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风流犹拍古人肩——《古典的中国》讲义

风流犹拍古人肩——《古典的中国》讲义

作者:严凌君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72
中 图 价:¥25.7(5.7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风流犹拍古人肩——《古典的中国》讲义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732162
  • 条形码:9787550732162 ; 978-7-5507-321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风流犹拍古人肩——《古典的中国》讲义 本书特色

严凌君独力编撰的“青春读书课”畅销多年,被誉为“新中国**部私人编撰的语文教材”(香港《大公报》)。《风流犹拍古人肩》是严凌君老师在学校讲授“青春读书课”之《古典的中国》的课堂实录,权威解读和导读“青春读书课”,将引导更多人共享“青春读书课”的魅力。

风流犹拍古人肩——《古典的中国》讲义 内容简介

“青春读书课”是严凌君老师主编的中学生系列人文读本,选编古今中外文章,从小说诗歌到各种文论,举凡成长、文学、中国、思想、文化、诗意等等无所不包,堪称蔚为大观。自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古典的中国》是“青春读书课”之一种,选文按民族原生态文化体例,试图还原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情调,呈现中国人传统生活中富有诗意的一面,反映中国人的精致的修养情趣,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性画面,作为一个种族在大地上探求人性的生存方式的辉煌努力和丰厚积淀。该书是严凌君老师在育才中学讲授《古典的中国》的课堂实录,非常不错解读和导读“青春读书课”,将引导更多人共享“青春读书课”的魅力。

风流犹拍古人肩——《古典的中国》讲义 目录

001 第 一 讲 中国书生的儿童时代

009 第 二 讲 为自己读书

017 第 三 讲 古代的高考

025 第 四 讲 新人类:君子

036 第 五 讲 新生活:诗生活

046 第 六 讲 书生风骨

055 第 七 讲 中国创世记

064 第 八 讲 吾土吾民

074 第 九 讲 中国文学中*可爱的三个女人

096 第 十 讲 幸好有民间

102 第十一讲 市井与田园

107 第十二讲 时间的哀歌

117 第十三讲 我和桃花有个约会

124 第十四讲 折杨柳:古道西风瘦马

134 第十五讲 云中谁寄锦书来

141 第十六讲 中国式友情

151 第十七讲 眉眼盈盈处:中国式美人

163 第十八讲 手提花篮把相思卖

170 第十九讲 泥人儿:中国式爱情

179 第二十讲 问世间情是何物

184 第二十一讲 那些花儿:灵魂的隐喻

196 第二十二讲 明月心

206 第二十三讲 解忧酒·清心茶

214 第二十四讲 别样文字 游戏精神

224 第二十五讲 中国文化溯源:原儒

234 第二十六讲 中国文化溯源:原道

250 第二十七讲 李白家的月亮——对一个文化意象的经典个案考察

262 第二十八讲 凤鸣中国:杜甫的祈祷

298 第二十九讲 吃货苏东坡——喜欢苏东坡的三个理由

318 第 三 十 讲 李清照的文字美学

334 第三十一讲 活在书中的古典女子

349 第三十二讲 古典,让我们记住回家的路——追忆中国人的诗生活

359 第三十三讲 古典的中国如何活在今天——课程结语

364 致谢


展开全部

风流犹拍古人肩——《古典的中国》讲义 节选

第六讲 书生风骨 古人常说:人生十件事,八九不如意。人生得意须尽欢,但是失意之时呢,怎样做人?在失意中更可看出一个人的风骨。有许多美好的词语刻意提醒你这种状态的重要性:书生意气,文心侠骨,白衣卿相,魏晋风度,等等。 书生意气这个词,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被用作贬义词。指的是一个人有书呆子气,不懂得人情世故,不会圆滑世故,一根筋。这个词的沦落,意味着我们这个社会道德尤其是书生群体的整体沦落。这个词本来很美好,在一个社会里,官场有规则,老百姓有生活的哲学。书生可以出将入相,也可以归隐山林。他们既不与官场同流合污,与一般百姓的活命哲学也不同。他们有一套自己的体系,保持了民族精神优秀的一面。我们来举例说明。 科考失利的人 科举考试为庶民士子改变命运打开了大门,然而,能够登堂入室的人毕竟是少数,古代科考每次的录取人数极少,与现在的高考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就进士而言,唐朝每年登龙门者不过二三十人,宋朝*多,盛极一时,有时多达五六百人,而明清时期一般在二三百人。如此,对于成千上万的考生,科举失利是常态。芸芸书生,该如何自处? 老油条归有光。一篇《项脊轩志》,让我们见识了归有光的才华,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那些读着他的文章长大的学子纷纷进士及第,而这位大才子,八次落第,六十岁才考中进士。每次落第归乡,其心情如何?归有光说:来往旅途,饱看湖光山色,也是“奇游”。他欣赏杜甫的见解: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不耐烦与人同行。呵呵,宁愿生病,也胜过与俗人接触。跟俗人打交道,实在比生病还累人啊。 徐渭的挣扎。徐渭,字文长,号青藤。畸人一个:精神失常,自杀不死,杀人坐牢;奇人一个:书画诗文杂剧,明代一流,青史留名。考场失利,一生屈居幕府谋生,一生以书画诗文立身。这是一个怀才不遇的典型,也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典范。真有才华的人,总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出口的,徐渭的出口很多。其在绘画方面的成就,吸引了后世许多著名的粉丝。“八大山人”朱耷崇拜他,“扬州八怪”的郑板桥甘当“青藤门下牛马走”,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则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蒲松龄讲故事。明清科举考试八股文,害人众多。蒲松龄一生以秀才之身,在乡间私塾课童维生,考了一辈子,一直考到七十多岁,一次都没考上。对于心高气傲者,难免抑郁终生。这时候*重要的是怎样安放自己的一颗复杂的灵魂。蒲松龄为自己找到一个出口:听讲鬼故事。他想了一个办法,在来往行人很多的大路边的树底下铺上一张芦席,摆了一个茶摊,准备了茶和烟,邀请来往的人停下来免费喝茶抽烟,但前提是要讲故事,故事越稀奇古怪越好。于是,人们坐下来,喝口茶,吸袋烟,就开始讲鬼怪的故事。这件事坚持了二三十年,蒲松龄因此搜集到天下*奇特的各种鬼怪故事,编成了一部著名的玄怪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从此,在大众面前摆摊招呼客人成为他的正业,考试成为他 的副业。七十一岁那年,官府按例赐给他一个功名:贡生。这时候,功名对于蒲松龄已经不重要了吧。蒲松龄心里的一腔诗意,化作了无数奇特的鬼故事流传民间,他写鬼写狐实际上都是在写人间百态,而其中刻画*多描摹*神奇的是狐狸精。这个,我私自揣摩,应该是一个贫寒书生在描画心中的理想女子,他笔下的狐仙,也就成了天下寒门士子的梦中情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生在山东,也喜欢讲鬼怪故事,不知道是否与当地民风有关。 可见,科举考试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有志之士懂得自寻出路。 平凡日子里的不平凡 廖有方的善举。廖有方,唐代安南(今越南,唐代藩属)士子,落第还乡的路上,遇见一个贫病儿郎,也是落第士子,此刻奄奄一息,病在路上,很快就死了。廖有方没有犹豫,没有钱,就将自己的马匹卖给当地豪强,买了一口棺材,将死者安葬,并配上铭文祭奠。同是天涯沦落人,同病相怜,与人为善,一个自然而然的行为,让他成了“大唐义士”,名动京华。第二年,诸多高官感佩其善举,纷纷推荐,廖有方得以进士及第。 李贺呕心沥血。少年天才,以神童闻名当时。成年后,因为父名李晋肃,“晋”与“进”犯“嫌名”,不得参加进士考试。尽管韩愈遍举法律和典籍为之辩解,也是无果。李贺体形细瘦,通眉长爪,奇人异相。仕途无望,倾心写诗,白日骑一匹骡子外出觅句,晚上回家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孜孜不倦。母亲心痛感叹:这孩儿是要呕出一颗心来才肯罢休啊。呕心沥血,成语来源于此。李贺只活了二十七岁。李贺去世后诗文编集成册,杜牧作序,李商隐作传。古人认为,人生有三不朽事业,值得追求:立德立功立言。李贺一生,以其瑰奇神秘的诗篇,为汉语立言。 历史上,有多少乡间书生,一生可能默默无闻,然而日子过得心安理得,有滋有味。其缘由,多半源于文字的魅惑。 宋代有个叫潘大临的书生,贫居黄州,酷爱吟诗,受到贬官于此的苏东坡的喜爱。某日,收到朋友的来信,询问*近有何佳作。潘回信,说到一件趣事:秋天一来,每一件景物都是上佳诗句,只是被世俗的气息所遮蔽,世人没发现罢了。昨天闲躺在床,听见风过树林,雨声瑟瑟,忽然得句,欣然题壁,在自家墙壁上写下:满城风雨近重阳。气势阔大,意境深远,引人遐思,正待续句,忽然打门声响,是村里催租的家伙上门了,诗兴败坏,只好将这一句奉上。听闻这个故事的人,都笑他迂阔。这些浅薄的笑者,哪里懂得一个书生对文字的痴情,对诗意生活的痴迷。 诗歌进入日常生活,可以帮助人们度过苦难和表达欢欣。一个人的生活很难有几天绝对的平淡恬静,就像这个诗兴正浓,却遇上了收税的扫兴事的诗人。但是有了诗歌作为心灵的伙伴和心智的见证,世界就被重新改写了,人们有底气抵御现实生活的磨难。让心中有一种东西来支撑自己,才活得有人的尊严和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书生,整天推推敲敲,要在汉语的风火炉里炼出一个文字丹来。 人生可失意,却不可失去诗意 刘禹锡是一个有着牛皮糖一样坚韧精神的人。二十一岁中了进士,可惜仕途坎坷,当了几年官,被贬了,十年后回来,长安城南的道观桃花盛开,是春游一景,他借题发挥,写了一首诗: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唐】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桃树跟你刘郎有什么关系?这显然暗含了一种心理活动。潜台词被人读出来,说他对满朝新贵心怀不满。结果因为这个,皇帝一脚又把他踢到偏远地方去了,这一贬是十四年。十四年后,重新被召回京城,朝中官员又淘洗更换了一遍。这个家伙劣性不改,又来了一首诗: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苔藓遍地,人迹罕至,桃花被菜花替代了,种桃的道士不见了,我老刘又回来了。没有关系的景物之间,他偏偏扯上了关系,又硬生生把自己插进去,拦也拦不住,别人读来也不觉得违和。这种牛皮糖个性,这种一定要用文字表达情感的书生意气。言为心声啊,诗言志。 柳永何许人也?他是北宋时期中国*伟大的流行歌曲的词曲作者。“凡有井水处,必有人歌柳词。”就这么一个人,当代**才子,却总是考不上进士。曾经有一次合格了,在殿试的时候,忽然皇帝说了一句话:你不是喜欢填词吗?干吗要来当官呢?你还是去写你的流行歌曲吧,比当官的虚名好多了。皇帝这么一弄,柳永的前程就给断送了,没有任何理由,金口玉牙。柳永,有幽默的行为艺术的天分,他从朝堂退出来以后,想了想,上街就打了一个旗幡出来,人走在前面,后面有仆人跟着,打一个旗幡,上面写:奉旨填词柳三变。我是奉皇上的御旨填词的柳七柳三变。皇帝不是说,且去填词,何要浮名吗?干脆将计就计,将皇帝的名号打出来做广告。然后,柳永也就一直混在他的根据地—烟花柳巷里。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 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 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 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这首词就记录了当时的心态:我没有金榜题名,是这个圣明的时代把一个贤人给遗弃了。我才不会就此消沉,反倒要活得更为潇洒,我是才子词人啊,怕什么?我是人间的一品老百姓,没有官位的民间宰相,词坛霸主,白衣卿相。古人穿衣服,颜色有规定,穿朱着紫的,是高级官员,白衣是书生常服。不让我登官场,我就去烟花柳巷,有那么多中意我的人儿等着我,我可以过得风流快活,不让青春虚度。人间荣耀,不过是过眼烟云,我愿将这般浮浪虚名,换成美酒新词,浅斟低唱。这是柳永的心态,未必一定做了官才活得舒畅。念头一转,我还有另一种活法,生活空间立即得以拓展:每一首新词出来,歌伎们抢着传唱。词人死后,有三千歌伎送行。 …… ……

风流犹拍古人肩——《古典的中国》讲义 作者简介

严凌君,深圳育才中学语文教师。十年磨一剑、独力编撰的成长教育系列读本“青春读书课”畅销多年,被誉为“新中国第一部私人编撰的语文教材”(香港《大公报》)。被评为“深圳市全民阅读优秀阅读推广人”“校园阅读点灯人”,因为“他是一位教育理想的践行者,他的实践和带动为中国语文教育改革前行、优化中学语文生态环境做出了令人尊敬的成绩”(颁奖词)。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