纠正,而且使党的主张弱化,使正面宣传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正面宣传越来越没有人信、主流意识形态陷入瓦解的危险。绝不能低估反马克思主义、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等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的破坏性。一种社会思潮的滋生蔓延总会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观点名目繁多,善于伪装,有着各种旗号,迷惑性、欺骗性较强,如果在露出苗头时没有及时加以制止,任其发展蔓延,就可能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甚至酿成灾难性的后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1.这段论述意味深长,发人深省,苏联丢失社会主义政权就留下了这样深刻的教训。我们决不能低估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观点的生存力、影响力,要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三)要坚决抵制和批判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错误观点和思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一直存在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等错误言论,只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大体在2008年前后,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活跃着几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和挑战。从其表现看,在哲学领域主要是“普世价值”,在法学领域主要是“宪政民主”,在经济学领域主要是新自由主义,在历史学领域主要是历史虚无主义,在政治学领域主要是民主社会主义。这些思潮基本以学术面目出现,虽然分布在不同学科,名称和观点各异,但批判的矛头都指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上都是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影响恶劣,危害甚大,因此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13年中办发9号文件、2014年中办发30号文件等,对“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错误表现、实质与危害给予了明确界定和透彻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19”讲话、2014年“2?17”讲话中,深刻揭露了“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和言论的实质及危害,振聋发聩,正本清源,对阻止错误观点蔓延、消除人们认识上的困惑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度近乎失守的被动局面开始得到根本扭转,网络意识形态的混乱状况迅速得到有效遏制,意识形态状况呈现总体向上向好的积极态势,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尽管如此,应当清醒地看到,这些反马克思主义、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社会思潮虽然有所收敛,但依然以或明或暗的方式活跃在微信、微博、论坛及网站上,在一些期刊上也能见到它们的踪影;顽固坚持错误立场和错误观点的人并没有销声匿迹,有时还兴风作浪;错误观点和思潮还有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变种。意识形态领域暗流涌动,有时交锋激烈。消极负面的东西呈现出隐匿性、顽固性、难治理等特点。种种事实表明,防范和抵制错误观点、错误思潮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的重大论断,要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坚决同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斗争。高校不是象牙塔、桃花源,它既是各种思想观点交流、交融、交锋的集散地,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学生们并不是生活在“真空地带”。事实表明,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想观点的侵袭。在一个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成为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潮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地方,高校学生也自然是错误观点和思潮影响的主要对象。高校学生缺乏马克思主义基本素养,加上传播者的有意伪装,使得错误观点和思潮容易通过课堂、论坛、讲座等途径在学生群体中散播开来。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联系高校学生的思想实际,研究错误观点和思潮的表现,评析错误观点和思潮的实质及危害,无疑是必要而有重要意义的。(四)要将批判错误观点和思潮融入教学,增强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八个相统一”的重要思想,为如何上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这个重要论断抓住了思政课教学的一个关键方面。思政课教师需要坚持正面讲授为主,积极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学生了解党情、国情、世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伟业奋斗终生。同时,还需要用好批判的武器,旗帜鲜明地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在是非对错的比较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威力,在澄清谬误、坚持真理中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战斗性、凝聚力、引领力。高校思政课承担着体现和执行党和国家意志、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是高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整体不脱离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将对错误观点和思潮的批驳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是必要的、重要的。要纠正那种“不讲错误观点,学生还不知道;讲了,反而替错误观点宣传”的认识误区。错误观点和思潮,学生当时不知道,不等于以后不知道;学生不知道不等于教师不能讲授。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生该不该知道,而在于教师能不能说清楚它们的实质与危害,能不能把批判错误观点和思潮融入教学,能不能正确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之间的原则界限,并给出有说服力的解答。本书**作者从2009年开始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在长期关注和跟踪研究错误观点和思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将批驳错误观点和思潮融入原理课教学,比如在讲授辩证唯物主义时注意纳入对“普世价值”的评析,在讲授唯物史观时纳入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评析,在讲授资本主义部分时纳入对“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的评析,在讲授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时纳入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评析,等等。目的是引导学生认清错误观点,澄清模糊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3年,“宪政民主”思潮甚嚣尘上,有人赞成西方宪政,主张中国走“宪政民主”道路。针对此种现象,本书**作者与中国人民大学另一位教师公开发表了两篇辨析文章,不料却遭到迷信西方宪政的学者及网民的围攻,一些有境外背景的网站也推波助澜。正在这时,本书**作者对法学院本科生的思政课教学也到了该讲“宪政民主”的进度。当时赞成中国搞“宪政民主”的观点在法学界有一定市场,法学院的学生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因此,到临近讲授“宪政民主”内容时,本书**作者确实犹豫过。要不要改变授课方案,不碰触这些“敏感”话题,当时他有些动摇,但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感驱使本书**作者不能回避或者退缩。下定决心后,本书**作者经过认真思考、仔细备课,做了充分的准备,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西方宪政的观点有条不紊地一一呈现在课堂上。原以为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为此他还准备了应对预案,但结果是出乎意料得成功。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正常,教学秩序井然,授课计划顺利完成。在课后的进一步交流中,多数学生表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站得住脚的,至少让他们知道了有正面意见的存在,开阔了自己的学习视野,并促使自己辩证思考西方宪政的理论与实践。此次经历坚定了本书**作者将批驳错误观点和思潮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信心。当然,如何将批驳错误观点和思潮同教材内容、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要求相衔接,解决好“融入”的问题,不跑偏、不走样,需要教师结合课堂实际进行研究。“融入”不是硬性地“嵌入”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延伸,而是要尊重教学规律,符合教学要求,与教学规律、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有机统一起来,做到自然顺畅,实现“无缝对接”。通过评析错误观点和思潮,指出其实质和危害,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坚定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五)本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本书研究的内容是至今仍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潮,主要集中在“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近年来在国外兴起、国内热议的民粹主义。前四种思潮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就引起我国学者的注意。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学者撰文批驳这些错误观点和思潮,如经济学界刘国光、卫兴华、周新城等批判新自由主义对改革的误导与危害,史学界梁柱、沙健孙等撰文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政治学界、法学界王一程、杨晓青等撰文批驳“宪政民主”思潮,哲学界陈先达、侯惠勤等撰文批驳“普世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学界李慎明、梅荣政、刘书林以及包括本书**作者等都撰文批驳上述思潮。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批有分量的著作,如梅荣政著《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2008),周新城著《围绕改革问题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改革开放30年历程的回顾与总结》(2010),靳辉明、李崇富主编《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2011),林泰主编《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等等。这些成果的取得,为本书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书研究的基本观点如下:关于“普世价值”。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并不存在一种为普天下的人共同接受并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一些人宣扬“普世价值”的政治目的,是要把西方价值观说成超越时空、超越国家、超越阶级的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具有普适性和永恒性,企图用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取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宪政民主”。宪政并非指一些人宣扬的“依宪执政、依宪治国”“有宪法就有宪政”。西方“宪政民主”有着鲜明的政治内涵和指向,包括三权分立、多党制、普选制、司法独立、军队国家化等内容,是资产阶级的国家理念、政治模式和制度设计。其要害在于把党的领导与宪法和法律对立起来,否定党的领导,取消人民民主。其实质是否定我国宪法及其确立的制度和原则,*终实现改旗易帜,把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搬到中国来。关于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主张经济绝对自由化、彻底私有化和完全市场化,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和调控。新自由主义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在我国兴起的新自由主义的实质,是要根本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削弱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关于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告别革命”“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其要害是企图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关于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内涵。西方语境中的“民粹主义”(populism),又译“平民主义”“大众主义”,至今没有统一明确的涵义。有的把它解释成一种捍卫平民利益的思想、理念、纲领或行动;也有的认为它是不理性、冲动、好斗、狂热的代名词,是大众政治中的“乌合之众”现象;还有的把它解释成极权统治中的“愚忠盲从”现象,它同极权主义、纳粹主义、共产主义是相通的。中国语境中的“民粹主义”起初表现为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批判,近年来其内涵进一步泛化、复杂化。如把“反对改革开放路线”说成民粹主义;把捍卫国家主权的强烈爱国情感说成民粹主义;把平民上访,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群众对官员、警察、法官、富豪以及知识分子提出批评,说成民粹主义。毫无疑问,在中国社会的一部分群众那里,确实存在一些偏激急躁的言行,对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构成不利影响,需要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正确加以认识和处理,但如果一概扣上民粹主义的帽子加以否定、排斥和批判,就容易把这部分群众推到党和政府的对立面。这既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相悖,也会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首先是厘清上述思潮的具体表现,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演进路径及基本观点;其次是分析国内产生这些思潮的背景与原因;再次是阐述这些思潮的主要观点,分析其实质、危害、特点等。按照这个思路形成导言、五章加后记七个部分的基本框架。本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基本立场。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断地变换旗号,改头换面,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万变不离其宗。要揭穿它们,*锐利的思想武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运用这一武器,就不难看清它们的本质。第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方法。列宁指出:“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的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列宁.列宁全集:第1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81.所谓唯物主义的方法,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落实到本书的研究,就是要尽量占有详尽可靠的资料信息,全面把握上述思潮发生、发展的具体情况,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上述思潮的实质与危害。

理论是非辨与析: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作者简介

汪亭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共青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理论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副主任,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研究员等。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国外社会主义运动等领域或问题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著作3部、学术论文150余篇,参加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编写工作,有多篇研究报告荣获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有10余篇研究成果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等奖励,代表性著作有《克里姆林宫的红旗因何坠地——苏联演变的根源探究》、《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者)的历史、执政及其嬗变探究》、《“****”评析》。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