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一只花鼓千斤重-豫南千斤杨摆柳艺术团的调查与研究

一只花鼓千斤重-豫南千斤杨摆柳艺术团的调查与研究

作者:霍豆豆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172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40.8(6.0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一只花鼓千斤重-豫南千斤杨摆柳艺术团的调查与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4573287
  • 条形码:9787564573287 ; 978-7-5645-732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一只花鼓千斤重-豫南千斤杨摆柳艺术团的调查与研究 本书特色

这本书是基于田野调查形成的,从一个草根剧团的生存状态入手,去追溯一个剧种的形成发展过程,乃至探讨戏班运作中的问题,既有很专业的理论高度,又有很接地气的认识深度,既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又关心传承人和普通从艺人员的生活乃至情感。

一只花鼓千斤重-豫南千斤杨摆柳艺术团的调查与研究 内容简介

  豫南花鼓戏主要流布于豫南、鄂北、鄂东北交界的大别山一带,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新县盛行。每逢庙会与添丁、祝寿等喜事场合,当地都有请戏班唱戏的习俗。2014年,光山花鼓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摆柳艺术团由新县千斤乡政府命名,以表演豫南花鼓戏为主,兼有地灯等艺术形式。从艺术团的运作方式与技艺传承情况看,它实际上仍是一支自主经营的民间花鼓戏班。  《一支花鼓千斤重:豫南千斤乡杨摆柳艺术团的调查与研究》采用民族音乐学的学术视角与音乐志的记述方式,以田野调查为手段,从戏班运作、用乐、演出功能等方面展开研究,结合成员的社会身份与地位、戏班运营机制、花鼓戏传承与戏班发展等的探讨,对戏班与区域文化生态、社会礼俗互动折射出的人类学内涵进行分析。

一只花鼓千斤重-豫南千斤杨摆柳艺术团的调查与研究 目录

绪论
一、缘起与研究对象
二、研究理念、方法与目的
三、研究综述

**章 豫南花鼓戏概述
**节 生态环境
一、流布区域与使用语言
二、艺术氛围
第二节 剧种的生发与流变
一、产生年代与来源
二、存续与流变

第二章 杨摆柳艺术团的构成与运作
**节 班社构成
一、历史沿革
二、成员结构
三、班主的作用
四、演员流动与演出规模
第二节 戏班的运作
一、写戏
二、搭班与派戏
三、收支与收入分配
小结

第三章 戏班用乐
**节 唱腔音乐
一、腔词结构与表现内容
二、唱腔
第二节 伴奏器乐
一、伴奏乐器与乐队编制
二、器乐
第三节 用乐的继承与革新
一、用乐比较
二、当前用乐情况

第四章 戏班演出的功能
**节 行话、行规与行业神
一、行话
二、行规
三、行业神
第二节 戏班的演出
一、演出场合、时间与舞台布景
二、不同场合的演出
三、其他戏班在结婚场合的演出
第三节 演出功能
一、实用功能
二、审美功能
三、文化功能
小结

第五章 对戏班运作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节 成员的社会身份与地位
第二节 戏班的运营机制
第三节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第四节 技艺传承与戏班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一只花鼓千斤重-豫南千斤杨摆柳艺术团的调查与研究 作者简介

  霍豆豆(1987-),河南信阳人,信阳学院音乐学院教师、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2012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18年,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学资助项目,访学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领域为民族音乐学、豫南传统音乐研究。主持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21项,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2017年和2019年,先后执笔主持国家艺术基金“豫南花鼓戏表演人才培养”“大别山民歌演唱特色人才培养”项目并进入复评,作为主辩人,在北京完成复评答辩。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