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哲学家的告白:论恶的问题:1671-1678:1671-1678

哲学家的告白:论恶的问题:1671-1678:1671-167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2-01
开本: 21cm 页数: 218页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9.3(8.5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哲学家的告白:论恶的问题:1671-1678:1671-1678 版权信息

哲学家的告白:论恶的问题:1671-1678:1671-1678 本书特色

本卷以对话的形式探讨了神的正义的问题,它可能谢雨1672年秋,或1672—1673年冬。 从《哲学家的告白》来看,莱布尼茨的目的是解决他写于1671年的《论上帝的全知全能与人的自由》中提出但大多数尚未得到解决的各式各样的神的正义的问题。

哲学家的告白:论恶的问题:1671-1678:1671-1678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千古绝伦的大智者”,莱布尼茨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无可替代,他不仅涉猎广泛,而且在各个领域都造诣极高。  《莱布尼茨著作书信集》聚焦莱布尼茨广义上的哲学思想,其内容不仅包括他的形而上学、认识论,还包括他的神学、物理学,乃至他的数学。我们希望通过该系列丛书的翻译出版来唤起学霁对那个人以及那个时代的研究兴趣。

哲学家的告白:论恶的问题:1671-1678:1671-1678 目录

序言
缩略词表
关于文本、翻译及引用方式的说明
引言
1.恶与神正论
2.《哲学家的告白》及相关文本
3.模态
4.罪的创造者
5.自由、个体化以及悲哀的被诅咒者
哲学家的告白——论恶的问题(1671-1678)
1.致马格纳斯·威德考普夫(1671年)
2.论上帝的全知全能与人的自由(1670-1671年?)
3.哲学家的告白(1672年秋,或1672-1673年冬?)
4.罪的创造者(1673年?)
5.关于自由问题对话斯泰诺(1677年12月7日)
6.中间知识(1677年11月)
7.论自由选择(在1678年夏季和1680-1681年冬季之间?)
8.论选择*好的事物的必然性(1677年?)
9.关于上帝知道一切可能的推证(1677年?)
注释
索引
展开全部

哲学家的告白:论恶的问题:1671-1678:1671-1678 节选

  《莱布尼茨著作书信集 哲学家的告白——论恶的问题1671-1678》: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这个原则可以通过动力因、质料因、形式因和目的因来理解。形式因是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如果某物为什么存在或为什么如此这般有理由的话,那么理由就在事物本身。它适用于质料因和动力因,所以任何从一开始就处于运动状态的事物总是以同样的方式持续下去,除非事物本身有了改变的理由,或另一个施动者有了改变的理由。它也适用于目的因,所以在两个事物中选择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必须有一个真实的或明显的理由。  除非为了达到目的,否则意志永远不会采取行动。而它的目的就是显在的善。意志总是被善的显象所打动。因此,除非以这种方式选择看上去善,否则不可能在两个事物之间做出选择。  为了某个理由而行动比毫无理由地行动更完满。  除非有一个理由,它一旦被设定了,我们就可以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将会出现的是如此这般而不是其对立面,否则不会有任何的行动。  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而其他人的观点错误,并且还对后者说自己祈求上帝改变他们,这不是谦虚的表现。如果说这就是谦虚,那么为什么还会责备其他人呢?  意愿是有层次的,因为我们对一个事物的意愿比对另一个事物的意愿强烈。对那些看起来更好的事物,我们的意愿更强烈。因此,两个事物越是相同,我们就越不太可能对一个事物的意愿比对另一个事物的意愿更强烈,而一旦达到了*大程度的相同,我们对它们也就不再有意愿了。对于这些问题,任何人都不会产生质疑或疑虑,除非他事先就已经知道它们将被用来反对他先人为主的成见。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有这样一个差异,它比任何给定的差异都要小,那么我们就会失去意愿,也就是说,没有意愿。  可以肯定的是,当我们选择明显看来*好的事物时,我们意愿是因为我们有知识,不过,我们的意愿是自由的。哪怕是上帝也一样,即使祂也以这样的方式去行动,也就是说,即使完全均衡的情况永远不会出现,袍的行动也是自由的。  如果所有可能的序列都同样完满,那么结果有可能是,即使在这样一个序列中,所有不虔诚的人都得到拯救,而所有虔诚的人都受到诅咒,它也将同样完满。  你回答说这是不可能的。  我问你为什么。  你说,因为这有悖于正义。  太精彩了——也就是说,因为这有悖于完满性。换言之,并不是所有的序列都同样完满。尽管这种情况本身是可能的,但却不可能实现,因为有悖于上帝的完满性,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所有观点*终都可以归结为我的观点。但是由于有些人似乎觉得自己应该有些不同的看法,所以他们受到了某种程度的逼迫,没有意识到他们其实诉诸于同样的东西。  相比于发现真理,发现奥古斯丁的观点要困难得多。奥古斯丁的书,詹森(Jansen)读了三遍,但有人却说,他误读了奥古斯丁。甚至还有人说他的眼睛得了白内障。  我的回答是,从此以后,我就再也不必自找麻烦地去读三遍奥古斯丁的书了,因为我可能自始至终都无法确定他的观点。  他说他引入了一个机械的上帝。  这是一种令人讨厌的、隐喻式的说法,不过,我们可以说得更确切一些。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帝就像时钟一样以有规律的方式活动,甚至比钟表的活动更有规律,因为钟表以有规律的方式活动的理由是上帝以有规律的方式运行,也就是说,上帝以*完满的方式运行。  他反对这一点,即如果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那么世界将会永恒,因为他认为上帝为什么没有早些把它创造出来是没有理由的。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