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

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

作者:高洁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5-01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15.7(4.9折) 定价  ¥3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069823
  • 条形码:9787568069823 ; 978-7-5680-698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 本书特色

1.阅读世界文学名匠系列发端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选取10个不同语种具有代表性的10位文学巨匠,回顾文学巨匠生平,深度专业剖析巨匠之作。 2.《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作为系列书之一,延请上海外国语大学高洁教授执笔,使用大量一手资料与图片,推荐经典参照译本,并摘选原文与中文对照,为读者提供研习之便、阅读之乐。 3.学界认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陈众议,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作序推荐。 4.书中权威解读可供高中生积累作文素材;经典译本介绍、原文摘录也可为文学爱好者进阶学习指引方向。

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 内容简介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现代文学目前的作家,是日本人认可的国民作家。本书结合漱石作品的文学创作手法与时代背景,对《我是猫》《哥儿》《三四郎》《草枕》《其后》《心》《道草》进行逐一分析,让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平民、女性以及人类本身的画像跃然纸上,而漱石文本中暗藏的对“家制度”、青春、人性、时代、人情社会的深刻认知也明晰无比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很后摘选了夏目漱石诸作品经典名段(原文与译文对照版),以飨读者。

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 目录

目 录
导言 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读夏目漱石?… 001
Part 1 夏目漱石的一生…009
坎坷童年… 011
入学生涯… 013
松山、熊本时代与赴英留学… 015
大器晚成的作家… 017
Part 2 夏目漱石代表作导读… 023
《我是猫》:知识分子的“落语”… 025
《哥儿》:庶民的文学… 039
《草枕》:“非人情”之乌托邦… 053
《三四郎》:青春的失落与女性的隐身… 067
《其后》:“家制度”下的自然之爱… 079
《心》:人的罪恶… 095
《道草》:漱石唯一的自传体小说… 109
Part 3 夏目漱石在中国… 123
漱石文学在中国的译介… 125
漱石文学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132
Part 4 夏目漱石经典名段选摘… 143

参考文献… 171
后记… 175
展开全部

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 节选

《我是猫》:知识分子的“落语”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小说处女作。1905 年 1 月,小说的**章发表于杂志《子规》,因受到好评,漱石此后又创作了十章,继续刊登在《子规》杂志上(分别是 2 月、4 月、6 月、7 月、10 月,1906 年 1 月、3 月、4 月和 8 月)。《我是猫》**卷(**章到第三章)、第二卷(第四章到第七章)、第三卷(第八章到第十一章)分别于 1905 年 10 月、1906 年 11 月、1907 年 5 月由大仓书店和服部书店共同刊行,1911 年全一册《我是猫》正式发行。1918 年收录于《漱石全集》**卷。 杂志《子规》虽然是俳句杂志,但也刊登小说,高浜虚子和伊藤左千夫都曾在此发表过作品。《我是猫》正是高浜虚子劝说漱石创作的,漱石原本只打算写一个短篇,就是 1905 年 1 月发表的版本,这一版本*初题名为“猫”, 由高浜虚子改为《我是猫》。因大受好评, 漱石陆续又创作了此后的十章,共计十一章。杂志《子规》也因此销量大涨。 小说中猫的原型是漱石 37 岁那年闯进漱石家后就此定居下来的一只黑色野猫。漱石曾在随笔集《玻璃门内》第二十八章讲述自己养猫的经历。他曾经养过 3 只猫,“**只猫虽然是流浪猫,不过某种意义上非常有名”,由此可以推测《我是猫》的主人公是漱石养的**只猫。1908 年9 月13 日,黑猫去世,漱石给好友发送了猫的死亡通知, 还为猫立墓碑,将它埋在书房后面的樱花树下,小小的墓碑上写有一首和歌“此の下に稲妻起る宵あらん”(大意是:也许某夜此下会有闪电),随笔《永日小品》的《猫之墓》一篇中记录了猫死去前后的情形。随笔中写到死期临近的猫眼神暗淡,感觉猫的眼中似乎有微弱的闪电。 位于东京文京区的漱石旧宅“猫之家”保存了下来,如今整体建筑迁移到了爱知县犬山市的明治村,这个旧宅有一个方便猫进出的小门,可以想见当年漱石养猫的情形。后来文豪森鸥外也曾在这个“猫 之家”居住。 小说《我是猫》曾两次被改编成电影,分别于 1936 年、1975 年由山本嘉次郎和市川崑导演。 小说《我是猫》中共出现 3 只猫,主人公“我”是珍野家养的一只公猫,没有名字,是小说的叙述者,不仅博学多识,还通晓天地古今,小说中猫引证或褒贬了荷马、毕达哥拉斯、笛卡尔、尼采、贝多芬、巴尔扎克、莎士比亚、孔子、老子、韩愈、陶渊明等国内外名人名言。三毛子是隔壁二弦琴师傅家的母猫,称呼我“先生”,因重感冒死去。拉车家的阿黑是一只大块头的黑猫,满口粗话,没有教养, 举止粗鲁,很怕我,被养鱼人用扁担打得跛了脚。小说中的出场人物有十余位,珍野苦沙弥是猫的主人,文明中学的英语教师,家有一妻三女,性格古怪,有胃病,还有点神经衰弱。美学家迷亭是苦沙弥老师的朋友,喜欢吹牛瞎说,捉弄别人。理学家水岛寒月是苦沙弥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是一位好青年。新体诗人越智东风是寒月的朋友, 老家盛产鲣鱼花。哲学家八木独仙,长脸山羊胡,喜欢说些警句。甘木先生是苦沙弥老师的主治医生,性格温厚。珍野夫人头有点秃,个子矮小,听不懂英语,也不理解深奥的话。金田是住在附近的实业家, 苦沙弥老师很讨厌他,金田总是想方设法让苦沙弥老师屈服。鼻子是金田的妻子,有个大鼻子。富子是金田的女儿,非常任性。多多良三平是实业家,苦沙弥老师曾经教过的学生。 《我是猫》开头写道:“我是一只猫,还没有名字。”这只无名的猫,主人是中学英语教师珍野苦沙弥。猫出生后不久就被遗弃,为了找吃的误入珍野家后,被女佣赶了出去,但是主人苦沙弥老师决定 收留它,于是这只猫——“我”开始报告苦沙弥一家及其友人的事情。 主人苦沙弥老师胃不好,却很能吃;绘画、小提琴等兴趣爱好广泛,但却一事无成。猫觉得,没有比人更加愚蠢、任性的生物。美学家迷亭、理学家寒月、哲学家独仙、诗人东风等一些怪人经常聚集在苦沙弥老师家里,热火朝天地聊些不得要领的事情。猫认为他们都是“太平的逸民”,无所事事。猫有时找隔壁的三毛子聊天,每次心情都很好,可是不久三毛子就病死了。没有了心动的对象,猫心情郁闷, 越发像主人一样懒散起来。 猫用非常幽默、又带着嘲讽的口吻报告这些事情,可是自从住在附近的金田鼻子自说自话地把寒月作为女儿富子夫婿的候选人之后, 情况发生了变化。金田傲慢地说:“只要寒月做了博士,就把女儿嫁给他。”对此苦沙弥老师非常气愤,婚事就此告吹。之后尽管金田夫妇找各种麻烦,苦沙弥老师也绝不妥协。作为猫的“我”,因为通晓一些读心术,慢慢地也开始以批判的口吻报告苦沙弥老师与金田家之间的纠葛,而且还潜入金田家进行侦察。 一日,珍野家进了小偷,猫发现了小偷,仔细观察见小偷长得很像寒月,*终小偷被捉住了。此时,日俄战争正酣,“我”也作为猫中的东乡大将计划战略性地捕捉老鼠,却并不顺利。猫又决定开始运动,去公共澡堂偷窥,发现一大奇观——原来那里的人们竟然都不穿衣服。 附近落云馆中学的学生把棒球打进了珍野家的院子,苦沙弥老师非常生气。其实这件事也是金田家策划的。古井、浜田、远藤三人给金田的女儿送去情书,想捉弄她,可是事后古井担心署了自己名字的情书被揭发出来的话,会受到处分,跑来找苦沙弥老师商量。 迷亭和独仙下棋时,苦沙弥老师和寒月、东风等开始讨论女性和夫妻的问题。 *终,寒月决定在故乡和父母确定的对象结婚,而富子则和苦沙弥老师的学生实业家多多良三平订婚。虽然苦沙弥老师和他的朋友们对此表示祝福,但是这些“太平的逸民”们多少有些哀伤。我也闷闷不乐,喝了主人喝剩的啤酒晕晕乎乎地掉进水缸里,往生极乐世界了。 作为日本近代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成名作,《我是猫》早在20 世纪初就被介绍到了中国。*早介绍《我是猫》的是周作人,1918年 4 月 19 日,周作人在北京大学做了题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的演讲,介绍小说《我是猫》由一只猫“记它自己的经历见闻,很是诙谐,自有一种风趣”。1934 年,林玖在《东方杂志》第 15 号上译载了《我是猫》的**节,这是《我是猫》的**个中文译本。1936 年,《我是猫》的**个中文译本单行本在日本由东京凤文书院和安 田邦文堂联合出版发行,译者为旅日华侨程伯轩和罗茜,不过该作也非全译,只翻译了前五章。周作人曾在《闲话日本文学》(1934) 一文中提及漱石作品翻译之难 :“翻译漱石的作品一向是很难的 ,《哥儿》和《道草》, 虽有日本留学生翻译了的,可是错误非常的多。由此看来, 漱石的文章总像是难于翻译。尤其是《我是猫》等书,翻译之后还能表出原有的趣味,实在困难吧。” 此后到了1942 年11 月,尤炳圻于天津《庸报》开始连载《我是猫》,直至 1943 年 11 月连载结束。读者期盼已久的《我是猫》的译文终于出现,这使尤炳圻的翻译成为当时译坛的一件大事。因小说妙趣横生的行文风格、细致入微的人情世态描写曾让很多中国译者望而却步, 尤炳圻《庸报》译本甚至一度在沦陷时期的华北地区引起了一场小论争,为沉寂萧条的译坛注入了些许活跃因素。不过《我是猫》的**个中文全译本面世,要等到 1958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夏目漱石选集》上卷收录了《我是猫》,译者是尤炳圻和罗雪。从 1918 年首次由周作人介绍到 1958 年首个全译本面世,从介绍到节译再到全译,竟历时四十年。 改革开放以后,夏目漱石文学的翻译出现日益繁荣的局面,到目前为止,《我是猫》的中文译本(包括重印再版)已多达四五十种, 其中包括 1993 年于雷的译本和 1994 年刘振瀛的译本。 译者于雷认为,《我是猫》是大和民族在明治时期精神反馈的“冥思录”之一。面对着明治维新之后社会剧烈的变化,一群穷酸知识分子对于新思潮,“既顺应,又嘲笑;既贬斥,又无奈。惶惶焉不知所措,只靠插科打诨、玩世不恭来消磨难挨的时光。他们时刻在嘲笑和捉弄别人,却又时刻遭受命运与时代的捉弄与嘲笑”。于雷指出,小说手法独特,以猫眼看世界;结构有突破,“可长可短,忽东忽西, 并没有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谈不上情节进展的逻辑,读来却也津津有味”。语言上“将江户文学的幽默与风趣、汉学的典实与铿锵、西方文学的酣畅与机智熔为一炉”,出神入化。于雷为了翻译猫的自称——日语中的“吾辈”一词,请教日本和国内的专家、作家、编辑, *终从“在下”“咱”“老敝”“咱家”中确定使用“咱家”一词, 来体现自诩上知天文、下谙地理的猫的语气和心态。刘振瀛也在译者序中探讨分析了《我是猫》的幽默、滑稽、诙谐的美学特征,指出小说借笔下知识分子之口,嬉笑怒骂、幽默讽刺。于雷译本和刘振瀛译本均堪称《我是猫》的经典名译。 在日本,早在明治初期,文学家就已深受西方绘画透视法及照片摄影的冲击,认为文学也应该采用同样的技法。坪内逍遥基于此创作了《小说神髓》,但是除去二叶亭四迷的小说《浮云》之外,写实主义文学并未就此诞生。明治二十年代(1887—1896)以尾崎红叶为代表的砚友社文学以其华丽的文体风靡一时。进入明治三十年代(1897—1906),俳句诗人正冈子规不满于这种华丽的文体,主张“写生文”——文章也要如同拍照一般描摹世界。可以说,写生文为明治四十年代前半期(1907—1912)产生并盛极一时的自然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而夏目漱石的《我是猫》正是基于这一写生文的主张而创作的作品。 同时代的小说家兼评论家上司小剑认为,《我是猫》不矫饰、不造作,平白写实,如饮白水,这种文体之妙并不为所有读者理解。与此同时,《我是猫》情节无头无尾,博人一笑,如同圆游(即三游亭圆游,明治时代的相声名家)的“落语”(相当于中国的相声),不过是知识分子的“落语”,属于高级相声。虽然写生文的名家并不止漱石一人,但都不如漱石的《我是猫》成功,这可能是漱石东京帝国大学教授的身份吸引了读者的缘故。 现在我们阅读《我是猫》,发现小说的语言饶舌又充满讥讽,绝非如白水一般,但是当时的读者,包括漱石自己都认为《我是猫》就属于“写生文”,不仅上司小剑,也有其他评价认为《我是猫》“全篇运笔自然,毫无造作”,“结构平实”,“小说中描绘的人物都滑稽可笑,乐天幽默”,“小说看似无味,实则令人愉快,别具风味”,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幽默诙谐被认为是写生文的一大特征。 《我是猫》在杂志《子规》上连载之后,大受读者好评,甚至“猫” 都具有了一种特殊的符号学意义,提起“猫”,大家马上就会联想到漱石的《我是猫》。 《我是猫》的创作源于1904 年(明治三十七年)初夏,一只猫误入漱石位于千駄木的家,被漱石收养,为漱石带来创作灵感。小说以猫的视角,观察主人文明中学的英语教师珍野苦沙弥的言行举止, 以此抒发作家夏目漱石对于当时日本社会的不满,特别是对于那些凭 借“金钱”这一文明社会与权力的象征,试图横行天下、为所欲为的金田鼻子等人进行了深刻的嘲讽。与此同时,在苦沙弥老师家里聚集 的知识分子们只是喋喋不休地批判金田等人,批判世道人心,终究不 过是“太平的逸民”。如果我们把苦沙弥老师视为作家漱石的分身, 那么作家通过对苦沙弥这一人物的戏剧化描写,表现出作家对于现实、自我的深刻认识。 日本当代哲学家梅原猛对《我是猫》的评论堪称经典。梅原猛认为,《我是猫》的诙谐之处在于把人拉低到与动物相等的位置,小说中的主人公苦沙弥老师作为漱石的分身,屡屡成为嘲讽的对象,这是当时陷入神经衰弱之中的作家通过自我对象化实现的一种自我疗愈, 也就是说,进行自嘲的人是在对那些连自嘲都做不到的人们显示一种优越感。梅原猛说: 《我是猫》中所有的一切都通过猫的嘲笑被否定了。可是掀开那层否定的面纱,背后是端坐在价值宝座上的自我。这是一种复杂的间接自我肯定法,是*直白地称自己为神的尼采所无法忍受的、苏格拉底式的间接自我肯定法。苏格拉底“自知自己无知”,可他人却不自知自己无知,以此来显示自己比他人聪明,这种间接自我肯定法,是一种很迂回的自我肯定方式。 苏格拉底的“间接自我肯定法”以是否知道自己无知作为衡量标准,而漱石的《我是猫》则以知道自己无知后,能否对此付之一笑作为衡量标准,也是一种迂回的自我肯定。与此同时,梅原猛将《我是猫》中“笑”的结构总结为,以猫为中轴,将一般认为的价值标准彻底进行反转。一般人认为俗人比“太平的逸民”更有价值,而在“猫” 的眼里,“逸民”是嘲笑的对象,不过价值尚在俗人之上,也就是说, 俗人的价值跌落得*多。 前田爱也指出,漱石通过《我是猫》的写作对陷入神经衰弱的自己进行自我疗愈。虽然猫总是强词夺理,但是如果那是作家假托猫的口吻,通过强词夺理进行自我疗愈的话,那么猫的逻辑就只能是对日 常现实生活的一种歪曲再现。即便是歪曲的再现,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接受。心理咨询正是通过讲述,进行自我疗愈的典型。在心理咨询时, 患者通过讲述,给自己不安定的心理状态在现实中赋予一定的位置, 我们听家人朋友发牢骚,其实也是一种小小的心理咨询。 板花淳志则关注《我是猫》中叙述者“猫”的话语,认为二弦琴师傅家里的猫三毛子使用比较高雅的“山手”(东京的高级住宅区) 地区的语言,车夫家的猫阿黑使用一般老百姓的语言,而叙述者“猫” 在转述军人家养的猫阿白的意见时,其实是对阿白话语的一种引用, 也就是说,叙述者“猫”总是受到他者的语言影响。叙述者“猫”和车夫家的阿黑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车夫和教师,到底谁了不起?” “肯定是车夫力气大啦。瞧你家主人,简直瘦得皮包骨啦。” ( 中略 ) “不过,论房子,住在教师家可比住在车夫家宽敞哟!” “混账!房子再大,能填饱肚子吗?” 板花淳志认为这一段猫的对话所体现出的答非所问,或者说价值不对称正是小说《我是猫》的诙谐幽默之所在。 安藤文人则从叙述学的角度对《我是猫》进行了解读。他认为,《我是猫》中,叙述者与读者之间并非单纯的报告者与接收者的关系, 而是一种类似于人际交往的直接交流。当然,这只在作品内部成立, 是一种假托、一种虚构。而作家漱石正是通过这种虚构得以脱离现实中的自己,以一只无名的猫的口吻,尽情地进行语言表达。而他的听众,也就是小说的读者,也都是无名的、想象中的存在,从而实现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叙述者与听众之间顺畅的意见沟通,构筑一种亲密的社交关系。漱石曾经指出,小说的题名如果翻译成英语的话,应该使用“we”这个**人称复数代词,这里的“we”——我们,也包括读者在内。漱石希望通过这一小说叙述形式实现小说的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理想关系。 近年来,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关注《我是猫》创作的历史背景的论文也随之增多。五井信着眼于《我是猫》中苦沙弥老师的香烟由“日出”牌更换为“朝日”牌这一细节,从而发现了小说背后隐含的日俄战争的时代背景。先行研究已经指出,《我是猫》故事情节的时间始于日俄战争正式宣战后的 1904 年 6 月,结束于《朴次茅斯条约》签订后的 1905 年 11 月。就小说《我是猫》的主人公们大量消费的香烟而言,明治初期,政府尚未对香烟收税,自 1904 年 7 月开始,为了确保日俄战争的军事开支,增加财政收入,政府将香烟作为政府专卖物资,仅允许“敷岛”“大和”“朝日”“山樱”四个品牌制造、销售香烟。小说《我是猫》中的苦沙弥老师一定是把囤货的“日出”牌香烟都抽光了之后才改买“朝日”牌的。当时“朝日”牌的香烟20根一盒,价值 6 日元,以苦沙弥为代表的“太平的逸民”们之所以能够大量消费并不便宜的香烟,是因为他们是高学历、高收入的群体, 在日俄战争正酣之际,这一高学历、高收入群体的特权保证他们可以免于兵役。 小森阳一也详细论证了小说《我是猫》对军国主义的批判。小森指出,日俄战争结束时,日本的国家财政状态已经无力再进行战争。虽然在日本海战役中,日军击败了沙皇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但是如 果单凭陆军作战,日军一定会战败。因而,虽然名义上,日本战胜了沙俄,但是并未获得任何战争赔款。十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令日本获 得巨额赔款,很多日本人仍然幻想着可以通过战争来赚取赔款。1905 年 9 月 5 日,那些采用了某种手段没有被征兵奔赴战场的日本男性, 聚集在东京日比谷公园,召开集会,反对缔结不能获得战争赔款的《朴次茅斯条约》。政府出动了警察,于是参加集会的群众放火焚烧日比 谷警署,制造了日比谷暴动事件。而此时,漱石正好在写作《我是猫》的第六章。 于是,夏目金之助将自己的笔名改为谐音的“送籍”,这个“送籍”既是指自己由养父母的盐原家恢复为夏目家的户籍,同时也是指中日甲午战争前一年的 1893 年,漱石 26 岁那一年,将自己的户籍迁至北海道后志国岩内。因为当时北海道实行“屯田兵”制度,作为殖民*前线,进行军事化的土地开垦,所以没有实施征兵制。漱石将户籍迁至北海道,等于可以免除兵役。 在小说《我是猫》中,漱石特意提及此事。 “不久前我有个朋友叫送籍,写了《一夜》这么个短篇小说。谁看都稀里糊涂,不得要领,便去见作者,盘问《一夜》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说,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便未予理睬。的确,我想,这大概正是诗人的本色。” “也许他是个诗人。不过,可是个特号怪物呢。”主人说。“是个蠢材!”迷亭干脆“枪毙”了送籍。 东风君觉得这么几句,还评得不够周全,便说: “送籍这个人,就连在我的伙伴当中也是不被理睬的。还是请诸位稍微细心些谈谈我的诗作吧!请特别注意的是‘凄苦的尘寰’与‘火热的一吻’,采取了对仗的笔法,是我心血的结晶。”(中略) 主人不知想起了什么,突然站起,去到书房,没多大工夫,又拿着一张纸条走来。(中略)苦沙弥先生终于开始读他那篇亲笔名作了。 “‘大和魂!’日本人喊罢,像肺病患者似的咳嗽起来。” “简直是突兀而起!”寒月夸奖说。 “‘大和魂!’报贩子在喊。‘大和魂!’小偷在喊。大和魂一跃而远渡重洋!在英国做大和魂的演说;在德国演大和魂的戏剧。” “果然是胜过天然居士之作。”这时,迷亭先生挺起胸膛说。 “东乡大将有大和魂;鱼铺的阿银有大和魂;骗子、投机家、杀人犯,也都有大和魂!” “先生,请补上一笔,我寒月也有大和魂。” 此处,我们可以看出漱石对于战时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的辛辣讽刺:因为是日本人,所以获胜了;因为具有大和魂,所以获胜了;战胜俄国,成了一等国。但是大和魂果真如此值得自豪吗?只要是日本人,就一定每人都拥有大和魂吗?如果说率领海军战胜波罗的海舰队的东乡大将因为具有大和魂,所以打了胜仗,尚可理解。可那些参加日比谷暴动事件的民众同样也是日本人,其中不乏城市底层的劳动者, 那就是说“鱼铺的阿银有大和魂”;骗子、投机家、杀人犯也都是日本人,因此也应该都有大和魂。如此一来,每一个出征的象征着“大和魂”的日本军人与杀人犯就没有不同了。 小森阳一认为,漱石通过唤起读者对当时社会背景的关注,巧妙地在《我是猫》中对帝国主义战争进行了批判。能够在狂热的民族主义氛围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失批判意识,并通过自己的小说巧妙地向读者传达这种批判精神,此一难能可贵之处足见漱石这位作家的伟大。

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 作者简介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日本学会理事,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国际芥川龙之介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日本近代文学、中日比较文学研究,近年来出版专著《“疾首蹙额”的旅行者——解读芥川龙之介的中国之行及其》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