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淡定力:不浮躁的智慧

淡定力:不浮躁的智慧

作者:王琳/15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本类榜单:成功/励志销量榜
中 图 价:¥29.3(4.9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淡定力:不浮躁的智慧 版权信息

淡定力:不浮躁的智慧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编辑推荐1:修身养性,镇心良药。现代人生活中的困惑和烦恼,本书为你破迷开悟,一语切中要害。让你透过现象看本质,彻悟人生真谛。 编辑推荐2:枕边案头,珍藏经典。一本可以摆在枕边、案头作为座右铭的书,随时打开,随时阅读,助你静心、淡定。每日翻阅,让你做更好的自己!历代 编辑推荐3:禅学故事,直指人心。本书从弘一法师等大师的禅学故事入手,让你领悟无上智慧的高深精妙,通俗、生动,触动灵魂,而又受用无穷。 编辑推荐4:苦口良药,实用智慧。书中内容涉及禅学、心理学、人性学、处世学等各个领域,让你内心强大,无往而不胜。

淡定力:不浮躁的智慧 内容简介

淡定的人,喜怒不形于色,沉稳而果断; 淡定的人,经历过风风雨雨,无畏无惧; 淡定的人,成功了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 淡定的人,内心从容,不疾不徐,能致千里; 淡定的人,低调谦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本书以“淡定力”为主题,以经典禅学故事为切入点,围绕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进行一系列接地气的解读。内容通俗易懂,策略真切实用,文风行云流水,蕴含的哲理直指人心,犹如当头棒喝,让迷失的自我幡然醒悟。本书对修身养性、为人处事多有裨益,可帮弱者成功,可助强者更强,可使萎靡者重振旗鼓,可使抑郁者舒展笑颜,可使困惑者月朗风清。相信通过本书的阅读与实践、磨砺与修炼,我们定能克服浮躁的弊病,从而变得更成熟、更老练、更沉稳、更淡定。 一本帮你破迷开悟、修身养性的人生哲学书! 一本可以摆在枕边、案头作为座右铭的书! 翻开本书,汲取淡定的力量,做人做事有气场! 翻开本书,学习淡定的智慧,打开人生大格局!

淡定力:不浮躁的智慧 目录

目录

**章 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

“难道你不嫌这菜太咸吗?”弘一大师回答:“咸有咸的味道。”吃完后,弘一大师向碗里冲了白开水,涮了涮碗底粘着的几粒米一同喝下。“这么淡,喝得下吗?”弘一大师淡淡一笑说:“淡有淡的味道。”


世无净土是因为你的心不净

蜘蛛的启示——到底是什么在困扰你

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

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

每天给孤独留出十分钟


第二章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做个内心淡定从容的人

北宋苏洵在《心术》中说:“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世界上很少有天塌下来也不惊慌的心态,所以成功的人总是少数。如果你拥有了这种淡定的气度,必将无往而不胜。


内心淡定,人生事业才能定

喜怒不形于色——天塌下来也要淡定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心中有绳,你就会把自己捆缚

如何让别人看不透你的心迹

为什么你非要趟那潭浑水


第三章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用淡然的眼光看世界

你穿衣服挑颜色吗?你贪恋黄金白银的财利吗?你恋慕妖媚艳丽的女色吗?你会按照别人的脸色行事吗?……诱惑是美丽的,却也是危险的。学会用淡然的眼光看世界,一切都将变得简单。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无招胜有招”的真谛

地理不如天理,天理不如心理

该谦虚时谦虚,不该谦虚时当仁不让

大千世界其实就是你的内心世界

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第四章 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你,为什么有的人不理解你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过更好的生活,希望早日出人头地。任何人的内心都潜藏着这些物质欲望和名利诱惑……每个人都难免被别人指指点点,有的人喜欢你,可能对你美言甜语,有的人讨厌你,也许因为嫉妒对你妄加指责。面对这些是是非非,我们应该怎么办?


贪婪是人类的本来面目

为什么有人不喜欢你——计较太多失去*多

不要背后说人是非,要说就说好话

一个能“一日三省吾身”的人是大人物

沉默是*好的武器,愚蠢的人用嘴战斗

得饶人处且饶人——切忌赶尽杀绝

说话做事都要给自己留余地


第五章 出身低贱的人为何能成为“大人物”

有个人突然从大殿中跳出来,指着法坛上的无三禅师,大声嘲弄道:“出身贱民的和尚也能当住持,究竟是怎么回事啊?”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难,无三禅师从容地笑着回答:“泥中莲花。”在场的人全都喝彩叫好。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无所事事才是真正的地狱

你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吗

当一天和尚就用心撞好一天的钟

背水一战的含义——成功是被逼出来的

为什么出身低贱的人能成为“大人物”

去除妄念,用冥想减轻痛苦

杜绝“三分钟热度”


第六章 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式

赵州禅师道:“我的待客之道有上中下三等分别。上等人来时,我在床上用本来面目接待他;中等人来时,我下床到客堂里用礼貌接待他;三等人来时,我用世俗的应酬到前门去迎接他。”


亲眼所见未必就是真

看不见的东西就不存在吗

只有盲人才会用心“看”世界

每个人都是演员——对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式

如果时光倒流,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将成为伟人

世上没有“天生”这回事儿

第七章 快乐的秘诀——为什么你总是闷闷不乐

山川日月、花鸟草虫本没有感情,但人们却很容易沦为感情的奴隶,用自己的悲喜来感受世界。心情好的时候,“春风得意马蹄疾”,看什么都美;心情糟的时候,“感时花溅泪”,看谁都不顺眼。


你为什么不快乐

为什么你的幸福指数越来越低

不可人云亦云,你要有自己坚信的东西

捷径是弯的——以退为进的处世法

不是幸福太少,而是你不懂把握

因为未知,所以幸福

快乐生活平衡法则


第八章 淡泊明志——可以追名求利,但不能急功近利

又寿郎问:“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武藏答道:“*少也要十年吧!”又寿郎说:“十年太久了,假如我加倍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呢?”武藏答道:“那就要二十年了。”又寿郎一脸狐疑,又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夜以继日地苦练呢?”武藏答道:“那你必死无疑!”


可以追名求利,但不能急功近利

幸福离不开钱,但有钱不一定就幸福

不贪心是戳穿一切圈套的秘密武器

那山总比这山高,到了这山没柴烧

别以为有权就能摆平一切

功名再大,逃不脱生死


第九章 感谢折磨你的人——忍、持、悟

寒山问拾得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感谢折磨你的人

冲动做事就是走火入魔

欲望太多就有了生气的欲望

善待你的敌人,敌人就会消失

为什么你要往自己心里装“毒药”

谣言止于智者——刻意辩解只会越描越黑

做人的*高境界——忍、持、悟

第十章 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万病皆可从心医

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人生*要紧的是心灵,而非五官肢体

让花朵保鲜的*好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

忘掉不切实际的幻想,烦恼自会除

心宽之人,看世界满是鸟语花香

能开门的只有你自己

第十一章 孝慈仁善是立身之本——世上*不能等的事情

不要说等我有了钱如何如何,有了时间如何如何,有了大房子如何如何……什么都能等,只是尽孝不能等!岁月不等你,自然规律不等你,父母不等你,因为他们老了,什么都可能发生,一朝离去,你等来的可能是终生的遗憾和悔恨,连弥补的机会都没有!


世界上*不能等待的事情

为什么现代人感觉人性越来越冷漠

善恶皆在一念间——洁身自好走正道

行善就像呼吸、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将慈悲心化为具体的行动


第十二章 生命的真意——人人都要死,但你可以看破它

弟子向禅师问道:“师父,您能不能谈一谈关于生死的事?”

禅师说:“你死过吗?”

弟子说:“我没有死过,所以才向师父请教。”

禅师说:“如果你想知道生死之事,那么你只有亲自死一回才能知道。”


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过程

当你真正忙起来,就不会感觉自己在变老

世事无常,谁也不能预料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钱财再多买不通死神,亲友再多无法替你去死

超越生死是一种大境界


展开全部

淡定力:不浮躁的智慧 节选

世无净土是因为你的心不净 有一次,赵州禅师和弟子文偃打赌,谁如果能把自己比喻成*下贱的东西,谁就胜利。 赵州禅师说:“我是一头驴子。” 文偃接着说:“我是驴子的屁股。” 赵州禅师又说:“我是屁股中的粪。” 文偃不落后说:“我是粪里的蛆。” 赵州禅师无法再比喻下去,反问说:“你在粪中做什么?” 文偃禅师回答说:“我在避暑乘凉啊!” 在纷乱的世界里,现代人还能到哪里寻找人生净土? 世人在经历烦恼之后发出“世无净土”的感叹,难道世上真的没有净土了? 事实上,我们认为*污秽的地方,而禅师们却能逍遥自在。因为他们的心洁净无比、纤尘不染,所以任何地方都是清净国土,住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解脱。 在我们看来,净土就是世外桃源。那里应该是蓝天碧水,鸟语花香;那里的人与世无争,没有战乱,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没有烦恼,在那里心灵可以得到安宁,身体可以完全放松。不用像现在这样,带着各色的面具,穿上厚厚的铠甲,把自己的心隐藏起来,永远不会让别人看到真实的一面,包括自己*爱的人和*亲的人。 可是,如果按这个标准去找,恐怕会让你失望了。如果你心里满是欲望,那么再美的景色,在眼里都会失色,因为真正的净土就在人间,就在你的心里! 心净则世间皆净,而不是花很多钱买来一大片地,在上面盖些房子,然后住在里面生活,这都只是表面功夫。如果生活应有尽有,但没有幸福感,经常感到空虚、抑郁,那么生活对他来说就是地狱;若每日粗茶淡饭,但身体健康,家庭幸福,那么就是天堂,就是净土。所以一切全在于自己的内心。古人云:心以为乐,则无境不乐;心以为苦,则无境不苦。 即使置身于粪土之中,心却依然淡定自若,那么所谓的苦恼、忧愁、离别、痛苦,就显得微不足道、可有可无了。同样是一把盐,你放在一杯水里,这杯水足可以苦得咸得叫你难以接受。但你要把盐放入湖泊或者大河中,它就不苦也不咸了。对内心而言,所有的苦难和不如意就是那把盐。 一尘不染的心,才能修炼一个淡定的自己。 蜘蛛的启示——到底是什么在困扰你 有个小和尚学习入定,可是每当入定不久,就感到有只大蜘蛛钻出来捣乱。没办法,他只得向老和尚请教。 小和尚说:“师父,我每次刚一入定,就有大蜘蛛出来捣乱,赶也赶不走它。”师父笑着说:“那下次入定时,你就拿支笔在手里,如果大蜘蛛再出来捣乱,你就在它的肚皮上画个圈,看看是哪路妖怪。” 听了老和尚的话,小和尚准备了一支笔。 再一次入定时,大蜘蛛果然又出现了。小和尚见状,毫不客气,拿起笔来就在蜘蛛的肚皮上画了个圈圈作为标志。谁知刚一画好,大蜘蛛就销声匿迹了。没有了大蜘蛛,小和尚就可以安然入定,再无困扰了。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小和尚出定后一看才发现,原来画在大蜘蛛肚皮上的那个圈记,就赫然在自己的肚脐眼周围。 这时,小和尚才悟到,入定时那个破坏分子大蜘蛛,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源于自身思想上的心猿意马。 很多时候,所谓的困扰其实并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出自自己的内心。 如果内心淡定,那就不会受到各种干扰,也就不会感到心烦意乱。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有过失或错误,就总是习惯于推给别人,从没想过毛病竟在自己身上。事实上,这种来自自身思想上的困扰往往不易被察觉,更难以用笔去“圈定”,但它的破坏却是*大的。 这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魔由心生”。 大凡到过日本京都黄蘖寺的游人,都曾见到“**义谛”四个大字横在它的小门之上,而爱好书法的游客,都会将它当作一件杰作加以欣赏,查其来历,原来系出于洪川之手,作于距今两百余年前。 当年在他写字之时,一名弟子为他磨墨,作了很多批评。 “这幅写得不好!”洪川写了**幅后,他批评道。 “这一幅呢?” “不佳。比前一幅还差!”这位弟子说道。 洪川耐着性子一连写了八十四幅“**义谛”,仍然得不到这位弟子的赞许。 *后,在这位弟子休息片刻之间,他心想,“这下我可避开他那锐利的眼光了。”于是,在心无所羁的情况下,自由自在地一挥而就“**义谛”四个大字。 他的弟子回来看了赞道:“神品!” 弟子的眼光,便是洪川大师的心魔。有心魔在头,如何能写出好字呢?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世间事无不如此。人*大的困扰往往来自于自身,大部分“魔”都是子虚乌有。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疑神疑鬼的人实在不少。 这些人没病也能凭空想出病来——胃稍有不舒服,便想是不是得了不治之症?心里不痛快便怀疑自己是不是抑郁?今天上班别人没跟他打招呼就怀疑对自己有仇?如果你是这样的人,就应该开阔心胸,力求豁达、超脱。不要以为别人窃窃私语就肯定是在捣鬼,自己在单位里不顺利就是有人故意绊脚,你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世界上*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这句话说起来有点俗了,但却是真理。你想,一个心胸辽阔的人,哪里会来那么多烦恼呢?当然,也并不是说所有的烦恼都是自寻的。但外在条件毕竟只是外在的,内因才是病源的根本。“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如果一个人不求长命百岁,那么自然不会那么害怕死亡;不求大富大贵,清贫点也就无所谓了;不想出人头地,那么平凡也落得一身自在。 有心魔是正常的,它们正昏昏欲睡于你的心中,千万不要吵醒它,以免它的全面爆发。当然,爆发之后也没关系,关键看自己如何整理和疏导这些困扰。 魔由心生,也由心除。 心中有花的人,眼里看到的也是美好灿烂。 人不染芬芳,芬芳自染人。 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 源律禅师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答:“有。” “是什么呢?” 慧海答:“我觉得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困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答:“当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不一样呢?” 慧海答:“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表面上看,每个人都在世俗里生活,实际上都是在自己的感受里生活,执着于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正因我们拥有自己的意识和自己的感受,所以我们才会感到痛苦或欢乐。道理很简单,只要我们用“自己的感受”来辨别和判断事物,自然就会产生对错、爱恨、是非,从而产生种种烦恼。 如果我们能够怀着一颗包容之心,不在意、不计较任何外在现象,心就会坦然地属于自己,这时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那份澄澈、明朗,才能做到“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睡觉的时候就是睡觉”,随时随处体悟自己当下的真实,从而不去追忆过去,不去妄想未来。这种当下的感受,就是生活的真滋味。 当你玩的时候,就什么都不要想,只想着如何玩得更开心就行了;当你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就不要去想新上映的电影和谁一块看,以及世界上发生什么重大事件等等,好好工作就是了;当你跟人谈话的时候不要心不在焉,而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这样才能活在当下,活好当下。 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笨的人活在昨天,蠢的人活在明天,聪明的人活在今天。当我们每天清晨睁开双眼,看到窗外的阳光时,就要对自己说:“今天又是新的一天了!”当我们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与朋友小聚叙旧时,都应该带着一种幸福感来珍惜当下的分分秒秒。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海子怀着赤子之心写下自己美好的心愿。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平常心,享受当下的生活,不要等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不要等灾难降临时才知道平安的可贵。 是的,明天有太多不可预料的事,我们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呢?人生本来就是这样,我们只有心无杂念,将功名利禄看穿,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才能获得真正的“平常心”。 从现在开始,不再长吁短叹,不再追悔莫及。 从现在开始,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 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 一天,夏丏尊前来拜访弘一大师。当时正是中午,弘一大师正在吃饭,便问他要不要一起吃。夏丏尊说他吃不下,看着他吃就行了。 大师的午餐很是简朴——仅是一碗白米饭和一碟咸萝卜干。看着这样的饭菜,想着大师出家前的锦衣玉食,夏丏尊不免心酸起来,轻声问了句:“难道你不嫌这菜太咸吗?” 弘一大师回答说:“咸有咸的味道。” 米饭吃完后,弘一大师向碗里冲了白开水,涮了涮碗底粘着的几粒米一同喝下。而大师出家前,饭毕定会有香茗一盏,往昔对比令老友心生酸楚,轻轻地问:“这么淡,喝得下吗?” 弘一大师淡淡一笑说:“淡有淡的味道。” “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这是一句多么淡定的禅语!弘一大师把佛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他的人生无处不是好味道。一条毛巾用了三年,已经破了,他说还可以再用;住在小旅馆里臭虫爬来爬去,访客嫌恶,他说只有几只而已。可以说,他真正体会了“随遇而安”的生活。 年轻的时候,我也不喜欢“随遇而安”。那时我血气方刚,觉得随遇而安是一种消极的表现,没出息的行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我发现,其实很多人生智慧都包含在先前我们的不以为然里。 随遇而安,表面看起来好像有点随波逐流,但当你陷入一种糟糕境遇而又无能力改变时,当你的生活突然发生变故需要重新开始,当你想摆脱目前现状却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时,“随遇而安”或许是*好的“解药”。 药山禅师门下有两个弟子,一位是云岩,另一位是道吾。一天,众人在山中参禅,见到一棵树长得很茂盛,而另一棵却只剩下枯黄的枝叶。此时药山禅师想借机示教,于是问道吾:“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道吾回答:“荣的好!”接着禅师又问云岩,云岩却回答:“枯的好!”此刻刚好来了一位俗姓高的沙弥,药山就问他:“树是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沙弥说:“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 面对荣、枯二树,三位禅者各有所见。高沙弥的“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展现的是一种闲适独到的眼光,任枯任荣就是一种不加分别的心境,就是一种随遇而安。你只管坚定信念,做你的事就行了,管它外面是春夏秋冬?无意掉落的一粒种子,也许来年就发芽开花,夫复何求? 人生需要做的事很多,不能做这一件,那可以先做另一件;在你没有储存足够的能量时,当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你没有完全看清这个改变意味着什么之前,当然无法判断方向。此时随遇而安,是在考验人的定力和应变能力。 对于某些人来说,随遇而安是一种过渡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帮你减轻浮躁之气,保持清静的头脑。对于追求生活质量的人来说,它是一种淡定的境界,无论你身处何位,都能达观从容、运筹帷幄。我们大都是凡夫俗子,人生道路上会判断失误,遭遇意外,会遇到许多不如意,这时是自暴自弃,还是妥协放弃?不如随遇而安,默默寻找时机,同时踏实地做好当下的事情。 处在人生的低谷不要气馁,苦难的磨练也可能造就成功的基石。也许你不够智慧,也许你缺乏后台,但是天道酬勤,只要你做到了,终归会有收获的时候。不要过分计较得失,活得安心自在。世事有它的多面性,今天捡了十块钱很高兴,明天也许就会丢一百元。凡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好的极端也就成为坏的开始,而坏的境遇却令人奋发,往往成为崛起的开始。 世界的运转遵循的是强大的自然规律,不以个人意志而改变。 该是你的终须有,不是你的莫强求。

淡定力:不浮躁的智慧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琳,致力于禅学、社会学、心理学及传统文化的研究,极为推崇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信条。鉴于当下人们浮躁和焦虑的现状,并在知名出版策划人章岩老师的选题策划和创作指导下,于2010年率先推出《淡定力:不浮躁的智慧》一书。一时之间,掀起畅销狂潮,引得众多同行纷纷跟风效仿。 监制简介 章岩,本名张兵,知名出版策划人、畅销书作家、传统文化研究者,曾获第三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奖、2014年度“影响教师100本书”图书奖。出版畅销书有《王阳明心学课》《曾国藩家风》《易经的人生智慧》《鬼谷子的人生智慧》《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顿悟》《人脉圈》等上百种,风靡全国各大书城,版权输入韩国、东南亚及中国台湾地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