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俄罗斯自然随笔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俄罗斯自然随笔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2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4.5(5.7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俄罗斯自然随笔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5359564
  • 条形码:9787515359564 ; 978-7-5153-5956-4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俄罗斯自然随笔 本书特色

他笔下的自然,千变万化,仍是本真的物象,知其名,识其形,领会其奥堂,并习得敬畏。星光对所有的人都一样闪烁,岁月像飞鸟一样迅速掠过,让我们寻找大自然的精神,获得心的安宁。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俄罗斯自然随笔 内容简介

阿穆尔河,是中国东北两大河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流而出的远方,很终目的地是鄂霍次克海。作者的书写与人生,几乎就围绕着这一条河展开。与其他俄罗斯作家不同,他并没有将更多社会、家庭内容放诸于文字之中。他的描述永远多于议论,或许就是相信,阿穆尔河本身的寓意已足够丰富,用不着他多说什么。从短短几行字一个小段构成的"诗意描写",到相对完整段落组成的"见闻遐想",乃至很后颇有生态笔记性质的"诺亚方舟"篇章,一段一段,长短错落,接近像是触景生情时的描摹。它雄浑中带着壮阔,险峻中又蕴含着瑰丽。它是属于北方的童话,森林、河流中蕴藏着大自然无尽的秘密与诗意。作者很终完成的阿穆尔河日志,让我们看到了它的四季轮转,像置身于远东,体验着那漫长冬季向春的迁移。微变当中,我们听到草木由枯转绿时,寒冰乍裂的声音。这里万物生长,无数动物在森林河流里出没。一把刀甚至可以在狗鱼肚子完成它的漂流。作为并不知名的俄罗斯作家、画家,作者的作品,是次被引进出版。他经历过战争,后又在和平岁月的远东,与自然相伴。但与自然相处,他俨然拥有一个更永恒、开阔的世界,他在其间游走、探索,并把它转化为倾吐思绪以及摹写的对象。一个更深刻意义上的家的建立,使得他与那一片山川河谷建立起精神的联系,所有飞鸟走兽,他也都如兄弟姐妹般熟习它们的禀性。他所有的记述,都像是在描述家的模样。慢慢,他似乎也变成它的代言人,自然界借助于他的表达,所完成的呼吸吐纳。他笔下的自然,千变万化,仍是本真的物象,知其名,识其形,领会其堂奥,并习得敬畏。希望每个有缘翻阅这本书的人,听到沙沙的声音,犹如听到脚踩在雪地上发出的声音,能够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自然气息。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俄罗斯自然随笔 目录

目录



前言 009

诗意速写 017

见闻遐想 059

诺亚方舟 111


阿穆尔河河口湾真的寂静吗 113

阿穆尔河沿岸变幻无常的气候 117

白鲸——海洋金丝鸟 121

陌生的光亮 125

胡萝卜像人参只是巧合 128

迅速成长的蕨菜 129

喜欢猪油的山雀 132

狗鱼肚子里有把刀 133

四百年的雪松果 137

孤独的苍鹭 140

太阳和月亮相遇 142

无缘再见的鳡鱼 144

丘克恰吉尔斯科耶湖——*大、*美的湖 148

道路上各取所需的猫头鹰、兔子、 猞猁 151

鸳鸯在白杨树洞栖息 156

难得一见的仙鹤 160

童年记忆中的杓鹬 162

体态优美的狍子 165

兔子就是兔子 169

诺亚方舟 174

麝鼠等待什么呢?176

有“思考”能力的胡蜂 180

“白色补丁”的偏口鱼 185

圣洁的银白杨 187

阴天开放的蒲公英 189

无法破解的大自然的魔法 190

永世不离不弃缠绕的藤蔓 193

冰花——大自然的奇观 194

呼唤伴侣的马鹿 196

养育我们的科留什卡河 199

春天使出浑身解数让万物复苏 203

白桦树上的鸟巢 204

春天的花束 211

找到布谷鸟丢掉的小靴子 215

越向前走心灵就越坦荡——割草季节 22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运时刻——黄凤蝶 223

阿穆尔河上电闪雷鸣 231

今天的一切必然都是新的 234

阳光下的微笑 237

熊的故事 240

让机灵的山鸡好好活着吧 246

森林里的啄木鸟 252

冬天森林里的童话 255

森林奇观 259

*后的篝火 263

生命之根——人参的寻找 273

猎人走过的小径 290


编后记 307


展开全部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俄罗斯自然随笔 节选

孤独的苍鹭 三月的*后几天,城市街道上早已没有积雪,不是融化而是蒸发了。这里不是莫斯科郊外而是阿穆尔河畔,随着天气变暖在开阔地上几乎见不到雪的踪迹了。只有在阿穆尔河上还有雪面冰层,在阳光照耀下仿佛白色床罩铺在河面上。在河面上行走非常危险,已下令禁止通行。 太阳缓缓落到左岸的远方,红彤彤的光芒依然四射,刺人眼睛。夕阳斜射,照得冰层像镜子一样闪亮。周围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杨树皮微微发绿、幼芽含苞待放。晚霞的天空倒映在已融化的河水上。一切如此美好;广阔的空间、新鲜的空气、城市黄昏前的寂静、偶尔传来清脆的响声:被太阳照射后冰块碎裂的声音。 行人稀少。我们慢慢地走到河岸尽头,那里是体育游艇俱乐部所属的圆形小港湾。肮脏的小溪流到这里,小港湾的上空弥漫着热废水散发出的蒸气,已融化的雪水漫延。黑色的乌鸦和喜鹊一本正经地在冰层上寻找食物,看一看有没有可吃的东西。离它们不远的地方站着一只高大的鸟。 “看,苍鹭……”妻子对我说。 “真的,黄色的阿穆尔苍鹭。来得太早了。”我说。 苍鹭飞来得过早,连不需要开阔水面的老鹰都还没有飞来呢!等着瞧吧,夜幕降临,寒冷把水洼再次结冰,唯有岸边融化的雪水不再封冻。苍鹭在哪里过夜?这只孤零零的苍鹭应着春天的呼唤急忙飞到这里,看来,它不得不返回松花江河滩地了…… 不,它没有飞走。第二天我们重又看到苍鹭远离其他鸟类孤独地站在那里,很像被某种不幸抛到异乡的人。天气恶劣,寒风凛冽,大雪飞扬。苍鹭怎么样了呢? 一年后的这个季节,在已融化的雪水上站着一只苍鹭,是我们看见过的那一只还是另外一只?没人回答。鸟的外貌相似,看上去长得都一模一样。后来每年我们都去那里想看苍鹭,但再也没有看到苍鹭的身影。尽管飞来的日期——三月二十八日准确无误。故乡的呼唤——强烈的情感,有时难以抗拒,人们不得不拼命地奔向遥远的故乡,仅仅是为了看一看自己出生的故土、童年度过的地方,触摸迈开双脚学会走路的土地。 太阳和月亮相遇 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二日——一年之中昼短夜长节气的开始,真正冬天的降临。尽管在这之前阿穆尔河已经封冻,朔风呼啸,寒冷刺骨,外出不穿毛皮大衣会挨冻的。多么美好的一天!黎明前下了毛绒、蓬松的霜,像一层新下的雪似的,亮晶晶的,把大地变得洁白无瑕。安谧、原生态的纯洁。雪地上蓝色的花纹在蔓延,在其别致的图案中可以看到:一长串踪迹、枝杈伸展的树木的阴影、急速划过的雪橇的痕迹。 晚上,美丽的霞光笼罩,我们外出散步。暮色苍茫,太阳躲藏到公园高大树木的树梢上,仿佛在树枝中迷了路,像落入网里的鱼,深深地陷入松树和白杨纷繁的枝杈当中,看不见的紧张搏斗和奋力挣扎,使得太阳的脸更加绯红。深红色的晚霞染遍了白雪、阿穆尔河上的冰层和遥远河畔窄长的河柳树丛。当我们来到河畔时,只看到河上一望无际铺满白雪的厚厚冰层,河柳树丛上方半米高处挂着一个红色大球。 我们不由自主地环顾四周。看见在天空的另一边,在距离地平线同等地方一轮苍白的圆月正在缓缓升起,颜色灰白、软弱无力,仿佛耗尽了所有光源似的。两个星球在天空邂逅,面面相觑。“你怎么还没有走?”一个星球困惑不解地问。“你怎么来得这么早?”另一个星球回答。月亮来接夜班,但是天空此刻是无主的,很像敌对双方之间的中立地带——一方撤离了,另一方还没有接收。 太阳离去,如同吹大了的红色气球向河柳树丛慢慢下落:起初淹没到腰部……再深一些——到肩膀,后来露出眯缝着的眼睛,*后剩下小小的光点——太阳消失了。 我们以为霞光也随着消失。不,晚霞染红天空,洒到公园的树木上,把蓝色的雪染成粉红色。落日余晖渐渐退去。浓重的蓝色遮盖住昏暗的天空,闪着微绿光芒的月球照亮大地,皓月当空,逼退黑暗。 我想:在我们人类和整个大自然当中,大多数智慧超群的巨擘都不愿意和同行合作,为了全面展示才华他们需要的不是竞争,而是凸显他们个人成就的巅峰。大家都知道:古希腊古典艺术盛期的雕塑家菲迪亚斯(公元前五世纪——约前432/431年),他是负责古希腊*著名的建筑物之一、祭祀雅典娜女神的帕特农神庙雕塑的雕塑家,他以超人的工作能力胜过了其他的雕塑家,限制了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意大利画家、学者、工程师达·芬奇(1452—1519)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米开朗琪罗 (1475—1564)是同时代人,他们却回避相见。可能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也以卓越的天才超越了很多同时代诗人,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他。

大地仍躲在棉被下越冬:俄罗斯自然随笔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科利别里(1917--2011),俄罗斯作家、画家、地方志专家、哈巴罗夫斯克市荣誉公民、伟大卫国战争参加者(1936-1946),多次受过各种奖励。他的主要作品有: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熊的围墙》《忠诚的考验》《祖国的士兵们》等,大自然题材的作品有:《莽林》《朱格朱尔山的微笑》《森林的花纹》《旅伴》《见闻遐想》《阿穆尔河沿岸日历》等。 译者简介 陈淑贤 天津南开大学教授 。 1954年哈尔滨外国语学院毕业。先后在北京、上海、哈尔滨、天津等地的工业部门和大学担任苏联专家翻译、为研究生和本科生讲授俄罗斯-苏联文学课程。1993年至2004年应聘到俄罗斯工作,担任《俄罗斯之声》俄罗斯国家广播公司驻哈巴罗夫斯克总编辑部特级翻译兼播音员。翻译出版索尔仁尼琴文学回忆录《牛犊顶橡树》、阿斯塔菲耶夫散文集《树号》等多部俄罗斯著作。现已退休,居住在北京。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