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当代美学前沿丛书(第一辑):生命美学引论

中国当代美学前沿丛书(第一辑):生命美学引论

作者:潘知常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33.6(7.0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当代美学前沿丛书(第一辑):生命美学引论 版权信息

中国当代美学前沿丛书(第一辑):生命美学引论 本书特色

《生命美学引论》是潘知常生命美学研究历程的结晶。全书从生命美学的问题、生命美学的人学背景、生命美学的当代取向、生命美学的提问方式入手,指出生命美学从美学的特定视界、根本规定的角度突破了过去的主客关系的视界,探讨在美学的背后所体现而出的深刻智慧。

中国当代美学前沿丛书(第一辑):生命美学引论 内容简介

  生命美学的关键词为“生命视界”“情感为本”“境界取向”。因此,又可以称之为“情本境界论生命美学”或者“情本境界生命论美学”。  生命美学出现于1985年,是新时期以来较早破土而出并逐渐走向成熟的美学新学说。生命美学意在建构一种更加人性,也更具未来的新美学。  在生命美学看来,美学对于审美活动的关注不同于文艺学对于文学问题以及艺术学对于艺术问题的关注。它是借花献佛、借船出海,是借助于对于审美活动的关注去关注“人”。因为,美学的奥秘在人-人的奥秘在生命-生命的奥秘在“生成为人”-“生成为人”的奥秘在“生成为”审美的人。或者,自然界的奇迹是“生成为人”-人的奇迹是“生成为”生命-生命的奇迹是“生成为”精神生命-精神生命的奇迹是“生成为”审美生命。再或者,“人是人”-“作为人”-“成为人”-“审美人”。

中国当代美学前沿丛书(第一辑):生命美学引论 目录

**章 生命美学:“我将归来开放”
一、“出自心灵,但愿它能抵达心灵”
二、“真正的美学应该是光明正大的人的美学、生命的美学”
三、“美学的觉醒”
四、生命美学已经为自己赢得了应有的尊严

第二章 生命美学:从“康德以后”到“尼采以后”
一、“美学的终结与思的任务”
二、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美学家
三、美学的终结
四、四大转换
五、思的任务:生命美学作为未来哲学

第三章 关于生命美学的“首创”与“独创”
一、“首创”与“独创”是美学研究的生命
二、完全无视生命美学的“独创”与“首创”
三、生命美学的“首创”与“独创”被肢解分化为别人的“首创”与“独创”

第四章 关于生命美学“信仰转向”的“批判”之“批判”
一、无实事求是之心,一切从“批判”的需要出发
二、抢占道德高地,为“批判”而“批判”
三、有话好好说,事实胜于雄辩

第五章 生命美学:归来仍旧少年
一、生命美学:曾经说过什么
二、生命美学:想说的是什么
三、生命美学:还能够说些什么
四、生命美学:“历史开始了”
展开全部

中国当代美学前沿丛书(第一辑):生命美学引论 节选

  《生命美学引论》:  当然,审美活动也就因此而不可能只是我们过去所肤浅理解的“无功利性”的问题,而应该是生命进化中的某种自鼓励、自反馈、自组织、自协同的生命机制。它意味着:生命之为生命必然会是一种目的行为,也必然存在着目的取向。然而,这“目的”是如此难以把握,尤其是有诸多的选择都对于个体而言还有害无益,但是对于全体而言却是有益无害;或者,有诸多的选择都对于个体而言尽管有利无害,但是对于全体而言却是有害无益,置身其中,即便是借助于理性甚至是高度发展的理性也仍旧是无法予以取舍。于是,作为某种自鼓励、自反馈、自组织、自协同的生命机制,它的必然导向目的的反馈调节就尤为重要。因为,具有意识能力的人类可以把目的主观化,更善于驱动着目的转而成为随后的行为,并且使之不致溢出必然导向的目的。  由此,不难联想,何以诗性思维要早出于抽象思维?我们如果不是从机械工业社会中所形成的类似电机、齿轮、转轴、驱动轮,传送带之间啮合传递的单向因果联系的旧式思维切人,应该就不难意识到:在诗性思维的背后,一定存在着一种逐渐形成着的重大的生命反馈调节机制。从动物祖先到早期人类,自然界的伟大创造一定在寻觅着潜在的生命机制指向未来的运行方向的校正方式。“自然界生成为人”,就是要“生成”出这一生命反馈调节机制。而所谓的脱离动物界,也无非是指的这一生命反馈调节机制的从完全不自觉到较为自觉再到基本自觉。而且,这一点在人类的身上又体现得*为突出。这就正如普列汉诺夫所指出的:“需要是母亲。”客观的需要,迅即就会变为人类的主观努力。这是因为,就人类的生命机制而言,倘若没有内在的调节机制推动着他遥遥趋向于目的,那么在行为上也就很难出现相应的坚定追求。然而世界本身却不会主动趋近于人、服务于人,长此以往,生命难免就会颓废、衰竭乃至一蹶不振,甚至退出历史舞台。因此,随着意识能力的觉醒,在把客观目的变成主观意识、把生命发展的客观目的变成人类自我的主观追求的变客观需要为主观反映的过程中,人类无疑是*善于敏捷地将生命进化中的必然性掌控于自己的手中的。  因此,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其实也就是在提示我们:人类内含着把客观目的主观化的自鼓励、自反馈、自组织、自协同的生命机制,因此而可以去主动地确证着生命,也完满着生命,享受着生命、更丰富着生命……倘若不存在潜在地指向某一目的的自鼓励、自反馈、自组织、自协同的生命机制,难道生命的进化是可以想象的吗?在进化过程中大自然对于所有的动物的要求竟然是何等苛刻的——甚至苛刻到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的很多很多位的地步。在这方面,不要说人类这样一种高级的生命系统了,即便是*简单的有机生命,也一定会进化出一种生命机制,一定存在自鼓励、自反馈、自组织、自协同,而且也一定是指向一定的目的的。不过,这“目的”不是一个主观范畴,也未必一定要被意识到。它是一个客观范畴,是生命进化在置身残酷无情的自然选择之时借助反馈调节而必然导向的目的。而且,这种自鼓励、自反馈、自组织、自协同的生命机制其实也并不神秘,借助今天的思想水准,也已经不难予以解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是,却并没有“上帝”预先为我们谋划,也并非自身在冥冥中自我谋划,人类只是在盲目、随机中借助自我鼓励、自我协调的生命机制为生命导航。否则,或者并非真实的生命,或者是已经被淘汰了的生命。至于这是一个有意识能力的自鼓励、自反馈、自组织、自协同的生命机制还是一个无意识能力的自鼓励、自反馈、自组织、自协同的生命机制却并不重要,因为,它仍旧已经是生命。  这也许正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深意之所在。纵观东西南北,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至今也都没有发现一个不追求美、不爱艺术的民族,尽管其意识觉醒程度各自高低不同,这意味着:审美活动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不但并非偶然产生,也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人类须臾不可或缺的。而且,它也不是实践活动的副产品,不是实践活动的消极结果。在把客观目的主观化的过程中,在自鼓励、自反馈、自组织,自协同的生命机制里,它起着*为重要而且也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而且,因为它是无法完全意识到的,因此才是“非功利性”的。因为它又是把人类生命中的客观目的转换为主观的情感追求的,因此,才又禀赋着“主观的普遍性”。  ……

中国当代美学前沿丛书(第一辑):生命美学引论 作者简介

潘知常,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美学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澳门电影电视传媒大学筹备委员会执行主任,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博导,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创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省民盟常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央委员会委员、省青联常委,中国华夏文化促进会顾问,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产业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澳门国际电影节秘书长,澳门国际电视节秘书长,澳门比较文化与美学学会会长等。1989年被评为省、市“青年精英”,并被分别授予荣誉称号,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聘教授。中山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文理学院、四川传媒学院、江苏社会主义学院、贵州铜仁学院客座教授。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