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观物如实:一种知觉理论(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观物如实:一种知觉理论(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3-01
所属丛书: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0.6(7.0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观物如实:一种知觉理论(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0289632
  • 条形码:9787300289632 ; 978-7-300-28963-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观物如实:一种知觉理论(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塞尔对知觉问题的系统研究,核心是视觉体验的意向性。他首先对哲学目前流行的各种经典知觉理论进行了批评,指出这些理论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即“坏论证”,认为这是造成知觉哲学目前几乎所有混淆和错误的根源。接下来,他对知觉体验的呈现意向性做了论证,并通过对知觉意向性的工作机制之详细分析对坏论证做了系统反驳,也由此对其直接实在论做了辩护。塞尔在反驳坏论证的同时,也对命题态度、怀疑论、感觉予料理论、缸中之脑、原初性质与次级性质、析取主义、无意识的知觉、现象主义、观念论(唯心主义)、知觉的表象理论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严厉的批评。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观物如实:一种知觉理论(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目录

目录

导言

**章坏论证

以往几个世纪中哲学的*大错误之一

I.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II.略论意向性与现象学

III.直接实在论

IV. 客观性与主观性

V. 视觉图式

VI. 反驳素朴实在论/直接实在论的论证

VII. 幻觉论证中的谬误

VIII. 坏论证的历史后果

**章附录A:意向性理论概述

1. 内容与对象

2. 意向对象

3.命题态度

4. 作为抽象实存者的命题

5. “条件”中的模糊性

6. 表象与呈现

7. 独立的观察者和与意向性相关的观察者

8. 意向性是我们生物学的一部分

9. 意向的因果关系

10. 网络与背景

**章附录B:意识

1. 意识的定义

2. 意识的特征

3. 知觉理论中对意识的一些错误解释

第二章知觉体验的意向性

I.关于知觉意向性的怀疑论

II.知觉意向性的特征

III.视觉与背景:你必须学会如何去看

IV.感觉予料怎么了?

V.缸中之脑

VI.结论

第三章对坏论证的反驳论证之进一步发展

I.坏论证的经典例子

II.坏论证对直接实在论的反驳是如何扩展到其他
幻觉论证的版本的?

III.坏论证在哲学史上的后果

IV.结论

第四章知觉意向性如何工作(一)

基本特征、因果关系与意向内容

I.分析哲学及其回退路线

II. 视觉的边界

III. 客观与主观知觉领域

IV. 主观视觉领域的结构

V. 视觉的等级结构

VI. 主观视觉领域的现象学特征是如何决定视觉体验之满足
条件的?

VII. 我当前的观点

VIII. 表象的意向因果关系之作用

IX. 原初性质

X. 回退路线

XI. 一个可能的反驳

XII.对当前结论的总结

第五章知觉意向性如何工作(二)

把分析扩展到非基本特征

I. 视觉的由下到上

II. 三维知觉

III. 时间关系

IV. 将分析向上延伸

V. 辨识与特殊性问题

VI. 关于知觉的一些突出问题的解决

VII.缸中之脑

VIII.结论

第六章析取主义

I. 究竟什么是析取主义?

II. 支持析取主义的论证及对这些论证的回应

反驳1:共性论题暗含着对素朴实在论的否定

对反驳1的回应

对反驳1的进一步回应:知觉情境的要素

反驳2:对析取主义的一个选言论证

对反驳2的回应

反驳3:知识论证

对反驳3的回应

反驳4:知觉体验作为一个界面

对反驳4的回应

反驳5:感觉予料

对反驳5的回应

反驳6:真正的知觉是透明的

对反驳6的回应

III. 意识和知觉:坎贝尔的解释

IV. 分歧的真正根源

V. 析取主义与视觉想象

第七章无意识的知觉

I. 无意识的简史

II. 对意识的怀疑

III.意识重要吗?

第八章经典知觉理论

怀疑论与经典知觉理论

I.怀疑论

II. 现象主义、观念论与知觉的表象理论

III. 对知觉表象理论的反驳

IV. 对现象主义的反驳

V. 经典理论与知觉的哲学问题

VI. 原初性质与次级性质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译后记

展开全部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观物如实:一种知觉理论(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节选

本书出版于2015年,是塞尔退休前的*后一部著作。彼时,译者正在德国科隆大学胡塞尔档案馆做访问学者。本书甫一问世,便引起了译者的注意。当然首先是因为作者,其次是因为书名。译者的“主业”是现象学,但对心灵哲学亦保有浓厚兴趣。由于现象学与塞尔的心灵哲学在意识、意向性、知觉等问题的论述上既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亦有差异甚至根本对立之处,因此,为了在两种理论的比较和“互鉴”中深化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译者时常阅读塞尔的著作,关注其思想发展。本书的书名很有特点,Seeing Things as They Are:A Theory of Perception,乍一看,颇有现象学的味道,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胡塞尔的口号:“Zu den Sachen selbst(回到事物本身)!”,或者海德格尔对现象学的定义:“让人从显现的东西本身那里如它从其本身所显现的那样来看它”。虽然塞尔在本书中也使用了“现象学”这个概念,但他明确说自己不是在作为一种哲学运动的意义上,而完全是在心灵哲学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的(14)以下凡引本书,我将直接在括号中给出英文原本的页码,也即中译本的边码。其他引用则采用注释形式。。不过,就塞尔在书中对知觉、意向性和直接实在论的论述来看,他的观点确实和哲学运动意义上的现象学有一定的契合之处:我们能够直接知觉到事物本身;在我们的意识和对象之间不需要感觉予料(sense data)作为中介;我们的意识可以“如实地”“如其所是地”描述或表象实在;当我说“我看见了某物”时,在“看见”一词的好的意义上,我看见的就是实在,就是事物本身。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译者将书名译为《观物如实:一种知觉理论》。本书的写作,体现了塞尔一贯的风格。从论题上来说,与以往的著作多有重复,如意识、意向性、知觉、感觉予料、直接实在论、无意识,这些从塞尔的**本心灵哲学著作《意向性》开始就提出和讨论的主题在本书中仍有不少论述。从叙事和说理的手法上来说,也充满了“分析”的味道,抽丝剥茧,层层深入,鞭辟入里。当然,本书*吸引我的,还是他对坏论证的分析和批判,这也是本书的重点和新颖之处。为了便于读者把握本书的主旨,译者不揣浅陋,仅就塞尔关于坏论证的分析做一个简要概述。其中若有误解、误导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观物如实:一种知觉理论(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约翰??R.塞尔(John R.Searle)当今世界最富盛名、**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于1932年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1949—1952年就读于麦迪逊市威斯康星州立大学,1955年获罗兹(Rhodes)奖学金赴牛津大学学习,受教于牛津日常语言学派主要代表人物J.L.奥斯汀和P.F.斯特劳森等哲学家,1959年以论文《意义与指称》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56—1959年,曾在牛津任教。1959年返美,并一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系任教,自1966年起至今任该校哲学教授。他坚持实在论的观点,系统论述和发展了“意向性”概念与“意识”理论,对唯物论与二元论皆持批评态度,在心灵和意识问题上坚持“生物学的自然主义”立场,力图将意向性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社会实在理论统一起来。他涉猎广泛,博采众长,自成一派,是一位极具思想力和创造力的哲学家。主要著作有《言语行动》《表达与意义》《意向性》《心灵导论》《社会实在的建构》《心灵、语言和社会》等。因其在心灵哲学与语言哲学研究方面建树卓著,于1977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4年获美国人文科学奖章。译者简介张浩军,1980年10月生于甘肃武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美国天主教大学哲学院、德国科隆大学胡塞尔档案馆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象学、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比较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