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地理学评论(第五辑)——第五次“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会”学术研讨会

地理学评论(第五辑)——第五次“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会”学术研讨会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1-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90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6.6(7.0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地理学评论(第五辑)——第五次“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会”学术研讨会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74503
  • 条形码:9787100174503 ; 978-7-100-17450-3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地理学评论(第五辑)——第五次“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会”学术研讨会 内容简介

《地理学评论(第五辑)》为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会议的谈话纪要。主旨在于推动微观数据与空间分析方法的结合,并将这种结合应用在城市研究与规划中,与会学者就微观数据和空间分析的城市研究方法论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对推动基于微观数据和空间分析方法的城市研究和规划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推广价值。

地理学评论(第五辑)——第五次“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会”学术研讨会 目录

开幕式

**部分 基于微观数据和空间分析的城市研究方法

1 日常出行与幸福感研究 王冬根 李菲

2 空间行为与规划 王德

3 基于美国住宅调查数据的居住满意度研究 杨翌朝

第二部分 圆桌讨论

1 基于时空日志的问卷调查研究初探 周素红

2 基于定位技术的微观个体移动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分析 马修军

3 城市居民就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问卷调查的设计和实施 刘志林

4 自由发言 柴彦威等

第三部分 空间行为与空间组织

1 北京城市办公空间的行业集聚特征分析 张景秋

2 城市大型商业中心开发的空间影响分析 段文婷

……

第四部分 交通出行行为与决策

第五部分 职住空间与通勤行为


展开全部

地理学评论(第五辑)——第五次“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会”学术研讨会 节选

  《地理学评论(第五辑)》:  刘云刚:我主要是过来学习的,很多东西我都不太懂。但是关于调查,我想补充一下,因为我在日本读书的时候,就听老师说社会学可以用外包让调查公司做,但是地理学家不用,为什么不用呢?**,社会学是基于社会的调查,但如果是基于个体的或者是更关注个人信息属性的调查,调查公司做数据的质量会下降;第二,如果让外包公司做的话,在数据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社会学层面,关注的是群体的统计结果,如果是属性信息涉及数据挖掘的情况,社会学更多采用的是访谈或者是小样本调查方法,如果把社会学的调查作为我们调查的基础,就不会发生正面冲突。  下面我想说说我对今天上午报告的学习体会。如果把社会、空间和行为这三个主题词连起来,可以把今天上午大家的研究分成两类:一类是基于群体的社会和空间的研究;一类是基于个体的行为和空间研究。如果把这两类混在一起就非常不好弄了。我发现,包括刚刚志林讲她的基金项目,其实是把这两个混在一起来做了,我认为混在一起做是做不出结果的,预测是失败的。所以,在做这类研究时,或者基于个体,或者基于群体,或者站在社会学的角度,首先把阶层、社会类型分出来,或者是基于个体行为来探讨个体,这里必须要分开,一个人的精力.包括一个学科的精力不可能这么大,不可能既探讨个体的,又探讨社会类型的。与此相延伸,在调查方面,我主张用一些小样本的调查。因为,关于人群的研究,必须是以国家人口统计作为背景,也就是说我们做的问卷调查数量是超不过国家人口普查数据的,也不可能超越国家统计数据。我们的问卷需要国家的统计制度做支撑,当然,如果我去做一些探索性的问卷,可以不考虑这个支撑。数据*后还原的时候,或者要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时候,包括探讨一些普适性原理的时候,都要用到国家背景的大数据,没有大数据,小数据的样本也仅仅是探索性的,所以那些更宏大的构想我觉得有一些冒进。  我非常同意王德老师的建议,我们首先是做调查,调查的过程中等待国家统计制度的完善,而不是在一个小样本的调查基础上推出一个大理论,我觉得基础调查以及在这个基础上的数据库建设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再往后延伸,比如说大的理论,规划上的应用可能还是下一层次的问题。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调查做好,要做扎实,因为我现在教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自己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看到一些问卷,包括刚刚提到的素红的问卷、志林的问卷,都还是有不少问题的。我们看前期的很多研究,其实在调查方面以及数据的质量方面是经不起推敲的,也就是说包括我们的统计数据和统计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不是出在分析过程,而是出在*原始的数据获取。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个体空间行为角度,*紧迫的,我认为是要建立一套丰富的、高质量的数据,以及在此基础上谨慎地、一点点地往前积累、推进,我想这么好的一个研究群体,我能够参加进来,非常荣幸,也非常期待。  具体到上午的报告,比如说王冬根老师讲的日常出行和幸福感的问题,我的疑惑是您可能没有讲到更大的背景,幸福感是基于每天,还是基于分时段?还是就是一天8点钟和9点钟的,这里涉及幸福感的时间尺度,它的跨度是多大?如何把个人行为和幸福感作为社会群体感受,大的研究构想是怎么形成的?一直没有听清楚,这是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研究题目,目前处理得有些宏大。王德老师的研究,有个人和社会的结合,比如说在南京路的调查,假设那是一个封闭的环境,人进去后出不来,就在那里一直逛,可实际上,城市是开放的,可能坐飞机到上海南京路,逛一个点就跑到别的地方了。而世博会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它是封闭的,如何处理个人空间、行为数据和个人偏好?我觉得变量非常多,这方面不展开了,我想还有很多基础调查工作和概念设计工作需要挖掘。所以,我非常赞赏马修军老师做的数据库,如果将来做好的话,是一个很好的工作。  主持人柴彦威:感谢刘老师,大家知道刘老师是非常有批判性的,他*近对中国城市地理学,包括中国地理学的范式思考和批判,是非常有思想性的,他刚才讲的非常好。我刚才看到杨翌朝老师已经举半天手。  杨翌朝:我简短一点,刚才讲的也是太长,主要是因为我在美国做了一些研究,用到了美国的一些数据,现在回国看到同行们的调查工作,我讲几点感想,尽量不给人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痛”的感觉。  对于学者们做的数据收集工作,总体来看想法都很好,不仅从理论上进行了探索,而且还想要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但是这些数据,在很多情况下,很难达到所需要的准确率和覆盖率,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应该从政府层面进行建设,如果政府想要获取足够的信息,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进行指导和监督,那政府应该尽力去建立信息获取制度。像美国人口普查,在十年一次的普查期间,其雇佣的员工人数仅次于美国军队的人数,可见它的投资是非常大的,而且国家认为这种投资是有必要的、有价值的。所以,如果学者们可以联合起来争取政府在这方面的投资,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保证它的权威性和保护性,并可以极大提高参与者的意愿和获得数据的准确性,也可以保证将来数据共同分享的时候不出现数据重复收集,浪费资源,而且数据本身也能经得起推敲,这是我的一点感想。  主持人柴彦威:谢谢!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数据,从个人研究的小样本调查,如何走向一个制度化、规范化?或者由政府、第三方来搜集数据,但这个过程应该是漫长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推动数据制度化、规范化。下面有请刘锴老师发言。  ……

地理学评论(第五辑)——第五次“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会”学术研讨会 作者简介

张景秋,1967年11月出生。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地理学会理事,美国地理学会会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