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体验与文学:比较意义上的中西方文学观

体验与文学:比较意义上的中西方文学观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65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8.5(7.7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体验与文学:比较意义上的中西方文学观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387743
  • 条形码:9787520387743 ; 978-7-5203-877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体验与文学:比较意义上的中西方文学观 内容简介

本书从“体验”角度梳理中国和西方历目前的文学观念的演进历程,分析中国古代文学和当代西方“体验”文学观形成的原因,同时也评价“体验”文学观的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影响。本书认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离不开“体验”,因为文学作品是作家通过“体验”的方式创作出来的,批评家也要用“体验”的方式来理解作品,只有对作品有了深切的感受并“体验”着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体验”就成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共同要求。从“体验”角度来理解文学就既把握住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实质。

体验与文学:比较意义上的中西方文学观 目录

绪论
**章 “体验”概念的含义与源流
**节 “体验”概念的含义
第二节 中国古代“体验”概念的源与流
第三节 西方“体验”概念的源与流
第二章 中国古代体验观的历史演进
**节 先秦时期的体验观
第二节 两汉魏晋时期的体验观
第三节 唐宋元时期的体验观
第四节 明清近代时期的体验观
第三章 西方体验认知观的历史演进
**节 古希腊认识论中的体验观——体验观的潜伏期
第二节 中世纪认识论中的体验观——体验观的萌芽期
第三节 近代认识论中的体验观——体验观的展开期
第四节 现代认识论中的体验观——体验观的爆发期
第四章 西方体验文学观的历史演进
**节 文学与现实——重摹仿的文学观
第二节 文学与情感——重表现的文学
第三节 文学与感觉——重体验的文学观
第五章 中国古代体验文学观形成的原因
**节 本体观方面的原因
第二节 审美追求方面的原因
第三节 抒情文学传统的影响
第六章 西方体验文学观形成的原因
**节 本体论原因——从物质本体转向生命本体
第二节 思维方式原因——从重理性转向重直觉
第三节 方法论原因——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区别
第七章 中国古代体验文学观的表现形式
**节 诗话
第二节 评点
第三节 论诗诗
第八章 体验文学观对文学理论的影响
**节 影响之一:文学理论的形象化
第二节 影响之二:文学理论的非体系性
第三节 影响之三:文学的“情结”批评
第四节 影响之四:文学批评的“过度诠释”
第九章 体验文学观的评价
**节 体验与文学创作的“亲合势”
第二节 体验与文学批评的“亲合势”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体验与文学:比较意义上的中西方文学观 作者简介

张奎志,1955年生,教授,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学科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美学。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体验批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文化视野的审美反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体验批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观》(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西方历史上的“诗与哲学之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在《哲学动态》《世界哲学》《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理论研究》《文史哲》《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天津社会科学》《江海学刊》《学习与探索》《求是学刊》等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有多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