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战略.法.战术:制胜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战略.法.战术:制胜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作者:段军齐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544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51.6(2.9折) 定价  ¥1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战略.法.战术:制胜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656266
  • 条形码:9787516656266 ; 978-7-5166-5626-6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战略.法.战术:制胜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本书特色

笔者专注操盘解决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十余年,从专业技术流思维方式与处理模式开始及至逐渐谙熟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脾性,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提升、创新,*终形成了系统性的实战方法论体系。

战略.法.战术:制胜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内容简介

本书以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认知及解决过程为脉络,完全站在实务经验角度,深彻地认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本质特征,多方面剖析实务中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战略、法、战术思想体系,创立了系统性的实战方法论体系。针对全局战略高度掌控、充分运用法律手段、部署合理务实的战术体系、智谋运用、战略战术调整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多面、深入、务实的系统论述。始终突出传统专业技术流思维方式与处理模式无法解决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基本论点,结合此类案件本质特征与解决的实际需求,将全局战略掌控、战术运筹、法律运用进行系统性的统筹,形成卓有成效的实战方法论,为实务解决提供**手实战经验支持。

战略.法.战术:制胜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目录


**章俯察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1

**节 名副其实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3

一、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传统理解 3

二、从全局战略高度认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5

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本质特征 7

第二节 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成因及现状 13

一、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成因 13

二、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实务解决领域的现状 17

第三节 胶着迁延的窘境 24

一、胶着迁延的百慕大 24

二、胶着迁延状态的根源 25

三、胶着迁延状态的影响 27

第四节 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操盘人 33

一、歧路亡羊与正道坦途 33

二、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操盘人的基本素养 35

第五节 徒法不足以自成 39

一、主角之困 40

二、擂台赛与战争的联想 47

三、实务解决领域之亟需 51

第二章 战略、法、战术思想体系 54

**节 概述 56

一、战略、法、战术思想体系的基本内涵 56

二、战略、法、战术思想体系的基本架构 57

第二节 战略、法、战术的关系辩证 60

一、战略、法、战术的特性 60

二、战略、法、战术高度统一,形成系统性的实战方法论 65

第三节 战略、法、战术思想体系的实战威力 67

一、生死攸关的抉择 67

二、卓有成效的实战解决体系 70

三、核武器般的战略价值 73

第三章??战略预备阶段 78

**节 战略准备 78

一、平流缓进,不疾不徐,事缓则圆 78

二、全局分析,紧抓主要矛盾与关键问题 81

三、知己知彼 85

第二节 制订总战略规划 89

一、总战略规划的基本含义 89

二、总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90

三、制订总战略规划的总体原则 92

四、关于制定总体战略规划的若干重要事项 99

第三节 部署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纵深化的战术体系 100

一、概 述 100

二、部署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纵深化的战术体系的实务意义 102

三、部署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纵深化的战术体系的实践指引 106

第四节 沙盘推演 111

一、沙盘推演的基本含义 111

二、沙盘推演的实务意义 111

三、沙盘推演的重点内容 116

四、沙盘推演与运作实践的衔接 117

第四章 避其锋芒,废掉对方正面防线121

**节 绕开正面防线的思维方式与处世哲学 122

一、正面防线与思维定式 122

二、绕开正面防线的智谋 123

三、对方正面防线面前的山重水复 124

四、绕开对方正面防线的柳暗花明 126

第二节 对方正面防线的属性 129

一、蓄谋已久的请君入瓮 129

二、全盘统筹的固若金汤 130

三、自以为是的料敌如神 131

四、战略重心的公然暴露 133

五、虹吸效应下侧翼与后方的空虚 134

六、强弩之末的疲软 135

第三节 是否直接突破正面防线是致命问题 136

一、直接突破正面防线,结局注定是惨败或惨胜 137

二、绕开正面防线,完全掌控战略优势 140

第四节 基于智慧、谋略与经验的抉择 144

一、历史启发 144

二、源于智慧的指引 146

三、基于谋略的筹算 147

四、实战经验的提示 150

第五节 绕开对方正面防线的实务指引 151

一、准确掌握对方战略部署重心 152

二、洞穿对方的侧翼与后方 153

三、情报工作是决定因素 153

四、极富针对性的战术体系 154

五、两条战线同时推进 155

第五章 战略大迂回,侧翼与后方包抄合围 157

**节 概 述 158

第二节 战略大迂回,侧翼与后方包抄合围大战术的适用条件 161

一、具备迂回开辟合围据点的可能性 161

二、兵贵神速 162

三、战略企图的隐蔽性 163

四、大迂回战术具有系统性 164

五、对方侧翼与后方薄弱环节的致命性 164

六、精准的战略判断力 166

七、成本预算充足 167

第三节 战略大迂回,侧翼与后方包抄合围大战术的实务操作指引 168

一、确定方向和目标 168

二、敌情侦察 170

三、部署侧翼与后方包抄战术体系 174

四、有条不紊地运筹侧翼与后方战术体系 176

五、合 围 178

六、巩固战略优势 180

第六章 形成稳固的战略攻防体系183

**节 概 述 183

第二节 稳固的战略攻防体系的实战案例参考 184

第三节 两条战线的精准定位 190

一、正面防线战线的定位 190

二、侧翼与后方战线的定位 196

第四节 攻守兼备 202

一、克服惯性,争取主动 202

二、攻防本为一体两面 205

第五节 逐步形成稳固的战略攻防体系 208

一、稳固的战略攻防体系的形成条件 208

二、稳固的战略攻防体系的实务意义 212

第七章 常用战术及实战应用215

**节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大战术运作 219

一、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大战术运作的基本含义 219

二、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大战术运作的实战案例参考 220

三、准确把握双方的实与虚 222

四、实则虚之,务必隐蔽、保密、周全、忍耐 226

五、虚则实之,讲究声势、投入、全真、保密 228

六、虚战与实战的配合 229

第二节 声东击西大战术运作 232

一、声东击西大战术运作的基本含义 232

二、声东击西大战术运作的实战案例参考 233

三、声东击西大战术的适用条件 236

四、声东击西大战术与战略大迂回、侧翼与后方包抄合围大战术相类 239

五、正中对方预判,诱使其聚焦东线 240

六、战略隐蔽,待机闪电突袭 242

第三节 围魏自救大战术运作 245

一、超出法律程序射程范围的角色与战场 245

二、围魏自救大战术运作的基本内涵 248

三、围魏自救大战术运作的实战案例参考 252

四、围魏自救大战术的运筹要点 260

五、围魏自救大战术运作的实务指引 272

第四节 直入虎穴,毕其功于一役大战术运作 279

一、无解危局及根源 279

二、破解危亡局势的谋略 281

三、直入虎穴,毕其功于一役大战术运作的实战案例参考 282

四、直入虎穴,毕其功于一役大战术的适用条件 290

五、直入虎穴,毕其功于一役大战术运作的实务指引 296

第五节 运动战中伺机围歼大战术运作 305

一、运动战中伺机围歼大战术的适用情形 305

二、运动战中伺机围歼大战术运作的特定含义 306

三、运动战中伺机围歼大战术运作的实战案例参考 309

四、运动战中伺机围歼大战术的战略意义 317

五、运动战中伺机围歼大战术的适用条件 322

六、运动战中伺机围歼大战术运作的实务指引 327

第六节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大战术运作 337

一、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大战术运作的基本含义、适用情形及重要性 337

二、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大战术运作的实战案例参考 339

三、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大战术的适用条件 351

四、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大战术运作的要点 361

第七节 围城必阙大战术运作 375

一、围城必阙大战术运作的基本内涵 375

二、围城必阙大战术运作的实战案例参考 376

三、围城必阙大战术的适用要点 381

四、围城必阙大战术的运作筹算 387

五、围城必阙是一种顶级思维方式与智慧 392

第八节 分化瓦解,弱敌阵营 394

一、概 述 394

二、对方阵营的负面影响 395

三、洞穿对方阵营的内部结构 400

四、利益与责任挪移法,是分化瓦解对方阵营的王道 403

第八章 审时度势,全局统筹407

**节 审时度势,调整战略与战术 408

一、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中的时与势 408

二、恰到好处的战略调适 413

三、顺应时势的战术调整 417

第二节 目标统筹,高瞻远瞩 425

一、持久战思想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425

二、全局计,无谓一城一池得失 443

三、必要的战略撤退 450

四、积小胜,成大胜 458

第九章 平衡或倾覆477

**节 实力为王 478

一、实力决定一切 478

二、凭实力划定边界 480

三、实力是和解的底气 482

四、凭实力免除后顾之忧 484

第二节 树立更务实的胜败观 486

一、两种不同的胜败观 486

二、非胜即败的观念,断不可取 491

三、胜利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中的真正内涵 493

第三节 讼争中的外交与谈判 498

一、讼争中外交与谈判的基本内涵 498

二、讼争中外交与谈判的战略意义 499

三、关于讼争中外交与谈判的实战提示 500

第四节 平衡与倾覆 515

一、结局无非是平衡或倾覆 515

二、平衡结局之设想 516

三、倾覆结局之设想 517

第五节 全局战略高度的抉择 518

一、理性看待总体战略目标与现实可支配法律权益 518

二、平衡结局的利与弊 520

三、倾覆结局的利与弊 521

四、力求平衡,不畏倾覆 523

后记 525


展开全部

战略.法.战术:制胜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节选

**章俯察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实务界经常提及之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是否名副其实,必须运用饱富的实战经验予以厘清。表象的重大、疑难、复杂,导致众多徒有大标的的案件被误解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这种误解对于律师等法律实务人士来说,*大的隐患就是在实战演习或局地战斗中轻松驾驭并大获全胜的泡沫经验,会误导我们对于战争的残酷性、艰巨性、复杂性缺乏正确认识,滋生严重的轻敌麻痹思想,在真正决定国运的战争中不堪一击。 实务解决过程中,人们习惯将标的较大且长期无法彻底解决的案件称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仅从表象看,这种定义方法似无不妥,但忽略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本质,有从显而易见的表征进行判断之嫌,比如具备争议标的较大、专业疑难复杂、久拖未决等要素,即被定义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即使被定义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处理方式与单纯诉讼案件也毫无二致,除了案情分析、调查取证、诉讼方略、庭审技战术准备、执行预筹等工作更深入细致外,基本没有建树性的解决方案。有些当事人甚至连对方的战略意图都未曾研究,便随着法律程序的推进按部就班地应对。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实务解决领域,客观地考量传统专业技术流思维方式与处理模式的解决成效,可谓只触及皮毛,根本无法深入实质。此类案件讼争事务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千头万绪、变幻莫测,形成头绪复杂的无解之局,若不能坚持正确的战略方向与路线,极易偏离战略目标而误入歧途,围困于为斗争而斗争的怪圈,*终深陷悬停僵死与泥泞困厄的危亡境地。 传统专业技术流思维方式与处理模式,是众多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未得到全面、深入、彻底解决的原罪。未掌握事物本质,便以缘木求鱼的方式去倾力解决,结果自然是南辕北辙。绝大多数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正是在对其本质特征缺乏正确认识的情况下,被视为单纯诉讼案件进行专业技术层面的处理,*终有可能在主体诉讼中得到胜诉判决,但对方往往经过神机鬼械的谋划设计,将双方核心诉求所依据的基础事实或法律关系移调至法律程序射程范围之外,导致法律判决权利根本无法转化为现实可支配法律权益,*终无法实现终极诉求,案件实质上已经悬停僵死。 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中,基于关乎生死存亡的重大利益纷争,双方不惜投入全部力量与资源,广泛发展颇具能量的同盟者,形成强大的利益共同体联盟,计出万全、策无遗算地谋划克敌制胜的方案,其中多数超出了法律程序的射程范围。若思想认识欠缺,战略战术准备不足,讼争开局便会处于完全劣势,只能跟随对方设定的程序与节奏,亦步亦趋地被动应战。被动方在应战的同时,亦采取钉铆相称的方式进行反击,双方极易陷入拉锯回合缠斗的泥潭,即使案件已经悬停僵死,双方的缠斗却旷日持久。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中的疑难与复杂,人为谋划设计的成分居多,只有重大利益是在法律关系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就此类案件本质而言,不仅是法律专业技术问题,更是人性、利益、谋略、实力等错综交织的复杂问题。要全面、深入、彻底地解决此类案件,必须在法律专业技术范畴之外谋求更多的解决之道。传统意义上争议标的较大的案件,其疑难与复杂是在法律关系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与人为谋划设计无关,本质上属于法律专业技术问题,均可在法律诉讼程序中得到有效解决。 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一般发生于实力不俗的主体之间,近年来逐年增多,但解决状况并不理想。有些业界翘楚或成功人士,一旦遭遇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动辄迁延数年乃至二十余年困厄其中,无法全身心地营务正业。全方位、高强度的消耗导致当事人精疲力竭、弹尽粮绝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案件纠缠而一蹶不振,溺毙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汪洋大海者也不胜枚举。这种现状给社会发展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已经成为法律实务界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深彻地认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实战解决体系,是法律实务专业人士的当务之急。 **节 名副其实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是法律实务界的高频措辞。每个当事人都认为自己的案件十分重大、疑难、复杂,这是*朴素直观的见解,与此处所探讨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不存在直接关系。此处要辨明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概念,相对于法律实务领域的解决需求而言。只有具备特定条件的案件,才能定义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此类案件解决过程中,不但需要处理好法律专业技术层面的事务,更需要在法律专业技术范畴之外寻求突破。因此,正确认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本质特征,对于实务解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即使具备饱富的实务经验,也要防止思维定式与行为惯性扼杀思考创新,在每个新案件中,都要放空一切成见,予以全新考量。常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未必能够深彻掌握其真实内涵,若只是在专业技术层面进行浅表耕作,即便历经弥久,也未必能够触及实质。要深彻把握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本质,不仅是专业经验与从业年限问题,必须具备正确的认知方法论。从实务解决效果的角度分析,自始认识错误是案件深陷悬停僵死境地的*大原罪。为了深彻认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有必要从传统理解与全局战略高度理解的两个角度进行对比辨析,以便准确把握此类案件的本质,在实务中将其与普通案件进行明确区分。 一、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传统理解 在传统理解中,只要案件具备争议标的较大、专业疑难复杂、久拖未决等要素的其中之一,便被定义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这种认知完全出于表象判断,并未触及本质,有失主观片面。争议标的较大固然是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特征,但并非所有争议标的较大的案件都是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只要在法律诉讼程序射程范围之内进行专业技术处理就能解决的案件,便不应归入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序列。一个普通借款纠纷案件,无论争议标的多大,只要没有人为谋划设计等复杂因素交织其中,仅通过正常诉讼判决与强制执行就能彻底解决,便没有必要归类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同行业竞争主体之间为争夺市场份额发动重大诉讼,索赔数额动辄逾亿元,争议标的不可谓不大,但究其本质,更应归属市场营销范畴的问题,是否属于真正的诉讼案件都值得商榷,显然不宜作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予以探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重大性,不仅表现为争议标的巨大,更重要的是该重大利益关系到双方的生死存亡,讼争双方为争夺该重大利益,在各个领域与维度展开全方位的对抗与较量,*终形成极端疑难复杂的局面。 案件的疑难性,应当作专业技术层面与全局战略层面的区分,以便更准确地把握不同案件的本质特征。在传统理解中,案件的疑难性主要聚焦于专业技术层面,对于全局战略层面的疑难,全然忽视的现象比较常见。全局战略层面的疑难,是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区别于普通案件的*显著特征,往往表现为一方蓄谋已久,钜细靡遗地进行谋划设计,将双方核心讼争所依据的基础事实或法律关系移调至法律程序射程范围之外,导致另一方根本无法通过正常法律诉讼程序实现诉求,案件的复杂性完全超越了专业技术层面,上升到全局战略级别的极端疑难。在此情况下,传统专业技术手段根本无能为力,必须以更高级别的实战方法论体系进行解决。全局战略层面的疑难,是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致命高地,太多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深陷悬停僵死与泥泞困厄,均与对全局战略层面的疑难严重缺乏认识有极大关系。而专业技术层面的疑难,即使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也未必能够导致案件陷入悬停僵死的境地。因为法律体系是闭环,再疑难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终都会因*权威机关的裁决而一锤定音。因而,专业技术层面的疑难,不应成为律师等法律实务专业人士的障碍,不宜将专业技术层面的疑难作为升格案件疑难复杂级别的依据。在经验饱富的律师视角下,基本不存在专业技术层面的疑难案件。即使存在此类情况,完全可以通过百倍努力研精钩深,*终彻底解决专业技术难题,决不会将专业技术难题当作案件的主要矛盾与核心问题。案件在基础事实、证据、法律适用方面存在疑难,均可通过精挖细掘的调研摸底与要素收集,以完善基础事实与证据体系、精研法律法规及案例、有策略地运用证据规则等途径来解决,这些应当属于律师的基本功。若以此将案件提升至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难度级别,难免混淆主要矛盾、核心问题与次要矛盾、外围问题,使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主要矛盾与核心问题得不到应有重视,导致案件始终停留在绵延不绝的治标层面消耗,丧失彻底解决的机会。实务中,悬停僵死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不胜枚举,正是这种错误认知直接引致的结果。因此,必须正确认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疑难性,超越传统理解中专业技术层面的疑难,从全局战略层面审视案件的疑难性,紧抓主要矛盾与核心问题,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战略方向与路线。 传统理解中,案件的复杂性往往表现为事务头绪众多、解决周期漫长、参与主体众多等,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复杂性的表征颇为相似,但两者的本质大不相同。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复杂性,*本质的特征是人为谋划设计而形成。一方当事人为了达成既定的利益目标,往往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力量、资源,对双方讼争程序与节奏进行全方位的谋划设计,形成正常程序与手段无法解决的极端复杂。若按照传统专业技术流思维方式与处理模式予以处理,只能勉强解决表面问题,根本无法触及实质,会逐步深陷更为复杂的讼争程序。解决周期漫长,非因法律诉讼程序本身的延期,主要因为当事人为达成既定利益目标并全面压制对方,催生出无比坚定的讼争意志,进而处心积虑地发动极限化的讼争程序。参与主体众多,是因为追逐重大利益而形成利益共同体联盟,并非法律程序要求必须参加诉讼的主体众多。在某些传统单纯诉讼案件中,基于基础事实以及特殊法律关系,诉讼参与主体较多,往往也表现出极大的复杂性,但本质上是法律规定必须参加诉讼的主体众多,并非因为追逐利益而或明或暗地参与其中。比如,在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中,基于发包转包等基础事实以及法律规定,诉讼参加主体往往较多,讼争事务可谓千头万绪,审理周期相对比较漫长,也表现出极大程度的复杂性,但均是因为法律明确规定而产生,本质上属于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与人为谋划设计形成的复杂性有天壤之别。因此,传统理解中,案件的复杂性具有自然形成与法律设定的本质特征,而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复杂性,具有人为谋划设计的本质特征。自然形成与法律设定而形成的复杂性,能够通过正常法律诉讼程序解决,而人为谋划设计而形成的复杂性,正常的法律诉讼程序往往无能为力,必须从全局战略高度进行把握,以行之有效的实战方法论体系予以通盘解决。

战略.法.战术:制胜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作者简介

段军齐,男,汉族,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实务领域资深律师,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段军齐律师长期专注操盘解决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擅长从全局战略高度与多方位战术维度对案件进行系统性掌控,积累了饱富的实战经验,创立了战略、法、战术思想体系,并形成以该思想体系为圭臬的实战方法论。 段军齐律师团队充分发挥战略、法、战术思想体系的实战威力,近十五年成功操盘解决百余宗标的逾亿元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从个案成效与社会效果角度考量,战略、法、战术思想体系都实至名归。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