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高校军事理论教程

作者:宋来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320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24.5(7.0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高校军事理论教程 版权信息

高校军事理论教程 内容简介

  本教材全面体现了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着眼于时代的发展,力求创新,吸收新军事科学成果,具有结构合理、内容完备、实用性和可读性强的特点,符合军事科学规律和普通高等院校军事课程教学的客观实际,基本形成科学、完整的大学生军事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高校军事理论教程 目录

前言
绪论
**节 大学生军事课的性质宗旨与要求
第二节 大学生军事课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方法
第三节 大学生军事课的地位与作用
**篇 中国国防
**章 国防概述
**节 国防的内涵与国防类型
第二节 国防历史与启示
第三节 现代国防观
第二章 国防法规
**节 国防法规体系
第二节 公民国防权利与义务
第三章 国防建设
**节 国防体制
第二节 国防战略
第三节 国防政策
第四节 国防成就
第五节 军民融合
第四章 武装力量
**节 中国武装力量的性质、宗旨与使命
第二节 中国武装力量构成
第三节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第五章 国防动员
**节 国防动员内涵与国防动员法
第二节 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二篇 国家安全
第六章 国家安全概述
**节 国家安全的内涵
第二节 国家安全的原则
第三节 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七章 国家安全形势
**节 中国地缘环境基本概况
第二节 中国地缘安全
第三节 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
第四节 新兴领域的国家安全
第八章 国际战略形势
**节 国际战略格局
第二节 国际战略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

第三篇 军事思想
第九章 军事思想概述
**节 军事思想的内涵
第二节 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地位作用
第十章 外国军事思想
**节 外国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第二节 外国军事思想代表性理论及著作简介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物色及其影响
第三节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代表性著作《孙子兵法》简介
第十二章 当代中国军事思想
**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二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第三节 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第四节 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第五节 习近平强军思想

第四篇 现代战争
第十三章 战争概述
**节 战争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 战争的发展历程
第十四章 新军事革命
**节 新军事革命的内涵
第二节 新军事革命发展演变
第三节 新军事革命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中国特色新军事革命
第十五章 机械化战争
**节 机械化战争的基本内涵、形态与特征
第二节 机械化战争的代表性战例简介
第十六章 信息化战争
**节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涵与主要形态
第二节 信息化战争基本特征
第三节 信息化战争形态发展趋势
第四节 信息化战争代表性战例简介

第五篇 信息化装备
第十七章 信息化装备概述
**节 信息化装备的内涵与分类
第二节 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以及发展趋势
第十八章 信息化作战平台
**节 地面信息化作战平台
第二节 水面(下)信息化作战平台
第三节 空中信息化作战平台
第四节 高技术作战平台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信息武器装备的应用战例探析
第十九章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节 指挥控制系统
第二节 预警探测系统
第三节 导航系统
第四节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在战场应用战例简介
第二十章 信息化杀伤武器
**节 新概念武器概述
第二节 精确制导技术
第三节 核化生武器装备及其发展趋势
第四节 英阿马岛战争战例简介
展开全部

高校军事理论教程 节选

  《高校军事理论教程》:  一、军民融合的内涵  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互促进、融为一体,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和成果的优化配置、互惠互利。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进行总体设计,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战略规划引领不断强化,重点改革扎实推进,法治建设步伐加快,军民融合呈现整体推进、发展加速的良好势头。  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要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军民协同推进,坚持有序开放合作。要立足我国国情,顺应时代大势,科学把握方向,明确战略目标,强化战略举措,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运筹全局中赢得战略优势。要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初步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要准确把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任务,推进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和资源共享、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发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军地人才双向培养交流使用、社会服务和军事后勤统筹发展、国防动员现代化建设、新兴领域军民深度融合。  二、中国方式“军民融合”历程  20世纪50-70年代,处于“军民结合”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我国全民皆兵,军民一体;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重军民两用;20世纪60年代,我国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1958年,毛泽东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方针后,开始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管理机构改革,从而拉开了军转民的序幕。这一时期,国防工业与国民经济各成体系,虽然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国防工业实行中央与地方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但军队、政府职能不清,加上国家实行面向国防建设服务的战略,使得国防工业依然独立于民用,还是民用为军用服务,为发展武器装备业服务。  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进入“军民一体化”阶段。邓小平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后,国防科技工业开始实行军民结合,要求国防工业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为经济建设服务,以四个现代化建设带动国防现代化。国防科技工业为与国民经济相结合,实行了公司制和市场化改革,将航天、航空、兵器、舰船等军工总公司改组为10个集团公司,实行合同制,实现了政企分开、供需分开,从而使中国国防工业走上了“军民兼容”“军民结合”的道路。国防科技工业真正融入国民经济中,由单一面向国防建设转为面向为工业、科技、经济和国防现代化服务,大力发展民品生产和第三产业。  2007年,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战略思想,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军民融合”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思路是:国防工业要与经济建设良性互动,国防工业要与民用工业相联系,实现民用与国防科技工业同步发展,形成国家创新体系下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这一思想要求对军工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对不适应市场机制的军工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与关停,培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2015年3月12日习近平在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次明确提出把“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共中央政治局2017年1月22日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习近平任主任。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是中央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这说明推动中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确保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必由之路,对于提高中国人民解放军能打仗、打胜仗,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形势下国防战略方针,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需求统合,统筹增量存量,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各有关方面一定要抓住机遇,开拓思路,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把军民融合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立足国情军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道路,把军民融合发展理念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领域全过程。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国家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统一,综合运用规划引导、体制创新、政策扶持、法治保障以及市场化等手段,*大程度凝聚军民融合发展合力,发挥好军民融合对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支撑拉动作用,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大化。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