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理化迷宫(典藏版)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理化迷宫(典藏版)

作者:赵世洲
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0
中 图 价:¥24.5(7.0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理化迷宫(典藏版) 版权信息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理化迷宫(典藏版) 本书特色

“中国**套少儿科普经典文库”“青少年课外阅读权威科学读本” 周忠和院士主编,潘家诤、王梓坤、张景中、刘嘉麒等多位院士担任顾问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鼎力推荐 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9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 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鼎力推荐,青少年课外阅读权威科学读本,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9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理化迷宫(典藏版) 内容简介

《理化迷宫》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物理未知”,下篇为“化学迷宫”,选取了物理、化学学科中的许多科学谜题,讲述人们是如何解答它们的,解答中遇到了哪些阻碍,例如:世界上有反物质吗?真的有超过光速的粒子吗?气味从哪来?怎么用原子造汽车?……书中还介绍了各种代表性科学猜想和目前的研究水平,阅读《理化迷宫》,读者将会领略到物理与化学世界的别样精彩!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理化迷宫(典藏版) 目录

上篇 物理未知 / 001
叫三声夸克 / 002
夸克遭囚禁 / 006
黑夜,应该是白夜 / 011
从太阳“吹”来的风 / 014
时间之箭 / 018
无线电之变 / 022
不露真面目的反物质 / 026
*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 / 031
幽灵粒子 / 035
来自太阳的中微子 / 039
氢气,液氢,金属氢 / 043
不发光的星星 / 047
柔软的晶体 / 051
排尾的第二名 / 056
从未听说过的超流 / 059
导航和记忆的粒子 / 063
能走向室温吗 / 068
绝对达不到吗 / 072
真空不空 / 076
电子可能是一根振动着的小弦 / 079
气泡闪出蓝光 / 083
自杀,还是他杀 / 087
纳米材料的未来 / 091
毫微意味着什么 / 095
听一听宇宙的声音 / 099
真的超过光速了吗 / 103
狮子的尾巴和身子 / 108
鸡毛比铁球先落地 / 112
难道没有磁单极子 / 116
不是只有一条路 / 120
太阳告诉我们什么 / 125
滚雷——球状闪电 / 129
增重1.2千克也成了个谜 / 132
我国古建筑避雷之谜 / 135
蛀洞 / 138
实现高温超导以后 / 142
替补队员上场 / 147
下篇 化学迷宫 / 151
太空、地上两对照 / 152
巴基球,巴基管,巴基葱 / 156
足球大分子带来的实惠 / 161
原子的“花团锦簇” / 165
可燃冰的过去和未来 / 171
保护伞上有个洞 / 175
纳米火车派什么用场 / 180
从研究糖的化学开始 / 185
服了兴奋剂的塑料 / 191
气味从哪儿来 / 196
稀土进入人体以后 / 200
为什么不再独来独往 / 206
天然酶和人工酶 / 210
二氧化碳入海 / 215
制造氢 / 219
还会有新元素吗 / 224
探寻稳定岛 / 229
红花白花的启示 / 233
绿叶中的化学反应 / 237
化学进化 / 243
再认识氮 / 247
乙烯催熟 / 250
铂的抗癌机制 / 253
*古老,也*现代化 / 257
碳资源畅想 / 261
回头看蚕丝和蛛丝 / 265
用单个原子造汽车 / 270
青蒿,青蒿素 / 274
气味和化学语言 / 277
左手、右手和手性 / 281
先有蛋白质,还是先有核酸 / 285
变异说明什么 / 290
疯牛病引出科学难题 / 294

后记 / 299


展开全部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理化迷宫(典藏版) 节选

叫三声夸克 有一种礼品盒,看上去只是一个盒子,看不出里面是空的,还是装着什么东西。等你打开来看时,里面仍然是一个盒子。在好奇心驱使下,再打开这个盒子,里面又是一个盒子……总之,盒子里装盒子,不知道盒子里面是什么。 物理学家在研究物质结构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里面是什么? 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石头、铁、空气、水……形态不同,性质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小单位都是原子。铁的*小单位是铁原子,氢的*小单位是氢原子,水的*小单位虽然是水分子,不过,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人们一直都认为,尽管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分到原子这一步就算到头了,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小单位。 到了19世纪末,X射线的发现,好像传给人们一个信息,原子这个盒子里还有盒子。果然,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发现原子不是*小单位,原子内部还有结构,中心是原子核,外围是电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好奇心驱使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原子核的结构,知道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人们产生了一个新的看法: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构成,这些粒子叫作基本粒子,好像是在说原子这个盒子里,也就是这些东西了。 可是,后来科学家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粒子,在实验室里,在加速器中发现了更多的粒子,基本粒子的种类猛增到300多种,也有报道说,多达700种。 物理学家分别为这些微小的粒子取了名字:光子、介子、中微子,以及用字母命名的K子……还测定它们的质量是多少,带什么样的电荷,如何自旋,左旋还是右旋,寿命多长,就像调查户口似的,记入档案,再加以分析。 经过分析,发现大多数基本粒子是不稳定的,寿命很短,很容易转化为其他基本粒子。基本粒子的质量差别很大,也可以按质量大小来分类。不过,科学家*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子,另一类是强子。 电子和中微子属于轻子,轻子的数量比较少;绝大多数基本粒子都属于强子,其中包括质子和中子。面对原子核内的强子,科学家们又在思考了:还有比质子和中子更小的结构吗? 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这一类的问题,科学家从实验中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应该还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盒子里有响动的声音,初步可以判定盒子里有东西。 是什么东西呢?不知道。科学家开始发挥想象力了。美国科学家盖尔曼提出一个假说,叫作夸克模型,说是所有强子都是由3种夸克构成的。 “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因为在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盖尔曼把夸克借用过来,无非是一语双关,说明每一个强子都有3种夸克。 想象虽然浪漫,却又充满理性。盖尔曼提出的夸克模型是有理论支持的,理论分析很有道理。慢慢地,盖尔曼的理论被大多数人接受了,等于承认了盒子里面有东西。 只从理论上认识夸克是不够的,还得把它找到,证实它的存在,把想象中的夸克变成真实的夸克。为了找到夸克,物理学家忙活了20多年。到了1974年,科学家丁肇中发现了J粒子。J粒子的J与中文的“丁”字非常相似,这也是给新粒子命名的妙处。新粒子的发现引起种种猜测,J粒子是不是第四种夸克? 是的。J粒子就是第四种夸克,又叫粲夸克。为此,丁肇中于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时,科学家对夸克的认识更深入了,说还有第五种、第六种夸克。 人们在研究夸克的时候,发现夸克与“3”这个数字特别有缘,三呼夸克,三种夸克。夸克的种类多了以后,又可以分为三个组,人们把这种组叫作代,也就是三代。 1977年,科学家发现了第五种夸克——底夸克。可是,夸克的第三代里还缺一个夸克,它叫顶夸克。1994年,在费米实验室,科学家终于发现了顶夸克。 在费米实验室有一个加速器,地下的环形隧道长达6.4千米。为寻找顶夸克,先后有900多位科学家在这里工作,研究了8年,*终才找到了它。 新的发现,进一步证实夸克的存在,证实了顶夸克是第三代。 有人说物质的*小结构也许就到此止步了。盒子里装盒子,发现的盒子已经不少了,你看,原子里头有原子核,原子核里有强子,强子里头有夸克。夸克才是基本粒子。 可是,人们还是要问:盒子里还有盒子吗? 物质的*小结构就是夸克吗? 人的认识是不会到此止步的。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理化迷宫(典藏版) 作者简介

赵世洲,云南曲靖人。曾任《我们爱科学》杂志主编,发表了大量科普作品,总计100万字以上。其科普创作题材广泛,代表作有科幻小说《活孙悟空》,科学游记《绿宝石》,科学小品《自然界的启示》《发明发现的故事》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