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双循环:中国经济新格局

双循环:中国经济新格局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42.3(7.3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双循环:中国经济新格局 版权信息

双循环:中国经济新格局 本书特色

1. 一本带你读懂中国经济的信心与底气。 2. 林毅夫、蔡昉、黄奇帆等知名经济学家联袂解读中国经济发展新战略 3. 研判宏观政策,把握时代脉搏,厘清经济发展路径。 4.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人民日报出版社联合出版,强强联手,读懂中国经济发展方向。

双循环:中国经济新格局 内容简介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靠前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如何理解双循环,双循环有哪些具体要求,如何落实?经济金融各个领域如何配合?《双循环 : 中国经济新格局》一书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多位专家联合撰写,围绕双循环的内涵、实现双循环靠什么、双循环的抓手,以及金融服务双循环四部分展开,包括林毅夫“双循环的深意与落实中的关键点”、蔡昉“中国经济如何实现自身的潜在增长率”等篇章,既可以给广大读者解疑释惑,又可以作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理论、实践参考。

双循环:中国经济新格局 目录

**章 解读双循环

  双循环的由来

  准确理解双循环背后的发展战略调整

  内外循环,也是量与质的循环

??????   ——从经济思想史的视角看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确立中国发展新坐标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双循环

第二章 实现双循环靠什么

  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

  双循环的深意与落实中的关键点

  坚持以开放创新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如何实现内外双循环

  从四个方面看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状及问题

  在“去全球化”中实现全球化

第三章 双循环的抓手

  中国经济如何实现自身的潜在增长率

  以持续的开放政策支持形成双循环格局

  地方政府信用扩张造成了双循环的*大堵点

  双循环、增长趋同与劳动力市场发展

  科技服务双循环建设

  从“被地球转动”到“转动地球”

第四章 金融服务双循环

  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双循环的能力

  双循环战略需要创新友好型的金融体系

  投融资体制改革应转向“以企业需求为中心”


展开全部

双循环:中国经济新格局 节选

准确理解双循环背后的发展战略调整 余永定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0 年 7 月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对于双循环可以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加以理解。我本人更愿意把双循环的提出看作是发展战略的调整。改革开放前,中国执行的发展战略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后中国基本上执行了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而中国的出口导向政策又具有两个突出特点:大力推行加工贸易和大力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 为了理解双循环的概念,需要对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外汇短缺是中国实现经济起飞的*突出瓶颈。**,中国希望引进外国先进设备,但外汇奇缺。1978 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只有可怜的 1.67 亿美元。第二,中国希望积极参与国际分工,通过开展对外贸易,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但没有外汇难以起步。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像沙特,有石油可以出口。它们凭借出口初级产品赚取外汇,“有出有进”,扩大贸易。中国虽然稀土资源丰富,有些石油,但总体上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中国具有较强的工业制造能力,特别是拥有庞大、廉价和技术熟练的劳动大军。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应该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中国不了解海外市场,没有设计图纸、没有必要的原材料、中间产品,生产不出在海外有市场需求的制造品,只能出口农副产品和少数制造品。这样,中国也就无法通过大量出口制造品赚取足够的外汇。当然,没有外汇就没法购买设计图纸、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从而扩大出口。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死结,用英文来形容就是“Catch-22”(“第二十二条军规”)。 1978 年 2 月,中国和日本签署了能源换技术的协定,日本向中国出口技术和设备来换取石油。1978 年 12 月,中国进出口技术总公司和日本新日铁公司在上海签订了关于订购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成套设备的总协议书。1985 年,宝钢一期工程完工投产,总投资 85 亿美元。1978 年到1985 年,中国对日本出口石油、煤炭的总价值达 100 亿美元。1978 年,中国外汇储备还不到 2 亿美元。1979 年,中国出口总额是 137 亿美元。1979 年到 1989 年(两年除外),中国都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外汇短缺使得中国无法引进更多的外国先进设备和技术。 中国也是幸运的。OEM(代工、贴牌生产)模式于 20 世纪 70 年代甚至更早的时候在东亚国家和地区兴起。中国改革开放恰逢代工、贴牌生产的高峰期。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广东沿海地区出现“三来一补”企业(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这种企业*大的特点是不需要花外汇储备买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外商提供图纸、技术、原材料、中间产品和销售,中国的企业只负责加工这一环节。这样一种贸易方式正好能够帮助中国解决由于外汇短缺而无法大规模开展对外贸易的问题。在来料基础上加工,中国可以在出口后获得对应于价值增值的外汇。随着“三来一补”贸易的发展,中国开始逐渐积累起一定的外汇。由来料加工,中国的对外贸易又进一步提升为“进料加工”。“进料加工”同“来料加工”的主要不同是原材料、中间产品是由中国企业自己用外汇购买;提供原材料、中国产品的外商也不一定是中国出口产品的买方。 对外贸易可分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所谓加工贸易是境内出口商利用本国的劳动力资源将自己进口或进口商提供的原料、材料或零件加工装配成工业制成品后再出口至国外以获得收益的贸易方式。“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都是加工贸易的具体形式。伴随“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发展,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按定义,加工贸易一定会形成贸易顺差。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经过加工、装配,即经过在国内的价值增值之后再出口。尽管改革开放初期的一般贸易量高于加工贸易量,但是一般贸易一直维持贸易逆差。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尽管有多种形式的贸易,中国的贸易顺差基本上是由加工贸易提供的。 1987 年,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提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国际大循环理论,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后,中央出了文件,国际大循环理论成为中国的正式战略。王建表示,当年他提出国际大循环的初衷是克服外汇缺少,难于解决国内技术改造的资金问题。可见王建的“大进大出”不仅指加工贸易意义上的“大进大出”,而且包含了一般贸易的“大进大出”。 除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外,中国还通过建立合资企业大力引进 FDI。到 1982 年底,中国成立合资企业 83 家,外商投资企业 1.4 亿美元。a 在建立三资企业的时候,中方特别强调两点:**,三资企业必须保证自身的外汇平衡;第二,产品是面向国际市场的。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能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同时合资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价格较贵,在国内市场不大,只能外销。总之,合资企业应该是创汇型的而不是用汇型的。需要指出的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也通过借债的方式引入外资。当时,FDI 并不占中国外资的主要地位。后来,由于拉美债务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政府*终选择了以 FDI 为主的引资方式。与此不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靠借外债引资的。 无论是开展对外贸易还是建立合资企业,中国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创汇。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经济口号就是建立“创汇经济”。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和引入 FDI,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由 1978 年的1.67 亿美元,上升到 1996 年的 1050 亿美元,超过了当时国际公认的外汇储备持有量的安全线。 现在,回过头来谈谈所谓的双循环的问题。既然是循环,就必须存在一个周而复始的回路(loop)。“两头在外”的国际循环简单来看就是: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经国内加工后出口,再用出口得到的外汇重复以上过程。由于是在国内加工,循环一定是一个价值增值的过程,出口额一定大于进口额,一定是有外汇净收入。与国际循环并存的另一个循环是“两头在内”的国内循环:在国内市场购买原材料、中间产品,国内生产,在国内市场出售。一定程度上,中国经济可以看作是这两个循环的一个共同体(图 1)

双循环:中国经济新格局 作者简介

  陈元,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常务理事会主席,曾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黄益平,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曾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