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信息系统学报(第24辑)

信息系统学报(第24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121
中 图 价:¥85.0(7.2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信息系统学报(第24辑) 版权信息

信息系统学报(第24辑) 内容简介

此次发表的8篇研究论文涵盖了医疗健康、智慧养老、社会化媒体、人机交互设计、企业生产系统等多方面的主题,采用了多样化的研究方法。钱宇星等的论文针对慢性病患者存在健康信息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以武汉市227名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健康信息素养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提高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素养的策略

信息系统学报(第24辑) 目录

目录
主编的话 XI
研究论文
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素养现状与问题/钱宇星,严淳,陈烨,张斌 1
智能健康设备的间歇性中止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张朋柱,王钰莹 13
基于“老有所为”案例的智慧用老模式初探/汪长玉,左美云 26
“转发朋友圈集赞”还是“关注公众号”?——在线参与方式对顾客后续行为的影响研究/于贞朋,曾慧,郝辽钢 38
多媒体产品信息对线上购物退货行为的影响/易成,葛淳棉,李泉 50
在线动机对社交媒体广告点击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杨强,宁迪,席悦,蒋玉石 62
幼萌设计元素对拟人化系统感知质量的影响研究/成月,邱凌云,陈方圆 79
基于互异特征向量的ERP重复物料记录识别方法研究/宗威,林松涛,蒿恒,吴锋 92
领域综述
基于主题模型的信息系统研究热点分析/杨婷,张瑾 102
审稿专家 119
China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ssue 24
CONTENTS
EDITORS’ NOTES XI
ARTICLES
Status and Issues of 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 QIAN Yuxing,YAN Chun,CHEN Ye,ZHANG Bin 1
Empirical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ermittent Suspension Behavior of Intelligent Health Equipment / ZHANG Pengzhu,WANG Yuying 13
Study on the Patterns of Smart Utilization of Seniors based on Cases of Productive Aging / WANG Changyu,ZUO Meiyun 26
“Forwarding to the Friendship Circle and Collecting Likes” or “Following Public Accounts”?—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Participation on Customers’ Subsequent Behavior / YU Zhenpeng,ZENG Hui,HAO Liaogang 38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Multimedia Product Information and Product Return Behavior /YI Cheng,GE Chunmian,LI Quan 50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Online Motivation on Social Media Advertising Click Behavior / YANG Qiang,NING Di,XI Yue,JIANG Yushi 62
The Effect of Cuteness Design on Perceived Quality of Anthropomorphic Systems / CHENG Yue,QIU Lingyun,CHEN Fangyuan 79
Duplicated Material Records Identification in ERP based on Different Features Vector / ZONG Wei,LIN Songtao,HAO Heng,WU Feng 92
REVIEW
Research Hotspot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Topic Modeling/YANG Ting,ZHANG Jin 102
PEER REVIEWERS 119
展开全部

信息系统学报(第24辑) 节选

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素养现状与问题* 钱宇星1,2,3,严淳1,2,3,陈烨4,张斌5 (1. 武汉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2. 武汉大学 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430072;3. 武汉大学 大数据研究院,武汉 430072;4. 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5. 南京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南京 210023) 摘要 慢性病患者存在健康信息供需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对其健康信息素养(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HIL)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对于信息资源利用和慢性病防控有积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信息素养自评量表》调查了武汉市227名慢性病患者,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维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 慢性病,健康信息素养,信息服务,现状与问题 中图分类号 G203 1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发布的《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1]显示:预测到2030年,慢性病的患病率将至少增长40%,慢性病将成为约80%老年人的主要死因。与此同时,慢性病患者存在健康信息供需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健康信息使用和个人健康状况之间存在协同作用[2],慢性病患者若能合理利用传统或者新型的信息资源,获得科学的健康知识,有助于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促进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对维护个人健康及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培养我国居民健康信息素养既能促进健康知识的有序组织、优化配置和高效传播,又对政府在健康信息服务、减贫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上的改革有重要意义[3]。 2 相关研究回顾 根据美国医学图书馆协会的定义,健康信息素养是指认识到健康信息的需求,识别可能的信息来源并且使用它们来检索相关的信息,评估信息的质量及其对具体情况的适用性,分析、理解和运用信息做好健康决策的一系列能力[4]。相关研究可以分为健康信息行为、健康信息素养影响因素、健康信息素养培养策略三个方面。 围绕健康信息行为,吴丹和李一喆采取用户检索实验的方法,发现老年人在健康信息的检索过程中呈现明显的依赖性和定势性[5]。Zach等通过访谈,发现用户通过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的*大障碍是缺乏设备或技能培训[6]。朱姝蓓和邓小昭同样通过访谈发现老年人信息获取来源相对固定化,缺乏信息检索的技能[7]。Kwon和Kim的研究指出老年人是缺乏网络信息获取能力、对网络信息缺乏信任的人群,其倾向选择图书馆等传统途径获取健康信息[8]。但 Eriksson-Backa 的研究发现,慢性病高发的老年人群很少通过图书馆获取健康信息,他们通常转向医疗专业人员获取知识[9]。 健康信息素养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经济水平、文化程度、生活区域等。调查表明,男性更缺乏寻求健康信息的动机,健康信息素养低于女性[10,11],另一些在城市的调查显示男女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无差异[12~14],而在农村地区的调查和在城市针对老年人的调查显示女性健康信息素养低于男性[15,16];此外,年长者、家庭收入较低者、文化程度较低者、所处欠发达地区者的健康信息素养更低,反之更高[17~20]。 健康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青少年[21,22]、大学生[23,24]和医护人员[25,26]的健康信息素养培训方案的设计,强调图书馆员等信息服务人员在相关培训的制定与实施中的作用。Lu等建议在高校图书馆中建立以数据时代为特色的创新型卫生信息服务模式,转变传统信息服务功能,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网络共享卫生信息资源库,打造专职及兼职健康信息素养服务团队[27]。一方面,图书馆可以与社区内的组织合作,改善健康相关材料的可获得性[28]。另一方面,医院管理者和医疗保健提供者可以与图书馆员合作,开设健康信息素养课程,进行教育培训,促进健康服务和资源的使用[26]。 健康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多以普通居民为研究对象,其培养策略研究则多以大学生等青年群体为培养对象。针对慢性病患者这类急需健康信息的人群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聚焦慢性病患者,在调查其健康信息素养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针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策略。 3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取横断面非实验研究设计,使用《中国居民健康信息素养自评量表》和自编社会人口学调查表对武汉市内五个社区共计227名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7年3月至5月。样本选取标准为:社区已经确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且愿意配合完成资料收集的常住居民(居住时间5年及以上)。排除标准:有认知障碍,无法配合资料收集者。 自编社会人口学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其中中学组包括初中、高中和中专等,大学组包括大专和本科等)、职业类型、年家庭总收入、宗教信仰等基本资料。本研究采用中南大学王辅之等[29]开发的《中国居民健康信息素养自评量表》评定研究对象的健康信息素养。该量表涵盖健康信息意识(health information cognition,HIC)、健康信息获取(health information search,HIS)、健康信息评价(health information evaluation,HIE)、健康信息应用(health information application,HIA)和健康信息道德(health information moral,HIM)五个维度,从多个角度考察研究对象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 调查步骤:①根据慢性病患者疾病情况确认是否将其纳入研究对象,详细介绍调查目的和研究意义,征得同意后为其发放问卷。②问卷由慢性病患者本人当场填写,对无法自行填写的老年人由家属或调查员提供必要协助。③回收问卷,剔除不合格和内容填写残缺的样本。④在收集并整理好数据后,录入统计分析软件SPSS 23.0完成数据处理。 通过频数、百分比等统计指标描述慢性病患者的基本情况、健康信息获取途径及对各种健康信息获取渠道的可靠性评价。再根据量表的赋值规则,对问卷中各条目赋值,计算各维度分数和健康信息素养总分,并以 的形式表示;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两组和多组间比较,设定α=0.05为检验水准,p<0.05(双侧)表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分析与结果 4.1 统计分析 调查共发放问卷227份,剔除不合格和内容填写残缺的样本,共回收210份,回收率92.5%。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见表1。 表1 人口学特征( = 210) 本研究慢性病患者年龄呈现中老龄化,符合慢性病的发病特点,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类型等比例较均衡,年家庭总收入以中等收入为主,大多无宗教信仰。 根据量表中关于健康信息获取途径的部分条目,统计健康信息获取途径、网络健康信息获取途径、健康网站访问情况、搜索引擎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健康信息获取途径 调查发现慢性病患者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途径包括听广播、看电视(65.71%),互联网(65.24%),和朋友、家人聊天(59.05%)。传统媒体仍然是主要的健康信息获取途径,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如今也已成为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 网络健康信息获取途径中,搜索引擎的使用率*高,而在使用搜索引擎的患者中,使用百度的比例*高,仍有近三分之一的慢性病患者不会使用搜索引擎。这反映了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检索工具单一,检索能力较差的问题。 关于健康网站访问情况的调查发现,62.38%的慢性病患者没有访问过健康网站,说明这些健康网站在慢性病患者群体中普及率和利用率较低,健康网站中的健康信息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不同年龄段各种途径所占的比例存在差异,在老龄群体中,使用健康书籍、杂志和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较低,而听广播、看电视所占比例较高。选择咨询医生、健康讲座的人数在各年龄段所占比例保持稳定(图1)。 图1 各年龄段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 调查结果表明,老龄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获取渠道主要为广播、电视节目及人际沟通。这种现状的原因可能是老年人由于身体老化,视力等生理功能衰退,欠缺操作电子产品的能力与自信,更倾向选择简单的健康信息获取方式,是健康信息获取的弱势群体。中年患者信息获取渠道相对丰富,并且互联网的使用频率更高。 调查对象对获取健康信息的不同途径的可靠性评价有较大差异,可靠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咨询医生,家人和朋友,图书、期刊和报纸,电视广播上的健康讲座,网上信息,医药推销广告(表3)。这说明,慢性病患者对来自医学专家的健康信息认可度更高,而对网络信息缺乏信任,对医药推销广告大多持负面态度。可能原因是随着近几年关于假保健品、假药的曝光,慢性病患者盲目认同广告内容的情况已不多见。 表3 可靠性评价 然而各类健康信息获取途径仍客观存在着各种信息质量问题。《养生堂》等优秀健康类电视节目以寓教于乐的传播形式普及健康知识,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但仍存在总体缺乏专业健康传播人才、电视节目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不同电视节目传播形式雷同和传播媒体盲目跟风等问题[30,31]。健康类广播节目的主要内容仍然是专家问诊和药品推销,不少广播节目打着健康的名号,实际上多为推销药品的软性广告,甚至进行十分直白的广告宣传,节目嘉宾多为药品销售人员,并非医学专家,致使节目品质低,缺乏实用性,也存在模式雷同、缺乏创新、内容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对等的问题[32]。而目前搜索引擎并不能保证检索出的内容真实可靠,检索结果不仅真假难辨,其中还充斥着大量广告性质的内容,如药物推销和私立医院宣传,互联网甚至成为不良商家劣质医药广告精准投放的重灾区。而患者本人欠缺专业知识,判断力有限,在无意间也容易传播未经证实的网络健康信息。 总体而言,慢性病患者利用率较高的健康信息获取渠道存在信息质量问题,难以满足慢性病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信息需求,网络健康信息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普及,保证健康信息的专业性和真实性则是重中之重。 4.2 维度分析 按照《中国居民健康信息素养自评量表》的计分规则,计算健康信息素养总分及5个子维度得分,设定及格得分为满分的60%,得分和及格率(及格人数所占百分比)如表4所示。 表4 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基本情况(n= 210) 健康信息素养各维度中,慢性病患者HIC水平*高,这表明慢性病患者HIC较强,大多慢性病患者都意识到了健康信息的重要性,健康信息的需求量大。但与此对应的HIS水平*低,健康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尤为薄弱。这一结果与罗丹等[16]和罗爱静等[15]的研究结果相同,但本研究健康信息素养及格人数比例高于以上两个研究,原因可能是地域差异,罗丹等[16]的研究聚焦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信息化建设也落后于城市,直接影响其健康信息素养水平。罗爱静等[15]的调查仅针对老年人,故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低于武汉市包含了中老年人的慢性病患者人群。 通过两组间、多组间比较,分析健康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是健康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健康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一)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