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我所知道的冯玉祥

我所知道的冯玉祥

作者:张宣武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7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29.7(5.3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我所知道的冯玉祥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0522434
  • 条形码:9787520522434 ; 978-7-5205-224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我所知道的冯玉祥 本书特色

冯玉祥一生充满传奇,也颇具争议。本书从部下、同僚、朋友等不同角度侧写他的人生,真实可感,栩栩如生。

我所知道的冯玉祥 内容简介

冯玉祥(1882—1948),中国近代军事家。他从第十六混成旅起家,经过十余年经营,逐步形成了雄踞我国北方的军事集团,尔后走上了从旧式军阀到爱国将领的蜕变之路。他治军有方,又爱兵如子;身居高位,仍葆平民本色。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奔走呼告,为求抗战胜利而殚精竭虑。冯玉祥从士兵到将军的人生历程、护国爱民的毕生追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如何在黑暗中艰难求索、救亡图存。 本书收集了冯玉祥部下、旧交、亲属等人撰写的回忆性文章,以弥足珍贵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从政治逸事、军队建设、日常生活等角度,再现了冯玉祥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

我所知道的冯玉祥 目录

**章 布衣将军戎马一生
平民将军的一生
冯玉祥麾下十一年
我所知道的冯玉祥
西北军见闻
西北军十年
冯玉祥逸闻
亲见冯将军

第二章 恩威并施以教治军
爱军如命,爱兵如子
多管齐下,从严治军
官兵一致,不忘初心
多方考察,审慎用人
恩威并施的带兵艺术

第三章 辗转奔波不忘忧国
在开封除旧布新
在晓庄创办教育
在河南大兴建设
游胶东视察海防
游临汝考察国防
在重庆针砭时弊
在威远发起献金
在江津募捐抗日
……

第四章 长者情怀永葆本色

展开全部

我所知道的冯玉祥 节选

  金蝉脱壳 冯玉祥就任陕西督军后,由于陕西本来就不富庶,加上陕南道被军阀吴新田割据着,陕北道被军阀井岳秀割据着,只剩下关中道,还被省长刘镇华和大小土著军阀分片霸占,冯手里只掌握了七个县,不要说养活全省许许多多的军队,就连他自己的第十一师的粮饷也难以维持。适值直奉战争即将爆发,冯主动请求辞去陕西督军职,愿赴前线杀敌。直系首领曹锟、吴佩孚允如所请,战后以河南督军位置相酬。河南远比陕西富庶,又无别的军队需求粮饷,于是冯乘机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开封兵工厂昼夜加班,赶制武器弹药。除了原有的第十一师外,不到半年时间,就增加了六个新兵团,名义上编为河南地方保安部队。这就犯了吴佩孚的大忌。吴看到冯野心勃勃,其志不小,为免养虎为患计,就免去了冯的河南督军职,调任一个空头衔陆军检阅使。所遗河南督军缺,由吴佩孚的嫡系亲信第二十四师师长张福来接任,并命令冯只许带走第十一师,而不许带走编为河南地方保安部队的六个新兵团。吴佩孚还密令张福来严阵以待,如果冯要带走六个新兵团,即以武力截留。当时吴佩孚位尊势大,冯只好忍气听命,离豫赴京。但是,关于六个新兵团的去留问题,吴佩孚却被冯玩了一个“金蝉脱壳”的把戏愚弄了。冯令六个新兵团打着第十一师的旗号,由二十一旅旅长李鸣钟率领,先行开拔,由开封经郑州,火车一列接着一列地向北京开去。张福来见是第十一师的部队,当然放行,不能截留,并且还对李鸣钟旅长以礼迎送。六个新兵团过完,真正久经战阵的老兵第十一师,由老将二十二旅旅长张之江率领着开来了。张福来打听清楚之后,始知这是真正的第十一师,才知道先头开过去的是冒充第十一师的六个新兵团。这个真正的第十一师,其战斗力之强,张福来深知不是第二十四师所能解决得了的,所以他没敢动手,只好放行。后来吴佩孚跺着脚把张福来大骂了一通。 吴佩孚把冯部调到京城附近,因没有地盘,当然就没有粮饷来源,以为不要多久,就会使冯部匮乏崩散。可是,冯到了北京之后,却大受当时的大总统黎元洪的欢迎。原来黎元洪手里没有武力,不过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傀儡大总统,冯带着四五万人马来到他的跟前,他如能抓到手里,就是一笔很大的政治资本。于是,他马上把冯的那六个新兵团编为正式的中央陆军,给以第七、第八、第二十五等三个混成旅的番号,同冯兼任师长的第十一师统受陆军检阅使的直接节制指挥,并给以每月可以收入一二十万银圆的北京崇文税关,作为军饷基本来源。就这样,冯得到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安定环境,专心致志地把部队整训了三年。这三年,成了冯训练部队的黄金时代,为后来西北军的大事扩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南京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冯赴南京就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职,蒋介石和行政院院长谭延闿、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司法院院长居正、考试院院长戴传贤、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以及张群、何应钦、吴铁城等设宴为之洗尘。筵席非常丰盛名贵,山珍海味无奇不有,中外名酒罗列俱全。宴会刚一开始,冯张嘴大哭地说:“豫、陕、甘三省(包括青海、宁夏)的军民,连草根树皮都吃不上,今天这样的酒菜饭食,我实在没法下咽。”接着他说了一声“谢谢”,起身而去。蒋介石一伙东道主想不到遭此一场奚落,个个气得发昏,于是大骂冯是矫揉造作,不近人情。 冯在行政院大厦内办公,中午下班时别人都回宿舍吃饭去了,唯独冯把饭菜用饭盒提到办公室,就在办公桌上吃午饭。有一天,中午下班时,院长谭延闿走得晚一些,冯要吃午饭了,就请谭延闿一起吃。谭延闿一看,主食是棒子面窝窝头,副食是白菜豆腐和疙瘩头咸菜,他就说:“您请吧!”冯说:“我这种饭菜,恐怕您还没吃过吧?在行政院大厦的办公室里,恐怕从来也没见过这样的饭菜吧?”据说,谭延闿这位大官僚是*讲究吃喝的人,经常是鸡鱼肉蛋不离嘴,隔不了几天,就要吃一顿60两银子一盆的燕窝或鱼翅,这就难怪他咽不下棒子面窝窝头和白菜豆腐疙瘩头了。谭延闿的厨师曹某,据说是全国*有名的厨师。可是,谭延闿终于死在这位曹厨师的手里了,传说是蒋介石用重金收买了曹厨师,把毒药下到食物内给毒死的。 1928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讨论各级官员的薪俸问题。有人提议,现任官员和中央委员每人月薪应为银洋800元。恰好那天轮值的执行主席是冯,提议者发言后,冯就以执行主席的身份说话了。他说:“现在是战乱之后,民穷财尽,特别是豫、陕、甘一带,连年旱涝成灾,颗粒不收,老百姓连草根树皮都吃光了,我们居上位者拿那么多的钱,不顾人民的死活,于心何忍?!”冯的话音一落,那位提议者和一些附议者纷纷开腔了,他们说:“我们从广州出师北伐的时候,也曾光着脚板,穿着草鞋,茹苦含辛地什么罪都受过,什么苦都吃过,今天革命成功了,我们应该享受享受了,月薪800元并不算高。”但是,不管他们怎么说,冯一味推托,就是不予表决,这一天过去了。第二天,别人当了执行主席,提议月薪800元的人更多了,执行主席很快地付诸表决,除冯和极少数几位委员反对外,绝大部分委员都是举手、鼓掌通过。冯气得顿足并立即退出会场,不再出席会议。 冯在南京时,南京市市长是刘纪文。刘是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时期的军需处长,是蒋手下*红的一个人。他当上了南京市市长之后,炙手可热,骄奢淫逸,贪赃枉法,无恶不作,市民有冤无处诉,有理无处申。冯到南京后,市民向他投告者,目不暇接。当刘纪文和中央大学校花许淑珍结婚时,趋炎附势、乘机钻营者,纷纷馈送金银珍宝,作为贺礼。冯也不免俗,给刘纪文送了一个颇为精致的小匣子。刘纪文打开匣子看是什么贵重礼物,不看犹可,一看登时吓得面无血色,浑身打战。原来满匣子里面装的全是南京市民控告刘纪文种种罪行的状子。

我所知道的冯玉祥 作者简介

张宣武(1907—1984),原名张明霖,生于1907年11月,河南泌阳人。1919年考入开封留欧美预备学校,1922年参加西北军,跟随冯玉祥转战南北,后来毕业于西北军军官教导团、陆军大学将官班,官至国民革命军中将军长。1950年7月进入华东军政大学学习,1984年4月当选民革山东省委员会主任委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