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适应夏热冬暖气候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导则/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研究丛书

适应夏热冬暖气候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导则/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研究丛书

作者:黄习习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20开 页数: 179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71.3(7.2折) 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适应夏热冬暖气候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导则/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研究丛书 版权信息

适应夏热冬暖气候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导则/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为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共履“3060”碳目标,践行建筑领域的绿色和低碳发展路线,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绿色建筑全面高质量发展。 本图书在建筑学范畴内,强调建筑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建筑设计本体在绿色建筑重要作用。结合气候与地域特点,厘清规划、建筑设计,及其与结构、机电、设备等技术间的协同和有机融合关系,进而在理性创作的框架内,拓展建筑师的创作空间,推动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 本书共分为5部分,包括:F设计架构;C气候;P场地设计;B建筑设计;T专项技术。本册针对夏热冬暖地区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潮湿多雨等气候特征下的绿色公共建筑的遮阳隔热、通风散热、环境降温、防雨防潮防台风等关键问题,以气候适应性为核心,从建筑师的视角,将气候适应机理和设计新方法、技术体系、分析工具和协同平台等付诸实践,从空间规划、建筑功能与空间、建筑界面及结构、设备、施工、运营等技术协同设计多个层面,形成适应夏热冬暖气候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导则。本导则坚持以设计师为主导,以运用空间模式语言为核心,形成了从“场地规划——建筑本体——技术协同”三个维度的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本书对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提高建筑节能性能和内部空间的舒适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对我国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公共建筑的精细化、高效科学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实践与借鉴价值。

适应夏热冬暖气候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导则/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研究丛书 目录

整体架构与导读 F1气候适应性设计立 F2气候适应性设计原则 F3气候适应性设计机理 F4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 F5气候适应性设计技术 F6设计导则的使用方法 气候 C1气候要素 C2气候层级 C3应对气候的分析方法 场地设计 P1场地(场地生态保持与重塑) P2布局(总体绿色布局与组织) 建筑设计 B1功能(性能分类与拓展) B2空间(空间与资源交互) B3形体(气候赋形) B4界面(气候性能界面) 技术协同 T1技术选择 T2施工调试 T3运维测试与后评价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适应夏热冬暖气候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导则/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研究丛书 作者简介

主编:倪阳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院长(总经理)、总建筑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长;获国家设计金奖等国内外奖项70余项。 提出了“关联设计”建筑思想,认为建筑并非功能、形式等的简单加和,而是要通过“时、场、人”三个维度的关联性思考,探索其内在的生成逻辑。长期致力于绿色建筑的研究和实践,强调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场地特征,体现地域性营造中的绿色智慧。 副主编:向科 工学博士,建筑学博士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建筑学领域的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科研项目,主编与参编专著4本,主持及合作完成一批重要公共文化建筑,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大奖及全国优秀勘察设计奖等。近年来着眼于地域建筑、绿色建筑、文化建筑等方面的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