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少年读资治通鉴 15·隋朝

少年读资治通鉴 15·隋朝

作者:刘娟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133
本类榜单:少儿销量榜
中 图 价:¥24.5(7.0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少年读资治通鉴 15·隋朝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68514
  • 条形码:9787020168514 ; 978-7-02-01685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少年读资治通鉴 15·隋朝 本书特色

《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很少人不知道,但很少人仔细读过,因为它们都是鸿篇巨制,且文字艰涩,令人望而生畏。《少年读》经过三位文史类专家的认真审读,他们一致认为这套书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把大部头史书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少年儿童在增长历史知识的同时,又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做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普及工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套20本书,311个故事,体量是同类书的两倍、三倍,甚至十倍,*大可能呈现一千多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在《资治通鉴》中只有100多个字,《少年读》第3册第6篇《还定三秦》则用3000字的篇幅把刘邦为了东进中原,采用韩信“声东击西”的策略,明着修理栈道,实则奇袭陈仓、夺取关中的故事演绎得有声有色,细节十分丰富。 2.故事剪裁科学,既不拖沓冗余,也不跳跃太大,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承传、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把历史推向纵深,帮助少年读者更真实、立体地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避免整个历史读起来碎片化。 语言通俗易懂,不拘谨,可读性极强,大量的人物对话,模拟事件发生的场景,而不是简单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大量重要的历史地名的注释,帮助少儿读者从空间坐标上更好地理解时间坐标上的历史。此外,还有大量的古代官职、历史典故、诗歌的注释,对孩子们更好地读懂中国历史,更深地理解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每一篇的篇名都经过精心拟定,既紧贴故事核心,又灵活有趣。比如《项羽把亚父气走了》《一味中药引发灭族》《死诸葛吓走活仲达》《馅饼砸中了曹爽》《一个姓刘的匈奴皇帝》《从“猪圈”里爬出来的皇帝》《宇宙大将军完蛋了》《瓦岗寨换了新主人》《文坛宗师斗不过“白字先生”》《染匠的宫廷大冒险》《“牛”方唱罢“李”登场》《从“大傻子”到“小太宗”》《私盐贩子闹革命》《两个无赖抢江山》《朱全忠一点儿都不忠》《石敬瑭认了个契丹爹》。这些口语化、生活化的标题,既符合史实,又形象贴切,好理解,有悬念,让人好奇、迫不及待想读。 画家引力波创作的封面图,线条干练流畅,色彩明快亮丽,人物形象生动,地理场景考究,烘托出一个个历史节点的氛围,古朴又不乏现代的审美,表现了丰富的历史内涵,与内文可谓相得益彰。 根据少儿的认知水平和阅读特点,这套书按时间的顺序,采用编年体的 “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以“线”穿“点”,以“点”连“线”,循序渐进地展现古代历史的整体面貌。所谓“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而让孩子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史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时序意识和时空概念,获得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这一点契合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语文、历史教材编写思路上的指导思想,紧贴中小学语文、历史教学大纲考点,助力中高考。 更重要的是,这套书能够开启孩子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帮助他们打好一个“精神的底子”,使他们成为健康、健全发展的人。 总的来说,这套《少年读〈资治通鉴〉》以故事为纲,重新架构《资治通鉴》,化枯燥编年体为有趣有序的故事矩阵,精心还原历史场景,补充海量细节,让孩子真正回归历史现场,获得可触、可感、有历史颗粒度的沉浸式《资治通鉴》阅读体验,可读性极强,是一套既适合少年儿童,也适合成人阅读的好作品。

少年读资治通鉴 15·隋朝 内容简介

《少年读》是一套连续的历史故事集,共20册,311个故事。本书为第15册——隋朝。 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朝代。公元581年,隋王杨坚逼北周静帝禅位,改国号为隋,八年后,又南下消灭陈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随后,隋文帝杨坚励精图治,打造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然而,由于继任的隋炀帝大肆修建运河,远征高丽,过度消耗国力,导致民变四起,隋朝只存在了短短37年便灭亡了。 本书通过14个故事,将杨坚称帝、开皇之治、杨广夺嫡、四征高丽、瓦岗寨起义、李渊起兵等重大历史事件,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全套介绍: 《少年读〈资治通鉴〉》共20册,是一套连续的历史故事集,通过311个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鲜活地演绎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朝代更替、历史兴衰、人事沧桑。 考虑到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与特点,在尊重历史的大前提下,这套书对史料进行了科学的剪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模拟事件发生的场景,把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少年儿童在增长历史知识的同时,又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为了避免让整个历史读起来碎片化,这套书尤其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承传、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把历史推向纵深,帮助少年儿童更真实、立体地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通过这套《少年读〈资治通鉴〉》,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少年读资治通鉴 15·隋朝 目录

1.宇文家族*后一搏
2.陈叔宝命不该绝
3.天下归隋
4.离家出走的皇帝
5.废太子爬树喊冤
6.“独孤误我!”
7.杨谅并州发难
8.大隋四征高丽
9.反隋**枪
10.瓦岗寨换了新主人
11.李渊误中美人计
12.晋阳起兵
13.李密摆下鸿门宴
14.天子的死法

展开全部

少年读资治通鉴 15·隋朝 节选

公元578年,也就是北周灭亡北齐的第二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军征讨频繁人侵北周的突厥,谁知宇文邕在路上就病倒了,于是下令返回洛阳,结果当晚他就去世了。即位的是他的长子宇文赟,即北周第四位皇帝。 宇文邕生前对宇文赟管教得非常严厉,犯了错就用棍棒责打,还经常威胁说要废了他这个太子。宇文赟害怕父亲,平日里总是刻意掩饰自己真实的言行,以致宇文邕以为他品行不错,放心将国家交给他。 宇文邕一死,宇文赟的真面目就暴露出来了,他抚摸着以前被棍棒所打留下的伤痕,破口大骂道:“死得太晚了!” 好不容易挨到办完丧事,宇文赟先将父亲的嫔妃宫女占为己有,又在全国大选美女,从此沉湎于酒色玩乐,对国事根本不上心。他酷爱郊游,经常早出晚归,弄得那些陪侍的臣子苦不堪言。他穷极无聊时,还将鸡倒挂着,听它呜叫以为乐事;又喜欢躲在深宫,常常几个月不见大臣的面,即使见了,也只是聊聊哪里有好吃的好玩的。 当了半年多的皇帝后,宇文赟为了方便享乐,干脆将帝位传给太子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居住的地方称“天台”。传位之后,宇文赟更加骄奢淫逸,不顾大臣的苦劝,一下子立了五位皇后。 正宫杨皇后的父亲杨坚当时担任大前疑,地位尊崇,深孚众望,他觉得宇文赟这样下去不行,就常常进谏,搞得宇文赟很不爽。再加上曾经有人在先帝面前说杨坚貌有反相,所以宇文赟一直猜忌杨坚,觉得他有谋逆之心。 有一次,宇文赟不知因为什么事情发怒,冲杨皇后说:“我一定要将你家灭族。”然后传令召杨坚进宫,并吩咐左右侍从:“一会儿杨坚来了,他如果脸色不对,你们就立即把他杀死。”结果,杨坚来了以后,神色自若,没有丝毫异常,宇文赟只好作罢。 两年后,享受过度的宇文赟得了重病,召小御正刘昉与御正大夫颜之仪前去,想向他们托付后事,却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刘昉为人狡黠,知道宇文赟不行了,觉得杨坚是杨皇后的父亲,声名显赫,于是背着颜之仪,私下里和几位大臣商议,请杨坚辅佐年幼的小皇帝。 一开始杨坚拒绝,刘昉恼了,就对他说:“您如果想干,就赶快上任,如果不想干,我就自己干。”杨坚这才答应。于是他们对外宣称杨坚接到皇帝诏命,进宫侍疾。 当天晚上,宇文赟便去世了,刘防等人又伪造诏命,让杨坚总管全国的军队。他们起草好诏书,并分别署上自己的名字。轮到颜之仪时,为人刚直的颜之仪不愿签上自己的名字,并厉声痛斥道:“皇帝年幼,总理朝政的重任应该由宗室中有才能的人担任。赵王宇文招年纪*大,他是宗室至亲,不论德行和才干,理当担负辅政重任。你们备受朝廷恩惠,应当考虑怎样才能尽忠报国才是,怎么能够把天下的权柄授予外姓之人呢!我颜之仪死也不会欺骗先帝的在天之灵。” 刘昉等人无奈,就代替颜之仪签上名字,然后颁布下去。于是,军队大权都掌握在杨坚的手里。不久,杨坚又被任命为左大丞相,朝中百官都必须服从他的命令。 杨坚执政后,革除了许多苛刻残暴的政令,又提倡节俭,并且身体力行,得到朝野内外的称赞。渐渐地,大权在握的杨坚便有了篡位的心思,开始清除异己,培植党羽。皇亲宗室自然也看出了苗头,赵王宇文招便想除掉杨坚。 这天,杨坚正在相府里吃瓜纳凉,有人来报,说赵王宇文招派人来请杨坚第二天到他府里吃饭。 杨坚先是一愣,想了想,就吩咐说:“你就说,我很感谢赵王的盛情邀约,但公务繁忙,恐怕抽不开身。” 原来,杨坚掌权后,也担心宗室诸王会在地方上发动叛乱,就以公主将要远嫁突厥为借口,把赵王宇文招等五位王爷征召入京,不准他们擅自回封地。杨坚知道他们一定对自己恨得咬牙切齿,所以赵王宇文招这次宴请,他心里有点儿打鼓,怕有猫腻,便回绝了。 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宇文招竟然亲自前来邀请,杨坚不好再回绝,只好答应了。宇文招走后,杨坚把堂弟、开府大将军杨弘,以及亲信、大将军元胄叫来商议。两人都觉得这是鸿门宴,劝杨坚不要去。 P1-5

少年读资治通鉴 15·隋朝 作者简介

刘娟,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多年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后进入出版业,做了五年童书编辑,同时进行专业写作,著有《中华成语故事》《国学启蒙经典》《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