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诠释学视域下的隐喻与真理问题研究

诠释学视域下的隐喻与真理问题研究

作者:丁蔓著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24cm 页数: 161页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7.6(7.0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诠释学视域下的隐喻与真理问题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0449015
  • 条形码:9787550449015 ; 978-7-5504-4901-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诠释学视域下的隐喻与真理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纯哲学问题研究,是语言学与哲学的结合,探讨了诠释学视域下的隐喻与真理问题。本书在诠释学视域下分析了隐喻和真理的内涵,论证了存在之真理指向意义世界,而意义世界的语言性意味着隐喻使意义世界显现并构造了我们的“现实”。真理作为进行揭示的存在在此在的理解中实现。而这种理解一般是在谈话中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在理解中被揭示的存在指向意义世界,而意义世界通过语言才能得以显现。隐喻使存在之真理显现并构造了我们的意义世界。隐喻是实践智慧,它凝聚了我们的世界经验,并在不断积累的世界经验中产生新的把握或理解。隐喻构造的意义世界不是虚幻的,而是奠基于生活世界的我们的“现实”。隐喻的开放性、揭蔽性真正体现了人在把握存在之时与世界共在,与语言共在。本书不涉及民族、宗教、领导人等话题。

诠释学视域下的隐喻与真理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在诠释学视域下分析了隐喻和真理的内涵, 论证了存在之真理指向意义世界, 而意义世界的语言性意味着隐喻使意义世界显现并构造了我们的“现实”。内容包括: 绪论 ; 诠释学视域下隐喻与真理的概念及其特性分析等。

诠释学视域下的隐喻与真理问题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节 隐喻与真理问题研究的意义
一、隐喻和真理问题的困惑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隐喻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隐喻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二、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诠释学视域下隐喻与真理的概念及其特性分析
**节 隐喻的概念及其特性分析
一、隐喻的概念分析
二、隐喻的范畴分析
三、隐喻的话语性
四、隐喻的开放性
第二节 真理的概念及其特性分析
一、真理的概念分析
二、真理的可揭蔽性
三、真理的事件性
第三章 隐喻作为存在之真理的显现:从生存论结构分析入手
**节 存在、真理和隐喻的生存论结构分析
一、存在与真理的生存论之维
二、隐喻的生存论之维
三、作为存在经验和真理经验的隐喻
第二节 隐喻作为存在之真理显现的结构阐释
一、作为存在理解的对话性隐喻
二、作为无蔽之真理显现的揭蔽性隐喻
三、作为真理发生的事件性隐喻
第四章 隐喻的历史地位变迁:与真理相关联的境遇
**节 隐喻事实性的繁荣和被确定性真理限定的地位
一、隐喻事实性的繁荣和对确定性真理的追求
二、仅仅具有修辞学和诗学地位的隐喻
三、作为*高美德的修辞学
四、经院哲学体系中虚位存在的隐喻
第二节 隐喻被科学方法论与认识论批判并限定
一、近代科学方法论与认识论对隐喻的批判
二、被限定的仅仅具有美学意义的隐喻
第三节 科学危机带来的对确定性真理观的反思和多视角的隐喻研究
一、科学危机带来的对确定性真理观的反思
二、认知视角下思维和语言的隐喻性
三、分析哲学视角下的隐喻
四、哲学视角下隐喻中心地位的确立
第五章 意义世界:隐喻构造的“现实”
**节 从存在之真理到意义世界
一、世界作为此在的基本结构要素
二、存在之真理指向理解的意义世界
三、意义世界的语言性
第二节 隐喻构造的意义世界
一、隐喻作为源始的世界经验
二、隐喻显现并构造的意义世界
三、意义世界的现实性
四、作为实践智慧的隐喻
第三节 意义世界在科学时代的重要性
一、科技时代的技术本质
二、意义世界构建的重要性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诠释学视域下的隐喻与真理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

丁蔓,女,1973年生,博士,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诠释学、文学哲学。主持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保罗·利科象征诗学研究(18YJA752001)”,主持201 8年辽宁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英语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研究(ZL201896)”,主持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国家质量工程课程建设项目“西方思想经典”。参与***、省部级、校级各类科研与教改项目30余项,发表科研及教学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1部。通过学科间和理论间的对话对语言与文学进行哲学反思,为跨哲学领域的外国文学研究拓宽文学理论的宽度和厚度,为外国文学领域的诗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是辽宁省一流课程“西方思想经典”课程负责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