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经济协同论

经济协同论

作者:李繁荣著
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2-01
开本: 24cm 页数: 11,206页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30.8(7.2折) 定价  ¥42.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经济协同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7707842
  • 条形码:9787557707842 ; 978-7-5577-0784-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经济协同论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哈肯的“协同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通过梳理发展理念的历史演变, 得出新发展理念是发展的未来应然方向 ; 通过阐述协同学理论的原理, 并将其运用于发展理论及发展方式的研究。全书的第3至8章, 按照新发展理念所包含的五个方面, 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来阐述新发展理念中蕴含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各序参数之间协同发展的规律。

经济协同论 目录

章发展观的历史演变1 节当代西方发展理念及其演变过程中的资本逻辑3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展理念演变的历程13 第三节新发展理念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22 第二章协同学理论在经济学中的运用25 节协同学理论简介25 第二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的构成29 第三章创新发展理念:技术与自然、社会协同发展33 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33 第二节对西方主流经济学技术创新理论的反思54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中国的创新性发展59 第四节创新带来序参量的变化推动更高水平的协同发展67 第四章协调发展理念:区域协同发展78 节马克思、恩格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78 第二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演变85 ……
展开全部

经济协同论 节选

第二章第二节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的构成 在经济学中,我们讨论的多半不是个体的行为,而是整个集体的行为。现代宏观经济学是线性思维模式主导下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目标的发展理念,与现代宏观经济学不同的是,经济协同理论把协同学原理应用于经济学,从错综复杂中找出规律,发现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支配原理,归纳出作用机制。 一般说来,经济系统根本不是静态的。确切地说,我们处在种类繁多的、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之中。当外部条件发生改变时,将会使原来处于稳定状态的系统变得不稳定,并且能够为一种新的、有时甚至完全不同的状态所代替。把经济作为一种发展过程、一种演化来看待的动态观察,已越来越引起普遍的重视。这自然完全与协同学的普遍方法相一致,即不把结构看作一成不变的实体,而是从它的形成中去理解。高度复杂的经济生活提供了大量协同效应的例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系统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大系统中包含人与自然、市场与政府、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技术与经济、个人与集体等等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及其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经济协同发展理论研究的各个层次的内容。 一、技术发展要求多系统协同发展 技术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驱动力,同时也受到经济社会多系统发展状况的影响。一方面,技术创新会带来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还会带来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以技术创新作为序参量,作为自变量,可以发现多个系统中因变量的变化。 技术创新同时还是多个系统中各序参量作用的结果,技术创新能否顺利进行,会受到企业、市场、政府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影响,会受到区域之间技术创新系统是否协调合作的影响。自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高度发展的阶段,技术创新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之间的边界,打破了国家之间的边界,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因此,技术创新能否顺利发展,还受到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影响。 技术的加速发展使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新产品不断向高级化、复杂化方向发展。同时由于技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变得日益复杂和困难,这使得单个企业的经营资源已不足以保证企业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继续生存和发展,促使企业寻求外部资源的加盟。因此,技术创新能否顺利实现,还取决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二、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要求区域间协同、产业间协同 人类经济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人类经济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包括区域间子系统、产业间子系统,研究如何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产业协同发展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协同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序参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因变量。一方面,区域间协同发展能促进政府之间协同发展、技术创新的进一步推进,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技术创新的发展和普及等,都决定了区域之间能否协同发展以及协同发展的程度。 经济社会大系统中包含众多的产业和部门,整个经济社会大系统是由各个产业和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的。人类社会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要求产业之间在数量和结构上实现协同发展。无论是数量失衡还是结构失衡,都将导致经济社会大系统的发展出现失衡。 三、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协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引入源于物理领域的协同学原理进行环境治理主体建设研究可以拓宽视野。目前我国环境治理正在发挥政府权力序参量的主导作用,采用有效引导、积极培育等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失常资本序参量的主体作用和社会组织及公众公共精神序参量的参与作用。环境治理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其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其他的参与者要有相应的责任担当。因此,人与自然之间的协同发展就包含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四个子系统及其彼此之间关系,借助协同学原理可有效探索其现存问题、运行机理、理想模式及有效运行的模式。 四、国家之间的协同发展 在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某种自动反应可能造成不良现象,这就立即引出一个问题:外界的即国家的控制,能否防止这种效应?对于一国内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可借助于改善政府职能来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国家职能的动态变化及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上国家职能的界定,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在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一些问题的分析,则需要借助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借助于国与国之间如何实现协同发展来得以解决。 这其中就包含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国家控制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国家控制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各国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对此所持态度有所不同,由此产生了在发展理念上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不同看法,在此基础上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不同看法。在许多国家中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倾向,希望通过缔造紧密的经济联系而达到保障世界和平的目的,尤其是在两个对立的政治制度之间。研究的结论表明:紧密的联系缺失可能增强稳定性,但也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在加强联系前呈稳定的一种状态,加强联系后突然变得不稳定,甚至可能导致灾难。 五、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发展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要求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协同关系就成为人类经济社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这一利益协调机制是各利益主体合作意愿可持续性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复杂性系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中(经济发展过程也是其中之一)存在着某些必然的发展,它们不可能通过意识形态上一厢情愿的想法来摆脱。更值得探究的缺失这些自动机制将如何进行,以便在更高层面上利用它们来为人类谋福利。

经济协同论 作者简介

李繁荣,1974年生,山西临汾人,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截至2020年,已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35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6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3项,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优秀成果奖3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