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现状、走向与大势:当代学术纵览

现状、走向与大势:当代学术纵览

作者:李扬眉 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87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61.6(7.0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现状、走向与大势:当代学术纵览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63804
  • 条形码:9787100163804 ; 978-7-100-16380-4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现状、走向与大势:当代学术纵览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十数年来《文史哲》杂志所刊发的多篇概观或分析当代学术研究中某一学科、领域、问题、流派或范式的文章,作者多为所在学科的代表性学者。这些撰作从多个角度反映出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状况与趋向,合而观之,亦可窥见当代人文研究之整体面貌,对现今及后世研究此段学术史,具有极高的价值。梁启超尝言“史学以记述现代为很重”。当代人写当代史,虽然存在种种弊端或局限,然因其对原始资料搜集之便利、与研究对象距离之切近等等,往往能够提供很为鲜活也很可宝贵的观察和记述。

现状、走向与大势:当代学术纵览 目录

西方哲学冲击下的中国现代哲学 汤一介

近年来国内哲学研究状况检讨—一个有限的观察和评论 何中华

回顾与展望: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百年沧桑 李伯重

叠加与凝固——重思中国文化史的重心与主轴 葛兆光

一般与个别:论中外历史的会通 阎步克

新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跃进

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兼论中国文学的近代化 郭延礼

安阳小屯考古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纪念殷墟发掘八十周年 陈淳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史料批判研究 孙正军

在中国发现宗教——日本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结社的研究 孙江

牛郎织女研究批评 施爱东

史志目录编纂的回顾与前瞻——编纂《清人著述总目》的启示 杜泽逊

陈寅恪的西学 桑兵

趋新反入旧:傅斯年、史语所与西方史学潮流 陈峰

后记



展开全部

现状、走向与大势:当代学术纵览 节选

  近年来在西方哲学研究领域追求“原汁原味”的努力和尝试,值得一提的大致有:**,关键词的梳理。在对西方哲学的译介和研究中,对关键词的梳理,成为近年来的一个令人注目的迹象。它甚至成为论文的标题,和重要学术杂志开辟的专栏。2001年,中外学者合编的大型工具书《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词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特点之一是“所有条目都包括一段引自[西方]古典文献或现代文献的例证性文字”③。这些无疑都体现了一种本然地解读并消化西方哲学术语及其负载的特定内涵的诉求。第二,西方哲学英文文本的引进和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一批英文版的“西方基本经典”,其中哲学(含伦理学)方面的自古希腊直到当代约有三十五种之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西学影印丛书”,包括哲学及诸分支学科的经典著作(英文版)选读若干部。第三,对西方哲学语境的还原和追溯的努力。例如“Being”问题的讨论,不仅仅是单纯术语语义之辨析,更关乎哲学视野的确立、哲学的契入方式和领悟方式,进而规定着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的言说方式,因而是一个带有本然性和始源性的元哲学问题。由于其本根性,它所折射出来的内涵几乎比所有其他问题的内涵都更为深邃而丰富。因为它涉及哲学的双重本真性:一是回溯性的,即能否回到西方哲学的源头;二是异质性的,即中西思想在跨文化理解中的可通约性,包括语言和思想的本真追求是否可能。总之,它涉及古今、中外、思想、语言等多重差异和不同层面,全息性地成为哲学之为哲学的首要问题,体现出在西方哲学研究中本真地把握西方哲学精神和实质的冲动。这一讨论折射着西方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即通过对基本范畴的词源学追溯,重新将其置入它的原初性语境中,以便再现性地生成其应有之义。  与之相反的动向,是对中国式解读方式的默许和肯认。2002年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以译介外国哲学特别是西方哲学为宗旨的《哲学译丛》易名为《世界哲学》,其定位和职能亦随之发生了某种嬗变。可以说,这次易名和改刊,是西方哲学研究界的一个有象征意味的变化。“哲学译丛”是单向度的,“世界哲学”则是双向互动的,它所提供的是一个对话式的平台。此举意味着杂志不再囿于翻译作品,而且发表国内学者的原创作品。它显示出更加开放的姿态,且预示着西方哲学研究范式的某种转变,即由单纯移译到阐释的过渡。更深层的含义是,中国学者在西方哲学研究中角色的转换,即由译介者转变为解读者、对话者,折射着中国学者对学术自主性的期盼,即在创造性地诠释西方哲学中自觉地融入东方视角。在这里,东方立场已不再被看成是消极的、负面的、有待被剔除的规定,而是被看作正当的、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前提。从某种角度说,它体现了中国哲学家的自信和自主意识的提高。但也不得不承认,它也可以被理解为学术挫折感造成的对现实之局限性的无奈的默许和正视。也许后者仅仅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中而不太愿意被显化为自觉清算的问题。叶秀山、王树人主编的八卷本《西方哲学史(学术版)》于2006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齐。该书的*大特色也许就在于把西方哲学的中国式解读变成正当的探究方式加以确认,从而代表一种西方哲学研究的新叙事模式的诞生。  对西方哲学进行原汁原味的研究,始终是中国研究者孜孜以求的崇高目标,甚至成为挥之不去的情结。但客观上的不可能迫使人们只有退而求其次,应该说这不失为一种现实的态度。西方哲学研究呈现出某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通过追溯和回归以求还原其本真性,另一方面却不得不强调中国式解读的合法性。这一尴尬意味着什么呢?前者体现了埋藏在西方哲学研究者内心的理想,后者是对研究现状和客观限制的无奈认可。

现状、走向与大势:当代学术纵览 作者简介

李扬眉,山东大学副教授,博士,副主编,山东曲阜人,1995年进入山东大学历史系学习,200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史学理论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参与山东省古籍整理规划办公室项目课题:“‘古史辨’派与古籍整理研究”等。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学术史,现已在《文史哲》、《史学理论研究》、《史学月刊》和《山东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丛书主编简介: 王学典,山东大学教授,《文史哲》杂志主编。长期致力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研究,尤长于中国现当代史学思想及思潮研究。出版有《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新史学与新汉学》、《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把中国“中国化”——人文社会科学的近期走向》等专著,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20世纪中国史学通史》”等多项课题,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