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碳中和革命: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大变局

碳中和革命: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大变局

作者:曹开虎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34.2(4.9折) 定价  ¥6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碳中和革命: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大变局 版权信息

  • ISBN:9787121421563
  • 条形码:9787121421563 ; 978-7-121-42156-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碳中和革命: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大变局 本书特色

讲述碳中和故事、解读碳中和政策、计算碳中和账本、把握碳中和时代碳中和是时下*热门的话题,会对所有领域构成史无前例的影响,同时也必将催生众多新兴领域和商业模式。它将改变中国,改变世界,改变未来。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严谨的逻辑体,用真切而的写作手法描绘了碳中和的前因后果,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即将迎来的大变局,进而呈现一种波澜壮阔的画面。本书内容包括碳中和的投入、碳中和的机遇、碳中和时代的国际能源新秩序,以及个人在碳中和中的发展和机遇。

碳中和革命: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大变局 内容简介

对于中国而言,碳中和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有60~70年的过渡期,而我国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另一方面,我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过去四十余年改革开放中已积累起新一轮变革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实力。
本书是一本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的科普读物,我们试图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讲清碳中和的来龙去脉和深远影响。本书将通过六大章节回答以下问题:①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② 我们凭什么能够实现碳中和?③ 为实现碳中和,我们将做出怎样的努力?④ 碳中和世界是怎样一幅画面?⑤ 面对未来世界我们该如何做?⑥ 碳中和时代下,国际能源格局将会如何演变?

碳中和革命: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大变局 目录

**章????何以碳中和

**节??中国宣言

第二节??气候“灰犀牛”

第三节??零碳大博弈

第四节??重塑中国


第二章????技术大爆炸

**节??跨越新能源临界点

第二节??“西电东送”再升级

第三节??储藏新“石油”

第四节??电动汽车进化论

第五节??氢能崛起

第六节??从信息文明到智慧文明


第三章????碳中和的账本

**节??转型成本会增加吗

第二节??加大技术投入

第四章????碳中和的机遇

**节??零碳能源世界

第二节??零碳新工业体系

第三节??零碳智慧出行

第四节??新建筑革命

第五节??智慧城市

第六节??新农业与新农村


第五章????我们怎么办

**节??企业转型进行时

第二节??风口上的人

第三节??教育革新


第六章????碳中和时代的国际能源新秩序


后??记????未来已来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碳中和革命: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大变局 节选

未来已来 当我们在谈论未来的时候,未来已来,当我们讨论将至的可能性时, 将至已至。 我们将用 40 年时间,把目前还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煤炭、石油转变成以新能源为主导的可再生能源。无论是能源生产还是能源消费,全部将转变成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局面。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城市到农村,从工业到农业,从制造业到金融,从教育到就业,从汽车到建筑……所有行业都将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拥抱可再生能源大时代的到来。 我们会发现,不少昔日传统的热门行业不断消失,一些新兴产业或职业将不断诞生,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人员下岗失业,一些人员走上新出现的工作岗位,获得新的职业。 碳中和是中国乃至全球财富的重新分配。仅从中国来看,到 2060 年要实现碳中和,在清洁能源相关方面的投资将高达百万亿元级规模。 谁的敏感性强、学习能力快,谁捕捉到的发展机会就会多一些。 哪个国家适应性与创新性强,就有机会引领未来,否则极有可能身陷落后挨打的危险境地。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任何一次伟大的变革都会伴随着质疑,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成为时代的引领者。 中国近代思想家康有为说:“盖变者,天道也。” 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说:“改革是积极的,保守是消极的,前者以真理为目标,后者以安宁为目标。” 1879 年10 月21 日,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但是仅两个多月之后,《纽约时报》就发表社论开始嘲笑这个发明,说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绝对不是煤气灯的竞争对手。《纽约时报》给出的理由是,要点 8 只电灯,就要配 1台发电机,所以整个纽约起码要配 25 万台发电机。而 1 台发电机的费用为 3000 美元,因此总共需要 7.5 亿美元的巨额投资才能照亮整个纽约,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不但如此,煤气灯公司的老板们也抓住电灯诸如“安全”之类的一些缺点进行贬低。《纽约时报》还引用了一位著名的电气学家的“权威性”意见,认为电灯可能会昙花一现地热闹于一时,过不了多久,爱迪生的名字将同他的电灯一起销声匿迹。 但是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在 19 世纪 80 年代中叶,电灯在美国终于战胜了煤气灯,千家万户都开始使用电灯,从而让人类文明大放异彩。 电灯战胜煤气灯阻力重重,汽车战胜马车同样如此。19 世纪前半叶的美国,几乎所有城市都布局紧凑,马车是当时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火车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而属于汽车的时代还没有到来。那是马车*后的辉煌时代,几乎每一个男人都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马车。 1886 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获得内燃机汽车专利,这位后来创办了戴姆勒—奔驰公司的发明家开始面向公众生产现代意义上的汽车。即使在技术条件成熟的条件下,汽车也没有被迅速推广。究其原因,当然有公众需要适应的缘故,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汽车当时有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马车。 在当时的伦敦、纽约等大都市,马车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庞大的产业体系。据统计,当时仅伦敦一地就养了 30 万匹马,供私人马车、出租马车、公交马车、有轨马车等各类交通工具之用。马车行业的雇员,除了车夫,还有马夫、马车生产商、马厩管理员、马粪清理工等许多工作。在伦敦,靠此吃饭的雇员再加上他们的家人就有将近 10 万人。伦敦当时虽号称世界**大都市,但全城也不过 200 万人。要用汽车替换马车,就要砸掉全城 1/20 人口的饭碗。 汽车*终还是战胜了马车。而在过去百余年历史中,煤炭和石油已经发展成为全球*为庞大的产业,加上其配套产业,拥有数以亿计的就业人口。庞大的就业人口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大的阻力。煤炭和石油产业,也时不时以失业、不稳定、发展为借口,延缓碳中和的到来。 历史上,许多投资机构因为缺乏战略眼光损失惨重,一些行业巨头由于没有紧跟时代步伐而轰然倒下,颇多城市未能把握时代机遇,与新兴产业失之交臂的案例比比皆是。 被誉为“现代通讯之父”的亚历山大??贝尔和他创立的 AT&T 就是如此。2000 年前后,正是全球从传统电话向移动电话普及的关键时刻,本来具有充足资金和领先技术优势的 AT&T 却没有把握住机会,互联网的兴起彻底击垮了这个曾经的通信帝国。 诺基亚在 2G 时代颠覆了摩托罗拉在模拟移动通信时代制定的游戏规则,成为全球手机的绝对霸主,但是却倒在了智能手机时代,在苹果公司面前毫无招架之力。 回到国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颠覆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三大运营商惨遭割肉;字节跳动通过今日头条和抖音等旗下产品撼动了“BAT” 的霸主地位。 站在今天的时点展望,碳中和将是未来数十年中全球*高层次的政治较量,也是*根本的变革动力。一些国家可能在这次历史性变革中走上舞台的中央,而另一些国家的竞争力将从此大不如前。 面对碳中和,许多人依然不明就里,许多企业依然故步自封,许多国家依然熟视无睹。大部分人都认为事不关己,但是气候灾难越发严峻,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地球已经发起对人类的*后考验,我们有且只有一次拯救自己的机会。 本书行将写完的时候,联合国领导的 IPCC 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距离第五次评估报告的发布已经过去了 7 年时间,此次 IPCC 发现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和严峻性比预期的还要严重。该机构指出,在所有排放情景下,全球升温都将至少达到 1.5℃。除非全球在 2050 年前后,通过温室气体的深度减排,实现净零排放,否则 1.5℃和 2℃的目标都将落空,这也意味着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面对席卷而来的碳中和浪潮,我们只有以变革的姿态迎接未来、拥抱未来,才能决胜未来。

碳中和革命: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大变局 作者简介

曹开虎,曾任《第一财经日报》能源与环境领域资深记者,现任北京能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能见研究院副院长,长期研究能源与环境行业。 粟 灵,曾任卫生部新闻中心研究实习员,《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现任能见研究院研究员,长期研究能源与环境行业。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