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薄伽梵歌论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03-12-01
开本: 32开 页数: 768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58.8(7.0折) 定价  ¥84.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薄伽梵歌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022644
  • 条形码:9787100022644 ; 978-7-100-02264-4
  • 装帧:6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薄伽梵歌论 本书特色

《薄伽梵歌论》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着手分辑刊行,至2000年已先后分九辑印行名著360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400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得更好。

薄伽梵歌论 内容简介

《薄伽梵歌》是印度教很重要的经典,本书为印度有名思想家、“三圣”之一室利·阿罗频多(1872-1950)对《薄伽梵歌》所做的研究。全书分为两部分,主要讨论了以下方面的内容:神圣行业之原则、智慧意志之瑜伽、神圣出生与神圣行业、涅槃与世间行业、行业瑜伽要义、二分自性、提婆与阿修罗、三德、本性与自法等。书后附有《薄伽梵歌》原文的翻译。

薄伽梵歌论 目录

薄伽梵歌论
**系
一、大综合论
二、教义中心
三、俱庐之地
四、战斗与人生
五、僧怯与瑜伽
六、僧怯、瑜伽与韦檀多
七、智慧意志之瑜伽
八、行业与牺牲
九、牺牲之意义
十、牺牲之主
十一、神圣行业之原则
十二、降世论
十三、神圣出生与神圣行业
十四、神圣工作者
十五、平等性
十六、平等性与知识
十七、自性决定论
十八、超出自性之三德
十九、涅槃与世间行业
二十、行业瑜伽要义
第二系
**部
一、二分自性
二、敬爱与智识之综合
三、至上神圣者
四、秘密中之秘密
五、神圣真理与大道
六、行业,诚敬与智识
七、《薄伽梵歌》之至言
八、变是权能中之上帝
九、神能论(Vibhuti)
十、世界精神观(上篇)——时间为毁灭者
十一、世界精神观(下篇)——论其双方面
十二、道与敬爱者
第二部
十三、田与知田者
十四、超出三德
十五、三补鲁洒
十六、精神作用之充实
十七、提婆与阿修罗
十八、三德、信心、工作
十九、三德、心思、工作
二十、本性与自法
二十一、趋向无上秘密
二十二、无上秘密
二十三、《薄伽梵歌》义理核心
二十四、《薄伽梵歌》之使信
附:薄伽梵歌

1988年中译本序言
1957年海外初版序言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注释
释辞(义译)
释辞(音译)
释名(人名)
释名(神名)
释时
释器
释木
征引(一)
征引(二)

展开全部

薄伽梵歌论 节选

《薄迦梵歌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进者,求上帝而唯求其世间之锡赐,或以为忧患中之皈依处,而非为“神圣者”本身之故,此种诚敬,何得谓之高尚?自私,弱点,欲望,岂非寓乎此等崇扬,又岂非属于低等自性耶?甚焉者,若无智识,则信士接近“神圣者”,不以其包举一切之真理,见遍是涡苏提婆,但建造“神主”不完善之名称形相,此等名色,仅皆其自我需要,气质,性情之反映,其所以敬拜之者,为有助或慰足其自然期望也。彼则为上帝创造因陀罗(lndra)或阿祗尼(Agni),或维师鲁( Vishnu),或湿婆(Shiva),等名色,或为神化之基督或佛陀,或否则为自然德性之某种综合,视为一慈爱悲悯而宽大之上帝,或为正义公道威猛之上帝,或为愤怒,恐怖,炎烈惩罚可畏之上帝,或此等任何结合,于是而建其神坛于外,求祷之以情心思心于内,祈斯世之福善安乐,或治疗其创伤,或对一错误,教条,属智识而不宽容之教理,加以宗派之认可。凡此,至于某一限度,信皆真确已。知遍在之“本体”即涡苏天,是凡此群有,斯巨灵唯难得焉。凡人皆被各种外表欲望所牵引,此皆夺其内中智识,故日:“彼正智为此情彼欲所夺,”遂趋赴其他天神,即神道不完善之形式,有以应其情欲者也。如是者,诚属愚昧,于是修立此此彼彼法戒,皆为有限,有以餍其本性之需求而已。凡此内中,皆为一强迫性之个人决定,其自我本性之狭隘要求,乃其所服从而视为至上真理者,——尚未堪此无限者及其广大性也。在此等形式中之“神主”,若其信心为完全者,亦应其所求,但此等结果及满愿皆属暂时,而以追求此等结果为宗教原则及人生原则者,其智慧诚属微小,理智亦未成形。若以此道而有精神造诣者,此仅达诸天神;仅为“神圣者”在变易自性之形成中,作为愿果之施与者,乃为彼等所证会。然有崇扬超上大全之“神主”者,则包举此一切而转变之,尊上其天神至于极高,“自性”至于极顶,超出之而归于真正“神主”,证会且臻至“超上者”也。故日:“敬诸天者归诸天,敬我者乃归于我。”(柒,二十三)  虽然,至上“神主”初不以此等信士所见不全,遂加拒斥。盖“神圣者”在其至极超上本体中,未生而无减,较凡此局部显示为优越,固未易为任何有生者所知。彼自隐于此莫大“摩耶”外衣内,即彼瑜伽之摩耶,以此而彼与世界为一,然而超上,内在,然而隐藏,居于众生之内心,但非显示于任何或每一有体。“自性”中人,视此等“自性”中一切显示,皆为“神圣者”,实则皆彼之工事,权能,隐障。彼知一切过去现在未来诸存在者,但尚无知彼者。(柒,二十六)若使其如此以“自性”中之工事迷惑凡人,而全然不在其间遇之者,则人或摩耶中之任何心灵皆无神圣希望。是故一如彼等接近之方,各随其性而受其敬爱,而答之以神圣之爱与慈悲也。要之此等形相,皆显示之一种,不完善之人类智慧可由此而接触之,此等欲望皆*初工具,吾人之心灵因而转向彼者;任何诚敬不为无效能或无价值,不论其范限为何。然此有一伟大必需品,即信心是也。故日:“任何信士于此何相,愿以虔诚而敬拜者,我则使其敬信安而无倾。”(柒,二十一)以其道与敬拜中信心之力,彼乃得其欲望及其精神证会,在斯时于彼为合者。自“神圣者”而寻求一切幸福,终必寻求彼之一切幸福于“神圣者”中。依于“神圣者”而得其快乐,终必学知固定一切快乐于“神圣者”中。  ……

薄伽梵歌论 作者简介

室利??阿罗频多(1872-1950),印度 “三圣”(圣雄甘地、圣诗泰戈尔、圣哲阿罗频多)之一,居印度近代以来*著名的精神哲学家之列。民族主义者,自由斗士,诗人,哲学家,瑜伽修行者。 阿罗频多一生著述有一百多种,其代表性的著作有《神圣人生论》、《薄伽梵歌论》、《综合瑜伽论》等。 徐梵澄(1909—2000) 原名徐诗荃,梵澄为其笔名,晚年始用徐梵澄为通名。湖南长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家、翻译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