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研究(1898-1925)

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研究(1898-1925)

作者:石晓岩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38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11.0(7.5折) 定价  ¥1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研究(1898-1925)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187220
  • 条形码:9787520187220 ; 978-7-5201-8722-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研究(1898-1925) 本书特色

本书学术价值在于将域外文学的刺激和影响与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内在诉求相结合,力求以一种多元的、流动的文学史观深入考察新文学的发生问题,辨析新文学发生的多源流状态。 本书将历史对象化,将晚清与五四作为整体探讨其开放的、充满多种可能性的状态。在“西方”不能再充当有效范式的当下,重返清末民初和五四的现实意义在于,从与我们精神上血脉相连的思想中找到破解今日难题的启示。

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研究(1898-1925) 内容简介

本书以1898~1925年中国文学翻译为研究对象,从翻译文学角度对文学现代转型展开讨论,探索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基本线索与规律。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从语言、文类、文论三方面考察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关系。下编考察翻译文学的“构成物”,引入翻译研究、思想史、社会学等理论视角分析林纾、鲁迅等译者的译介活动。转型不是放弃自我的转向。转型意味着内在危机的自我克服,体现了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对现代文明精髓的把握。

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研究(1898-1925) 目录

上编
**章文学翻译与文学语言的现代转型
**节归化与异化:清末民初翻译文学的语言建构
第二节《圣经》汉译与清末民初语言文字变革
第三节《小说月报》翻译文学与文学语言的现代重构
第二章文学翻译与文类现代化——以小说为例
**节中西知识体系冲撞中的文类现代化
第二节传统小说概念的流变——“目录学定义”与“小说家定义”
第三节西方小说概念的启迪——作为“文学”的“小说”
第四节清末民初西洋小说范式的输入与现代小说的赋型
第三章文学翻译与现代文学理论空间的开创
**节浪漫主义进入中国的文化逻辑
第二节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创造性转化
第三节新浪漫主义的两种指向
下编
第四章林译小说:中西交融文学图景的*初呈现
**节“解聘”、“谒陵”与“双簧信”——文学革命前后的林纾
第二节古文家、小说家、翻译家——林纾的多重身份
第三节“桐城义法”与“探险之说”——中西文化碰撞中的林译小说
第五章留日时期的鲁迅译著:思想革命与文学自觉
**节“庄严世界”里的“文明”幻象——《哀尘》的译介
第二节“科学者”与“文学者”的双重视角——科学小说的译介
第三节“内面精神”与“弱小民族”——《域外小说集》的译介
第四节“文术新宗”“始入华土”——域外文学典范的确立
第五节“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留日时期的语言文字观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文学翻译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研究(1898-1925) 作者简介

石晓岩,海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海南省教育厅项目1项、海口市社科联项目1项。出版著作4部,其中独著1部,合著2部,编著1部。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海南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海南大学教学成果奖1项。 两次获得海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