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那些拓荒者的故事

那些拓荒者的故事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344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31.9(5.5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那些拓荒者的故事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7111357
  • 条形码:9787207111357 ; 978-7-207-1113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那些拓荒者的故事 本书特色

开发建设北大荒,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宏伟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伟大壮举。1947年,在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关键时期,按照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从部队和地方抽调一批干部奔赴北大荒,组织创建了**批公有制机械化农场。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本书收入的主要就是这些**批创业领军者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垦荒故事。

那些拓荒者的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描写了北大荒70年开发建设历程中涌现出来的位先优模范数十位人物创业创新故事。这些人物中,大多是农垦事业开创之初率队挺进北大荒的领军者和奠基人。

那些拓荒者的故事 目录

半个世纪的拼搏
——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原副局长高大钧
点燃垦荒**堆篝火
——记东北**个机械化国营农场创建人李在人
拉起东方**犁的垦荒者
——记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岑
老兵新传
——记通北机械农场创建者周光亚
岁月催人日日新
——记克山农场原副场长李德山
铁骨春秋
——记**批荣军农场领办者刘培植
机械革新迷
——记通北农场早期拖拉机驾驶员耿德
人们的好场长
——记大西江农场**任场长施安良
悠悠农机情
——记新中国**位女拖拉机手梁军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记克山农场原场长井田
鹤山垦荒**人
——记鹤山农场**任场长丰年
名垂千古留芳华
——记荣军农场首任场长郝光浓
宝泉“领路人”
——记宝泉岭农场**任场长王世英
金灿灿的生命
——记绥化管理局原副局长莫余生
红五月的老“红”人
——记红五月农场原副场长汪立国
从鹤山到密山
——记铁道兵农垦局原副局长向俊选
黑土情
——记宝泉岭管理局原副局长马垦
俯首荒原勤耕耘
——记尖山农场**批创业者马振江
铮铮铁骨
——记九三垦区**批拓荒者迟子祥
“云雀姑娘”的大荒情结
——记新中国**代女收割机手刘瑛
在特殊的战线上
——记梧桐河农场创始人李克度
崛起人生的丰碑
——记克山农场**任场长李应生
潇洒的女将
——记跃进农场修造厂原厂长刘木芝
大荒赤子
——记建三江管理局原副局长李万宝
“龙江军垦**场”开路先锋
——记八五O农场**任场长余友清
北国长歌动地诗
——记东北农垦总局原局长王正林
风范长存启后人
——记友谊农场**任场长王操犁
苦难中的花样年华
——记北大荒*早的女军垦战士杨淑云
北大荒的开拓者
——记八五。农场原副场长侯敬甫
甘做大荒耕耘者
——记全国优秀机车组驾驶员郎士国
农机史上闪光的足迹
——记全国优秀车组排头兵郝焕文
扛大旗的人
——记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杨华
……
北大荒的先锋战士
——记山东支边青年张德信
北大荒的“铁人”
——记原依兰收获机械厂联合收割机组组长徐永海
车长久魂长留
——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模范机车组组长张守常
难忘的垦荒岁月
——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原副局长杨清海
目标在“金牌”
——记全国乳粉压力喷雾大颗粒速溶工艺首创者马玉祥
北大荒现代农业的开拓者
——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原党委书记、局长赵清景
擎起共和国的粮囤子
——记泰来农场鑫和家庭农场场长梁彦和
激情燃烧的岁月
——记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兼党委书记颜文斌
我们的好师长
——记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师长王少伯
北大荒追梦人
——记八五九农场开发性家庭农场场长葛柏林
我是北大荒人
——记八五三农场宁波知青陈越玖
创造共和国农业之*的人
——记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原队长张福山
向“一百亿”目标挺进
——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原局长刘成果
黑土地上的追梦人
——记八五四农场融富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吴进堂
历史长河的一朵浪花
——《历久弥新·北大荒》丛书后记
展开全部

那些拓荒者的故事 节选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高大钧两次担任宝泉岭农场场长,时间长达六年。这六年正是农场进入大发展的时期。十万官兵进军北大荒,给宝泉岭农场输入了大批人才。作为老转业兵,他打心眼里欢迎这批有文化、有技术的新战友。当时,王震将军对宝泉岭农场寄予厚望,对他这个从延安来的有十年办场经验的年轻场长,也非常器重。王震曾多次对人夸奖高大钧,说他是个“种地迷”,干劲足,可以放开手来干。正由于这个原因,他从规模小的宁安农场,调到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宝泉岭农场来了。 1958年4月中旬,高大钧亲自部署接待转业官兵。两干多名转业官兵将分三批到达,涉及交通运输、住房、各种生活生产物资的调度保证,以及接待安置等大量工作。他还接到王震发来的紧急通知:预一师、预七师的转业军官也将同期到达,途经宝泉岭,挺进萝北,要求他速派修路员工,抢修通往罗北的翻浆、洼塘路段,使两师人员顺利通过。这对于当时物质条件较差的宝泉岭农场来说,负荷量之大,可想而知。高大钧发挥了他那指挥员的组织才干和魄力,短短几天内将一切安排得有条不紊,不仅接待和安置了来场的转业官兵,而且顺利地保证了预一师、预七师转业官兵的北进。那年7月,王震部长亲临宝泉岭农场,主持召开了合江农垦局所属八场的现场会,还带领大家参观了田间作物的生长情况和苗圃果树猪舍鸡舍。高大钧还陪同王震探望了转业官兵抢盖起来的草房和马架子,王震对农场情况很满意,他风趣地对高大钧说:“怎么样,一下子农场职工翻了一番,你的压力大吧?”高大钧答道:“我这人不怕压,你知道我的性子,越压越有劲!”王震听了,哈哈地大笑起来。 1960年,党中央批判彭德怀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农场也在“反右倾”。由于高大钧在生产计划上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浮夸,而被错误处理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他不服,向上级申诉。可是,农场继续开展对他的重点批判,还把连他在内的三位领导成员说成是“反党集团”,并立案审查,将反党材料上报鹤岗市委,市委始终未予批准。这时,王震闻讯,考虑到高大钧不便留在农场工作,便将他调到海南岛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 高大钧在海南工作近两年,王震去视察了两次,很满意。有一次,王震去广西开会,将高大钧召到跟前,让他重返北大荒。开始高大钧不愿意回去,他对王震说:“两年来在海南工作上路了,跟所长何康很合手,对那里的知识分子也有了深厚的感情。”王震说:“宝泉岭农场正处在生产困难时期,急需派得力的干部去。,’他一听,就坐不住了。正是1962年夏锄时节,高大钧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宝泉岭。当时,农场大田草荒严重。王震也亲自来到农场,他召开机关干部大会,当场官布为高大钧平反,说过去的批判是错误的,高大钧继续任场长。王震还当众为高大钧立下军令状,说:“今后书记、场长就是你,限你两年翻身,把农场生产搞上去!不然,我就撤你的职,罢你的官。”接着问会场上的人:“同志们,这样要求对不对?!”大伙齐声回答:“对!”高大钧见上下支持,就下定决心,带领党委一班人马总结工作,充分发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陛,总算把地铲出来了,第二年生产就开始上升了。 坚挺的青松 1982年他担任总局顾问,不久就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但他仍没闲着,一直关心垦区建设。当垦区兴办家庭农场时,人们有不同看法,他就约同几位老同志一起下去搞调查,不避辛劳,亲自走了十多个农场、二十多个生产队,召开座谈会,找工人谈话,看机车,看场院,看庄稼长势……回来后,整理了一份长长的调查报告,并将这个实地调查得来的情况报给总局党委和国家农垦总局。他还受老干部工作部门的邀请,经常下场了解各级老干部的安置情况。他又担任了总局“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工作,关心北大荒的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情况……他已到了古稀之年,仍不断地为垦区的事业奔波。 有人好心劝他:你还恋啥?你在北大荒已干了快半个世纪了,北京那么多大官你都认识,你该找一找,进京安度晚年也好嘛。他听了,坦然笑道:“我留恋黑土地,这里洒下了我的心血。北京那么多大官,我有机会就向他们反映北大荒的情况。至于我个人的工资待遇、晚年安置的事,我压根儿不提,一辈子也不会去打扰他们……对我来说,身子骨硬朗,睡得着,吃得香,再为垦区尽点儿力,比什么都安逸!” P4-6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