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一支毛笔的青春

一支毛笔的青春

作者:何光锐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8-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94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69.3(7.0折) 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一支毛笔的青春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7864510
  • 条形码:9787537864510 ; 978-7-5378-645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一支毛笔的青春 本书特色

本书集学术性、可读性、收藏性于一册,是一本精心、精编、精美之书,也是向传统文化致敬之书。 在文化视角多元、文化自觉意识苏醒的当下,围绕“古”的讨论,可谓一个前沿的话题。何光锐对传统书画的研究,眼光如炬、思想独到,这来自于他宏远开阔的文化视野,邃密深沉的哲学思维,以及直探骊珠的学术敏感。在传统文化领域数十年如一日的沉潜涵泳,让他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形成了极具思辨性而又深入浅出的独特文风。字里行间无处不在的通感与譬喻,可谓机锋百出,妙趣横生,让阅读者如在“山阴道上行”,“应接不暇”。全书30余幅高妙古雅的书画名迹,也为作者的“问古”之旅做了完美注脚。

一支毛笔的青春 内容简介

  中国书画艺术是一种生命化的艺术,一支柔软而难以控制的毛笔,在日日操弄中终于产生“骨法”,就是一场与惯性、虚浮、懈怠、躁进、轻慢等诸多习气周旋并超过的过程,一场与外物,与自我,与生命对话的过程。

一支毛笔的青春 目录

目 录

自中国人为什么拿一支软笔“为难”自己?  001

“古”是什么?  006

倪云林为何不可复制?  011

“程式”有罪?  016

黄宾虹到底可不可以学?  021

如何正确地玩“虚”?  028

画有别才?  033

反者“艺”之动?  038

怎一个“松”字了得?  042

笔墨之“厚”为何物?  047

面具?面目?  052

“远意”是怎样实现的?  058

中国画是一种“功夫画”?  065

“繁”与“简”,孰高下?  071

“有余”乎,“不足”乎?  075

“必然”耶,“偶然”耶?  080

084  “变”,还是“不变”?  

089  风格即弊端?  

095  “骨法”是怎么一回事?  

101  如何用“辩证法”看艺术?  

105  你是“剑宗”还是“气宗”?

111 “敏感”自何处来?

116  装傻充愣岂是“ 拙”?

121  能“微妙”乎?

129  不可沽名学“二王”?

134  “可持续美感”秘密何在?

140  “制作”与“写意”能否相融?

145  真迹数行可名世?

150  “风雅”由谁说了算?

155  正门入,偏门入?

159  “技进乎道”还是“技退乎道”?

163  “淡”之一字谈何易?

169  该不该有个“谱”?

174  艺术家为什么要读点书?

179  能否把传统还给传统?

184  “自愈”:中国文化的生命模式? 

后记

191  一支毛笔的青春


展开全部

一支毛笔的青春 节选

后 记 我的书房朝南有一个大飘窗,窗台上放着一个鸡翅木的大笔筒,笔筒里插着一大摞用过的毛笔。每当阳光透过玻璃斜射进来,那一簇簇笔毫挤挨在一起,看上去很像中年人花白的头发,这时候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情感从心底升起来。情感的产生都是因为你用了心。账房先生日书万字,却未必对手中的笔会有感情。因为他的心主要在账目上,而不是在那笔毫与纸相触的书写过程。我写字已经很多年了,一直写的是帖学一路的小字,用的是熟纸和硬毫或兼毫的笔。如今的笔工和纸工都没落了,硬毫不耐用,熟纸又损毫,所以一支笔从上手到退役,时间并不是很长。由于阅笔无数,我能体会到每一支毛笔的那段宝贵的青春。纳兰性德的名句如今很流行:“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你把一支新的毛笔泡开,用手指挤干笔毛的水分时,心中是怀着一份期待的。新鲜, 杂着一些生涩,手指与笔、笔与纸之间的试探、感受与调适……毛笔的青春有着一定的共性。古人每言“尖新之笔”,新笔尖锐,写起来明利媚好,却多有锋芒与圭角,如调生马驹,如携带一个不谙世故的小年轻出门办事,需要你时时引导牵掣他外露的言行,为他打圆场。每支笔写到一定阶段,就会进入一种恰到好处的*佳状态,让你感到时时听使唤,处处皆如意,乃至于心手相忘。然而这样美妙的感觉,就像爱情一样转瞬即逝。接下来,这支笔开始逐渐变秃,掉毛了。这时候的笔,呈现出与新笔相反的性格,锋芒不再,迟钝中带着质朴,容易写出苍厚的线条。然而,笔所不能到之处,却不可含糊敷衍,需要笔意上的细致周详,如同扶着老人过街道。一支毛笔的青春,是在人与笔的相处与磨合中度过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你必须同时接受它的优长与缺陷。 每支毛笔的青春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有的笔易掌握,有的笔难调驯,这也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类似,所谓落落难合者交必久。有的笔宜于方,有的宜于圆。有的笔妙处在锐时,有的笔妙处在钝时。有的笔矫健而不羁,有的笔温顺而懦弱。即便是同一个笔工,用同一批材料,也不可能做出两支完全相同的笔。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支笔的个性是什么样的。毛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古代读书人对笔的感情,恰如农人之对待农具。翻读北宋文人苏轼黄庭坚他们彼此间的往来尺牍,谈论各种毛笔优劣,以及笔工逸事,竟然成为出现*频繁的话题之一。 明人董其昌的一通信札中提到“今吴中缚笔俱不中书,不侫为之阁笔……”可见佳笔从来难求。至于如今毛笔之粗劣,却不能完全怪罪于笔工。这个时代,一切都是浮夸与将就的,缺少宁静深细的精神,缺乏对于精致工艺的真正需求与品鉴能力,也提供不了对制作者应有的尊重与奖励。在今天,做笔的人粗心了,写字画画的人则是豪放的。大家满脑子想的是怎样更快地成为大师,生宣软毫,既能显墨韵之鲜,又可遮用笔之丑,于是“解衣盘礴”,大笔挥洒,气概不凡,没有几个人会用心体会手中的那一支笔,感受它的天性与变化,毛笔的青春多半在鲁莽的对待中挥霍掉了,毛笔如若有知,也许多少会有些落寞吧。 写字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种类似于散步或体操的生活习惯,一天不写字,就会觉得似乎少了件什么事情。我不想通过书法求名,所以几乎没有“创作”过作品,也很少把字拿给人看。每天除了临帖,就是抄些佛经与诗文。临帖的目的,是希望深入对艺术的认识,通过对前贤名迹的揣摩领会,收获风骨和趣味上的提升。偶尔也会放任自己,随意地在剩纸上书写些心仪的句子。“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那种淡淡的喜悦不足与外人道。非人磨墨墨磨人。 窗台上那个大笔筒里的废笔还在不断地增加,而我的青春岁月也在与笔相对付的过程中消磨。阳光透过玻璃静静地斜射进来,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当我凝视着那一簇簇灰白的笔毫,也许它们也在凝视我的双鬓。

一支毛笔的青春 作者简介

何光锐,1971年出生于福建平潭,资深媒体人,福建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和理论研究,在雅昌网等多家艺术媒体开设评论专栏。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