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无数梅花落野桥

无数梅花落野桥

作者:乔叶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30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4.3(7.0折) 定价  ¥4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无数梅花落野桥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209556
  • 条形码:9787521209556 ; 978-7-5212-0955-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无数梅花落野桥 本书特色

鲁迅文学奖
庄重文文学奖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北京文学奖
人民文学奖
著名作家 乔叶 首部游记美文集
……
多篇入选高中语文阅读分析
《世界日报》“叶游记”专栏文章集结
心随脚步 同在旅途……

无数梅花落野桥 内容简介

《无数梅花落野桥》是有名作家乔叶的一部经典旅行美文集,全书分为5个主题,共收录散文名篇50篇,主要精选于她在《世界日报》上开辟的专栏“叶游记”,其中有多篇曾入选高中语文阅读分析和高中语文试卷。乔叶是一个充满触感的人,内心的丰富鼓满她想象的翅膀,看山不止于山,看水不止于水;随性而为,真情率性;行旅中人,放松、放空、放下,这是一种状态,所以常有独异的发现,这才是身心享受,读之,能深切地感受得到。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她这些年行走于千山万水的足迹,以及一路的所见所悟,更从一名女性作家的细腻视角,重新解构了人间万物、人与自然、生命的寻常与不凡之间的逻辑与关系。乔叶的散文创作功底扎实,文字风格恬淡自然,充满智慧的诙谐,感情朴素平和,读来给人宁静温暖的美感。

无数梅花落野桥 目录

目录


在万山想象


和杜甫一起看山

博格达的存在

冰川上,冰川下

天蒙山的虚和实

中年崂山

在万山想象

观音山七记


永不消失的河流


飞云江的云

定海,定海

塘河的灯

顺着湄江河的波流

到海里去

大雨后,去黄河边吃鱼

雁鸣湖的好

泸沽湖的花

身边的邛海

洞头的海故事

永不消失的河流


在风中行走


甘南乡野的花

平凉看树

香蒲草的旅程

在风中行走

在槐园怀想

汝州的诗与远方

看梨花,想其他

窖池和酒

大地怀姜

两种水晶

朱砂记


无数梅花落野桥


丝绸课

双凤的密码

在云里喝茶

这些石头

吴堡笔记

大芬的色彩

徐州的徐

无数梅花落野桥

扬州如梦令

永康知福

伊犁的那些金


以路之名


敦煌日记

以路之名

南宗孔府记

伊犁河边的锡伯人

片 段

大理日记(六篇)

一杯白茶

香樟木少年

双城记

北方、南方和远方


跋 当旅行成为一种习惯


展开全部

无数梅花落野桥 节选

和杜甫一起看山 近些年,没少去巩义。每次去巩义,都是因为杜甫。如今诗歌之事似乎日渐繁盛,巩义作为诗圣杜甫的故里,与文学相关的活动也就越做越多,于是每到春暖花开之时,我都有机会到杜甫的诞生窑前行一下注目礼,而那时节,那座小院子里的枣树正好开始挂果,一颗颗结实的枣子被阳光照耀着,青润,稠密,饱满。用手抚摸一下,有着微微的暖。我曾尝过一颗,有着淡淡的甜。
杜甫诞生的那座小土窑稳稳地嵌在山崖的怀抱里,看着极为简素平常。朋友们说,这是本地*普通的民居样式,无数百姓都曾住在这样的土窑里,他们童年的时候也都曾住过。这让我有了隐隐的羡慕之心。自小生长在平原,对于住窑洞便只能是一种想象。虽然曾在陕北住过窑洞,可这窑洞是河南的,是杜甫住过的,如果住起来,还是不一样的吧?
今年的重阳佳节前夕,因为有巩义的朋友邀请去涉村镇赏红叶,便趁此机会夙愿得偿。朋友说晚上就可以住窑洞,只是不是土窑,而是石窑,“反正都是窑洞嘛”。
也对。
下了高铁,黑夜中向山中行进。一路上弯道盘旋,车灯照不到的地方,是广大的黑暗。走着走着就有些茫然,不知道还要走多久。忽然前面出现了一方开阔之地,灯光高高低低地闪烁着,并不强烈,很是温柔,仿佛是召唤你回家的低语。后来得知这个地方是涉村镇北庄村的一处民宿,叫石居部落。
就是这里了。
所谓石居,指的就是石窑。可真是实实的石啊,哪里都是石。门口的路是石径,房间里的石墙有一米多厚,在石墙上凹个石槽,放个摆件,功能就相当于装饰柜了。落地挂衣架倒不是石头,是实木,那浑然天成的造型分明是取了小树的一小截,只刷了一道清漆而已,仔细闻一下,还能闻到树脂的芬芳呢。
床也是实木,可能是怕我们冷,还准备了电热毯,暖暖地开着,让我躺上去就不想起来。辗转反侧着,微微兴奋着,简直不想睡了。可是不知不觉地,还是睡着了。这里的夜静极了,没有一丝声息。
——果然符合我的想象,像是回到了母亲的子宫。
清粥小菜的早餐之后,便上了山。其实已经在山上,所谓的上山,是向山的更高处。本来可以坐车通过隧洞,朋友们说,过了隧洞到了山那边就可以看到特别美的景致。巧的是隧洞那里正修,不能过车,要想到那边去,只能爬那要高到天上的台阶。可是人到中年,作为一个膝盖不争气的人,我*抵触的事情之一便是爬台阶了。于是便赖皮着、迁延着、解构着朋友们的各种鼓励:锻炼身体?不爬这些台阶也可以锻炼的呀。高处风光好?嗯,坐在这里想象出来的风景更美丽。你看看前面,老的小的都上去了,不羞愧吗?羞愧啥呀,能者多劳嘛。
“杜甫也爬过这山!”
是了,算起来,这里离杜甫的诞生窑只有几十里吧,可是也是很近的了。少年杜甫,确实也应该爬过这座山吧。
突然就觉得有了动力。
涉村镇的山都属于嵩山。中岳嵩山,人文厚重,这么多年累积下来,形成了自庙堂到民间的丰富层级。嵩阳书院所依的太室山,少林寺所依的少室山,都是她的骄傲巅峰。与之相比,涉村所属的这些山就是*质朴的乡野部分,听着这些名字就知道:羊角沟、凌沟、南沟、西涉、东涉、前窑、东安、西坡、罗泉、浅井、上庄、洪河、桃园、北坡、王庄、涌泉、大南沟、吴沟、西沟、郭峪、方家码、寺坪、五指岭、三峪河、黑沟岭、桑树沟……
其实也不知道走到哪里了。朋友们走一路指一路,指一路说一路,我听一路叹一路,叹一路也忘一路。能记得的就是:这都是涉村镇的山,都是嵩山,都是杜甫的山——原谅我吧,作为一个认知狭隘的人,在杜甫故里,我*高频次想到的人,就是他。
野菊绽放,我摘了一大把又一大把,顿时衣服上满是菊香。若我在这山里长大,应该就叫菊香吧。或者,该叫黄四娘?因为杜甫写过: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从来也没有考证过诗里的花是什么颜色的花,但因为黄四娘的缘故,我就认定了一定是黄花,菊花一样的黄花。
中午吃的是土得掉渣的农家饭:橡子凉粉、手工面、辣椒炒鸡蛋、清炖柴鸡、柿子醋……还**次吃到了名叫苦芽的野菜。朋友们说,这是本地挑尖儿好吃的野菜,耐旱耐涝,泼皮得很,初夏时节的头茬长得*好,尤其是没有长开的嫩叶,采摘了之后用沸水焯过,换凉水浸泡,稍微用盐渍一下,便可一团团地放到冰箱里冷冻保鲜,随吃随取。我们现在吃的,就是头茬的苦芽。入口时有极淡的苦,然后就是满口清香。配着金灿灿的玉米粥和热乎乎的面饼,再美味不过了。
饭后,倚着农家乐的矮墙,看到两只大鸟从远远的树上飞向更远的树上,也会想到他。他写过: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那两只鸟,肯定不是黄鹂。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就当它们是黄鹂吧。
杜甫也吃过苦芽吧?他自己就很像苦芽。颠沛流离的杜甫给人的印象似乎总是悲苦穷困的,可是看看这些明亮可爱的颜色: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就知道他多么善于在不堪的现实中打捞出美来。
快到黄昏时分,我们到了附近*高的山顶,极目远眺,四周正是群峰合唱,云岚苍茫,路如丝带,林若翠海。也想到了他。他写过: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无数梅花落野桥 作者简介

乔叶,河南省修武县人。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出版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认罪书》《藏珠记》,散文集《深夜醒来》《走神》等作品多部。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北京文学奖、人民文学奖以及中国原创小说年度大奖,首届锦绣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