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一曲千年

一曲千年

作者:张东晓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33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1.6(7.0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一曲千年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9504304
  • 条形码:9787519504304 ; 978-7-5195-0430-4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一曲千年 本书特色

本书以诗、词作为主线,向读者介绍词人、诗人的生平和历史事件。

一曲千年 内容简介

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李白说“行路难,行路难,在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读诗如喝酒,诗愈厚酒愈醇,会醉会疼会黯然销魂的抽泣也会撕心裂肺的痛哭。当我们无所适从,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时,我们的先人用千百年来凝练的词句鼓励我们,不要停下脚步,应勇往直前。本书以诗、词作为主线,向读者介绍词人、诗人的生平和历史事件。

一曲千年 目录

长安古意/00
卿本佳人/00
诗骨记/0
浩然正气/0
如是我闻/0
黄河远上/0
一片冰心/0
天下谁人不识君/0
平沙万里/0
走近杜甫/0
一城烟雨念苏州/0
诗坛殉道者/0
李贺是匹马/0
师者韩愈/
曲终人不散/
夜雪千年/
春江花月夜/
那一夜的风情/
酷吏李绅/
曾经沧海/
诗魔记/
孤独钓客/
诗豪记/
天涯逐客/
隐痛/
罗隐的锋芒/
末世书生/
不死项羽/
建安离殇记/
魏晋时期的自由和癫狂/
红颜逝水/
花样美男/
兰亭前后/
苏小小记/
杨广遇见隋炀帝/
燕子楼记/
使徒庞勋/
南唐遗恨/
大宋浪子/
滕子京记/
方腊传说/
陈圆圆记/
展开全部

一曲千年 节选

长安古意00长安古意〖1〗(一)万事已休可死矣人生中*无奈的事情,就是一出生就知道终究会死掉。死,可怕吗?大抵不是的。屈原站在汨罗江岸边时,项羽把剑横在脖子上时,文天祥被押赴刑场时,甚至方孝孺被告知屠其十族时,他们会害怕吗?会吗?也许他们生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应该会怎样死掉。他们是不会怕的,*多是有些许的遗憾。屈原会遥望楚国,项羽会环顾跟随自己征战南北的江东子弟,文天祥的心应该还会在零丁洋中随波浮沉,至于方孝孺,恐怕会闭上眼睛叹息。他们知道自己应该这样死,因为他们是这样活的。如果我们不能认真地为自己找一种死法,或许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认真地活过。证圣元年(695年)某日,当洛阳城内明堂的大火把武则天佛像烧为灰烬时,千里之外的太白山下,身心俱疲的卢照邻正手拄拐杖走出活死人墓,一步一挨地走向颍水。从朝露悠悠到夕阳漫漫,他心里想的又是什么?是蜀地还是长安?是洛阳还是范阳?是武则天还是武三思?或许他只是想死而已——这个世界早已经与他无关,这一天他终于等到了。投水自尽这种死法肯定不是他想要的,却是他所能选择的*惊世骇俗的死法。他如此认真地选择这样的死,正因为他曾经如此这样认真地活。惊世骇俗,他哪一刻不曾惊世骇俗?范阳卢氏,门第辉煌。卢照邻虽未如王勃、骆宾王等博得“神童”称号,但其天资聪颖,绝不在任何人之下。18岁遇邓王李元裕,被其视为司马相如再世。40岁由蜀地前往洛阳,途中过长安而赋古意,恣肆汪洋五百余字,成为后世学诗者的教科书,杨炯谓其“人间才杰”。后因诗得罪武三思,命运急转直下。牢狱之灾,误服丹药,人杰竟成废人。卢照邻成了废人。再也没有“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再也不能“独舞依磐石,群飞动轻浪”,再也不敢“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他就是一个废人,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废人。废人又如何?他还是要惊世骇俗的。于是,在太白山中,他督造墓穴,时常入卧,过上了活死人的生活。他原本是应该死在疆场的,为国杀敌,就像他的好朋友杨炯所写的那样“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他原本也是应该死得更壮烈一些,如骆宾王一般与武则天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王勃?他一定是嘲笑过王勃的死亡方式。落水被吓死,想想都可笑,这怎么配得上他们“初唐四杰”的名号?无所谓了,反正他们几个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或许当他*后回望人世时,会默然一笑,心里说“我还是活过了你们啊,‘四杰’,呵呵,‘四杰’,就让我为‘四杰’画上句号吧!”这个句号尽管不完美,但他已经尽力了——活得像个样子,死得具有仪式感。(二)蜀道之难,骗人的什么是才子该做的事情?打打杀杀固然威猛,但毕竟太煞风景。孔夫子都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才子嘛,自然要游山玩水,玩累了写写诗,抒发一下感情;然后召美女在侧,红袖添香,才子佳人,逍遥快活;当然也少不了各种宴会应酬,兰亭集会或旗亭画壁,名曰附庸风雅,其实不过是个场面。除此,才子还有一个标配——风流韵事!就像鱼玄机之于温庭筠,云英之于罗隐,小蛮之于白居易——没有一两个红尘知己,算哪门子真名士!卢照邻在蜀地算是过上了才子的生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还是太胆小了些。“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干吗搞得自己这么狼狈?“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卢照邻就是这么潇洒,一路游山玩水,优哉游哉地来到了蜀地。对于好友的担心,他笑道: “御宿花初满,章台柳向飞。如何正此日,还望昔多违。”什么意思呢?我好着呢,你们多虑了。在蜀地他过得有多好呢?蜀地有美景,巫山有神女。卢照邻登上巫山,看巫山的云,想云中的神女,作诗曰: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一个“徒”字充满淡淡的遗憾。后来李白也来看这巫山云,也想到了云中的神女,感叹道:“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重要的还是后面两句,“荒淫竟沦替。樵牧徒悲哀。”李白很少这么骂人的,他不能抢杜甫的饭碗,但是他骂了。李隆基,你听见了吗?李白很生气啊!杜甫也曾在此驻足,但他看到的不是什么巫山云,而是“巫山巫峡气萧森”。唉,老杜什么时候都那么严肃,不过还好,这次他没有骂人,只是想家了。“若有人兮山之曲,驾青虬兮乘白鹿,往从之游愿心足。”卢照邻是心满意足的。蜀地有美酒,高朋可满座。在益州,裴录事请他喝酒,酒酣之际,卢照邻想起了朋友,诗意大发,歌曰: “长歌欲对酒,危坐遂停弦。停弦变霜露,对酒怀朋故。”在绵州,官员聚会,卢才子当然要以诗助兴,“尊酒方无地,联绻喜暂攀”。“攀”,不知道谁“攀”谁呢。在古时做官,哪能少得了酒呢,当然更少不了“攀”!你攀我,我攀他,他再攀他,这么一来不就成了“网”吗?不入“网”,咋升官呀?蜀地有美女,身轻如飞燕。在一首题为《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的诗中,卢照邻写道: “江南飞暮雨,梁上下轻尘。”这女子犹如江南暮雨一般温柔,宛若梁上落尘一般飘然。这么美好的女子,怎么办?“高车勿遽返,长袖欲相亲”啊!在蜀地,卢照邻乐不思长安。临别时,他还“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卢照邻啊卢照邻,你可知道,你的青春岁月在你挥别“风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时,就已经“戏凫分断岸”了。或许老天只是觉得你的一生实在太过苦涩,所以才给了你蜀中这一段欢愉的时光。珍惜,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上天就会把一切都戛然而止。一句再见,转身可能就成过往;一个转身,再见可能已是来世。(三)长安路漫漫,古意歌幽幽“落花赴丹谷,奔流下青嶂……蝶戏绿苔前,莺歌白云上。”从益州出发时,卢照邻的心情还是相当不错的。有了益州的经历,一旦归来,官升一级是极自然的事。更何况卢照邻的才华已经名满长安。至陈仓时,他遥望长安,踌躇满志,“雾敛长安树,云归仙帝乡”,“今朝好风色,延瞰极天庄”;在晚渡灞桥时,他还是“我行背城风,驱马独悠悠”,“草变黄山曲,花飞清渭流”。唾手可得的幸福感,让卢照邻忘记了一路的疲劳。他或许早就约定了今日与谁痛饮、明日与谁狂歌,甚至已经拟好了谢恩帖。长安一过就是洛阳啊!也许就在入长安城的那天晚上,当客人散去,酒意微醺的卢照邻漫步长安古道。过南市,贩夫走卒,熙熙攘攘;穿北街,秦楼楚馆,歌舞升平;经东区,豪门大院,夜夜笙歌;路西郊,汉家宫阙,沧海桑田。当月升,当风来,当雾起,当酒意、歌声、诗情、豪气弥漫而来,卢照邻脑海中划过一道闪电,他疯癫一般狂奔到客栈,万千思绪成一篇,《长安古意》一气呵成。《长安古意》有多好?据说古人有把自己喜欢的诗收集起来做成卡片放在口袋里的癖好。写诗时,一旦思绪困顿,就立即拿出来翻一翻,与我们遇见生字查字典差不多,然后看能否找到合适的词句或意象借来一用。所以,黄鹤楼出诗,巫山出诗,金陵城出诗,洞庭湖也出诗,大概就有这个原因。《长安古意》应该就是古代学诗或写诗者**的小卡片。“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这个“争”字很传神,于是白居易就拿来用了,而且把意境也直接拿来了,便有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这句感觉比较眼熟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仅如此,白大诗人的《长恨歌》与“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这一颇为香艳的句子,经过杜甫之手,又有了另一番风情:“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这句诗读来令人颇有感触。在刘希夷点石成金之下,写出了赔上自己性命的千古佳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所谓得意之作,不过如此。只是卢照邻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得意”竟然惹恼了洛阳城里的一位贵人——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他们果然是姓“武”的,与文人还真是坐不到一个席上去。武攸宜干掉了陈子昂,武三思盯上了卢照邻。“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对于《长安古意》中的这几句诗,武三思在三思之后忽然觉得是冲自己来的。何也?武三思与上官婉儿以及韦后那些故事,就算卢照邻知道,也不敢招摇于诗中。他又不傻,干吗去戳当朝宰相的脊梁骨?小人长戚戚,心虚耳!武本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得不到的终究才是*好的。骆宾王指着鼻子骂他们武家,武则天还怪罪宰相把这么好的人才逼跑了。而卢照邻这几句被捕风捉影的诗,却断了他的路——不仅仅是仕途之路,更是生路。长安一过是洛阳,洛阳城里有大牢。(四)不入大牢,枉称才子,难成诗人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司马迁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马迁受辱而作《史记》以来,才子入狱,甚至弃市,屡见不鲜。嵇康入狱而《广陵》生,太白入狱而诗情盛,东坡入狱而词情豪。诗家不幸诗坛幸,不入大牢无好诗。在卢照邻之前,骆宾王已经住过大牢,那首《在狱咏蝉》想必卢照邻是读过的,“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哪间牢房里还缺少屈死鬼啊?!出狱之后,骆宾王来到徐州,悲愤之下,发出了“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的千古一问。在他之后,王勃也住进了大牢。从大牢出来,王勃南下,经滕王阁逢盛会,才有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呜呼,“初唐四杰”,三人死于水,三人入大牢,唯一没有入大牢的杨炯也只是距大牢一步之遥,时也,命也?卢照邻在牢里,恐怕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骆宾王。他们曾有诗作唱和,又都是含冤入狱。当牢房外,蝉唱传来,怎能不伤情?高情临爽月,急响送秋风。独有危冠意,还将衰鬓同。这首《含风蝉》用“同”字收尾,充满同呼吸共命运的意味,盖境遇同、心意同、感慨同而已。这种感情在《狱中学骚体》一诗中,化作杜鹃啼血般的愤恨悲怆,化作深谷美人般的无奈哀吟,每每读之,心亦痛之。夫何秋夜之无情兮,皎皛悠悠而太长。美妙的秋月之夜,本该对酒当歌,但太过漫长了。南唐李后主也曾叹道“春花秋月何时了”。事情什么时候才是终结?他无语问苍天。山有桂兮桂有芳,心思君兮君不将。这句源于《越人歌》中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可是他的“王子”又在哪里?卢照邻怀着满腔热血,由长安来到洛阳。他渴望自己的一片真诚和绝世才华能换来君上的赏赐,能换得一份美好的前程,能成为家族的荣耀,可现在自己竟然锒铛入狱。此前种种,多么讽刺!“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林已暮兮鸟群飞,重门掩兮人径稀。万族皆有所托兮,蹇独淹留而不归。上天,你何其不公!我卢照邻可曾有愧于你?现在我成了孤魂野鬼,你满意了吗?*易不过回家,*难亦是——是啊,他该回家了。(五)一身真伪有谁知老师孙思邈的离世很可能绝了卢照邻在人世的*后一丝念想,在与亲人、朋友交代完后,他毅然决然走地向颍水。四杰中,王勃豪气干云,但往往爱出风头,易遭人嫉妒算计;骆宾王狂傲不羁,鹤立鸡群,易走极端;杨炯干练耿直,难免严肃;唯独卢照邻*知人事、*近人情,谨小慎微。但偏偏他也难逃劫数,怎能不让我等感叹!四杰中,世人又常以王勃为首,盖云“王杨卢骆”,但杨炯直言:“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或许在杨炯这个耿直的汉子心里,卢照邻才是大哥。但无论如何排位,诗圣杜甫一句“不废江河万古流”,已成定论。“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若能年年如此,谁愿意颠沛流离?是为记。卿本佳人卿本佳人繁星如沙,我们就像数星星的孩子,虽然妄想把每一颗星星都数一遍,但到头来还是迷梦一场。我们能看见的星星始终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那些离我们远远的,连它们的光我们都看不见,就算在某个瞬间看见了化为流星的它们,也只能任由它们离去,哀叹它们刹那的芳华。当我们打开史书,一个个光辉的名字灿若星河。我们迷恋于他们的故事,对于他们的英雄事迹、绝世风采、风流韵事或者锦绣文章,亦耳熟能详、可娓娓道来。但还有一些人,他们犹如看不见的星星,隐藏在历史的角落中,不经意间闯入我们眼中,尽管我们对其一些行径心生厌恶,却也不得不为他们的才华而惊叹,甚至产生同情或怜悯之心,发出“卿本佳人”的叹息。比如秦桧、阮大铖,比如钱谦益、周作人,比如本篇要谈论的宋之问……孔门弟子七十二,贤者几人?天下读书人多如牛毛,贤者几人?为帝王将相做家谱的史册中贤者又有几人?我从来不屑于大义凛然或义正词严地在道德上指责任何人,我自己也只是做些纸上谈兵的事情。我也从来不屑于故作高深或惊世骇俗地为人翻案,我自己也只能做个旁观者。故事都是前人写好的,后人所谓的精彩不过是裱糊匠般的扬扬自得,偶作痴人语,亦不过是多浪费几滴眼泪而已。(一)倾城与倾国,才子难再得宋之问有多优秀?在新旧《唐书》中,“神童”二字随处可见。对于宋之问,史书中却没有使用这两个字,大概是他已经超出了“神童”的境界。《新唐书》曰“(之问)伟仪貌,雄于辩”,《旧唐书》曰“之问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什么意思呢?宋之问仪表堂堂,能言善辩,且不到20岁就已经非常出名了,其作五言诗更为天下**。史书没有夸张。宋之问19岁中进士,鱼跃龙门;20岁以文臣侍武后,颇受恩宠;后上官婉儿评诗,其作力压沈佺期而称雄;攀附太平公主,为入幕之宾;34岁时宋之问已经官居五品。挖空心思往上爬的宋之问也把自身资源利用到了极致。宋之问的颜值就是资源,“伟仪貌”这三个字可不是说说而已。此时武后身边已经有了张易之兄弟,宋之问谄媚于张易之甚至为其提尿壶并妄想由此搭上武则天的线,但张易之也是吃青春饭的,怎么会给他抢自己饭碗的机会?宋之问眼见此路不通,便毫不犹豫地扎进了太平公主的府邸。驸马薛绍去世后,太平公主独守闺房。宋之问瞄准时机,投怀送抱,作文曰: “下官少怀微尚,早事灵丘,践畴昔之桃源,留不能去;攀君王之桂树,情可何之。”作诗云: “青门路接凤凰台,素浐宸游龙骑来。涧草自迎香辇合,岩花应待御筵开……此日侍臣将石去,共欢明主赐金回。”太平公主本就不是省油的灯,又处处学武后,面对宋之问的攻势,她很快半推半就,一拍即合。宋之问的才华也是资源,其五言诗无人出其右,也绝非虚言。他把这才华都用到了武后身上。“六飞回玉辇,双树谒金仙。瑞鸟呈书字,神龙吐浴泉。”武则天俨然大罗金仙。“御气鹏霄近,升高凤野开。天歌将梵乐,空里共裴回。”武则天又化身佛祖。“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武则天也成了比肩高祖太宗的一代明君。谁不喜欢听好话呢?尤其是武则天这样亟须被认可的政治家。她太需要一帮御用文人为其吹捧了!陈子昂不听话,那就赶回老家,甚至杀掉;卢照邻不听话,那就关进大牢。总之,会有人听话的。宋之问这个“倾国倾城”的大才子充分展示了自己天才的眼光,用颜值摆平太平公主,用才华征服武后,权力富贵自然也就唾手可得了。我无数次想过,宋之问有没有可能成为大唐的另一个陈子昂。他是有机会的,甚至有很多机会。只是他不喜欢幽州台的凄凉与孤独,他已经习惯了凤凰台的繁华与喧闹。所以,陈子昂向左,他向右。0(二)名利浮云遮望眼,捷径有无生死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走惯了捷径,是很难再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的。他眼里、心里都只有两个字:名利。能蒙住人心的从来不是猪油,更何况宋之问还有一颗慧心?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联合王同皎等人,诛杀张易之,逼武则天退位,迎立太子李显为帝,史称“神龙政变”。李显继位后,对依附于张易之等人的宋之问(包括杜审言)并没有痛下杀手,只是予以贬黜。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对于宋之问来说无疑是一次机会,一次自我救赎的机会。如果他能反思、能悔过、能回头,仍是金不换。李显性格懦弱,又惊吓过度,有点神经兮兮的,他没有时间去过问宋之问这摊子烂事。当时太平公主专权,谁又真能拿她的老相好宋之问开刀?更何况他已经赫赫声名在外,一个有如此名气的文人想投效朝廷还不简单,不过是多写几首歌功颂德的诗罢了。宋之问可没有想这些。“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走到湖北黄梅,宋之问以“逐臣”自居,临江远望,哀叹看不见洛阳。但他从没有想过因何被逐。他心里放不下的也不是什么明主,而是洛阳的名利场。“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从洛阳到泷州,行程几千里,宋之问也曾多次驻足北望,望洛阳,望家乡。我想,对家乡的思念有可能是他心里*真诚的一面。但仅此而已。“微路从此深,我来限于役。惆怅情未已,群峰暗将夕。”已经到崖口了,他也只是感叹路上艰辛,感叹自己戴罪之身无心风景。自始至终他都没有一丝反思,更别说后悔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圣人语宋之问应是读过的,但读哪里去了呢?……

一曲千年 作者简介

张东晓 1983年生,河南省平舆人,现定居于北京。文章散见于《散文百家》《散文选刊》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