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新书--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三家巷(精装)

新书--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三家巷(精装)

作者:欧阳山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60-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87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49.0(7.2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新书--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三家巷(精装)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54685
  • 条形码:9787020154685 ; 978-7-02-015468-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新书--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三家巷(精装) 内容简介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文学发展水平,深入揭示新中国70年来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激励人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策划出版了这套“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  为将《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打造成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丛书,成立了丛书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均为密切关注和深刻了解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动态的资深评论家。委员会从历史评价、专家意见和读者喜好等方面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众多优秀长篇小说进行综合评定,从中选出70部描写我国人民生活图景、展现我国社会全方位变革、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主体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品力作。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这些作品,大多为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等重大国家奖项的长篇小说,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代表了中国文坛70年间长篇小说创作发展的成就。  致力于“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的使命任务,通过《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的出版,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同时,倡导精品阅读,带领和推动未来的中国文学原创出版。

新书--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三家巷(精装) 目录

一 长得很俊的傻孩子
二 证人
三 鲁莽的学徒
四 受屈的人
五 看牛娣
六 枇杷树下
七 美人儿
八 盟誓
九 换帖
一〇 姐弟俩
一一 幸福的除夕
一二 人日皇后
一三 迷人的岁月
一四 画像
一五 风暴
一六 永远的记忆
一七 雨过天青
一八 在混乱的日子里
一九 快乐与悲伤
二〇 分化
二一 出征
二二 敌与友
二三 控告
二四 破裂
二五 血腥的春天
二六 假玉镯子
二七 夜深沉
二八 密约
二九 冰冷的世界
三〇 迫害和反抗
三一 兄弟回家
三二 红光闪闪
三三 通讯员
三四 巡逻队
三五 长堤阻击战
三六 伟大与崇高
三七 观音山防御战
三八 退却
三九 夜祭红花冈
四〇 茫茫大海
展开全部

新书--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三家巷(精装) 节选

  《三家巷/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在他们刚搬到三家巷居住的时候,那里的确没有什么有名有姓的人家。他们是不愁柴、不愁米的,其他的住户多半是些肩挑、小贩、轿夫、苦力之类,日子过得很艰难。比较好一点的,算是有一家陈家跟一家何家。陈家住在他们紧隔壁,只有一个单身男子,名叫陈万利,当时才二十二岁,靠摆个小摊子,卖些粉盒针线、零碎杂货度日。他既无父母叔伯,又没兄弟姊妹,一早锁上门出去,傍晚才回家做饭,静幽幽得像一只老鼠一样。何家住在进巷子头一家,离他们*远。当家的叫何小二,是在监牢里看门的狱卒。他老婆一连生四个儿子,都没养成,别人都在暗地里说那是报应。后来第五个男孩子养活了,名叫何应元,他夫妻俩把他宝贝得什么似的,不吃给他吃,不穿给他穿,凡是粗重一点的事儿,就摸也不叫他摸一下。这何应元当时也十五岁了,生得矮小瘦弱,尖嘴缩腮,挂了名儿是念书,其实是整天穿鞋踏袜,四处鬼混。  出三家巷,往南不远,就是窦富巷。在窦富巷口,有一间熟药铺子,叫百和堂。百和堂里有一个大夫,叫杨在春。他看病谨慎,为人正直,虽然不算很行时,生意倒也过得去。他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叫杨志朴,年纪还小,大姑娘已经十八岁了。杨在春平日看见陈万利孤苦伶仃,勤俭过人,早想把女儿许给他。百和堂的老板猜出他的心事,就出来替陈万利做媒,果然一说就成,不久就娶了过门。这陈杨氏虽然从小信佛,但是生性孤僻,贪财势利。过门头一两年还好,后来就簸弄是非,吵街骂巷,搞得家门不静,邻里不安,有那些刻薄的人就给她起了个诨名叫“钉子”。几年之后,她看见紧隔壁铁匠周大的儿子周铁慢慢长大成人,也学得一门好手艺,加上脾气忠厚,和他老子周大一模一样,就和她爹杨大夫商量,要把她的二妹许给他。杨在春一听,果然不错,就央百和堂的老板去做媒。可是周大和他老婆一商量,都觉得这陈杨氏已经是一个钉子,她的妹妹难保不是一个凿子;一个钉子在隔壁已经闹得六畜不宁,一个凿子进了门,那还能过日子?就这样,这门亲事就耽搁了下来。没多久,铁匠周大就生病死了。  到了一千八百九十八年,陈杨氏**胎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叫陈文英。吃满月酒的那一天,她外家的人都来了。周铁的娘亲眼看见了杨家的二妹。这位姑娘那年才十八岁,比周铁大一岁,长得相貌端正,性情温和,和陈杨氏大不相同。还有那待人接物的亲热劲儿,更加逗人喜爱。她一见周铁的娘,左一个周大婶儿,右一个周大婶儿,嘴上就像涂了蜜糖的一样,叫得周铁的娘心花怒放,当晚一夜没睡着,第二天一早爬起来,就去找那百和堂的老板。百和堂的老板昨天也去吃了满月酒的,把什么没有瞧在眼里,不用她开口就抓到了个八八九九,到了她真的开口,他就一心拿起架子来了。不管周铁的娘怎么央求,他只是不肯去提这门亲事。他说他从前做过媒,周家嫌人家是凿子,这回又去吃回头草,只怕杨家也不买账了,人家的姑娘,又不是嫁不出去的黄花女,没得来白费唇舌。后来还是周大婶赔了不是,又许这,又许那,才把百和堂老板说活了。谁知他到杨家去,一说就成,跟着第二年就过门成亲。  时间过得飞快,转一转眼就过了二十年。到了一千九百一十九年的时候,三家巷已经完全不是旧时的面貌了。  三家巷如今是名副其实的三家巷。这儿本来住着六家人,陆陆续续地搬走了三家,只剩下周家、陈家跟何家了。当杨在春老大夫还在世的时候,他总爱当着他大女婿陈万利和二女婿周铁的面,讲一些世道兴衰的大道理。他说照他所知,五十年前,这三家巷本来叫作忠义里,住着安分守己的六家人。后来有几家人上去了,又有几家人下来了,只剩下三家人,那名字也改成三家巷。谁知后来那三家人又败坏了,房子陆续出卖,又变成了六家了,名字却没再改动。他十分感慨地说:“世道循环,谁也不能预先知道。只是阅历多了,就约莫有一个谱子。那贪得妄想的人,总是守不住的。经久不衰的,还是那些老实忠厚的人。”陈万利一向聪明伶俐,就接着嘴说:“爹说得一点不差。我宁可贫穷一世,再也不想做那贪得妄想的人。真正不义而富且贵,那又有什么光彩?何况富贵本来不过只跟浮云一样呢!”周铁生性淳朴,只是站着木然不动,把老丈人的话想了又想。  如今已经是一千九百一十九年,老丈人杨在春已经去世,他的儿子杨志朴已经继承他的衣钵,行医济世,而且人缘不错,名望一天天往上长。老丈人说的什么忠义里、三家巷的变迁,周铁已经没有什么兴致去管它,还有那什么世道循环,贪得妄想之类,他本来就不大了了,这时候更忘得一千二净。这二十年之中,他的周围的变动是很大的。**桩大事就是皇上没有了。跟着就是辫子没有了。不过这些他不在乎,没有了就算了。*叫他烦恼的,是屋顶漏了,墙壁裂了,地砖碎了,没钱去修补。再就是一年一年地打仗,东西一年一年地贵,日子过得一天一天地紧。还有就是人丁越来越多,这个要这,那个要那,简直掇弄不过来。  ……

新书--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三家巷(精装) 作者简介

  欧阳山(1908-2000),现当代作家,原籍湖北荆州。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