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夏书系·阅读教育:未来阅读

大夏书系·阅读教育:未来阅读

作者:王金涛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中 图 价:¥24.8(5.5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夏书系·阅读教育:未来阅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76013931
  • 条形码:9787576013931 ; 978-7-5760-139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夏书系·阅读教育:未来阅读 本书特色

重新定义阅读,开启未来阅读新样态 成尚荣、张俊平、李冲锋、冯伯虎、李大市 倾力推荐 ☆基于省级课题研究,融合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进行阅读教学创新,构建了新的阅读教学形态与体系,对于一线教师创意教学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既有阅读教学新视野的引领,又有好学易懂、可资借鉴的实践示范,“未来阅读”一本通。 ☆为一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开展“创意阅读教学实践”打开了另一扇窗,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揭示了信息技术时代阅读与教学的未来形态,重新定义阅读,重新定义语文课程,重新定义学习,也在重新定义未来的教育,带给一线教师诸多教学启发和科研启示。 推荐篇目: 序 创造未来阅读的格局与范式(成尚荣) P17 精塑阅读转型的“八种形态” P168 教师赋能未来阅读创新 P184 信息技术时代阅读与教学的未来形态(李冲锋)

大夏书系·阅读教育:未来阅读 内容简介

语文特级教师王金涛基于自身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从未来阅读的转型变革、未来阅读的理论架构、未来阅读的实践探索、未来阅读的同行朝向等四个方面,剖析了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未来阅读、未来阅读教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并从数据发声、工具赋能、场景再造、空间互联等八个方面分享了未来阅读的创意实践探索。这本书揭示了信息技术时代阅读与教学的未来形态,重新定义阅读,重新定义语文课程,重新定义学习,也在重新定义未来的教育,能够给一线教师诸多教学启发和科研启示。

大夏书系·阅读教育:未来阅读 目录

创造未来阅读的格局与范式 (成尚荣) 001

CHAPTER 1
**章 未来阅读的转型变革
**节 未来阅读,为未来奠基 003
第二节 影响阅读转型的“四个要素” 010
第三节 助推阅读转型的“八种思维” 014
第四节 精塑阅读转型的“八种形态” 017

CHAPTER 2
第二章 未来阅读的理论架构
**节 样本阅读到全息阅读的思维转变 025
第二节 阅读跨界与思维翻转的范式转换 036
第三节 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的教学意义 046
第四节 场景应用与众筹思维的课程价值 056

CHAPTER 3
第三章 未来阅读的实践探索
**节 数据发声:建构“数据应用阅读”新范式 071
第二节 工具助读:分享“全唐诗”“有趣的秘密” 082
第三节 场景再造:借助“互联网+”讲好神话故事 095
第四节 空间互联:“快乐读书吧”的云间新样态 104
第五节 阅读链接:链接属于自己的阅读“话语圈” 112
第六节 问题清单:“问题化阅读”的“清单革命” 122
第七节 深度阅读:纸质书与“一屏万卷”的博弈 131
第八节 实践报告:技术促进阅读转型的行动研究 140

CHAPTER 4
第四章 未来阅读的同行朝向
**节 未来阅读趋向深度融合 151
第二节 学生引领未来阅读变革 159
第三节 教师赋能未来阅读创新 168
第四节 学校为未来阅读而设计 174

评 论
王金涛及其《未来阅读》的典型意义 181
信息技术时代阅读与教学的未来形态 184
未来阅读:信息社会发展中具有前瞻性的项目 189

后 记 未来已来,阅读可为 195
展开全部

大夏书系·阅读教育:未来阅读 节选

信息技术时代阅读与教学的未来形态 李冲锋 王金涛老师是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多年来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笔耕不辍,在教学科研方面成就斐然。《未来阅读》是他继《重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范式》(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之后的又一部力作。阅读《未来阅读》一书,是一次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促发思考的愉悦的学习之旅。《未来阅读》这本书揭示了信息技术时代阅读与教学的未来形态,带给我们诸多教学启发,也有不少科研启示。 (一)未来阅读挑战未来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未来阅读以及未来阅读教学势必产生变革性影响。《未来阅读》这本书从信息技术对阅读的未来影响起始,*终落脚到未来阅读教育上,给教育教学带来诸多启发。 **,未来阅读需要教师赋能。 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各种“新思维”层出不穷,阅读新形态也不断涌现。王金涛老师胪列了“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迭代思维、创客思维、场景思维、众筹思维、大数据思维”等八种新思维,指出了“全息阅读、问题阅读、项目阅读、泛在阅读、跨界阅读、创客阅读、场景阅读、众筹阅读”等八种阅读新形态。这些新思维、阅读新形态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这些时代新思维,我们是否已经拥有?这些阅读新形态,我们是否已经掌握?如果还没有,我们将如何实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阅读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未来阅读?时代的发展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自我赋能,不断学习、实践、改变。为新时代赋能、为技术发展赋能、为未来阅读赋能、为未来教学赋能,势在必行!唯有不断拥抱新时代、持续接纳新变化,终身学习、勇于实践,才能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职业挑战,才能在不断适应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未来。正如王金涛老师所说——“改变,迎接未来。” 第二,未来阅读需要实践落地。 为了迎接信息技术时代的新变化,教育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突破固有的教学模式。这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必须付诸行动,变为现实。可是,如何才能做到呢?王老师对此做出了一些理论思考,提出了样本阅读到全息阅读的思维转变、阅读跨界与思维翻转的范式转换、思维转型与技术升级的教学意义、场景应用与众筹思维的课程价值等想法。这些思考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提供了理论支持。如果只是理论空谈,那就没有多大意思,难能可贵的是本书第三章“未来阅读的实践探索”举了八个方面的实践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大数据、“互联网+”等运用于教育教学的现实样态。八个案例八种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广阔空间。“数据发声、工具赋能、场景再造、空间互联、阅读链接、问题清单、深度阅读、实践报告”等八个关键词,代表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八种方法,指明了八种方向。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这种八个关键词所代表的方向启发下,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开拓属于自己的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学。唯有在实践中才能创造出未来。未来阅读与未来阅读教育不在未来时间之中,而在实践创造之中。正如成尚荣先生所言:“未来不是等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 第三,未来阅读需要价值引领。 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难免的危害与潜在的危险。如何认识新技术的价值,如何利用好新技术,成为我们需要认真而慎重对待的问题。王老师非常清醒而清晰地说:“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阅读本身不是目的,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帮助,获得*大的自由,体现*大的价值,提升阅读的幸福指数。所以,引领未来阅读改革方向的依然是人,我们的学生。”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目的,学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目的。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不能沉沦在大数据里、沦陷在互联网里,更不能失控于人工智能。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始终把人——学生放在*重要的位置,教会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工具,而不是相反——任学生被信息技术所控制。只有牢牢把握“人”的准绳、“人的发展”的尺度,教育才不至在信息技术的强大漩涡中迷失,“人”才能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中站立,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才能很好地完成。 (二)未来阅读的科研前瞻 《未来阅读》这本书王金涛老师筹划、研究了六七年之久,才终至出版。这是教师教学科研的一个典型案例。从王老师教学科研成功的经历中,可以觅得一些教师教学科研的启发。 **,基于教学,沉积厚淀。 王金涛老师的教学科研始终立足于他所从事的语文教学,专注于他感兴趣的阅读教学。他的**本书《重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范式》聚焦阅读教学的范式转型,这本《未来阅读》仍然聚焦阅读与阅读教学。多年来,王老师在阅读教学领域里辛勤耕耘着、默默积累着,终至可以写出这部颇具分量的专著。这本书的成功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结果。这启发我们,教师从事教学科研,要立足于自己*为熟悉的教育教学实践,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教学领域,静下心来,长期耕耘,沉积厚淀,终会有所成就。 第二,是聚焦前沿,站位高端。 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时代发展与社会变革,也给教育教学带来重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仅是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等的工具性变革,更有思维方式的变革、教学范式的转型和学习方式的革命。面对新的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冲击、挑战与机遇,教育教学如何面对,又将如何应对,将成为一个时代的教学问题。聚焦到语文教育上,信息技术将带来阅读形态的转变与阅读教学范式的转型。阅读的新时代来临了,阅读教学将如何面对与应对呢?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王金涛老师就是对这一教学的时代问题进行探索的先行者。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发展的信息,认识到科技发展对教育教学变革将产生的重大影响,顺势而为,聚焦到未来阅读的研究上,致力于探究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阅读与阅读教学的现实影响与未来推动。王老师所做的是一个前沿性课题,这种前沿性本身就具有自足的价值,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性、现实性。常言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王老师的课题研究的站位是高端的,他是站在时代发展趋势的高度来看待阅读而至未来阅读的,是站在“人的发展”的教育高度来看待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的。这种高端站位使他的研究具有了高瞻远瞩的视野与准确的研究定位。王老师的做法启发我们,在教学科研中尽量选择前沿性课题,高站位地展开课题研究。 第三,锲而不舍,终有所成。 做研究需要有一股韧劲。咬住一个有价值的课题,坚定不移地钻下去,锲而不舍地做下去,才能成功。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成功一定需要坚持。一定要做有难度而有价值的事情。只要有兴趣、有决心,持之以恒,一定能够做好。研究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阅读与阅读教学,是一个很有难度的课题。一是难在“前沿”,没有更多可资借鉴的成果,充满不确定性;二是难在“跨界”,以语文老师的身份研究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实在是有些“跨界”。“难”不怕,只要有价值,有兴趣、决心和毅力,就可以成功。六七年的时间里,王老师始终围绕“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小语阅读范式变革”进行思考、研究,先后撰写和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这本书就是在这些论文的基础上写成的。王老师这种抓住一个课题锲而不舍研究下去的精神与做法,很值得学习。 《未来阅读》一书以其高端的站位、前瞻的眼光展示了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时代未来阅读与未来阅读教学的样态,同时提供了实践的可鉴案例与可行方法,为我们打开了一片崭新的阅读天地与教学空间。未来在阅读赋能中形成,在教学创造中实现。未来阅读,先从这本《未来阅读》开始吧! 2020年4月26日 于上海七星海畔卧书公室 (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

大夏书系·阅读教育:未来阅读 作者简介

王金涛,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青年岗位能手。现任教于南京市银城小学。致力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变革研究与未来阅读实践,在《人民教育》等刊物发表文章100多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发,著有《重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范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的研究与实践”获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独立承担)。应邀到上海、浙江、安徽等地上课、作讲座百余场。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