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少年读资治通鉴.10两晋十六国

少年读资治通鉴.10两晋十六国

作者:刘娟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199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19.3(5.5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少年读资治通鉴.10两晋十六国 版权信息

少年读资治通鉴.10两晋十六国 本书特色

《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很少人不知道,但很少人仔细读过,因为它们都是鸿篇巨制,且文字艰涩,令人望而生畏。《少年读》经过三位文史类专家的认真审读,他们一致认为这套书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把大部头史书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少年儿童在增长历史知识的同时,又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做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普及工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套20本书,311个故事,体量是同类书的两倍、三倍,甚至十倍,*大可能呈现一千多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在《资治通鉴》中只有100多个字,《少年读》第3册第6篇《还定三秦》则用3000字的篇幅把刘邦为了东进中原,采用韩信“声东击西”的策略,明着修理栈道,实则奇袭陈仓、夺取关中的故事演绎得有声有色,细节十分丰富。 2.故事剪裁科学,既不拖沓冗余,也不跳跃太大,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承传、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把历史推向纵深,帮助少年读者更真实、立体地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避免整个历史读起来碎片化。 语言通俗易懂,不拘谨,可读性极强,大量的人物对话,模拟事件发生的场景,而不是简单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大量重要的历史地名的注释,帮助少儿读者从空间坐标上更好地理解时间坐标上的历史。此外,还有大量的古代官职、历史典故、诗歌的注释,对孩子们更好地读懂中国历史,更深地理解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每一篇的篇名都经过精心拟定,既紧贴故事核心,又灵活有趣。比如《项羽把亚父气走了》《一味中药引发灭族》《死诸葛吓走活仲达》《馅饼砸中了曹爽》《一个姓刘的匈奴皇帝》《从“猪圈”里爬出来的皇帝》《宇宙大将军完蛋了》《瓦岗寨换了新主人》《文坛宗师斗不过“白字先生”》《染匠的宫廷大冒险》《“牛”方唱罢“李”登场》《从“大傻子”到“小太宗”》《私盐贩子闹革命》《两个无赖抢江山》《朱全忠一点儿都不忠》《石敬瑭认了个契丹爹》。这些口语化、生活化的标题,既符合史实,又形象贴切,好理解,有悬念,让人好奇、迫不及待想读。 画家引力波创作的封面图,线条干练流畅,色彩明快亮丽,人物形象生动,地理场景考究,烘托出一个个历史节点的氛围,古朴又不乏现代的审美,表现了丰富的历史内涵,与内文可谓相得益彰。 根据少儿的认知水平和阅读特点,这套书按时间的顺序,采用编年体的 “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以“线”穿“点”,以“点”连“线”,循序渐进地展现古代历史的整体面貌。所谓“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而让孩子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史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时序意识和时空概念,获得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这一点契合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语文、历史教材编写思路上的指导思想,紧贴中小学语文、历史教学大纲考点,助力中高考。 更重要的是,这套书能够开启孩子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帮助他们打好一个“精神的底子”,使他们成为健康、健全发展的人。 总的来说,这套《少年读〈资治通鉴〉》以故事为纲,重新架构《资治通鉴》,化枯燥编年体为有趣有序的故事矩阵,精心还原历史场景,补充海量细节,让孩子真正回归历史现场,获得可触、可感、有历史颗粒度的沉浸式《资治通鉴》阅读体验,可读性极强,是一套既适合少年儿童,也适合成人阅读的好作品。

少年读资治通鉴.10两晋十六国 内容简介

《少年读》是一套连续的历史故事集,共20册,311个故事。本书为第10册——两晋十六国。 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魏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局面。但是,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十一年,皇族内部就爆发了持续了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趁乱建立前赵政权,并在八年后攻陷长安,西晋就此灭亡,中国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本书通过21个精彩的故事,如三国归晋、八王之乱、流民队伍出皇帝、石勒扮猪吃老虎、衣冠南渡、祖逖北伐、慕容氏崛起等,串起这段战乱频繁、黑暗动荡的历史。 全套介绍: 《少年读〈资治通鉴〉》共20册,是一套连续的历史故事集,通过311个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鲜活地演绎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朝代更替、历史兴衰、人事沧桑。 考虑到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与特点,在尊重历史的大前提下,这套书对史料进行了科学的剪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模拟事件发生的场景,把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少年儿童在增长历史知识的同时,又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为了避免让整个历史读起来碎片化,这套书尤其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承传、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把历史推向纵深,帮助少年儿童更真实、立体地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通过这套《少年读〈资治通鉴〉》,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少年读资治通鉴.10两晋十六国 目录

1.三国归晋
2.羊陆之交
3.贾南风一箭三雕
4.奇葩太子
5.貂不足,狗尾续
6.周处赴死
7.流民队伍出皇帝
8.一个姓刘的匈奴皇帝
9.司马家又打起来了
10.张方抢走傻皇帝
11.中原沦陷
12.王衍清谈误国
13.石勒扮猪吃虎
14.衣冠南渡
15.祖逖刘琨闻鸡起舞
16.慕容氏崛起
17.“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18.苏峻其实不想反
19.从奴隶到大赵天王
20.虎毒也食子
21.咄咄怪事

展开全部

少年读资治通鉴.10两晋十六国 节选

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十二月,北风凛冽,万物萧瑟,中原大地上满目苍凉,洛阳城南郊的一座新搭起的禅让礼坛边,站满了文臣武将、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和普通百姓。吉时一到,他们一个个静穆无语,观看禅让礼坛上历史性的一刻。 高大宽敞的礼坛上,十九岁的魏元帝曹奂被寒风吹得衣衫凌乱,他手捧诏书,神情有些呆滞。听到司仪的提示,他一字一顿地宣读退位诏书,宣布持续四十多年的曹魏政权终结。紧接着,晋王司马炎郑重其事地宣读告天受禅祝文。 随后,司仪点燃薪火,献上祭品,祭祀天地,司马炎庄重地从礼官手中接过传国玉玺与印绶,围观的人群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 改朝换代的仪式完成后,曹奂被人搀扶着,缓缓地走下礼坛。他面色苍白,却如释重负,一步一步走向人群之外。在他身后,是熊熊燃烧的圣火和一个崭新的王朝。 十六日,晋王司马炎登上皇帝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嫡长子。司马昭消灭蜀汉后,本想顺流而下,接着消灭吴国、统一天下。可惜他身体不好,两年后就死了,司马炎继位,做了相国、晋王。三个月后,曹奂就把皇帝的位子主动让给了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想继续他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做全天下的皇帝,可是他刚刚以晋代魏,国内政局也不稳定,加上兵疲民劳,水师不足,所以没有立即行动,转而花大力气发展经济,训练军队,力求富国强兵。 就在武帝发展国力,为消灭吴国做准备时,吴国国内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吴国皇帝孙休去世,临终前让大臣濮阳兴和张布辅佐太子孙荤。恰逢蜀汉灭亡,交趾叛乱不断,国内一片恐惧,想要有一位年长的君主来统治,而当时太子只有十岁,难以担当大任。 大臣万或曾经担任过乌程县令,与乌程侯孙皓关系很好。孙皓是孙权的废太子孙和的儿子。当年,孙和在争夺储君之位时被废黜,随后被赐死,孙皓由母亲何姬抚养长大。 万或多次在濮阳兴和张布面推荐孙皓,说:“孙皓真是一个人才啊,他喜欢读书,遵奉法纪,可以与当年的长沙桓王孙策相提并论,是合适的皇帝人选。” 濮阳兴、张布二人就去劝说太子的母亲朱太后立孙皓为帝。 朱太后无奈,说:“我一个寡妇人家,怎么能考虑国家大事?只要吴国不遭灭亡,宗庙有所依赖就可以了。” 孙皓于是成了东吴第四位皇帝。刚开始,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想干点儿实事收买人心。他抚恤人民,开仓赈贫,还把多余的宫女放回家中,将宫内养的珍禽异兽放生。吴国百姓以为国家从此有了明君,都欢天喜地。 岂料,孙皓很快就露出他的真面目。他先将朱太后贬为景皇后,又追封自己的生父孙和为文皇帝、生母何姬为皇太后,大肆封赏自己的亲信,将一些关系疏远的孙氏宗亲流放到外地。 朝臣们大失所望,濮阳兴和张布也很后悔,私下里叹息道:“唉,只怪我们当初选错了君主!” 这话传到孙皓耳中,他勃然大怒,不顾这两名老臣拥立有功,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杀死,并诛灭三族。事情已经做到这份上,孙皓干脆把朱太后也杀了,又把前任皇帝孙休的四个儿子打发到远离京城的地方,后来又将其中两个年纪大一点儿的杀了。 杀戒一开,再难收手。孙皓不断通过杀戮排除朝廷中的异己分子,巩固自己的地位。凡是不听话的,看不顺眼的,一个字:杀! 大臣王蕃注重仪表,高尚正直,不懂得看人脸色行事,有个臣子就趁机诬陷他。孙皓相信了,想找个机会整整他。 一天,孙皓召集王蕃等人进宫宴饮。王蕃喝醉了酒,趴在桌上起不来,孙皓怀疑他装醉,就派了辆车将他送出去,过了一会儿,又召他回殿。这时,王蕃已经稍稍清醒了一点儿,为了不失礼,他努力在孙皓面前保持庄严的容貌,说话行动跟平时一样。 孙皓一看,怒不可遏:“竟然想欺骗我!”马上喝令左右:“来呀,将他斩了!”左右侍从如狼似虎冲上前去,在殿堂之下把王蕃杀了。孙皓还不解恨,亲自登上城西的一座山,让左右侍从抛掷王蕃的头颅,学着虎、狼那样争抢啃咬,头颅碎裂在地,脑浆四溅。一起去的群臣个个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P1-5

少年读资治通鉴.10两晋十六国 作者简介

刘娟,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多年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后进入出版业,做了五年童书编辑,同时进行专业写作,著有《中华成语故事》《国学启蒙经典》《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