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社会保障相关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保障相关问题研究

作者:杨良初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8-01
所属丛书: 九州文库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1.8(4.4折) 定价  ¥9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社会保障相关问题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504759
  • 条形码:9787522504759 ; 978-7-5225-0475-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社会保障相关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基础理论方面的专家
本书是作者对社会保障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既有对当时社会保障改革的热点问题的探讨,也有作者对某些社会保障理论问题与改革实践的探讨。

中国社会保障相关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对社会保障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既有对当时社会保障改革的热点问题的探讨,也有作者对某些社会保障理论问题与改革实践的探讨。主要从四方面分析和理解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性问题。一是正确理解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的内涵;二是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性与人口政策、人口结构的关系;三是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保险制度的科学合理性和社会保险的可负担性;四是社会保险制度与宏观经济、政府财政相互协调是其可持续性的重要特征。

中国社会保障相关问题研究 目录

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研究的几个问题

社会保障与消费关系研究

养老保障从收入养老向生活养老转型的研究

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保障风险与财政风险的关联与规避

构建我国可持续“三支柱”养老保障制度的研究

对健全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看法与建议

70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制研究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不要错失良机

当前经济形势与财政促进就业的政策思考

当前我国城乡低保制度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

促进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财政政策研究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中国社会保障相关问题研究 节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率的快速提高,社会保险收支平衡的形势日益严峻,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性问题,与人口、财政、经济存在哪些关联?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一、如何理解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为什么研究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性,而没有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
一是因为社会保障项目中只有社会保险项目是通过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制度,需要长期保持收支平衡才能确保制度正常运转。而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项目基本上依靠政府财政安排支出,才能保证制度运转。如果政府财政供给能长期保持稳定的支出安排,后面三个社会保障项目就能保持可持续运行;如果政府财政供给能力下降,则后面三个社会保障项目只能萎缩运行;可见,在社会保障项目中,只有社会保险是依靠缴费维持运转的,其他三项都是依靠政府财政供给维持运转的,社会福利可以向社会募集资金,如捐赠、彩票等形式。社会保险收支只有在人口老龄化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才会发生收不抵支的风险,需要财政兜底,对政府财政产生间接的影响。所以,研究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对政府财政的影响更有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是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和主体,资金量在社会保障资金中占有主体地位,也是对国家财政影响*大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因为社会保险收支规模大,独立参与GDP的分配,与财政分配处在平等参与GDP分配的位置上,与内在于政府财政分配的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保险分配对包括政府财政分配在内的其他分配范畴具有挤出效应,社会保险分配占GDP的份额多了,就会减少政府财政和其他分配范畴在GDP中所占的份额;同样政府财政和其他分配范畴在GDP中所占的份额高了,就会减少社会保险分配所占的份额。同时,由于社会保险资金占社会保障资金的比例占有主体地位,一旦发生收不抵支风险,对政府财政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政府财政的控制,因而对政府财政的潜在风险和冲击*大。所以,加强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研究对于掌握社会保险收不抵支风险对政府财政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是社会保险制度是公民生老病死残风险主要承担者,也是处理政府、企业(单位)、职工分配关系,劳资双方、医患双方等多种复杂分配关系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管理难度*大、关系*难协调的分配制度。而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所处理的分配关系和管理环节相对简单和容易。如果社会保险制度所承担的风险处理好了,所涉及的分配关系处理好了,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和管理的难点也就基本解决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有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才有保障。
如何理解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可以从三个角度把握:
一是财务可持续性。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在长期保持收支平衡,即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收支维持平衡。如果社会保险收支在人口老龄化日益提高和其他因素冲击下产生不平衡,必须做好应对不平衡产生的准备,否则财务可持续就难以实现。社会保险基金具有互济性,主要来源于单位、职工个人缴费及财政补贴,一般情况下财政补贴是在社会保险收不抵支年度才由政府财政提供,但是我国财政补贴是在地区之间社会保险收支出现不平衡和社会保险支付待遇逐年提高的基础上发生的。从长期看,就是社会保险收支要在代际之间保持可持续性,不能因为代际转移发生社会保险收支不可持续危机,确因老龄化率提高带来社会保险收支不可持续,就必须及早做好应对准备,以免发生后代社会保险支付断供危险。
二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可负担性。社会保险制度安排符合各方承受能力,制度成本没有超出个人和社会的经济支付能力,不会产生难以承受的财政后果。社会保险收支适度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过高或过低的保险水平对于社会保险制度自身的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过低的保险水平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终损害社会运转效率,对经济发展造成瓶颈制约;过高的保险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超出国民经济承受能力;社会保险支出具有刚性特征,政府在社会保险宏观管理中扮演*后出场的角色。因此社会保险支出危机必然带来政府债务负担,甚至财政危机,并*终转嫁给下一代人,由他们承担。对于社会保险基金而言,在资金筹集过程中,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水平需要符合各自的承受能力,过高的缴费水平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率,损害企业竞争力,还容易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滋生逃避缴费、提前退休等问题,损害社会公平。
三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安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社会保险制度是现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资金来源于经济部门,运行机制和效果受制于整个社会运行状况,尤其是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这就使得任何超越时代的社会保险政策都会导致物极必反的结果,任何落后于时代的社会保险政策亦不会真正解决公民面临的各种社会风险问题,无法达成制度目标。社会保险制度不仅受经济发展的制约,而且反过来又影响到经济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互协调是社会保险在发展进程中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因此,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合理地设计社会保险制度的制度结构、制度参数、运行机制,并保持动态优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应当与其他相关制度改革或政策调整相协调;同时,社会保险各项目之间也保持协调发展。从而使社会保险制度与经济社会大系统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实现共同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相关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

杨良初,男,1962年8月出生,湖南宁乡人,研究员,从事财政和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34年,发表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400余篇,参与30多本著作、工具书的编写,参加所内、中央各部委、地方委托课题研究60多项。独立撰写专著《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分析》一本,合写专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新论》一本,主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教材一本。多年来,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相关政策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被国务院社会保障改革办公室聘为咨询专家。2010年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