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晏子治国理念与其文化人格

晏子治国理念与其文化人格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8-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56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32.0(4.1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晏子治国理念与其文化人格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502274
  • 条形码:9787522502274 ; 978-7-5225-0227-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晏子治国理念与其文化人格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晏子治国理念与其文化人格研究的学术专著。《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后期齐国贤臣晏婴言行事迹的一部专书。晏婴是当时与叔向、子产齐名的政治家,其在长期的行政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的治国理念,概括言之,就是御德修礼,用贤任能,分别与其德观念、礼观念、士观念对

晏子治国理念与其文化人格 目录

序言

**章 晏婴与《晏子春秋》
**节 晏婴家世
第二节 晏婴其人与《晏子春秋》

第二章 晏子德观念研究
**节 晏子德观念的内涵
第二节 晏子论德之政治功用
第三节 修德之路径
第四节 晏子德观念之价值意义

第三章 晏子礼观念研究
**节 晏子礼观念的思想文化渊源
第二节 晏子礼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三节 晏子礼观念的内容
第四节 晏子礼观念在齐文化中的地位

第四章 晏子士观念研究
**节 《晏子春秋》中士的种类
第二节 士与仕
第三节 士仕于道
第四节 士与君子、圣人

第五章 晏子士文化人格研究
**节 晏子“士”之身份定位
第二节 晏子士文化人格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晏子士文化人格的内在矛盾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晏子治国理念与其文化人格 节选

  《晏子治国理念与其文化人格》:  政治立场上,晏子忠于公室,不与任何势力联盟,结党以营私。晏子之忠于公室,和单纯的忠君还有不同,他将国君与社稷联系起来,认为忠君就是忠于国家社稷。襄公二十五年崔杼弑庄公,晏子不死、不逃、不归,因为在他看来,“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呢,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君为社稷之君,臣为社稷之臣,才能为了社稷或死或亡,其他的都是国君个人暱爱之人所应该做的。显然,这种把忠君与社稷家国的利益相联系的思想,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突破。正是这种公而忘私,使晏子能够勘破生死,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为外界利害存亡所动摇。崔杼弑庄公后,立景公而自封为相,使庆封为左相,一时之间权势熏天,逼国人盟于太宫,“曰:‘所不与崔、庆者。’晏子仰天叹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同上)稍微低一下头,可能就有无尽的好处,但晏子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坚持自己“忠于君、利社稷”的信念,不屑于与崔、庆之流结党营私。崔杼死后,齐国大权掌握在庆封手里。庆封父子想要除掉齐惠公的孙子子雅和子尾,派析归父找到晏子,想要与他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子雅、子尾,晏子婉言谢绝:“婴之众不足用也,知无能谋也。言弗敢出,有盟可也。”而当这些权臣们的争斗危及到公室的时候,晏子总是站在国君这边。鲁昭公十年,陈、鲍两族联合起来攻打栾、高氏。栾、高氏企图挟持景公以帮助自己对付陈、鲍氏,“遂伐虎门。晏平仲端委立于虎门之外,四族召之,无所往。其徒曰:‘助陈、鲍乎?’曰:‘何善焉?’‘助栾、高乎?’曰:‘庸愈乎?’‘然则归乎?’曰:‘君伐,焉归?’公召之,而后人”。晏子顾念景公的安危,身穿朝服站在虎门之外,争斗的双方都想拉拢他,他却两不相帮。暂时稳定住局势后,他帮助景公调兵遣将,*终击败了栾、高氏,并将其逐出境外。栾、高氏的家产被陈、鲍瓜分,晏子又劝田桓子把取自栾、高氏的家产全部交给齐景公。所以,晏子忠于公室,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从社稷国家的立场上,尽力维护国君以整饬国政。  从《左传》的记载来看,晏子还能识别贤才并能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庆封父子失败后,齐国大权掌握在子雅、子尾手里。鲁昭公二年,晋国韩起出使齐国,子雅、子尾让他们的儿子拜见韩起,韩起断言他们“非保家之主也,不臣”,杨伯峻注:“盖观其言语动作有不顺之心”。老子们的权势正在如日中天,韩起却断定人家的儿子不能保全家族,齐国的大夫们都讥笑韩起。只有晏子相信,并认为韩起是位君子。后来,栾、高氏的家产果然被瓜分。这说明晏子的见识超出齐国的一众大夫们,所以才能不随波逐流,辨识君子之言。正是因为晏子有远超流俗的识见才情,故能一见如故,推心置腹。鲁襄公二十九年,吴国贤公子季札观礼于鲁后,“故遂聘于齐,说晏平仲,谓之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获所归,难未歇也’”。金钱权势,是为人所追逐无休的,眼前的享受与未来的灾难相比,很多人选择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季札此言,如果是向一般人说的,恐怕会招致白眼,但晏子就偏偏选择了相信,因为他相信贤人君子的话,“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同上)  能察纳善言,已属不易,更为难得的是能不拘一格地识人荐贤。《左传》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史记》却弥补了这一缺憾。如晏子既能荐举奴仆身份的越石父、御者,也能向景公推荐“田氏庶孽”的司马穰苴。  至于思想上如“和而不同”的君臣关系理念、以礼治国、要求国君轻刑省赋修德为民的民本思想、节俭力行的“幅利”观念,等等,由于《晏子春秋》使用的材料与《左传》相同,二者之间没有差别;从人物形象上看,“晏子性格的一些基本特点(如:坚持正义、智慧和朴素等等)”,与《左传》里的晏子也无太大的差异。  ……

晏子治国理念与其文化人格 作者简介

周云钊 张福俊:周云钊,男,1970年生,山东临沂人,临沂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先秦诸子文学与文化研究,硕士、博士均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发表《从书名含义看其文体性质》等学术论文10余篇。 张福俊,山东科技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青岛市科技情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