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

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

作者:彭玉平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21-05-01
开本: 24cm 页数: 11,489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50.4(8.0折) 定价  ¥1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1151244
  • 条形码:9787101151244 ; 978-7-101-1512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以况周颐为核心对晚清民国词学进行重新考量的著作。书中关乎况周颐之词学本体理论、修择观及批点实践、创作业绩、文献考量、生态考察及其影响之下的词学因缘,构成作者对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的体系性认知。在这一体系之中,况周颐不仅独特而卓荦,也深刻关合并影响着晚清民国词学发展的始终和基本格局。在古典的词学中,况周颐是*为辉煌的结穴;在现代的词学中,况周颐是*为铿锵的先声。

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论 **章 况周颐“重拙大”说与晚清民国词学的明流与暗流 一、从边缘到中心:“重拙大”说与况周颐词学格局的变化 二、况周颐之语境与“重拙大”之本义 三、“厚”与“穆”:“重拙大”的底蕴与外象 四、万不得已之情与烟水迷离之致 五、四位词学导师的路径差异与况周颐的选择之道 六、折衷两宋之观念与“重拙大”说之内在矛盾 七、余论:“重拙大”说与晚清民国词学思潮 第二章 况周颐“松秀”说与词体之本色 一、“松秀”:一个被冷落的词学范畴 二、“松秀”与“自然”:一种审美合体之关系 三、“松秀”与“风度”:从况周颐到赵尊岳 四、从“宽”到“松”:关于范畴用语之斟酌 五、异事同揆:况周颐词学与印学、书学及画学之关系 六、“松秀”说的词体本色意义 第三章 况周颐与词学批评学的现代发生 一、词学批评学与现代词史著述 二、现代词学批评学的“前发生期” 三、以“一是”引“千端”:陈廷焯、王国维与词学批评学的发生 四、况周颐与词学批评学发生期的煞尾 五、余论 第四章 “诗余”说源流与况周颐诗之“赢余”说 一、从“乐府之余”到“诗余” 二、诗余之“诗”与词的起源 三、诗余之“余”与况周颐等对词体的价值判断 四、从体制之“余”到音乐之“余” 五、诗主词宾与“大韵文”概念 第五章 况周颐与词学史上的“哀感顽艳”说 一、“哀感顽艳”的原始语境 二、魏晋哀艳文风与词体初萌 三、悲音悲情与词的情感内质 四、况周颐与清代词学中的“哀感顽艳”之说 五、“潜气内转”与“哀感顽艳”之关系 六、文体内质与文体源流 第六章 况周颐与词学史上的“潜气内转”说 一、“潜气内转”的声乐溯源:从喉啭长吟到词曲唱法 二、“潜气内转”与长调之笔法 三、钩勒、静字与长调结构之浑成 四、“潜气内转”:从书法、骈文批评到词学范畴 五、余论:复杂的文体结构与悲凉之情 第七章 况周颐之词体与其他文体关系论 一、词体与诗赋古文之关系 二、词曲异同及元曲排演词事 三、况周颐的“小说可通于词”之说 四、余论:破体与民国时期的文体新变 第八章 况周颐与王国维:相通的审美范式 一、王国维眼中的况周颐及其词 二、况周颐对《人间词话》的基本态度 三、清疏而沉著:况周颐与王国维的词学会通之处 四、词学的尊体底蕴 第九章 词之修择实践与况周颐等修择观的形成 一、以修择通向经典:文学史上的一种基本事实 二、宋人改词之范式与类型 三、近代改词之风与况周颐等修择观之形成 四、词学与学词:民国私淑名师习词之风 第十章 况周颐批点陈蒙庵填词月课综论 一、今存况周颐批点陈蒙庵填词月课及其与《纫芳簃词》之关系 二、况周颐批点月课之方法与路径 三、陈蒙庵填词月课之选调、批点与况周颐词学思想之关联 四、词苑传芬:陈蒙庵的请益之勤与况周颐的提携之意 第十一章 梅兰芳与况周颐的听歌之词:民国沪上的艺文风雅 一、以戏剧为媒:况周颐与梅兰芳之交往 二、香南雅集以及绘图、卷首题咏之词 三、况周颐听歌诸词——从《满路花》到《定风波》 四、况周颐听歌诸词——《清平乐》21首诠解 五、况周颐听歌诸词——《减字浣溪沙》5首合释 六、况周颐为梅兰芳填写之唱词——《西江月》11首试解 七、况周颐民国年间“填词之微旨” 第十二章 词学文献论(上):况周颐代撰之《历代词人考略》 一、况周颐代刘承干撰《历代词人考略》始末 二、关于《考略》一书的删订与续纂 三、由《历代两浙词人小传》看《考略》原稿与删订稿之差异 四、浙江图书馆藏《宋人词话》与况周颐《考略》原稿之关系 五、余论:现代词史与词学史之雏形 第十三章 词学文献论(下):《联益之友》刊况周颐《词话》 一、从《联益之友》之《词话》到《词学季刊》之《词学讲义》 二、《联益之友》的“广征名稿”、地域特色与况周颐《词话》之因缘 三、《联益之友》刊《词话》与况周颐词学之终极意义 四、从“词学初步”到“词学进步”:关于读词观念、程序与书目 第十四章 《初日楼稿》与民国沪上词坛 一、备受况周颐等推崇的《初日楼稿》之“别材别趣” 二、《簟纹帘影图》与章太炎诸家题词 三、罗庄的学词路径与词学观念 四、罗庄词学与罗振常之关系 五、罗庄与况周颐、王国维等沪上词人 结语 况周颐与现代词学的形成 附录 一、《联益之友》刊况周颐《词话》校订 二、况周颐之“狷狭”:个性与才性 三、民国词坛的江南词风——论谢玉岑及其词 主要参考文献 本书篇章来源说明 后记
展开全部

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 作者简介

彭玉平,江苏溧阳人,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中文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学批评的研究工作,在中国词学史、诗文评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著有《王国维词学与学缘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诗文评的体性》、《唐宋词举要》、《人间词话疏证》、《中国分体文学学史?词学卷》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近二百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词学通史”首席专家。相关学术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龙榆生韵文学奖特等奖、夏承焘词学奖特等奖等多次。兼任中国词学会副会长、广东中国文学学会会长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