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杨度(上 中 下)

杨度(上 中 下)

作者:唐浩明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130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99.4(7.2折) 定价  ¥1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杨度(上 中 下)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66947
  • 条形码:9787020166947 ; 978-7-02-016694-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杨度(上 中 下)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 ★唐浩明长篇历史小说代表作,全新修订,焕然上市! ★一个人串连起半部中国近代史,再现百年前中国艰难崛起之路,谱写近代知识分子上下求索之悲歌。 ★荣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第十届中国图书奖及中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杨度(上 中 下)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唐浩明长篇历史小说代表作,全新修订,焕然上市! ★一个人串连起半部中国近代史,再现百年前中国艰难崛起之路,谱写近代知识分子上下求索之悲歌。 ★荣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第十届中国图书奖及中国很好长篇小说奖。 杨度是中国近代目前极富传奇的人物,他一生辗转于各个不同政党之间,欲力挽狂澜于乱世却又万般曲折。有名历史学者唐浩明,以人书史,以史为鉴,以杨度复杂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脉络,串连起梁启超、孙中山、黄兴、袁世凯等众多人物,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二十世纪初中国有识之士的救国之举。

杨度(上 中 下) 目录

**章 名师访徒

一 杨度推开《唐宋八大家文钞》,喟然叹息: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二 碧云寺的泥塑罗汉预卜落第举子的命运

三 青年王闿运的风流韵事

四 王闿运不合时宜的举动:拒绝见陆抚台,倒屣迎张铁匠

五 听说杨度非韩薄柳,王闿运欣喜地说:孺子可教也

六 大学者家嫁女与众不同

七 为得天下一英才而教之,王闿运亲赴石塘铺指点迷津

第二章 帝王之学

一 王闿运的三门功课:功名之学、诗文之学、帝王之学

二 胡三爹将保存二百年的家传《大周秘史》稿本送给王闿运

三 新政给古城长沙带来了生机

四 一方菊花砚,凝结了维新志士的友谊

五 谭嗣同举杯:我们对着苍天神明起誓

六 王闿运妙解《枫桥夜泊》

七 叔姬将初恋珍藏在心灵*深处

八 一阕《玉漏迟》,闺阁压倒须眉

第三章 浅涉政坛

一 谭嗣同千里迢迢为徐致靖送来紧急家书

二 自古以来在中国要办成大事,光凭嘴巴子没有刀把子是不行的

三 袁世凯牢记嗣父的教导:官场犹如戏场,*大的本事在于做假的功夫技巧

四 新建陆军统帅是当今官场上的凤毛麟角

五 江亭初题《百字令》:西山王气但黯然,极目斜阳衰草

六 潭柘寺定情

七 接到夏寿田送的宫花后,叔姬在病榻上整整躺了半个月

八 湘绮老人传授帝王之学的真谛

第四章 佛门俗客

一 怪木匠齐白石

二 老衲无聊题红叶

三 佛学原来竟是如此深奥而有趣

四 觉幻长老传衣钵

五 无意中遇到了哥老会头目

六 倭国古刀与松花念珠

第五章 八日榜眼

一 借讨好周妈的小手腕,消除了王闿运的恼怒

二 张之洞眼中的高才

三 癸卯科会试在冷冷清清中收了场

四 八大胡同寻静竹

五 亦竹告诉静竹:你就要做榜眼公夫人了

六 “梁头康足”毁了榜眼公的锦绣前程

第六章 亡命扶桑

一 五年前出逃的惊险情景,梁启超终生不会忘记

二 王照的一句话,道出了戊戌政变的真正原因

三 杨度为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题名

四 智凡带来了八指头陀的信:朵朵莲花托观音

五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

六 从看到千惠子的**眼起,杨度就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日本女郎

七 樱花丛中,杨度与田中探讨中国的富强之路

八 遗失在中国的千年古刀又回到了藤原家族

九 藤原对今天的留日生讲述古代遣唐使的故事


展开全部

杨度(上 中 下) 节选

这是一个多么使人悲愤、令人诅咒的年代:从去年夏天开始的海上战事,以一份接一份兵败将逃、舰毁人亡的丧报,向全世界宣告大清帝国已被日本彻底战败的无情事实。朝野恐愕,举国震惊!到了1894年年初,威海卫港一夜之间丢失,经营了十年之久、耗资数千万两白银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紧接着,《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赔偿军费库平银二万万两,相当于全国全年财政总收入的两倍多。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曾在几百年间雄踞世界之首的华夏古国,蒙受了罕见的奇耻大辱。皇上被震动了,文武百官被震动了,士农工商被震动了,连边徼之地的土著野民也被震动了。从嘉庆以来的百年大梦仿佛初觉,人们都在思索:为什么国家竟会虚弱到如此地步,一个面积不及三十分之一、人口不及十分之一的小国都可以把它打败?它今后还可以强大吗?汉唐威仪康乾盛世还可以恢复吗?它的自救自强之路究竟在哪里?一些有识之士在仇恨之余也能正视现实,冷静地思考:为何那个与我们一衣带水、同文同种的岛国能有如此强悍的国力,中国能从自己的敌手那里学到些什么吗?惨败带来奇耻,奇耻警醒酣梦,梦醒引起思索,思索孕育巨变。中国近世一场为期半个世纪、剧烈动荡急速裂变的年代,就从此时开始了。这个迹象,已在京师露出端倪,并且突出地体现在寓居京师的士人身上。 时交仲秋,在北京西山一条僻静的羊肠小道上,正有一个这样沉于国事思索的年轻人在踽踽独行。他才二十一岁,名叫杨度,是今科会试罢第的举子。巍峨的大山,碧静的蓝天,枯黄的茅草,火红的栌叶,正是一幅绚丽与落寞相互交织的阔大背景,将这位青年举子衬托得分外清晰:个头偏高,身材单薄,容长脸上眉骨突出,两只大眼睛精光闪亮,在挺直的鼻梁与轮廓分明的嘴唇之间有一道深深的唇沟,给人以一见即不可忘却的印象。今天,他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蓝布夹长袍,脚穿单梁薄底黑色粗布鞋,头上没有戴帽子,脑后垂着一条尺余长的发辫。青年举子沿着崎岖的山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终于来到了峰顶。 现在,那座既雄伟壮丽又空虚窳败的八百年古都,已全方位地出现在他的眼底。他纵目远眺,神思飞扬。十个月来不平凡的京师生活,给初涉世事的杨度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这真是一段难得一遇的时光啊! 他记得,一住进长郡会馆,便被三湘举子的爱国热肠所激动。他们日日留心前方的战争,议论国事,指摘时弊,厌恶朝政的腐败,斥责李鸿章的无能,一个个慷慨激昂,热血沸腾,尽管春闱在即,诗云子曰却抛之一旁,毅然置个人前途于不顾,誓与国家共存亡。当北洋舰队全部被日军接管时,他们连夜上书礼部,请求投笔从戎,与倭虏决一死战。浏阳举子胡玉阶带头以指血签名,五十余名举子个个仿效。他也一口咬破食指,滴血写下自己的名字。 他记得,当李鸿章代表朝廷在马关签署条约的消息传来的那天,他们义愤填膺,破口大骂李鸿章是李二汉奸,应当千刀万剐。正在这时,一个年轻人匆匆跑进来,自称是广东来京会试的举人,名叫梁启超,奉老师康有为之命前来联络声息。康有为大名鼎鼎,大家一听,都围了过来。梁启超说,广东举子明天联名上折,请求朝廷拒绝承认李鸿章所签署的条约,到都察院去递折子,有谁愿意去的,明天可以一起去。他当即表示支持,其他人也都赞同。第二天,广东、湖南两省一百多名举子来到了都察院。后来,各省举子都步其后尘,纷纷来到都察院,请转递联名奏折。就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康有为和梁启超。他敬佩康有为渊博的学问,更景仰他胸雄万夫的气概。此人竟敢直接对太后、皇上大声疾呼:“今日中国倘若不改弦易辙,将有被外人吞并之祸!”这该要有多大的胆量!怀着对这位康南海先生的极大尊敬,他从一个朋友处借来了康著的《新学伪经考》。这部被朝廷明令销毁的著作,使他大开眼界。后来,他又读了康的《孔子改制考》的手抄本,更有振聋发聩之感。他也喜欢梁启超。这位籍隶广东新会的青年,虽只比他大两岁,但对社会的阅历对世事的洞察,却比他丰富而深刻得多,且梁启超性格开朗,举止大方,也正与他的个性相合。见了几次面后,他们便成了很投缘的朋友。 尤其不能忘记的是,几天后康有为发起了一个大集会,邀请十八省举子共聚一堂,商量联名上书的大事,地点选在松筠庵。松筠庵是明朝的大忠臣杨继盛的旧居,他那篇著名的弹劾严嵩的奏折《请诛贼臣疏》,就是在这里写成的。杨继盛因此而招来奇祸,*后惨死在刑场上,直到十多年后才得以昭雪,谥为忠愍。后世人景仰他的节操,常来凭吊他的旧居。乾隆年间,松筠庵被改建为杨忠愍公祠堂。前些年,京师清流派首领李鸿藻、张之洞、张佩纶等人常在此聚会议事,以杨继盛的风骨互为勉励。他也一向敬佩杨忠愍公,只是还没有到旧居来过。 这天一早,湘籍举子结伴来到达智桥胡同,杨度和大家步入松筠庵,来到杨继盛的塑像前。但见铁骨铮铮的大忠臣傲然屹立于厅堂正前方,左右两边悬挂着一副字句铿锵的对联:不与炎黄同一辈,独留青白永千年。上面的匾额上题着四个庄重的颜体字:正气锄奸。他不禁肃然起敬,隐然觉得自己正在继承杨继盛的事业,要以忧国爱民的正气锄掉当今的严嵩。各省举子络绎不绝地拥进松筠庵,人数竟达一千三百人之多,几乎所有参加乙未科会试的举子都来了。 会议开始了。白白胖胖的康有为发表激情澎湃的演说,从庚子年的鸦片战争说到甲午年的海战,从古代的改制说到今日的变法,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哽咽不能成语。杨度和一千三百名举子敛容聆听,时而狂呼,时而跺足,时而鼓掌,时而悲号。接着,瘦瘦精精的梁启超宣读了康有为用一日两夜草就的万言书。这篇以忠诚和血泪组织的文章,字字句句在他的心里激起强烈的震荡。特别是其中所列的四项国策更是铭刻在他的心头: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万言书被全体举子一致通过。大家排着长队走向都察院。全国会试举子联名上书,这可是亘古未有的奇闻,京都沸腾了。一路上,行人为之让路,车马为之驻足,店铺为之鸣炮,观者为之喝彩,连都察院的都御史大人也为之感动得流泪。但条约已用宝,他们无力回天。这次行动虽未取得直接效果,但其影响之大却无法估计。自从那一天之后,“公车上书”一词,便成为京都乃至全国官场民间的流行口语,作为国魂民气的象征,激励着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去救亡图存。身为上书公车之一的杨度,这一天于他来说,自然铭心刻骨,终生不忘! 会试发榜了,杨度名落孙山,但却没有失意感。他参与了康有为的强学会,如饥似渴地阅读强学会创办的《中外纪闻》。不少落第年轻举子和他一样,并不急着回家,而是待在北京,一方面欲为维新变法做点事情,另一方面也借此历练才干。这群幼稚的爱国青年,天天沉浸在一片自我营造的喜悦中。刚开始还好,各部都有些官员名列强学会,朝中大老如李鸿藻等人都表示支持,刚从朝鲜回国的浙江温处道道员袁世凯更是积极参与。但不久风向便不对了。有人攻讦强学会是结党谋乱,也有人攻击《中外纪闻》造谣惑众,不时传出要解散强学会,查封《中外纪闻》的消息来。大多数留京举子见势头不妙,都打点书箱回家了。康有为也离开了北京,去上海创办强学会分会,梁启超也有赴上海的打算。长郡会馆变得冷冷落落,几个月前的热闹景象风流云散,只剩下三四个人还在观望着。 ……

杨度(上 中 下) 作者简介

唐浩明 1946年生,湖南衡阳人,著名作家,长期致力于近代文献的整理出版与历史小说创作。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以及随笔集《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等。其中《曾国藩》获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湖南省优秀图书奖,《杨度》获国家图书奖,《张之洞》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