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病榻杂记(全新修订版)

病榻杂记(全新修订版)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288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4.4(5.8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病榻杂记(全新修订版)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473241
  • 条形码:9787510473241 ; 978-7-5104-732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病榻杂记(全新修订版) 本书特色

《病榻杂记》收录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自2001年以来,特别是2003年住院前后撰写的数十篇文章,内容生动丰富。书中有他在301医院生病的所感,有他对青少年时期的回忆,有对父母、老师和亲友的念想,也有先生平时十分关注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公德问题、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等,将豪迈的激情融于笔下,温暖和感染读者。本书也是季羡林老先生散文类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病榻杂记(全新修订版) 内容简介

《病榻杂记》收录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自2001年以来,特别是2003年住院前后撰写的数十篇文章,内容生动丰富。书中有他在301医院生病的所感,有他对青少年时期的回忆,有对父母、老师和亲友的念想,也有先生平时十分关注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公德问题、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等,将豪迈的激情融于笔下,温暖和感染读者。本书也是季羡林老先生散文类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病榻杂记(全新修订版) 目录

盼新生
在病中
回家
三进宫
病房杂忆
石榴花
时间
再谈老年
老年四“得”
难得糊涂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我的美人观
笑着走
常建的一首诗
忆往昔
我的小学和中学·小引
回忆一师附小
回忆新育小学
回忆正谊中学
回忆北园山大附中
回忆济南高中
我的小学和中学·结语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思故人
忆念张天麟
寅恪先生二三事
痛悼钟敬文先生
痛悼克家
悼巴老
追忆哈隆教授
当时只道是寻常
忆念宁朝秀大叔
忆念荷姐
病中谈
大自然的报复
一个预言的实现
爱国与奉献
一点关于“美”化的杞忧
再谈爱国主义
从小康谈起
公德
同胞们说话声音放低一点
一个值得担忧的现象——再论包装
对广告的逆反心理
《罗摩衍那》的汉译问题
再谈翻译
在“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表彰大会上的书面发言
我的建议
展开全部

病榻杂记(全新修订版) 节选

在病中 我是在病中。 我是在病中吗?才下结论,立即反驳,常识判断,难免滑稽。但其中不是没有理由的。 早期历史 对于我这一次病的认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但我自己和我身边的人是这个样子,连大夫看来也不例外。这是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的,不足为怪。 我患的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这件事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约莫在三四十年以前,身上开始有了发痒的毛病。每年到冬天,气候干燥时,两条小腿上就出现小水疱,有时溃烂流水,我就用护肤膏把它贴上,有时候贴得横七竖八,不成体系,看上去极为可笑。我们不懂医学,就胡乱称之为皮炎。我的学生张保胜曾陪我到东城宽街中医研究院,去向当时的皮肤科权威赵炳南教授求诊。整整等候了一个上午,快到十二点了,该加的塞都加过以后,才轮到了我。赵大夫在一群大夫和研究生的围拥下,如大将军八面威风。他号了号脉。查看了一下,给我开了一服中药,回家煎服后,确有效果。 后来赵大夫去世,他的接班人是姓王的一位大夫,名字忘记了。我们俩同是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代表团的成员,平常当然会有所接触,但是,他那一副权威相让我不大愿意接近他。后来,皮炎又发作了,非接触不行了,只好又赶到宽街向他求诊。到了现在,我才知道,我患的病叫作老年慢性瘙痒症。不正名倒也罢了,一正名反而让我感到滑稽,明明已经流水了,怎能用一个“瘙痒”了之!但这是他们医学专家的事,吾辈外行还以闭嘴为佳。 西苑医院 以后,出我意料地平静了一个时期。大概在两年前,全身忽然发痒,夜里更厉害。问了问身边的友人,患此症者,颇不乏人。有人试过中医,有人试过西医,大都不尽如人意。只能忍痒负重,勉强对付。至于我自己,我是先天下之痒而痒,而且双臂上渐出红点。我对病的政策一向是拖,不是病拖垮了我,就是我拖垮了病。这次也拖了几天。但是,看来病的劲比我大,决心似乎也大。有道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我还是屈服吧。 屈服的表现就是到了西苑医院。 西苑医院几乎同北大是邻居,在全国中医院中广有名声。而且那里有一位大夫是公认为皮肤科的权威,他就是邹铭西大夫。我对他的过去了解不多,我不知道他同赵炳南的关系,是否有师弟之谊,是否同一个门派,统统不知道。但是,从**次看病起,我就发现邹大夫的一些特点。他诊病时,诊桌旁也是坐满了年轻的大夫、研究生、外来的学习者。邹大夫端居中央,众星拱之。按常识,存在决定意识。他应该傲气凌人,顾盼自雄。然而,实际却正相反。他对病人笑容满面,和颜悦色,一点大夫容易有的超自信都不见踪影。有一位年老的身着朴素的女病人,腿上长着许多小水疱,有的还在流着脓。但是,邹大夫一点也不嫌脏,亲手抚摩患处。我是个病人,我了解病人心态。大夫极细微的面部表情,都能给病人极大的影响。眼前他的健康,甚至于生命就攥在大夫手里,他焉得而不敏感呢?中国有一个词儿,叫作“医德”。医德是独立于医术之外的一种品质。我个人想,在治疗过程中,医德和医术恐怕要平分秋色吧。 我把我的病情向邹大夫报告清楚,并把手臂上的小红点指给他看。他伸手摸了摸,号了号脉,然后给我开了一服中药。回家煎服,没有过几天,小红点逐渐消失了。不过身上的痒还没有停止。我从邹大夫处带回来几瓶止痒药水,使用了几次,起初有用,后来就逐渐失效。接着又从友人范曾先生处要来几瓶西医的止痒药水,使用的结果同中医的药水完全相同,我没有别的办法,只好交替使用,起用了我的“拖病”的政策。反正每天半夜里必须爬起来,用自己的指甲,浑身乱搔。痒这玩意儿也是会欺负人的:你越搔,它越痒。实在不胜其烦了,决心停止,强忍一会儿,也就天下太平了。后背自己搔不着,就使用一种山东叫痒痒挠的竹子做成的耙子似的东西。古代文人好像把这玩意儿叫“竹夫人”。 这样对付了一段时间,我没有能把病拖垮,病却似乎要占上风。我两个手心里忽然长出了一层小疙瘩,有点痒,摸上去皮粗,极不舒服。这使我不得不承认,我的拖病政策失败了,赶快回心向善,改弦更张吧。 P2-5

病榻杂记(全新修订版)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语言学家、文学家、翻译家。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攻读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19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起,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著有学术集《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和散文集《留德十年》等。他精通十多种语言,翻译了大量作品。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