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挑战

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挑战

作者:顾红英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186
本类榜单:家庭教育销量榜
中 图 价:¥18.4(4.3折) 定价  ¥42.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挑战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5843662
  • 条形码:9787565843662 ; 978-7-5658-436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挑战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本书以明确的观念、清晰的思路、充足的论据、深入浅出地案例论述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父母的挑战。 文中的各篇观点精练,涉及家庭教育的多个方面,辅以案例作出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文中的观点、案例以及方法等,对于家庭教育中的父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父母为孩子的未来奠基,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阳光自信、懂得合作是现代父母面对的永恒挑战!

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挑战 内容简介

家庭教育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没有谁是天生的高手。因此,需要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够与孩子做到相互尊重、一起探索、陪伴着孩子共同成长。 家是孩子成长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父母不仅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更要重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教育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更要教导孩子学会如何做人。而在孩子成长的道理上,还需要时刻关注孩子每个阶段的情绪状况,帮助孩子解答成长中的各种困惑,引领他们迈过成长过程中的各个坎坷……这并非是一个短期的任务,而是需要父母持之以恒的坚持。 本书通过十个章节,详细讲解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困惑和难题。当这些困惑和难题产生时,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帮助孩子,使其能健康茁壮地成长。相信本书会成为每一位父母教育孩子优选的参考书籍,也希望本书中的各种方法能够对各位父母在教育孩子中起到作用。

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挑战 目录

目录:

**章 父母与孩子的矛膚,源自你不了解孩子的内心

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无法走入孩子的内心 003

因材施教,孩子若是内向就别逼他外向 005

父母总想要孩子“听话”,却不知他们为何“淘气” 007

父母喜欢吼叫的教育,孩子却喜欢柔声细语的述说 009

家长情商的高低,直接决定孩子的EQ 010

第二章谁的成长,不是在情堵波动下进行

了解孩子成长中情绪的特点 012

男孩和女孩,情绪表达方式并不相同 013

探究影响情绪的因素,帮孩子走出阴影 015

情绪也有周期,父母要好好掌握 016

排除坏情绪的隐患,让孩子快乐成长 017

父母好情绪,才能带给孩子正能黄 018

第三章 培养孩子自信,成长需要擂上自信的翅膀

让孩子相信,自己有无限的潜能 020

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易否定自己 022

对于孩子的兴趣,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 024

教孩子自我激励法,看着镜子给自己加油 027

成长的过程中,永远不要说“我不行” 030

第四章 教孩子无私,在分享中成长为有爱之人

学会分享,不让孩子走向自私 032

乐于助人,养成爱帮助他人的好习惯 033

培养共情力,设身处地为别人若想 035

有爱的孩子,懂得主动安慰他人 036

吾日三省,看清缺点才能积极改进 037

融入集体,学会从团结中获得力量 040

对于别人的帮助,懂得感激与回报 041

第五章学会沟通,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有效社交

善于沟通的孩子,成长过程更加幸福 044

培养合作精神,万事不能只想着表现自己 046

在家是霸道的虎.出门是胆小的鼠 048

展示领袖才能,激发孩子更多的潜质 049

有“礼”走遍天下,谁都喜欢有教养的人 051

耐心倾听,那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053

谦虚使人进步,不能让孩子盲目自大 054

面对别人不合理的要求,要学会拒绝 056

第六章欲更是个无底洞,掐死苗头方可健康成长

学会拒绝,并非每个愿望都要满足 058

出发之前.明确告诉孩子不会答应他的要求 060

拒绝孩子赖床,从小培养好习惯 061

既然拒绝了,就不要心软地妥协 062

打一棒以后,学会给一颗“甜枣”吃 063

第七章抓住敏晚期,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模仿敏感期,别让孩子学会坏毛病 065

身份敏感期,谁都希望成为自己的偶像 067

语言敏感区,让孩子从小“能说会道” 069

空间敏感期,引导孩子探索新世界 070

秩序敏感期.正确看待孩子突然间的无理取闹 072

性别敏感期,让孩子更懂得自己 075

第八章理性沟通,解决孩子成长中学习的烦情

用心观察,孩子的厌学情绪来自何方 077

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徒増孩子的压力 078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080

不要压制孩子的天性,学习需要寓教于乐 081

孩子的好奇心,是学习*好的推动力 082


展开全部

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挑战 节选

**章 父母与孩子的矛盾,源自你不了解孩子的内心 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无法走入孩子的内心 菲菲的爸爸*近在研究关于儿童教育的书,他从书上得知,孩子的情商培养和智商教育同样重要,拥有高情商的孩子甚至要比仅仅拥有高智商的孩子更加具有竞争力。因此,他从书店买回来了一套名为《孩子情商培养大全》的书籍,准备好好研究研究,然后在菲菲身上试验一下,好将她培养成一个高情商的“成功孩子”。 “哎,菲菲,你愁眉苦脸地干啥呢?你看啊,这样可不好。书上说了,高情商的孩子乐观是**的,因为乐观呢……” 刚准备把自己苦心研究的书籍拿出来炫耀一番,也是进行一次教育演练时,菲菲就没好气地打断了他:“哎呀,爸爸,我这会儿烦着呢,怎么可能笑得出来!” “心情不好?心情不好那就更要注意了。你看啊,书上说了,高情商的标准之一就是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也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既然你这会儿心情不好,那就正好来练习一下这样控制情绪的方法。来,我跟你说啊,首先你可以用深呼吸的方法……”爸爸听说菲菲心情不好,想着正好可以来试一试刚看的那本《情商培养大全》里的“情绪控制法”。 “爸爸,我下个月的考试很快就要到了,我这几天正紧张着呢,你还是别拿你那个什么‘情商培养’来烦我了啊。我心里没毛病。”菲菲跟爸爸说完,正准备转身进房间复习,爸爸却拉住了她。 “哎呀,考试啊,别烦了,越烦恼越影响学习和发挥。哎,对了,我想起书里有专门关于考试减压的方法,你可以试试。书上说啊……” “哎呀,爸爸,你看看,你简直跟整天唠叨‘子曾经曰过’的吕秀才一样了。书啊,还是你自己留着研究吧。”菲菲苦着脸走开了。 “我照着书上说的教育你,我还有问题了?”爸爸疑惑地自言自语。 上述案例中的爸爸为了培养孩子,特意买了相关书籍认真研究,想在孩子身上试验一番,并希望能对提高孩子的情商有所帮助。可是,爸爸的好心似乎并不为孩子接受,爸爸的方式也没有取得效果,反而被孩子取笑是整天唠叨“子曾经曰过”的“吕秀才”。其实,孩子的取笑并不是没有道理。从教育的方式来说,爸爸未免有点太过死板,对书籍过分依赖。从教育结果来说,孩子没有接受,这种教育方式自然也没有什么成效。 其实,家长照本宣科的方式是不适合教育孩子的。首先,从教育自身特点来看,教育是希望孩子能解决问题。因此,它涉及范围广,特别针对性不强,而那些照本宣科似的“规律”显然是无法适应这种灵活的问题的。其次,这种死板的方式没有新鲜感,对孩子来说也没有吸引力,要想孩子接受自然是更加困难。*后,书是死的,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却不是那么固定和死板,要想以书籍内容的“不变”来应对生活的“万变”,显然是办不到的。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手段,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提高孩子的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里有几点建议供各位家长参考,希望能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1.家长不要过分依赖和信任书籍 书籍是对优秀思想的集合表达,因此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和学习价值。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参考一些相关书籍是很有帮助且很有必要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教育完全依赖于书籍。尽信书不如无书,家长如果过分依赖书籍,则会陷入书籍的教条里,这就变成了“死读书”。而教育孩子不是应试教育的考核方式——答卷,孩子就是一道没有固定题目和问题的试题,仅仅依靠那些教条或规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2.家长要学会“举一反三” 书中的教育方式的确有许多是很有用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可以试一试或作为参考。但是,这些方式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要原封不动地生搬硬套,而是弄清楚这些方法背后的目的以及核心,真正了解其用意,然后以这些方法为起点,达到举一反三的要求,做到融会贯通,让这些“教条”发挥更大的效用。知识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经验,家长在阅读书籍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从实际出发,并在实际中运用和实践;将书籍中的知识变成实际教育中的力量,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通过理论和练习的双重锻炼,家长也可以将自己打造成为“教育达人”了。 3.教育方法要灵活多变 再神奇的方法,如果一成不变地天天使用,过不了多久,孩子便会觉得没有新意。正如神奇的良药,如果使用次数过多病毒也会产生抗体一样,孩子也会对这种方式无动于衷,*后家长的教育计划也只能以失败告终。孩子的天性是好奇的,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要灵活多变的,让孩子保新鲜感,又能增加趣味性,将书中的枯燥教条理论变成可观可听可感的生动实践,孩子自然会被吸引,并且乐于尝试。再好的教育方法如果不被孩子接受,那也是无用。因此,家长还要根据孩子的喜好和特点来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或者将教条理论进行改造,使之与孩子的实际情况达成一致,这样才能让它真正发挥作用。比如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能力,除了家长自己陪孩子进行游戏合作外,还可以让孩子多与同龄人进行合作,或者经常和不同的人进行合作尝试,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总之,家长的教育方式要灵活多样,对孩子有吸引力,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成长。 因材施教,孩子若是内向就别逼他外向 安安是个从小听话可爱的孩子,但是妈妈希望他能够活泼一点,总是觉得孩子不够勇敢。“你看看你,一个男孩子,成天躲在家里,说个话都吞吞吐吐,这样怎么行!”每当妈妈看着安安小心翼翼地说话,总是忍不住这样说他。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安安去儿童公园。在售票口,妈妈对安安说:“安安,今天自己去买票好不好?今天人也不多,妈妈在这里等你。” 不说话,他把目光转向一旁的爸爸。“对啊,安安你也都这么大了, 自己可以试一试买票啊。来,爸爸给你钱,记得找的钱要拿好啊。”看到爸爸不仅没有“救”自己,反而帮着妈妈,安安顿时犯了难。 “我,我……”安安说话都变得结结巴巴了。 “你‘我’什么啊,这么大了,这点事都不敢吗?”妈妈就知道安安胆小不敢,看着他踌躇的样子,顿时来了气,声音都比平时大了好多。 “不要那么大声好不好?你看你把他都吓着了。”爸爸一看情势不好,连忙为安安说起了好话。 “你看看他,胆子这么小,跟人说句话都好像多为难。这么大的孩子了,谁还跟他一样啊,这样以后该多没出息!”妈妈越想越来气,“你真是越来越像个小姑娘了。你说这样下去,长大怎么办?”妈妈越说越来气,又开始说安安像女孩了。 安安听见妈妈这么说,眼泪不由自主地在眼眶里打转转。其实,他自己不是不想让妈妈开心,只是他不太喜欢活泼,更喜欢安静一点,但是妈妈却觉得这样像女孩。安安以前从来没有自己做过什么,现在妈妈却逼着他独自买票,他难免会有点害怕。 “今天你要是不自己去,那我们就不要去玩了!”妈妈强硬地说。她是铁了心想让安安变得坚强、独立一些了。 看着妈妈凶巴巴的样子,安安只能在一旁手足无措地哭着。 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如果不能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来设计教育方案,而是根据自己的要求和方式来强迫孩子,那么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孩子会因为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产生抵触或畏惧的情绪。这样更加不利于孩子接受家长的意见,对孩子的培养是没有益处的。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不仅有利于家长因材施教,而且能够帮助家长发现孩子的“短板”,寻找孩子的缺点,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上述案例中的安安是一个内向安静的男孩,而妈妈却希望他能够像别的孩子一样活泼开朗,能够自己学会做很多事,成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小男子汉。但是从孩子的表现看,他显然对妈妈的这一要求有点无所适从。妈妈在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忽略了孩子的性格特点,让孩子用他不喜欢或不适合的方式来处理事情。这种方式其实是不正确的。因材施教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要实施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这里有几点建议供各位家长参考,希望能对家长有所帮助。 1.家长要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充分了解 每一位家长可能都觉得自己对孩子是*了解的。但即使如此,家长和孩子在处事方式上却还是会有分歧,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分歧还有可能会升级成为矛盾。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要想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比如观察法。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可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的细节,分析孩子属于外向性格还是内向性格,了解孩子的喜好、处事风格等。随着孩子的成长,性格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改变。因此,家长也要及时调整教育方式,随时保持对孩子的观察,以便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了解孩子的喜好特点,是促进家长和孩子更好交流的桥梁。,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欢别人以“命令式”的语气来说话,那么家长可以在表达意见时在态度上稍作改变。这并不是家长一定要迁就或纵容孩子,而是一种尊重,也是为进一步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孩子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弱,如果从一开始就让孩子对家长产生抵触情绪,那家长的建议和教育对孩子而言也是无用的。 2.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设计教育方式 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都是不同的,只有对孩子的个性特点了解后才能够发现孩子的缺点。比如有的孩子性格直率,做事雷厉风行,往往比较开朗,但偶尔会显得有些鲁莽。在和别人交往时,有时候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别人。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教他说话做事学会三思而后行。而有的孩子天生胆小,比如开篇案例中的安安,做事畏首畏尾,不敢独自行事。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以鼓励为主,责骂只会加重孩子的畏惧情绪,更让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人无完人,没有人的个性是十全十美的,家长要正视孩子的性格特点,为孩子量身定制教育方式,取长补短,让孩子拥有高情商。 3.家长不要把孩子打造成自己的翻版 家长总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总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发展,甚至将孩子视作另一个自己,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己的梦想。孩子是家长生命的延续,但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自由,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不要一味地希望孩子能够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比如有的孩子天性比较文静沉着,属于内向的人,活泼好动和善于交际对他来说可能比较困难。那么,家长可以不用强求,只要孩子懂礼貌、没有心理问题即可,不需要强求孩子一定要左右逢源甚至八面玲珑。任何性格都有优点和缺点,家长要教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不是对孩子进改造。家长要对孩子的个性充分尊重,不能左右孩子的个性发展,不要让孩子成为家长自己的翻版。家长要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道路,教孩子完善自身性格特点。 父母总想要孩子“听话”,却不知他们为何“淘气” 一次家长会上,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认为自己孩子不听话的,请举手。” 大多数家长举起来手。其中有几位家长好像认为这是多么让人尴尬的事情,他们都低着头。 “为你们有个不听话的孩子感到高兴!”老师大声地说道。 听到这话,那些举手的家长一脸困惑的表情。 “听话就是按父母的话去做。”老师接着说。 在场的家长都点了点头。 老师又问:“如果做人*成功是100分的话,你们给自己评多少分?” 大部分家长认为在70~80分。 老师又问:“想不想让你们的孩子有个更精彩的人生?” 家长们齐刷刷地说道:“那必须想啊!” 老师说:“听家长话的孩子就是再复制别人的人生,谈不上超越。他们这样*多只有70分的表现,还谈不上染指冠军。” 听完这话,家长们都低下了头。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淘气只能说明孩子拥有好动和求知欲望强烈的性格。但在大多数家长看来,这样的孩子让人十分头痛。殊不知,孩子过于听话就会丧失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家长也因此忽略了培养孩子其他潜能的想法。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喜欢“听话”的孩子,他们认为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能有所作为。但实际上听话的孩子独立性差,创新能力要远远低于其他同龄人。 要是以“听不听话”为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话,这是典型的封建教育思想在作祟。而要适应当今社会,缺乏独立和创新意识,是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特别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和思维,所以,就更要求人们具备开拓进取的精神。新的社会制度,人们就要跟着发生改变,改变从前的观念,如果遇事毫无主见,凡事听命于人,这样的人怎么会有番作为呢?因此,家长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新旧的评价标准,不能盲目肯定“听话”的孩子,也不能一味否定“不听话”的孩子。 没有哪个孩子是不淘气的,只是淘气的程度不同而已罢了。孩子不听话、淘气的举动正是聪明的表现,因此家长必须要跳出“听话教育”这个束缚思想的误区。大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些创造性,但当孩子真的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别的孩子的特质来,父母就又开始担心了。不听话就是这种特质的表现之一。其实“不听话”也是有其存在的道理的。因为这样的好奇心正是创造的种子,应该备加珍惜、培育和赏识。对于孩子的淘气行为,家长要有宽容、理解的心。

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挑战 作者简介

顾红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免费热线咨询义工,拥有十多年的心理咨询经历和过百例亲子辅导经验;东方航空公司飞行员EAP项目心理咨询师,天合联盟中国地区航空事故心理援助志愿者;2013年全国”我是好讲师”大赛百强讲师;主讲课程”让您更精彩的卓越服务”获2014年”华誉奖”优秀课程10强.《孩子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畅销书作者。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