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全2册)黄陶楼先生日记(国家图书馆藏未刊稿丛书)

(全2册)黄陶楼先生日记(国家图书馆藏未刊稿丛书)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其他 页数: 954
本类榜单:古籍销量榜
中 图 价:¥172.4(6.2折) 定价  ¥2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全2册)黄陶楼先生日记(国家图书馆藏未刊稿丛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633643
  • 条形码:9787550633643 ; 978-7-5506-3364-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全2册)黄陶楼先生日记(国家图书馆藏未刊稿丛书) 本书特色

本书记录了作为学者兼封疆大吏的黄彭年在清道光二十七年至光绪十六年约二十三年间的日常轨迹,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全2册)黄陶楼先生日记(国家图书馆藏未刊稿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图书馆藏未刊稿丛书》之《日记编》之一,为清代名人黄彭年的日记。分上下两册。黄彭年(1824—1890)清代官吏、学者。字子寿,号陶楼,晚号更生,贵州 贵筑县(今贵阳市)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授编修。记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人物、时事、风俗等等,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本书为《国家图书馆藏未刊稿丛书》之《日记编》之一,为清代名人黄彭年的日记。分上下两册。黄彭年(1824—1890)清代官吏、学者。字子寿,号陶楼,晚号更生,贵州 贵筑县(今贵阳市)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授编修。记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人物、时事、风俗等等,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全2册)黄陶楼先生日记(国家图书馆藏未刊稿丛书) 目录

目録



上册


**册道光二十七年九月


第二册咸豐六年正月


第三册咸豐六年二月


第四册思朔録(咸豐六年五月)


第五册思朔録二(咸豐六年七月)


第六册思朔録三(咸豐六年八月)


第七册思朔録四(咸豐六年十月)


第八册思朔録五(咸豐七年二月)


第九册思朔録六(咸豐七年三月)


第十册思朔録七(咸豐七年閏五月)


第十一册思朔録八(咸豐七年七月)


第十二册思朔録九(咸豐七年九月)


第十三册思朔録十(咸豐八年三月)


第十四册咸豐八年八月


第十五册趨庭録(咸豐九年正月)


第十六册潞河紀程卷下(咸豐九年三月)


第十七册趨庭録(咸豐九年七月)


第十八册白雲編(咸豐十一年正月)


第十九册遯庵日記(同治二年正月)


第二十册遯庵日記(同治二年三月)


第二十一册黎雅紀行(同治二年四月)


第二十二册耻無藝齋日記(同治三年六月)


第二十三册泛漣録(同治七年十二月)


第二十四册翔鵠録一(同治八年六月)


第二十五册翔鵠録二(同治八年八月)



下册


第二十六册同治八年十一月


第二十七册遯庵日記(同治十年正月)


第二十八册遯庵日記(同治十年十月)


第二十九册遯庵日記(同治十一年六月)


第三十册遯庵日記(同治十二年六月)


第三十一册遯庵日記(光緒元年九月)


第三十二册元甲録(光緒七年正月)


第三十三册海行日記(光緒八年五月)


第三十四册光緒八年六月


第三十五册入秦記(光緒十一年六月)


第三十六册秦藩日記(光緒十一年八月)


第三十七册默化堂日記(光緒十二年十月)


第三十八册默化堂日記(光緒十二年十一月)


第三十九册默化堂日記(光緒十三年正月)


第四十册默化堂日記(光緒十三年四月)


第四十一册默化堂日記(光緒十三年五月)


第四十二册默化堂日記(光緒十三年七月)


第四十三册默化堂日記(光緒十三年九月)


第四十四册入吴記(光緒十四年正月)


第四十五册蘇藩日記(光緒十四年三月)


第四十六册蘇藩日記(光緒十四年八月)


第四十七册紫泥日記(光緒十五年七月)


第四十八册蘇藩續記(光緒十五年九月)


第四十九册遊山記(光緒十六年九月)


第五十册下荆南日記(光緒十六年十一月)


第五十一册陶樓書畫題跋


第五十二册兩乙編


第五十三册


展开全部

(全2册)黄陶楼先生日记(国家图书馆藏未刊稿丛书) 节选

【道光二十七年十月】 十月初一日,行五里,過沙河。又四十里,過正定府。又五里,過滹沱河。又五里,至十里鋪,中火。五十里,至欒縣宿。 伍、卓兩君候小宋,予以須合夥先行,獨行踽踽,曠野蕭條,自此始有離家之感矣。夜宿欒城,聞縣城五里外武公車火牌車被劫,彌覺心惕。 初二日,行五十里,至趙州,中火。五十里,至柏鄉宿。 至趙州,遇入都人,託帶家信。入柏鄉境,過古鄗城。柏人,高祖所忌也,余至此,亦覺迫人矣。 初三日,行六十里,至金提店,中火。五十里,至順德府宿。 柏鄉南關外道分三叉:東通唐山,西爲至順德正道,應過内邱城,正南道無車轍,亦通順德。緣沙土深,車難行,故皆從西道而行,其實南道較近十里,西道遠十里也。余車始誤入東道,後改轍南行。緣道途多警,晚行可畏,重賜御者疾驅,日未落而至順德,人馬俱疲憊矣。金提,緣漢郭巨獲金以名。巨,孝子也。余以遠遊虧定省,愧殊深矣。順德(府治即邢國)至京千里。自河南報災後,大雨十六日,自開封至順德,頃麥苗皆肥秀矣。 初四日,行三十里,過沙河縣。又二十里,至褡褳店,中火。二十里,過臨洺關。又四十里,至邯鄲縣宿。 沙河久旱而涸,轍深難行。臨洺關屬永年縣,倚山面河,正定爲畿南保障,此又正定門户也。宋文貞墓在沙河縣北十里,冉伯牛墓在臨洺關外,關内有冉廟,盧生廟在邯鄲城北二十里。是日誦《文選》至吴質“西望邯鄲,懷廉、藺之風”之語。又見道旁盈車載小兒,問之,土人皆曰年饑不能自育而賣之也,感生於中,不覺涕下。過盧生廟,見壁間詩皆談夢幻,非余志也,率賦詩一首,别録。 初五日,行五十里,過車騎關,至杜村鋪,中火。二十里,過磁州。又三十里,過漳水,至豐樂鎮宿,入河南界。 車騎關雄峻過於臨洺,然谿徑多,利於攻戰而不利於守,知地利者當駐兵於臨洺,而以車騎委之敵人,則全勝之策也。盛時無俟談兵,聊爲守土者陳有備無患之意。靖康中宗澤守磁州,繕城壁極堅固,今極凋敝,誰之責歟?漳水自河南林縣流入,河南、直隸於此分界。自出都來,墩鋪修整,定興之外惟邯鄲,然定興更鋪尚不若邯鄲更鋪之嚴肅。方出車時,武弁督兵役護送至天明而返,守土者之賢可知矣。道中見橋旁石碑題云“重修石橋碑記”,文云“道光二十六年六月重修石橋成,是爲記”,又見墓碑題“進士第河南知縣單君神道”,此二碑真絶妙好詞也,不覺失笑。是日大風。 初六日,行四十里,過安陽縣。又十五里,至魏家營,中火。三十五里,過湯陰縣。又二十里,至宜溝鎮宿。 安陽,古相州地,車騎輻湊,人物蕃昌,雖當大旱之後,不形凋敝,中州一大都會也。安陽城外河蓋亦漳衛之支流,記不詳,俟考。湯陰城外則衛水自淇縣流入也。湯陰城外石碑崗,曠土也,廣衍十餘里,無居民,地不可耕,盜賊往往寇攘於此。此中不設更鋪,僅一墩臺耳,守土之罪也。在安陽拜韓魏公墓,湯陰拜岳武穆廟。經羑里故城,在湯陰城北八里。河陽古寺在安陽城南。路中遇童子,鄧姓,名成兒,年十五,與之食,不食,歸遺其母,孝子也。 初七日,行三十五里,過淇水。又二十五里,至淇縣,中火。五十里,至衛輝府宿。 淇水在輝縣西北,接彰德府界,經湯陰縣,復南流,經淇縣入衛河,《詩》“淇水在右”是也。淇縣地方雄闊,水深土厚,殷故都。蓋自漢以後建都始取雄險,周以前則不尚險也。自此入汲縣,遥望蒼峪,逶迤數十里,秀色迎人。自過漳水後始有山水之樂。在衛輝城外遥拜箕子廟、比干墓。衛郡軍屯地勢低窪,每大雨後西南北三方水積,往往成災。道光四年,士人梁君名濟川倡捐田爲渠,名永濟渠,幸免水患,惜衹三岡外有此耳,若處處如此,豈非大利乎?三岡在汲縣北,龍岡、鳳岡、龜岡也,俗名黄土岡。是日路遇湖北同鄉魯君雲泉,談及沙河土雖瘠,然民去山居者甚富。磁州城壞,則因章丘地震。方知前日所記未盡得實。學問之難如此。到衛輝,訪糜太守,(名宣楚。)家君世交也。少君桐階來謝並餽贐,談及道途。近日清静,緣糜太守八月統兵在滑縣與捻匪接仗,生禽十六名,中有賊渠四名,斃賊十一名,餘賊悉逃散,故行旅得免戒心,賢守也。淇縣城外有碑云“殷六七賢聖君故都”,殊可笑。 淇縣舊多資,自漢已然,蓋衛鄭之間風氣使然。今湯陰、淇縣、安陽居民多佩牛帶犢,惜無良有司如龔、虞者耳。衛河源出輝縣西蘇門山搠力泉,經府治、新鄉、汲、淇、濬、滑各縣,會漕河。

(全2册)黄陶楼先生日记(国家图书馆藏未刊稿丛书) 作者简介

黄彭年(1824—1890)清代学者。字子寿,号陶楼,晚号更生,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同治元年入骆秉章四川幕府,官至湖北布政 使。尝掌教关中书院、保定莲池书院。 樊长远,国家图书馆古籍部研究员,擅长古籍整理及版本研究,曾著有《日知录》版本杂识,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图藏未刊稿整理与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