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少年读资治通鉴.12南北朝

少年读资治通鉴.12南北朝

作者:刘娟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135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19.3(5.5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少年读资治通鉴.12南北朝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68491
  • 条形码:9787020168491 ; 978-7-02-01684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少年读资治通鉴.12南北朝 本书特色

《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很少人不知道,但很少人仔细读过,因为它们都是鸿篇巨制,且文字艰涩,令人望而生畏。《少年读》经过三位文史类专家的认真审读,他们一致认为这套书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把大部头史书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少年儿童在增长历史知识的同时,又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做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普及工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全套20本书,311个故事,体量是同类书的两倍、三倍,甚至十倍,*大可能呈现一千多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在《资治通鉴》中只有100多个字,《少年读》第3册第6篇《还定三秦》则用3000字的篇幅把刘邦为了东进中原,采用韩信“声东击西”的策略,明着修理栈道,实则奇袭陈仓、夺取关中的故事演绎得有声有色,细节十分丰富。 2.故事剪裁科学,既不拖沓冗余,也不跳跃太大,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承传、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把历史推向纵深,帮助少年读者更真实、立体地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避免整个历史读起来碎片化。 3. 语言通俗易懂,不拘谨,可读性极强,大量的人物对话,模拟事件发生的场景,而不是简单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4. 大量重要的历史地名的注释,帮助少儿读者从空间坐标上更好地理解时间坐标上的历史。此外,还有大量的古代官职、历史典故、诗歌的注释,对孩子们更好地读懂中国历史,更深地理解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5. 每一篇的篇名都经过精心拟定,既紧贴故事核心,又灵活有趣。比如《项羽把亚父气走了》《一味中药引发灭族》《死诸葛吓走活仲达》《馅饼砸中了曹爽》《一个姓刘的匈奴皇帝》《从“猪圈”里爬出来的皇帝》《宇宙大将军完蛋了》《瓦岗寨换了新主人》《文坛宗师斗不过“白字先生”》《染匠的宫廷大冒险》《“牛”方唱罢“李”登场》《从“大傻子”到“小太宗”》《私盐贩子闹革命》《两个无赖抢江山》《朱全忠一点儿都不忠》《石敬瑭认了个契丹爹》。这些口语化、生活化的标题,既符合史实,又形象贴切,好理解,有悬念,让人好奇、迫不及待想读。 6. 画家引力波创作的封面图,线条干练流畅,色彩明快亮丽,人物形象生动,地理场景考究,烘托出一个个历史节点的氛围,古朴又不乏现代的审美,表现了丰富的历史内涵,与内文可谓相得益彰。 7. 根据少儿的认知水平和阅读特点,这套书按时间的顺序,采用编年体的 “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以“线”穿“点”,以“点”连“线”,循序渐进地展现古代历史的整体面貌。所谓“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而让孩子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史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时序意识和时空概念,获得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这一点契合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语文、历史教材编写思路上的指导思想,紧贴中小学语文、历史教学大纲考点,助力中高考。 8. 更重要的是,这套书能够开启孩子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帮助他们打好一个“精神的底子”,使他们成为健康、健全发展的人。 总的来说,这套《少年读〈资治通鉴〉》以故事为纲,重新架构《资治通鉴》,化枯燥编年体为有趣有序的故事矩阵,精心还原历史场景,补充海量细节,让孩子真正回归历史现场,获得可触、可感、有历史颗粒度的沉浸式《资治通鉴》阅读体验,可读性极强,是一套既适合少年儿童,也适合成人阅读的好作品。

少年读资治通鉴.12南北朝 内容简介

《少年读》是一套连续的历史故事集,共20册,311个故事。本书为第12册——南北朝。 公元420年,刘裕受禅建宋,东晋灭亡。刘宋建国后,经过精心治理,迎来了长达三十年的“元嘉之治”。遗憾的是刘宋后期,皇族内斗激烈,权臣萧道成趁机代宋建齐。与此同时,北魏在拓跋鲜卑的不懈努力下,逐步攻灭胡夏、北燕、北凉等国,结束了“十六国”纷争的乱局,统一了北方。历史上把南方的宋、齐和之后的梁、陈,称为南朝,而北魏及之后的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这五个北方朝代合称为北朝。南北继续保持对峙状态。 本书通过15个精彩的故事,如拓跋珪三让笔头公、臧质智守盱眙、疯狂的宦官、“猪圈”里的皇帝、萧将军的“肚皮箭靶”等,生动地呈现了这段战乱绵延、动荡不安的历史。 全套介绍: 《少年读〈资治通鉴〉》共20册,是一套连续的历史故事集,通过311个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鲜活地演绎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朝代更替、历史兴衰、人事沧桑。 考虑到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与特点,在尊重历史的大前提下,这套书对史料进行了科学的剪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模拟事件发生的场景,把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少年儿童在增长历史知识的同时,又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为了避免让整个历史读起来碎片化,这套书尤其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承传、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把历史推向纵深,帮助少年儿童更真实、立体地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通过这套《少年读〈资治通鉴〉》,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少年读资治通鉴.12南北朝 目录

1.刘裕受禅建宋
2.统万城被攻陷了
3.刘义隆自毁长城
4.三让笔头公
5.兄弟相煎
6.臧质送来一坛尿
7.疯狂的宦官
8.刘劭弑父夺皇位
9.广陵城燃起三把火
10.从“猪圈”里爬出来的皇帝
11.十八岁做太上皇
12.烧信安人心
13.萧将军的肚皮箭靶
14.“愿我生生世世,不再生在帝王家”
15.萧子响莽撞丢性命

展开全部

少年读资治通鉴.12南北朝 节选

4三让笔头公 一天,北魏大臣古弼匆匆忙忙地走进了皇宫,晋见太武帝拓跋焘,打算向他请示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情。宫里的侍从见到他,都恭恭敬敬地称呼道:“笔公!” 古弼原来不叫这个名字。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鲜卑人,明元帝拓跋嗣很欣赏他,给他赐名“笔”,意思是说他性格耿直又有用,就像笔一样。后来拓跋嗣让他辅佐太子拓跋焘,发现他很有才能,于是又给他改名为“弼”,意思是他像弼一样纠正太子的过错。不过,当时的人都称古弼为“笔公”。拓跋焘即位后,古弼因辅佐之功,受到重用。 此时,拓跋焘正与大臣刘树下围棋,见了古弼,只是点了点头,心思仍然在下棋上。他手执一枚棋子,思索了半天,才徐徐落下,刘树连声赞道:“皇上高明!”说完,他也伸手摸了一子,放在棋盘上。拓跋焘看着棋局,不禁皱起了眉头,想了好半天才落一子。就这样,他和刘树你来我往,下得不亦乐乎,把古弼给忘了。 古弼坐在旁边等了很久,几次想要说话,发现拓跋焘根本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过了一会儿,古弼忽然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揪住刘树的头发,把他从位子上拉了下来,然后又揪着他的耳朵,不断敲打他的后背,边打边大声嚷道:“国家没有治理好,就是你的罪过!” 刘树正沉浸在下棋中,哪里提防到古弼这突如其来的袭击,疼得咧嘴大叫:“古弼你干什么?皇上……救我!” 拓跋焘也是大惊失色,赶紧放下棋子,说:“古弼,快住手!没有及时听你奏事,是我的错,跟刘树有什么关系,怎么可以动手打他?” 古弼这才松了手,默默地退到一边。刘树捧着脑袋,心有余悸地缩在一边,生怕古弼倔脾气上来了,又把自己揍一顿。 拓跋焘虽然觉得很扫兴、很没面子,但他也知道古弼为人忠厚谨慎,善良正直,如果不是忧心朝政,断然不会当着自己的面打大臣。他又好气又好笑,盯着古弼问:“到底有什么事,值得你闹这么大动静?” 古弼上前一步,认认真真地说:“上谷地区皇家园林占的面积太大了,把老百姓的耕地都圈进去了,臣请求减少一半面积,将这些地赐给那些贫穷的百姓,让他们耕种。” 拓跋焘一向心系民生、提倡俭朴,便说:“你的意见很好,赶紧去办吧。” 得到满意的答复,但古弼仍然站在旁边,没有退下的意思。 拓跋焘奇怪地问:“你怎么还不下去办,还有什么事啊?” 古弼惭愧地说:“我身为臣子,在皇上面前殴打大臣,以下犯上,粗暴无礼,请皇上重重惩罚我。”说完,他退出殿,自己来到公车署,脱掉帽子、光着脚请求处罚。 拓跋焘将他召入宫,说:“你有什么罪过呢?赶紧戴上帽子穿上鞋,去办正事吧。对于那些有利于国家、方便百姓的事,就要尽全力去做,不要有任何顾虑。” 古弼这才出了宫。拓跋焘看着古弼渐渐远去的背影,再看看委屈狼狈的刘树,摊了摊手,无奈地说:“古弼这个人哪,性子是直了点儿,但他一心为了国家,为老百姓着想,难怪先帝给他起名‘古笔’。别说你了,有时候我都避着他。今天你受委屈了,以后小心点儿,少招惹这个‘笔头公’。” 刘树心里恨得咬牙切齿,却只得赔着笑,但他笑得比哭还难看。不过拓跋焘有时候也一样恨不得将古弼宰了才解气。 这年秋天,拓跋焘去河西打猎,让古弼留守京城。出发前,拓跋焘下诏说:“让古弼挑选肥壮的马,给我们打猎的骑兵用。” 打了半天猎,拓跋焘见往常精神百倍的骑兵们一个个都蔫蔫的,收获的猎物也很少,以为他们不尽心尽力,非常恼怒,说:“一群废物,打个猎都无精打采,以后还怎么上战场?” 旁边一名亲信说:“皇上息怒,不是大家不想好好打猎,实在是这些马太瘦太弱,追猎物时跑不快啊!”说完,牵来几匹马,这些马看上去都瘦弱不堪。 拓跋焘勃然大怒,骂道:“古弼!你这该死的笔头奴,我的诏令你竟敢打折扣。等我回去一定要把你这支笔的笔尖给折断了!” 古弼惹怒了皇上,将被问罪。消息传回朝廷,古弼的下属官员惶恐万分,生怕自己受到牵连被杀,连忙向古弼讨主意。 古弼却淡淡地说:“作为一名臣子,不让君主沉湎于狩猎游玩之中,这个罪过不大;如果不考虑到国家可能面临的不测之事,使军队缺少必要的物资,这个罪过才是大的。” 当时,北魏边境经常发生战事,魏军主要以骑兵为主,马匹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军队的作战能力。可是,拓跋焘毕竟是一国之主,向臣子要几匹好马都不能如愿,这个皇帝也太没面子了。众人都明白,古弼说得有理,却担忧地说:“笔公啊,话虽这样说,可是皇上这次很生气,肯定会降罪下来。如果为了几匹马被杀,多不值得啊。” 古弼严肃地说:“如今北方的柔然部落相当强盛,常常侵扰我国边境;南方的刘宋贼心不死,时时想抢占我们的国土,我们不得不做长远打算,所以才将肥壮的马留给军队用,把瘦弱的马提供给皇上狩猎。能够让军队免遭损失,即便被处死,又有什么关系呢?再说了,这件事是我做的,与你们无关,我会担起全部责任,你们不要担心。” 大家见古弼如此耿直,敬佩不已,有人就把古弼的这番话说给了拓跋焘听。 拓跋焘听了,感叹说:“自古以来,事事都为国家、百姓着想,连皇帝都敢得罪的大臣,确实很少。这样的臣子是国家之宝啊。古弼一心为了国家,我不仅不能怪罪他,反而要重重赏赐他呀。”于是命人给古弼送去很多赏赐。 古弼收到赏赐,也很感动。敢于得罪皇上的臣子自古就不多,那是因为像拓跋焘这样的明君也很少啊。忠臣遇上明君,既是他们彼此的幸运,也是国家的幸事。从此,古弼更加忠心耿耿打理朝政。 不久,拓跋焘再次外出打猎。这次,他没要强壮的马匹,对古弼分配给骑兵们瘦马也没有任何意见。这次狩猎,拓跋焘一行收获非常大,捕获了几千头麋鹿。 拓跋焘下诏给古弼,让他派五百辆车来运送麋鹿。信使拿着诏书,骑马往宫里跑。拓跋焘又想了想,对左右随从说:“笔头公一定不会给我这么多车,你们还是去找些马来运猎物吧。”说完,他就骑马回宫了。 拓跋焘才走了一百多里,信使就送来古弼的奏表。拓跋焘停下马,读完奏表,哈哈一笑,说:“果然不出我所料,笔头公啊笔头公,你可称得上是国之栋梁啦!”说完,他将古弼的奏表递给左右。 左右接过来一看,上面写道:“现在正是秋收季节,农田里的谷穗色泽金黄,粒粒饱满,田野里遍布桑麻大豆,一派丰收的景象。不过,山上的野猪野鹿总是跑出来偷吃,飞鸟大雁也争相啄食,加上近来天气多变,如果不及时收割作物,早日运进国库,损耗会非常大。我斗胆请皇上允许推迟运送麋鹿,先将这些车辆用于秋收,我会尽快安排收割、运送谷子的工作。” 左右都赞道:“笔公真是一心为国家啊。” 拓跋焘在位近三十年,古弼尽心尽力地辅佐他三十年。拓跋焘去世前,还交代太子,要好好地对待古弼,说他可以成为太子的左右手。 正是重用许多古弼这样的良臣,推行一系列利于国家安定的政策,北魏才日益兴盛,先是大破柔然,而后攻灭胡夏、北燕、北凉、仇池等国,结束了“十六国”纷争的混乱局面,统一了北方。自此,北魏与南方的刘宋王朝,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

少年读资治通鉴.12南北朝 作者简介

刘娟,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多年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后进入出版业,做了五年童书编辑,同时进行专业写作,著有《中华成语故事》《国学启蒙经典》《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