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护理心理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2-01
开本: 26cm 页数: 212页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4.5(7.0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护理心理 版权信息

护理心理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配套教材之一。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基础篇,主要内容为护理心理学概述、国内外护理心理学发展简史及趋势、心理学基础知识等;技能篇,主要介绍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心理评估、心理干预的相关知识;心理护理篇,主要介绍病人心理与心理护理、临床常见病人的心理护理、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及培养。文末附有常用的心理学常用量表,供学习者参考。本教材适配资源库在线课程,学习者可以在资源库平台“智慧职教(icve)”网站搜索课程名“护理心理学”加入学习。本书可供高等职业教育护理及助产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临床护理相关从业人员在职培训使用。

护理心理 目录

项目一 基础篇
**章 绪论
**节 护理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护理心理学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节 心理现象及实质
第二节 心理过程
第三节 人格

项目二 技能篇
第三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节 心理应激概述
第二节 心身疾病
第四章 心理评估
**节 心理评估概述
第二节 护理工作中常用的评估方法
第三节 常用的心理测验方法
第五章 心理干预
**节 心理干预概述
第二节 心理教育
第三节 心理支持
第四节 危机干预

项目三 心理护理篇
第六章 病人心理与心理护理
**节 病人心理
第二节 心理护理概述
第七章 临床各类病人的心理护理
**节 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
第二节 不同种类病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
第八章 护士职业心理
**节 护士角色
第二节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及培养
第三节 护士的心理保健

附录
I.气质问卷调查表
II.症状自评量表(SCL-90)
III.抑郁自评量表(SDS)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护理心理 节选

  《护理心理(第3版)》:  三、人格心理特征  人格心理特征是人格结构中比较稳定、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即处理事物的水平、方式和方向。  (一)能力  1.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性。它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实际能力,就是个人在先天遗传基础上努力学习并在行动上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例如,一位医生要对病人的疾病做出诊断,除具备必要的医学知识,还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各种医疗器械的基本操作能力;另一种是潜在能力,它是指个人将来可能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只是各种实际能力展现的可能性,只有在遗传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才能变成实际能力。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是不可分割的,潜在能力是实际能力形成的基础,实际能力是潜在能力的展现。  2.能力的分类  心理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能力进行了分类。  (1)按倾向性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核心。一般能力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智力,它是人们完成各种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条件。特殊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的能力,它又称为专门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文学能力、教育能力,等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有机结合是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保证。一般能力的发展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特殊能力的发展也促进了一般能力的提高。  (2)按创造性大小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法做出反应的能力。模仿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个体行为社会化的基本历程之一。例如,儿童模仿父母的言语、表情、动作等,通过模仿能使原有的行为得到巩固或改变,习得新的行为。创造能力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产生出具有社会价值的、独特的、新颖的思想和事物的能力,如作家、科学家、教育家的活动经常表现出创造能力。心理学家认为,创造能力的基本特征是独特性和有价值性。人们正是由于有了创造能力,才能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发展,社会才可能得以发展。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是相互联系的。模仿能力一般都含有创造因素,而创造能力的发展又需要模仿能力作为基础。  3.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1)能力的形成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起着不同作用。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有机体与生俱来的某些生理解剖特性,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先天或早期聋哑人难以发展音乐能力,严重的脑损伤或早期的脑发育缺陷是能力发展的障碍。  2)营养状况:营养状况对能力形成和发展有很大作用,尤其在胎儿期和儿童早期的成长过程中更为突出。严重的营养不良将影响脑细胞的发育,影响有机体心理功能的发展。  3)教育:包含早期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有学者研究后指出,如把17岁时人所能达到的一般能力看作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了50%;还有30%在4-8岁获得;其余20%在8-17岁获得。因此,儿童早期生活环境和教育应当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安排和进行。  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对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不同职业的劳动实践因其特殊要求的不同,制约着人的能力发展的方向。  (2)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在人的一生中,能力发展的趋势大致如下: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的*重要的时期。从3-4岁到12-13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变化,即年龄增加,智力发展趋于缓和。人的智力在18-25岁达到顶峰,以后保持水平状态直到35岁;36岁以后智力开始缓慢下降,到60岁以后智力迅速衰退。  4.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由于人的遗传素质、后天环境和所受教育以及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存在着个别差异。能力的差异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有特殊能力差异和能力类型差异。量的差异,有发展水平高低的差异和表现早晚的差异。  (1)能力类型差异能力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取的习惯化的认知风格上。在感知方面,有分析型、综合型和分析综合型三种能力类型差异。在记忆方面,有视觉记忆型、听觉记忆型、运动记忆型和混合型等能力类型差异。按以形象记忆为主或以逻辑记忆为主,还可以将能力分成形象记忆型与逻辑记忆型差异。在思维方面,能力有形象思维型、抽象思维型和中间型之分。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是指智力差异。智力有高有低,在整个人群中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智力的高度发展称为智力超常或天才,智力的发展低于一般称为智力低下或智力落后,大部分人处于中间的不同层次上。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