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王富仁学术文集

王富仁学术文集

作者:王富仁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82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52.7(5.2折) 定价  ¥48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王富仁学术文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7863544
  • 条形码:9787537863544 ; 978-7-5378-635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王富仁学术文集 本书特色

1981 年,王富仁尚在西北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时,便以《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一文而声名远播。1984 年,他完成博士论文《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从思想革命的视角探讨鲁迅小说之意义,由此创立了鲁迅研究的新范式,在鲁迅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之后,王富仁把学术研究从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拓展到了从古代到当代的整个中国思 想文化领域,提出了“新国学”的概念,在学界乃至大众文化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同时 他对于鲁迅作品及其思想研究的执着固守与成果迭出,无疑是对 21 世纪前后学术界普遍盛 行的质疑鲁迅和“五四”新文化传统的有力反拨与重新确认,他也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外鲁迅研 究界举足轻重的杰出学人。 令人遗憾的是,王富仁于 2017 年 5 月不幸逝世,这对于中国学术界当是巨大的损失。 北岳文艺出版社如今以一社之力,不辞繁难,搜集整理王富仁生前著作文章及散佚研究资料。爬梳分拣,廓清条例,各拟其名,各集其卷,浩浩三百余万字,穷尽王富仁一生研究之所出,于当下学界乃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 此套丛书的出版,将为鲁迅研究及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提供宝贵详实的研究参考资料,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助力尤多。 为此,我愿意郑重推荐。 ——孙郁 综观王富仁的学术生涯,其视野之宏阔、其思想之缜密、其品格之深微、其眼光之特出,均体现在其不同阶段所撰写的文章当中。这些文章,或发于一端,执意究诘,力图从多个维度廓清事实,确认真相;或就关注对象予以意义和价值重估,不囿于前人之论,致力于新的学术发现;或以总体性的门类为纲,敞开路径,演绎并归纳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而其中贯穿的,则是王富仁作为一个独立学人不断探索、勇于质疑、追求真理的学术精神。 这些凝聚了王富仁毕生心血的成果,如今以图书的形式得到极为完备的呈现,来之不易,于我们却也是一件幸事。有志于重建中国文化及中国文学的后辈学人,将从中得到启示,并收获更为宽阔的研究空间。 —— 杨庆祥 自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在中国文化界便活跃着一位性格耿直、治学严谨、新见迭出、 成果丰硕的文化学者,他就是王富仁。 《在广泛的世界性联系中开辟民族文学发展的新道路》《两种平衡、三类心态,构成了 中国近现代文化不断运演的动态过程》《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的逆向性特征与中国现当代文 学发展的逆向性特征》《影响 21 世纪中国文化的几个现实因素》等一批理论创见和思想深度皆备的论文持续发表,引发热议,甚至从学术界一直波及到整个社会。 “国学热”兴起后,在质疑和否定鲁迅及“五四”新文化的声浪中,王富仁大胆提出鲁 迅是“中国文化的守夜人”,并撰写了近十万字的《鲁迅与中国文化》,态度鲜明地指出:“中国需要鲁迅,中国仍然需要鲁迅,中国现在比过去更需要鲁迅。”将鲁迅的思想文学提升到中国现代文化精神之骨的高度。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新国学”的理念,对鲁迅的哲学思想进行系统研究,写出了鲁迅与先秦诸子哲学思想之关系的系列专论。如此种种,都是王富仁对中国文化界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功绩。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健康发展和理论探索。 虽因天不假年,王富仁之研究未竟,但北岳文艺出版社力图全面梳理其论著及文章,集 结出版《王富仁学术文集》,我认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因为王富仁并非是单 纯以研究立世,他的思考和写作已经远远超越学术本身,而具有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极能 量,且在某些方面已潜移默化于普通人的精神生活之中。由此看,其历史功绩亦值得肯定。 从先秦到鲁迅,再到新国学乃至当代思想文化,本套丛书的视野便是王富仁的视野,本套丛书的价值便是王富仁学术研究成果于今人及后人的价值。 为此,我愿意郑重推荐 ——李新宇

王富仁学术文集 内容简介

《王富仁学术文集》整理收录王富仁先生的文学创作、学术研究等作品,并将第9卷作为全集的《附录与索引卷》,为研究王富仁及其学术文化等提供了直接的文本资料。各卷依次为《论鲁迅》(上下)、《中国现当代作家印象与作品赏析》、《中国现代文学论集》(上中下)、《学界诸魂》、《新国学论集》、《先秦思想文化论集》、《中国现代文化论集》、《序跋集》《附录与索引卷》,共9卷12册,总计3557千字。这套文集的出版,系**次以全集的形式出版王富仁先生的作品,并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文献资料。 《王富仁学术文集》由著名学者李怡及宫立编,编选者为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研究等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学者。更为重要的是,编辑委员会成员也都是王富仁先生的研究专家,对于王富仁先生一生著述及其中年之后所跻身的学术领域极为熟稔,也因此,由他们认真、精心编辑的这套《王富仁学术文集》,无疑在学术上、编辑出版上代表了迄今为止王富仁先生著述出版及研究的成就。综上所述,《王富仁学术文集》的出版,不仅将全面地汇辑展示王富仁先生一生的著述,而且也将对学界和社会各界进一步认识了解王富仁先生、研究探究王富仁先生的文学与学术道路产生积极的意义,甚至对于研究和探究与王富仁先生相关的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文学研究史及从古代到当代的整个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等,亦将具有重要的文献出版意义和思想学术贡献。

王富仁学术文集 目录

王富仁学术文集.1·论鲁迅(上下)

王富仁学术文集.2·中国现当代作家印象与作品赏析

王富仁学术文集.3·中国现代文学论集(上中下)

王富仁学术文集.4·学界诸魂

王富仁学术文集.5·新国学论集

王富仁学术文集.6·先秦思想文化论集

王富仁学术文集.7·中国现代文化论集

王富仁学术文集.8·序跋集

王富仁学术文集.9·附录及索引卷



展开全部

王富仁学术文集 节选

王富仁与中国20世纪晚期的启蒙文化思潮 ——《王富仁学术文集》小引 李 怡 富仁老师去世已经四年了,北岳文艺出版社着手编订的《王富仁学术文集》也已经四年了,今天,终于等到了这套著作的面世,我和老师的读者一样,心情特别激动。也想起了当年,1985年的秋天,自己作为一位大学本科生**次捧读《〈呐喊〉〈彷徨〉综论》的种种情景。后来,每一个关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人可能都还记得 《文学评论》上的这篇论文。重要的是,从那以后,王富仁这个名字就越来越多地活跃在一系列的学术领域当中:鲁迅小说研究、茅盾小说研究、郁达夫小说研究、郭沫若诗歌研究、闻一多诗歌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化研究,甚至古典诗歌研究,当然也包括他晚年的“新国学”研究。虽然算不上有多么的频繁与火爆,但却是那样的厚实和富有穿透力,在他那似乎是越来越宽大的学术视野里,我们分明感到了一种全面反思和重建中国文化的宏大气魄。他仿佛总是在不断拔除和拭去我们习焉不察的种种蒙昧、阴霾和偏见,不断将一片片崭新的艺术空间铺展开来。所有这一切的努力,和他那篇曾经开启人心的《〈呐喊〉〈彷徨〉综论》一样,都让我们频繁地联想到一个词语:启蒙。的确,富仁老师已经与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启蒙文化思潮深深地熔铸在了一起,他的整个学术活动已经成了影响中国20世纪*后二十年这一磅礴思潮的*动人的图画之一。我将20世纪这*后的二十来年称之为“中国20世纪晚期”,这既是为了概括比“新时期”更长远也更复杂的历史时段(一般认为“新时期”至 20世纪90年代前后便基本结束),同时也是为了突出当下正愈来愈鲜明的世纪性主题。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结束“文化大革命”过去的问题,以怎样的方式走向新世纪,开拓中国文化的新前景,召唤着更多的学人做出自己的审慎的选择,而事实上这也是包括“新时期”在内的整个20世纪*后二十来年所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更重大的话题。 回首富仁老师的学术活动与这一独特的时代意义深远的思潮的相互关系,即他是怎样走向这一文化选择,又是如何理解和投入其中,并且赋予其独特意义的,将不仅能够更深入地总结富仁老师本人的学术成果,而且对整个中国学术活动的发展和文化精神的演进有着不容忽视的启示意义。

王富仁学术文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富仁(1941-2017),1941年生,山东高唐县人。中共党员。著名文化学者、鲁迅研究专家。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国左翼文学研究,更鼎力倡导“新国学”理念,皆成就斐然,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一生著述颇丰,乃当代文化界的一面旗帜。然而天不假年,王富仁先生于2017年5月2日不幸逝世,享年七十六岁。 编者简介: 李怡,1966年6月生于重庆,祖籍湖北,1984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2003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宫立,1982年生,山东肥城人,文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著有《中国现代作家佚文佚简考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版)、《风骨:中国现代文学学人素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5月版),编有《李霁野选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2月版)。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各一项、省社科项目两项、省“三三三人才工程”资助项目和省教育厅青年拔尖人才项目、重点项目各一项。荣获第十七届河北省社科成果奖二等奖、第九届河北省文艺评论奖文章类一等奖、第十届河北省文艺评论奖文章类二等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