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每个人的经济学

每个人的经济学

作者:郭凯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1-03-01
开本: 32开 页数: 271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21.3(3.8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每个人的经济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647047
  • 条形码:9787559647047 ; 978-7-5596-4704-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每个人的经济学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知名学者刘瑜直呼:“郭凯是我zui喜爱的经济学作者。”知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推荐、知名经济学家姚洋做序推荐。
★讲经济学不难
用小故事讲透经济学大道理,难!
没有数学公式,全是故事,难上加难! ★8大关键议题(收入分配、税收、房地产、汇率、货币政策、经济政策、发展模式、从世界看中国)+50个趣味故事+北大、哈佛、IMF、央行经历=中国经济深度解析 ★本书虚构了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王二”
他一会儿是佃农,一会儿是进城的打工仔,一会儿摇身一变成了写字楼里的小白领……
总之,他是中国普罗大众中的一员
从王二是卖粮还是存粮的故事里,可以弄明白人民币升值会让我们的财富增加还是缩水
从王二分粥的故事,可以了解社会资源该如何分配
从王二做包子的故事里,可以知晓影响你我的五险一金的负担是否合理
从王二兑酒的故事里,可以读懂很多经济学家都解释不清楚的汇率机制……
小到超市购物,大到买房置业
50个小故事讲透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读懂王二,就读懂了经济学,读懂了中国

每个人的经济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用有趣故事讲透深奥经济学原理的书。不同于一般经济学书籍动辄使用复杂的数据和深奥的公式, 作者郭凯虚构了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王二”, 他一会儿是佃农, 一会儿是进城的打工仔, 一会儿又摇身一变成了小企业老板或写字楼里的小白领……王二买火车票, 卖粮, 买地, 盖房子, 装修, 记账, 打工, 开公司, 上五险一金, 去香港打酱油……总之, 他是中国普通大众中的一员, 透过王二时而平淡、时而光怪陆离的故事, 作者把中国重大的经济问题信手拈来, 把本来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读者。

每个人的经济学 目录

推荐序

第 1 章 如何看待收入分配不均

第 2 章 该不该对月饼征税

第 3 章 房地产那些事

第 4 章 是否给汇率松松绑

第 5 章 货币政策的难题

第 6 章 经济政策的误解和真相

第 7 章 发展模式之争

第 8 章 在世界的舞台上

后记


展开全部

每个人的经济学 节选

**章 如何看待收入分配不均 导言 收入分配问题,也许是当下中国面临的*重大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收入分配的不均,正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体现其在人群中产生的张力。 比如说,过去每到春运时节,火车票价该不该涨就成了一个话题,因为春运要乘火车回家的人多,春运期间的火车票一票难求。现在虽然也许春运的火车票不再那么紧张了,但类似的问题还是处处存在的,比如说在一些大城市机动车的车牌是不是应该价高者得?医疗资源是不是应该价高者得?优质教育资源呢?总而言之,只要存在供不应求,是否应该涨价就是一个问题。对于任何一个了解经济学的人而言,供需产生矛盾的时候通过价格来调节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春运期间,要回家的人多,火车运力少,要平衡这种缺口,选择车票涨价似乎是很自然的。这也是不少经济学家——很多是非常有名而且充满了善意——所支持的方式。《王二施粥和春节火车票(稀缺资源)的分配》就问了一个问题:如果僧多粥少,而且所有的人都在挨饿,是不是出价*高的人吃饱肚子、出不起钱的人继续挨饿就是合理的?虽然,这样来做类比很自然地会让人觉得我更倾向于不提火车票价,我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没有那么“民粹”(对了,民粹也是我极力反对的)。我只是在善意地提醒:不是简单地用价格把供需弄平衡就完事了,座位分配给谁同样重要。 《富人吃肉和收入分配不均》则在一个更大的层面上扩展了供需不平衡的事情。贫富差距不是简单的“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也不是简单的“富人锦衣玉食,穷人饥寒交迫”,大家不相往来就是了。一些人甚至觉得,如果中国人能不“仇富”,事情就简单了。“仇富”确实没必要,这点我下面还要谈,但是贫富差距的一个结果就是,富人会挤出穷人,不是用刀用枪,不是横行霸道,而是通过*简单的市场机制:价格。请不要误解,我完全没有反市场或者反对用价格分配资源的倾向,我只是在说,贫富差距正在用各种方式形成张力,其中就体现在价格上。这件事情的危害在于,当人们对这些张力无法容忍的时候,他们就会去反对他们*直接能看到的东西:价格。这样可能会造成很多改革的倒退。我在《一碗水端平和收入分配差距难题》里就说了一个很具体的担心:我们的不少收入分配差距不是因为市场经济的结果,而恰恰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市场经济。比如说,文章里提到,我们的利率是管制的,汇率也是。这些看起来对所有人都一样的政策,在无形中其实偏袒了一部分人,同时让另外一部分人受损。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不应该是加大政府的角色,人为地去再分配,而应该是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在这里就是利率和汇率的改革。 《王二的财路和收入不平等的治理》试图消除一种过于简单的看法:中国的贫富差距拉大都是贪官、奸商和官商勾结导致的,收入差距拉大本身一定就是坏事。这种简单的看法作为茶余饭后的牢骚话可能无所谓,但如果演化成“仇富”和反对市场,那可能就有害了。一个成功的社会必须有成功的人,必须给成功的人应得的回报。 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中,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不那么成功,这样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自然的。但是,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又不是那么彻底,所以才有了贪官、奸商和官商勾结这些事情。这也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这种拉大是不应该发生的。这篇文章想要更加强调的一点是,这两种力量可能发生在同一批人身上。换句话说,中国的成功者或者富人,其财富里可能既有其应得的部分,也有其不应得的部分。因此,简单的“仇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强力的再分配不是,去区分好人、坏人也不是,因为黑白分明的好人和坏人很少。应该消除的是不合理致富的土壤和环境,而不是富人或者收入分配差距。 《王二的水井和中国的油价》看起来讲的是油价,但和收入分配是密切相关的。社会上对油价上涨存在普遍的反感,认为这是压榨老百姓,把钱转移给已经很有钱的石油公司,因为很多人看到的只是石油公司的巨额利润。其实,石油公司的利润中是有不同部分和来源的,这些利润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不合理,不能混为一谈。这篇文章想要说的是,你不能把合理的利润给挤掉,而是应该保留合理的利润。成品油价随着原油价格上涨和下调,恰恰是属于合理的部分。而且,更高的油价还有利于环保。仅仅是看到石油公司利润高而反对油价上涨,虽然也许能起到减少利润的效果,但这种做法本身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源,而且还会让正确的改革发生倒退。 王二施粥和春节火车票
(稀缺资源)的分配 某地发洪水了,道路被阻断,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不久,就有不少人断炊了。王二是个开粮店的,所以手里有点粮。王二决定开始施粥行善,解决灾民一时的困难。王二面临的问题很现实也很严峻:有1000个人需要吃饭,但是王二只有100个人的粮食。 王二为此事感到很苦恼,100个人的粮食分给1000个人,给谁还是不给谁?王二的儿子学过一点入门的经济学,觉得此事很容易。他说:“爸,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好的方式是,你不应该施粥,而是应该卖粥,卖给出价*高的那100个人。这样事情不就简单了?大家也不用排队,也不用打架,你也不用担心分给谁不分给谁,看不见的手都替你搞定了,人家亚当·斯密几百年前就把这件事情想通了。你看,还是学点经济学有用吧?” 王二觉得此事不妥,说:“你这不是让我去赚黑心钱吗?而且,这样一来,*后粥不都让那些家里富裕的买去了,穷人不就只能挨饿?” 儿子的回答很简单:“爸,你怎么就想不明白?你不卖高价,人拿去了之后,照样能转手高价卖出去,*后还不是一样?这就叫黄牛。再说,你卖粥的价格公开透明,又没有公开歧视穷人。穷人要是真饿了,一样也会愿意出高价;不出高价,说明人还没有饿到非吃不可的地步。你不用觉得有什么不安的。” 王二还是觉得不妥,说:“我还是先来先得,免费施粥吧。这样,我觉得更公平一点。” 王二的儿子立刻说:“爸,这一点也不公平!凭什么先来的就是*需要喝粥的?先来的都是那些时间*不值钱的。而且,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很多人都要排上一晚的队,这不是浪费时间吗?*后,你还是不能阻止人拿到粥之后再转手卖掉,*后粥不是还会落在愿意出高价的人手里?你想违背经济规律,*后解决不了问题,还增加了麻烦。” 王二说:“麻烦就麻烦吧。我觉得先来先得更合理,你别多说了。” 过去每年到了春运时节,火车票该不该涨价就成了一个热门问题。这其实是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不仅限于火车票,更适用于所有的稀缺资源应该不应该涨价,比如说医疗和教育。需要看明白的是,火车票价问题实际上是有限的火车运力如何在人群中分配的问题。有1000个人想坐火车回家,铁路系统只能提供800个座位,谁上车谁不上车就成了一个头疼的问题。事实上,给定供不应求这个基本的矛盾,火车票的分配是不存在“完美”的解决方案的,因为无论怎么解决,*后都会有200个人不能坐火车回家。任何觉得自己有绝妙方案解决车票问题的人恐怕都得虚心承认,其实不存在绝妙的方案。 面对供不应求的情况,*经典的解决方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正确的解决方案,就是提价。物以稀为贵,火车票稀,所以贵,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所以,那些主张提价的建议是完全有其合理的一面的。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的是,火车票提价是有分配后果的。这里面有两层不同含义的分配后果。如果整个人群的收入都是完全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只是他们坐火车回家过年的意愿,那通过提价,可以有效地让那些*想坐火车的人*终买到票,这样的分配后果恐怕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的人群收入不完全一样:有些人很有钱,有些人一般有钱,有些人没什么钱。在我们很轻松地提出通过价格手段挤出200人的时候,我们必须意识到,这被挤出的200人不会是一个随机的群体。因此,**层次的分配含义是,通过提价,我们挤出的是不是恰恰是社会里的弱势群体?这就是王二所担心的,如果他让价高者得,会不会*后没粥吃的都是穷人? 还有就是,即便是那些可以*终买到票的人,提价之后,他们都必须付更多的钱才能回家。因此,提价的另一个分配含义就是,乘客要给铁路总公司交更多的钱。和王二一样,铁路总公司确实得回答是不是在赚黑心钱的问题。 因此,反对火车票提价的人也是有理由的,而且他们的理由没有在任何意义上比支持提价的人更弱。 有人会说,等等,反对提价的理由似乎适用于任何商品。难道说任何时候提价都得考虑分配后果?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如此。这也是通货膨胀是经济面临的一个大敌的原因之一。不是所有人都在通胀的时候受损,通胀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更大,所以通胀往往会有严重的政治后果。但应对通胀的办法当然不应该是限制提价,而是从根源上消除通胀,比如说收紧货币。
回到春运火车票的问题,春运火车票至少有四点使得它很特殊,使得它不同于一般的商品。 一是春运回家的需求是一种弹性很小的需求。虽然说春运是一种刚性需求恐怕过分了,刚性需求是指人们会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回家,但一般人大概都会同意,春节团聚对绝大多数中国人很重要,因此不会因为票贵一点就不回家。这意味着,如果通过提价来抑制客流,那价格必须提得很高才可能奏效,这就加剧了前面提到的分配问题。 二是春节回家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回家或者不回家。房子也是必需品,但房子贵了,你还可以选择买得小一点,住得远一点,而不是完全没有房子住。回家不一样,你不能选择回一半家,只能是回或者不回。因此,火车票提价和水价提价的后果是不一样的。水价提价的结果是所有人可能都会少用一点水,*后达到节水的目的。火车票提价的结果是硬硬地用价格挤出200人,而不是说1000个人每个人少坐20%,这还是加剧了前面的分配问题。 三是铁路的供给是不对价格敏感的,不论短期还是长期。正常的商品,如果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很快供给就会上来,然后把价格拉下去,因此价格的上涨是一个正确的价格信号,可以拉动供给。但是,铁路是个垄断部门,铁路运力的增长恐怕和价格没有关系,全是按照计划来的。 四是春运票价的水平并不直接影响经济效率。水价定低了,会造成水的浪费;电价定低了,会造成电的浪费;春运票价定低了,不会造成运力的浪费——没有人会因为火车票便宜就多坐几次火车的。
归根结底,春运票价的辩论不只是一个价格问题的辩论,更是一个分配问题的辩论。我在后文第三章《房地产的那些事儿》里花了很大的篇幅想要指出的一点也是,房价也有着类似的特征——不仅仅是价格问题,更是分配问题。 用非价格手段解决分配问题往往会有各种负面的影响,就像王二的儿子列出的那些理由一样,我本人在绝大多数时候也是反对这些做法的。照顾低收入群体的*好做法当然是想办法提高他们的收入,而不是压低菜价、水价和电价,还有火车票价。但是,给定我们的分配现实,给定我们还没有给低收入群体和民工群体发放火车票补贴,给定我们火车的运力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大的改善,给定政府确实还掌握着车票的定价权,火车票不提价或者少提价可以是一个折中方案。我喜欢这个结果吗?一点也不。提价会带来更好的结果吗?我觉得非常不一定。 不同的人对王二和王二儿子的看法可能有不同的认可程度,但是清楚一点很重要:他们看重的东西都不是可以轻易置之不理的。双方都应该尊重对方的观点。

每个人的经济学 作者简介

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专注于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问题的研究,专业方向为国际金融和中国经济,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专业背景过硬。他有多年在网络上写作经济学科普专栏的经历,善于用普通人听得懂的语言讲透高深的经济学逻辑。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