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闪闪红星-老红军的时代画像

闪闪红星-老红军的时代画像

作者:毛国典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94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8.6(4.3折) 定价  ¥2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闪闪红星-老红军的时代画像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8073222
  • 条形码:9787548073222 ; 978-7-5480-7322-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闪闪红星-老红军的时代画像 本书特色

《闪闪红星:老红军的时代画像》源于江西美术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父辈的勋章》一书,从中遴选出30位老红军,从每位老红军的故事中摘出一个适合《闪闪红星:老红军的时代画像》的小故事,同时邀请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美协理事毛国典先生为入选的每位老红军创作一幅既很好写实又传神入微、富有立体美感的素描肖像画,追求真实性、艺术性、可读性的有机融合,旨在进一步延续和放大《父辈的勋章》的社会效应,继续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英雄基因做出有益的尝试。

闪闪红星-老红军的时代画像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三十位老红军,用素描的形式将他们的肖像绘制出来,通过画像的形式呈现出红军先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激励着年轻一代砥砺前行。并用他们的感人故事激励后人奋发图强。图文并茂,让祖国的下一代通过阅读,不断感受红色基因的熏陶。

闪闪红星-老红军的时代画像 目录

丁秋生 生死二万五千里 文/丁一心
王辉球 起死回生的故事 文/王涌涛
方志敏 踏上北上的征程 文/方小勇
甘祖昌 勤劳为本节俭光荣 文/甘平荣 甘公荣 甘古荣 甘仁黉
左叶血 战湘江找寻组织 文/左月琴
左齐战 场痛失右臂 文/左凌
龙飞虎 拖不垮的老虎 文/龙铮
龙开富 挑皮箩的得力警卫 文/赵延平
刘子云 誓与黑山共存亡 文/刘南征
刘飞 我们是普通劳动者 文/刘凯军
刘型 井冈山的红色记忆 文/刘松柏
刘铁超 注重细节的军长 文/刘晓蓉 刘碧林 刘碧成
李立亲 身经历两次长征 文/李新明 何继明
吴生开 酋长身边的警卫员 文/吴滨江
旱自立 无悔初衷继往开来 文/吴泓
张元和 初战会宁城 文/张大军
张步峰 行军一路温情 文/张渝明
张国华 做藏族同胞的朋友 文/张小军 张小康
欧阳毅 艰难突陶文/欧阳海燕
罗舜初 在巨人的身边成长 文/罗小明
郑效峰 重伤前行 文/郑南东
赵俊 找红军历经艰难困苦 文/赵晓宁
袁耐冬 踏上漫漫长征路 文/袁冬萍
唐亮 入贵有自知之明 文/唐东原 唐军凯
萧锋 不同寻常的建军节 文/萧南溪
彭清云 红六军团的**门大炮 文/彭少江
彭富九 从红小鬼到电台队长 文/彭宏远
谢曙光 羊山头巧打伏击战 文/谢勇武
谭政 奠基首都保卫中央 文/谭斌
谭冠三 建设西藏殚精竭虑 文/谭戎生
展开全部

闪闪红星-老红军的时代画像 节选

在我军的历史上,有这样一支英雄部队:它*早高举党的抗日旗帜,又为中央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做出了贡献。这支英雄部队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简称“北上抗日先遣队”,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七、第十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由祖父方志敏缔造的两支军队所组建,后来他亲自率领这支部队踏上北上抗日的征程。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灭亡中国,加快了侵略步伐。在中华民族*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勇于担当。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正式对日宣战。随后,又相继发表《共同宣言》和《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 此时的国民党当局,非但不抗日,反而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竟然调集百万军队,对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共中央仍然以民族大义为重,于1934年7月上旬抽调中央红军第七军团组建北上抗日先遣队。这支部队在军团长寻淮洲等人带领下,从瑞金出发,北上抗日,宣传和贯彻党的抗日主张。11月1日,北上抗日先遣队辗转抵达闽浙赣苏区的德兴地区。11月上旬,红七军团和新十军按照中革军委电令,在德兴重溪整编为红十军团,下辖红十九、红二十师。 中央红军第七军团的前身是赣东北苏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简称“老十军”。1933年1月,老十军奉命调入中央根据地,加入中央红军作战系列,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后来,祖父在赣东北重新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简称“新十军”。 1934年11月18日,中央红军长征已历时一个月,留守瑞金的中央军区电令祖父担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率领红十军团全军向皖浙边出击,继续执行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使命。 皖南就在南京的鼻子底下,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要孤军深入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好比将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必然会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反扑。再说,执行这次任务要远离闽浙赣苏区,要离别生死与共长达8年之久的父老乡亲,情感上也难以割舍。然而,祖父以大局为重,他说:“我下了决心去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这是他出征前夕留下的铿锵誓言。 11月底,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陷入“湘江血战”,祖父与军团长刘畴西、军团参谋长粟裕等人率领红十军团军团部和红二十师(红十九师已先期出击),从德兴出发,踏上了北上抗日的征程。出发之前,他们在重溪举行了苏区军民抗日誓师大会。数日后,红二十师在皖南休宁县兰渡地区首战告捷,消灭了国民党军一个营。红十九师也从浙江境内折向皖南,于12月6日一举攻克皖南旌德县城,并一度切断从杭州到徽州(今黄山市)、从芜湖到屯溪的两条公路。 12月10日,分兵出击的红十九师、红二十师在黄山山麓的汤口镇胜利会师,第二天举行了全军抗日誓师大会,军威大振。红十军团是此时江南地区唯一的红军主力,再次向全国人民亮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帜。 汤口会师让南京国民政府大为恐慌,蒋介石前后调动了近20万兵力,对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实施追“剿”。仅有8000余人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拖住了近20万的国民党军队,减轻了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压力。 汤口会师三天后,北上抗日先遣队与国民党军在黄山地区的谭家桥首次交战。双方激战8小时,北上抗日先遣队伤亡300多人,主动撤出战斗。在此战斗中,红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在夺取敌军阵地时牺牲。 此后,祖父率领部队继续转战于围绕黄山的10个县。由于敌我兵力对比太过悬殊,北上抗日先遣队很难摆脱被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的局面。 1935年1月9日,祖父在浙西遂安县茶山召开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会议,讨论中央军区关于北上抗日先遣队离开皖南转向浙西南开展斗争的电令。考虑到部队连续作战、过于疲惫的实际情况,会议决定将部队先撤回赣东北苏区休整,再转向浙西南行动,至此结束了历时40多天的皖南行动。 茶山会议第二天,红十军团踏上回师赣东北苏区的归途。随后几天,红十军团在浙赣两省交界处连续冲破敌军的数道封锁线。战斗中,红十军团被截成两段。祖父等人率先头部队抵达德兴陈家湾,而刘畴西等人指挥的3000人的主力部队还没跟上。祖父见军情紧急,命令已经负伤的粟裕等人带先头部队800余人连夜突破封锁线,进入德兴苏区。1月17日,祖父带着一个警卫班重返包围圈,找到红十军团主力部队。此时,国民党军14个团的兵力从四面合围,红十军团主力失去了突围的*后时机。 1月18日,悲壮的怀玉山血战开始了。怀玉山坐落在江西玉山、德兴两县交界处,拔地而起,山高路陡,处处是悬崖峭壁。时值春节前夕,大地冰封,白雪皑皑。陷入重围的红军指战员,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中,与七倍于己的国民党军血战8天8夜,战死、冻死、饿死者达干余人。 1月29日,身心极度疲惫的祖父,在怀玉山高竹坑的一棵木梓树下不幸被俘。1935年8月6目,祖父在南昌英勇就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粟裕大将评价道:“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