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寂静的微世界

作者:冉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2-01
开本: 32开 页数: 270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科普读物销量榜
¥21.3(3.6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42.5(7.2折)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寂静的微世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1724363
  • 条形码:9787521724363 ; 978-7-5217-2436-3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寂静的微世界 本书特色

文津奖得主、《蚂蚁之美》《动物王朝》作者新作|四色印刷,几十幅彩图还原微生物的世界,讲述微观世界的血雨腥风|尹传红等多位业内人士推荐

寂静的微世界 内容简介

从早期的智人开始,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受到细菌的侵袭。这一点我们从化石中就可以找到一些证据。但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远古人类所遭受的疾病困扰要比今天少得多。早期的人口密度不大,人们居无定所。生活虽然艰苦,但也避免了大量生活垃圾和粪便的堆积,也基本不太可能暴发大规模的疾病。进入现代社会,伴随着贸易的优选化、人口流动的优选化以及人口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涉足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已经很难找到真正的“世外桃源”。随之而来的是更多隐藏在自然界中的病原体与人类相遇,它们有些原本只寄存于动物之中,有些是我们的祖先在演化过程曾经摆脱过的,而如今,它们重出江湖,一系列的新现疾病也不断出现。它们的暴发往往可以波及整个人类世界,其中的一些已经给我们带来了烦,而另一些,我们还不清楚它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寂静的微世界 目录

序言 / III

很久很久以前 / 001

**部分 人与动物之间

造病之毒 / 007

重返1988 / 007

病毒的*初发现 / 010

病毒传播的桥梁 / 016

伊蚊与登革热 / 020

从动物到人的五个步骤 / 023

席卷全球的艾滋病 / 027

蛋白质还是核酸? / 030

解密DNA结构 / 034

遗传密码与中心法则 / 041

致命的逆转录 / 044

关键的R0 / 050

看似“平静”的潜伏 / 053

存疑的肝炎病毒 / 055

比病毒更简单 / 059

环伺之菌 / 065

一截穿孔的恐龙肋骨 / 065

黛玉之死与结核病 / 068

免疫战争与抗生素 / 072

被忽视的“器官” / 078

结核病的预防与治疗 / 084

外毒素与内毒素 / 087

炭疽与哨兵人群 / 091

丛林肉与微生物库 / 094

让人纠结的取舍 / 098

不可小视的真菌 / 103

侵入之虫 / 109

异常的红细胞 / 109

致命疟原虫 / 114

金鸡纳与青蒿 / 119

不怕猫的老鼠 / 125

赤壁之战与血吸虫 / 132

扭动的“白面条” / 137

线虫之蛔虫 / 140

第二部分 改变历史进程的瘟疫大流行

伤寒:社会动荡与气候变化 / 147

鼠疫:三次大流行与伍氏口罩 / 157

天花:斑点恶魔与疫苗的诞生 / 173

流感:与感冒完全不同 / 187

霍乱:侵华战争与污染的水源 / 199

冠状病毒肺炎:新世纪的流行病 / 211

新阴霾与个人自我防护 / 229

后 记 / 243

主要参考文献 / 245


展开全部

寂静的微世界 节选

序言 就像我在另一本书《动物王朝》的序言里所说的一样,我对有关动物的事情都感兴趣,也多有涉猎。这也包括动物疾病,比如人畜共患病。事实上,只要将时间尺度拉得够长,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人类流行病都可以在动物界找到源头,原因无他,只是因为人类被各类动物包围,且人类本身也是动物,是由其他动物演化而来,疾病的演化也贯穿着人类演化的始终。古病理学研究致力于在漫长的地质时间中去搜寻疾病演化的线索,发现其中的演化规律,它正是我的研究方向之一。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见到了化石中的骨增生、骨损伤、关节病、癌变,以及细菌感染等——很多发生于人类身上的疾病,在数亿年前早已存在。而观察从动物向人传播的新现病的发生过程,同样有助于我们去了解疾病的演化过程。因此,将动物疾病与人类疾病完全割裂开的想法是狭隘的,它会阻碍我们在宏观上去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会使我们错失对某些流行病暴发的预警机会。 2013年曾出现一次由新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疫情,它可能是由野鸟与家禽所携带的流感病毒基因重组后引发的。为了向公众普及病毒知识,消除恐慌情绪,我应邀为《解放日报》组织了一篇整版的报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开始思考,要不要写一本向公众解读人畜共患病和流行病如何发生的书。而真正推动我拿起笔来做这件事情则是2020年年初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当这场突袭到来时,我发现市面上确实缺少这样一本书。适逢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了一则支持相关创作的通知,于是我便开始思考,我有没有能力完成这样一本书? 我能不能适时完成这样一本书?我的研究领域在动物,包括人在内的各种流行病的宿主基本都在这个范畴内。而且我也很熟悉微生物,多数病原体都属于微生物。学生时代,我在实验室里和细菌打了三年多的交道,在我“叛变”到动物学领域之前,我原本的专业更倾向于微生物领域,现在我的很多同学仍从事细菌、病毒、疫苗等领域的科研或研发工作。我应该能从微生物的角度来阐明疾病的机理。至于寄生虫类疾病,至少是由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可以归入动物领域。我的研究分支领域包括古病理学,应该算是和医学领域有交叉,靠谱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也发过一些,合作的老师和合作伙伴也有医生。而且,我也写过很多跟流 行病学相关的科普文章,也算是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了以上这些基础,再大量查阅资料(这个我很在行),咨询一些相关专业人士,*后请几个靠谱的朋友把关稿件,提一些意见和建议,事情应该就能办成。 但是,我能按时完成书稿的写作工作吗?这就不好说了。这本书起码也要写上大半年吧?有可能这本书出版的时候,2020年的疫情已经过去了。然而,那又怎么样?我并不打算写一本跟风的书。我要原原本本地为读者呈现各种疾病的故事,写一本更长效、更有意义的书。若是如此,那便应该稳扎稳打地进行创作,时间应该不是重点考虑的因素,*终,我认为,这本书可以写。 总体上,我是这样来规划这本书的:先从很久以前说起,**部分对病毒、细菌和真菌、寄生虫进行整体性介绍,并以几种疾病作为典型案例,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穿插其中;第二部分则选取那些曾经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重大的流行病进行重点介绍,比如霍乱、鼠疫、天花、流感等;后面则是结尾部分,讨论一下我们可能面临的一些困境,以及如何进行自我防护等。其实,也许把前后这些内容去掉,只讲第二部分的内容会更引人入胜,而且我可以写得更丰满、更悲壮、更煽情。然而,我不打算那样做。那会违背本书创作的初衷——向公众传达有关流行病的发生、演化以及背后的生物学和医学机制,关注动物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疾病流行。并且,多数流行病尚未达到诸如鼠疫、天花那般的破坏性,而诸如TT病毒和GB病毒等几乎平静得让人忘记了它们的存在,但它们同样应该被重视。 本书的创作思路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我以往的风格,一方面,我尽可能地将用词统一起来,另一方面,也尽可能减少专业词汇的使用,特别是一些有可能引起歧义或者不容易理解的词汇。比如我就宁可使用“人传人的鼠疫”,也不想用“人间鼠疫”这个词;再比如“生活史”这个词,虽然它在生物学界的应用相当广泛,但老实说还是用“生命周期”这个词表达更加直观,虽然这可能被指为不专业,不过这本书本来的目的也不主要在学术探讨上,不必对此苛求。 至于“流感”这个词,我则更不喜欢,但它实在用得太广泛了,我不得不捏着鼻子用下去。同时,我也尽可能保留了一些学名和英文名,并用括号做了注释,以便读者能够按图索骥进一步去查找有关的资料。 非常幸运,我的想法得到了中信出版集团的积极响应,相关编辑非常支持本书的出版。我也得到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处谢丹杨老师的帮助。好友江志强博士和胡毅博士帮忙审读了本书相当大一部分内容。他们都是非常棒的科学家,江志强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 哈佛大学医学院工作多年,现在中山大学执教;胡毅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医学院,后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前往美国进行研究和学习,目前刚刚回国。在此,向他们以及所有为这本书付出的朋友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本书的很多图片来自公共版权领域(Public Domain)、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C协议)和图虫创意图库。我也要向相关图片的知名和不知名的作者致以谢意,他们的工作为这本书增色不少。 *后,由于个人能力所限,书中的一些观点未必正确,疏漏和错误亦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朋友在阅读的时候多多包涵,并且不吝指正,我会虚心接受,努力改正。希望通过这本书,你能有所收获,那将是我很荣幸的一件事情。 祝你阅读愉快! 冉浩 2020 年8 月24 日

寂静的微世界 作者简介

冉浩,动物学者,作家,广西师范大学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教育 部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基因组学课题组成员、顾问,物种网站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为社会生物学和古生物学,并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兴趣,在古生物学方向尤其以古遗迹学和古病理学见长,曾首次报道了古生物的骨异常、由细菌感染造成的骨髓炎等病例。已合作发表动物学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20篇,CN(国内公开发行)期刊文章近千篇,并曾与人合作在《解放日报》以整版篇幅发表关于流感病毒的文章,出版著作20余册,作品包括《动物王朝》《蚂蚁之美》《寻蚁记》《发现昆虫》《非主流恐龙记》《电影里的科学事儿》等,作品多次获奖。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

    语言不枯燥,让人能看下去,作为科普读物很不错了

    2021/7/22 17:31:19
    读者:ztw***(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