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专刊曲折的抗争:近代上海商会的社会活动与生存策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专刊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专刊曲折的抗争:近代上海商会的社会活动与生存策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专刊

作者:朱英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2-01
开本: 32开 页数: 454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38.3(4.3折) 定价  ¥8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专刊曲折的抗争:近代上海商会的社会活动与生存策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专刊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0119217
  • 条形码:9787220119217 ; 978-7-220-11921-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专刊曲折的抗争:近代上海商会的社会活动与生存策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专刊 本书特色

上海是近代中国经济、文化与社会*发达的地区,研究近代中国的发展演变自然会首先关注上海。而近代上海的商人同样是当时影响*为显著的商人群体,上海商会在近代也被誉为全国“**商会”。 作者试图跳出传统商会史的单一政治史模式,运用不同解释路径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使研究不再囿于传统的“商会”,而扩大到更多的商人群体,而且使研究从组织或制度走向具体的人和社会,使我们认识这一转型时期有了更丰富的视角。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专刊曲折的抗争:近代上海商会的社会活动与生存策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专刊 内容简介

本书是研究近代上海的商会、商团及商人社会活动的学术著作。全书对既往的研究状况作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指出了以往研究的成就和不足,对以往尚少或尚未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作者以历史叙事的笔触和客观冷静的分析,为读者呈现了一段上海商会从诞生到“重生”的曲折抗争历程,再现了商人群体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生存图景。本书不仅是商会、行会及商团研究前沿动态的一种体现,并且对本题域的研究继续深入发展也具有较高的引导意义。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专刊曲折的抗争:近代上海商会的社会活动与生存策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专刊 目录

绪言 **章 上海总商会与全国商会联合会的创立 一、华商联合会在清末的筹设 二、清末筹设未果与民初继续筹备 三、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的正式成立 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第二章 “二次革命”期间的上海总商会 一、反对“二次革命”函电出台经过 二、请求外国领事“维护商场” 三、总商会协理王一亭辞职案 四、力辞袁世凯政府所颁奖章 第三章 上海总商会议事厅的筹建与落成 一、总商会议事厅修建缘起 二、议事厅建筑经费的筹措 三、议事厅落成及其意义 第四章 五四运动期间上海总商会“佳电”风波 一、“佳电”风波的由来 二、“佳电”风波引发的纷争 三、媚日卖国还是独特策略 四、“佳电”风波与上海总商会改组 第五章 上海总商会与全国“商教联席会议” 一、全国“商教联席会议”召开背景 二、全国“商教联席会议”的举行 三、全国“商教联席会议”的意义与影响 第六章 上海商民协会成立的一波三折 一、上海商民协会的发轫 二、筹建上海商民协会的纷争 三、上海商民协会筹备员的委任 四、上海商民协会的*终建立 第七章 商民运动期间上海店员工商界限之争 一、力主店员应归于商 二、国民党中央的折中方案 三、国民党中央的政策调整 第八章 商民运动后期上海商会存废纷争 一、上海商民协会成立后所处困境 二、上海商民协会力主取消商会 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的态度与行动 四、围绕商会存废发生的激烈纷争 第九章 上海总商会**次换届改选纷争 一、任满会董被选举权争议 二、宋汉章资格引发派系纷争 三、纷争影响与会长选举 第十章 上海总商会第二次换届改选风潮 一、“以违法之人解决违法之事” 二、反傅派否认违法选举结果 三、官厅干预与反傅派无奈结局 第十一章 抗战胜利后重建全国商会联合会 一、重建中华民国商联会筹备会的召开 二、中华民国商联会成立大会的举行 三、重建中华民国商联会的意义与作用 附录一 “二十世纪中国商界**伟人” 一、曾铸的家世与生平 二、曾铸与抵制美货运动的发起 三、曾铸及沪商与美国公使、总领事的交锋 四、曾铸发表《留别天下同胞书》及时人评价 附录二 抗战期间一位上海商人的日常生活 一、秦润卿其人及其日记 二、抗战前期的忧愁、感叹与无奈 三、抗战前期的忙碌、应酬与悠闲 四、抗战后期的变化与消极应对 后记
展开全部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专刊曲折的抗争:近代上海商会的社会活动与生存策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专刊 节选

**章 上海总商会与全国商会联合会的创立 从清末至民初,近代中国商会的诞生就其表象而言似乎较为 顺利,发展也十分迅速,但实则却经历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进 程。首先是倡导成立各省商务总会、分会的言论,在19世纪末即 开始见诸舆论呼吁,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甚至也曾下诏书谕饬设 立商会,但却一直未能成为现实。直到20世纪初清政府大力推行 “新政”,实施奖励工商、振兴实业的新政策,各省商会才得以 正式诞生。其次是全国商会联合会的成立也经历了一波三折。商 会中的有识之士在清末就意识到仅限于各省设立商会,尚不足以 联络全国各地的工商业者,遂开始酝酿筹设华商联合会,并曾两 次借海内外商会代表齐聚上海出席商法讨论会之机,商议相关具 体事项。但华商联合会在清末始终没能诞生,直至中华民国建立 后才得以正式成立。 在近40年商会史研究的兴起、发展与深化的进程中,学术界 不仅已经发表了为数众多的论文,而且出版了数量可观的专著,但令人有些不解的是探讨全国商会联合会的论著却寥寥无几,迄今为止只有虞和平先生发表过一篇相关论文《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的 成立与中国资产阶级完整形态的形成》(《历史档案》1986年第4 期),其所出版的专著《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3年版)在第二章中也有所论及,除此之外未见有其他论述全 国商会联合会的成果,这不能不说是近代商会史研究中的一个较大缺憾。 顾名思义,全国商会联合会是全国性的商会组织,也可以说 是代表各地商会的全国*高层级的商会。在近代中国不同的历史时 期,全国商会联合会的具体名称并非一成不变。1912年正式成立时 初名中国商会联合会,但不久之后即改名为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 至1928年11月,又改名为中华民国全国商会联合会。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11月恢复重建的全国商会联合会,在*初一年多时间内名为 中华民国商会联合会,到1948年1月奉国民政府社会部令,改名为 中华民国商会全国联合会。需要说明的是,全国商会联合会的正式 成立虽然是在民国初年,但其筹备却起始于清末,只不过当时筹建 的全国性商会组织的名称为华商联合会。因此,论述全国商会联合 会的创立需要从清末华商联合会的筹备开始谈起。而无论是清末华 商联合会的筹设,还是民初全国商会联合会的正式创立,上海商会 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影响。 关于清末民初华商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筹设与成立的 复杂过程,虞和平先生的论文和专著中虽已有所叙述,但较简略, 本章拟对这一复杂进程以及上海商会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较 详细的考察与探讨。
一、华商联合会在清末的筹设 自1904年以后各省商务总会、商务分会以及商务分所成立之 后,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区域商人的联合,改变了以往各业商人之 间互相隔绝、涣散不群的落后传统态势,整合成为一个相对统一的 独立社会群体,这一变化在中国商人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与影响。从此之后,各地商会都肩负着所在区域各业商人共同 领导机构之职责,不仅代表和维护广大商人的利益,而且带领商人 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活动。时人所称之商会登高一呼,众商皆应,可 谓形象地揭示了商会在商界中的重要地位与显著能量。 但是,商会中的有识之士很快即意识到仅仅成立各省的商会, 而无全国性的华商联合会,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因此,不久之 后华商联合会的筹设又提上了议事日程。值得注意的是,如前所述 清末各地商会*终得以正式诞生,与清朝政府推行“新政”并实施 重商新经济政策密切相关。换言之,商会的成立除了商人自身的努 力之外,同时又得益于清朝政府的支持与倡导。与此不同的是,华 商联合会的筹设则完全是出自于商人的主动行为,政府并未发挥任 何作用与影响。 具体说来,华商联合会的筹设始于1907年底举行的**次商 法讨论会。清末“新政”期间,清朝政府为了振兴工商、奖励实 业,于1903年在中央特设商部,随即经由商部开始实施一系列新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制定保护工商业发展的各项经济法规。这些新经济法规的相继制定和颁行,受到广大工商业者的欢迎,但也存在 若干局限。尤其是各项条例的制定完全由商部官员参照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和日本的经济法规一手包办,商人未能参与其间,以致所定 规章难免有诸多不合中国商情之处,在实施过程中给工商业者带来 困扰。于是,1907年9月,上海商务总会、上海商学公会和预备立 宪公会联合发起召开**次商法讨论会,邀请海内外商会代表齐聚 上海,共同讨论制定真正合乎中国商情的商法。其目的是“联合全 国商民编成商法草案,要求政府奏准施行”,并说明在会议召开前 “由各埠商会分任调查,以本国之惯习,参各国之法典,成一中国商法,庶足以资保护” 。 1907年11月,**次商法讨论大会在上海如期举行。据天津 商会档案记载:“本年夏间,预备立宪公会发起编辑商法草案事, 经上海商务总会、商学公会赞成,遂由商务总会致书海内外各埠商 会,广征意见,请各举派代表来沪,共商办法。爰于十四、十五两 日,特开大会于上海之寓园。连日会议,列席者、发起诸会会员暨 各埠商会代表,以及本埠绅商学界诸来宾计数百人。其中远近各埠 商会代表到会者,以分立之团体计,则有八十余商会;以所涉之省 份计,则有一十四行省;以远来之道里区域计,则有东南两洋华商侨寓之三大埠。是诚创举,亦盛举也。” 这是**次全国商会以及海外中华商会代表难得的盛大聚会,会议除围绕主题商议商法草 案的制定之外,还讨论了设立华商联合会这一重要事项。 嘉兴商会代表张右企在大会首日发言时,即率先提出筹设华商 联合会的动议,其具体建议如下:“(一)华商联合会,应由此次 到会之八十余商会共同发起,通知各处。(二)商法一事,既为全 国商民利益,亦应归入华商联合会,作为公共事务。其一切经费, 亦应由通国各商会分别酌认协助,不宜专仰成于上海三大会,且众 建则款足,得人多而成事较速。(三)创办一华商联合会报,以为各商会交通之邮,且于调查商习亦甚有益。” 由于这三条建议在当时均十分重要,并且切实可行,故“以上均经众赞成”。是日会 议结束时,大会主席李云书提议:“各代表如有意见,请于明晨投 函商务总会,以便续议。”实际上,上海商务总会早有发起成立华 商联合会的议案,而且草拟了《拟组织华商联合会意见书》(简称《意见书》),并在“是日会场已经分送”各位与会代表,所以李 云书特别说明:“华商联合会章程办法若何,请各拟订,明日再议。”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专刊曲折的抗争:近代上海商会的社会活动与生存策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专刊 作者简介

朱英,1956年10月出生。现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兼任台湾政治大学客座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研究方向为辛亥革命史、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中国近代商会史,出版《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商民运动研究(1924-1930)》等多部学术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