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人文与社会译丛自足的世俗社会/人文与社会译丛

人文与社会译丛自足的世俗社会/人文与社会译丛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32开 页数: 282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40.6(7.0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人文与社会译丛自足的世俗社会/人文与社会译丛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4784337
  • 条形码:9787544784337 ; 978-7-5447-8433-7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人文与社会译丛自足的世俗社会/人文与社会译丛 本书特色

说到北欧,你可能会想到安徒生的童话,想到美人鱼的故乡,想到在各种发达程度、幸福指数和廉洁程度排行榜上,丹麦和瑞典总是位居前列,那里似乎是一片无忧无虑的乐土。你可能想不到的是,那里总体上是一个世俗社会,宗教信仰淡薄。那里的多数国民虽不愿自称“无神论者”,却也并不相信存在着一位人格神。他们可能会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但仅仅是仪式性的,是在遵循一种文化传统。 的确,宗教有许多积极作用,比如提振人心、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教人宽厚仁爱;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极端的宗教势力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制造着动乱、纷争甚至杀伐。这本书并不是想说,没有宗教信仰必然会使社会和谐、繁荣,而只是说,宗教的缺失并不构成障碍,由此否定了一种极端的说法:“没有宗教信仰,社会必将灭亡。”

人文与社会译丛自足的世俗社会/人文与社会译丛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丹麦和瑞典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作者基于一年多的实地居住考察,深度访谈了近一百五十位不同年龄层次和教育背景的对象,得出一个核心观点:宗教观念淡薄的世俗社会不仅可能存在,而且接近可以做到温文尔雅、令人愉悦,给人们带来自足、幸福的生活。朱克曼认为,社会的高度发达与宗教并无关联,宗教的影响可以为社会带来医疗和教育的发展,但是同样有可能带来混乱、紧张和暴力。

人文与社会译丛自足的世俗社会/人文与社会译丛 目录

致 谢 
引 言
**章 没有上帝的社会
第二章 延斯、安妮和克里斯蒂安
第三章 死亡的恐惧和生命的意义
第四章 莱娜、桑尼和吉特
第五章 世俗化状态
第六章 为什么?
第七章 多尔特、劳拉和约翰妮
第八章 充当文化角色的宗教
第九章 回到美国
附 录
注 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展开全部

人文与社会译丛自足的世俗社会/人文与社会译丛 节选

**章 一切都非常美好。太平无事之美,安详宁静之美。如果真有一个社会可以用“岁月静好”来形容,它将是相对世俗化的丹麦。 随着汽车继续前行,我的思绪也飘得更远,从帕特??罗伯逊的话语,想到认同并支持他的世界观的数百万人。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把宗教——更准确地说是他们的基督教——当作道德和社会秩序的唯一源泉。众多的美国人认为如果不严格遵守《圣经》的律法,社会将变得混乱不堪,充满血雨腥风。我心中暗想,要是他们来跟我一起乘车该多好。要是我的美国同胞能够看到这番景象该多好:世俗化的社会——至少是同时代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本章开头阿扬??哈尔西??阿里描述的荷兰——不仅有道德、讲伦理,而且稳定、安宁和繁荣。 诸如此类的想法不断地涌进我的思绪,我发现我想到了美国基督徒特有的对堕胎和同性恋权利的困扰。对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而言,这些是当世*大的社会罪恶。令美国信仰《圣经》的保守派人士倍感苦恼或者忧惧的罪恶之首,不是凭空发动的战争、系统性的贫困、失败的学校、对儿童的虐待、家庭的暴力、营利的医疗、工人低廉的薪酬、资金不足的医院、饱和的枪支以及地球变暖,而是堕胎权和同性恋权利。然而,当我在奥胡斯乘车时,我在想:如果堕胎和同性恋是万恶之首,那么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国家一定罪孽深重,这简直太有意思了。堕胎在丹麦和瑞典分别从 1973年和1975年起已经成为自由、安全和合法的事情。实际上,丹麦是北欧**个允许任何妇女在孕期的前 12周申请堕胎的国家。在瑞典,医生漠视怀孕未满三个月的妇女的堕胎请求,实际上是违法的。如果他或者她对堕胎的请求不能提供帮助,将面临罚款,甚至牢狱之灾。目前,丹麦和瑞典是世界上对堕胎权*宽容和*支持的国家,只有5%的丹麦人和13%的瑞典人谴责这种做法。至于同性恋权利,丹麦和瑞典表现得非常开放和包容,丹麦实际上是**个承认同性恋为正式的/合法的婚姻的国家,那还是在1980年代后期。瑞典的全国医疗系统甚至覆盖了女同性恋夫妇需要人工受精的医疗费用。然而,尽管如此,丹麦和瑞典的道德秩序即使不比其他国家好很多,也是非常稳定和牢固的。 沿着这样的思路往下思考,我就想到了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的各种社会因素与美国的各种社会因素作比较和对比。美国无疑是宗教氛围非常浓厚的西方民主国家。丹麦和瑞典毫无争议是宗教氛围非常淡薄的西方民主国家。那么,下面提到的事情难道不显得奇怪和值得关注吗?在以宗教为荣的美国,枪支泛滥(尤其是手枪和半自动杀伤武器),刑法制度苛刻严厉,死刑每周都会实施,吸毒者被当成罪犯,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和孕妇缺少基础的医疗保障,数以百万计的老人无依无靠,工人薪酬低廉、工时过长,精神病患者流落街头、任其病情恶化,贫困率在工业化民主国家中处于*高水平。但是,在宗教氛围淡薄的丹麦和瑞典—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是无神论的两个国家—找不到枪支,刑法制度相当人性化,宽大而又具有修复功能,死刑早已被废除,吸毒者被当成需要药物和心理治疗的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有优良的医疗保障,老人受到精心照料,工人薪酬丰厚、工作量合理,精神病患者得到一流的治疗,乡村地区的贫困率在工业化民主国家中处于*低水平。我对此感到无比困惑。 这些念头引导我去深入地探索,一个被认定为“有道德”或“有伦理”的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确立和应用这些称呼?在某个社会里,宗教或者宗教的缺失与道德水准又有何关联?一个被认为有道德的社会,是因为它的人民非常热爱《圣经》(像美国),还是因为它的人民消除了社会中的贫困(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个被认为有伦理的社会,是因为它的人民定期去教堂做礼拜(像美国),还是因为它的人民向儿童、老人和孤儿提供了资金充裕的、高度专业的护理,以确保他们的生活幸福安康(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当汽车离奥胡斯市中心越来越近的时候,我脑子里塞满了诸如此类的疑问。 到了我的站点,我走下了汽车。 我看到漂亮优雅的女士们和英俊潇洒的先生们在漫步。我看到儿童们手牵着手在聊天。我路过一个沙拉三明治摊点、一家发出恶臭的奶酪店、一家旅馆、一家咖啡店、一家皮肤病医生的诊所,以及一家小小的音响店,从它开着的前门飘出了多诺万的歌声。在一座旧建筑的墙上画着一条逼真的彩色美人鱼,我看到有几只海鸥环绕着它上下翻飞。到处都停放着自行车。此外,我看到一座巨大的像天使一般的女性雕像,丰满性感的乳房由两根细细的金属丝悬挂在街道的上空。一名大学生从她的下方走过,手里拎着六罐装的啤酒。我看到一位老妇人坐在电动轮椅上沿着人行道不紧不慢地前行。我经过一家旧书店、一家面包店、一家7—11便利店,然后走进一家小餐馆,我约了人在这里见面。餐馆坐落在运河边。河水波澜不惊,缓缓地流向附近的港湾,*终汇入大海。 没有上帝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在丹麦生活了一年,还在瑞典有过几次较长的逗留,正如我个人的体验,我认为它是优雅的、安宁的,也是令人鼓舞的社会。在瑞典游览以及在丹麦生活期间,我时常有一种敬畏之感。我在想,像这些现代化的社会,拥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民,能够运行得如此平稳和公平,这是多么令人赞叹的事情。当然,在非宗教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生活并不是完美无缺。我并不希望留给大家这样的印象:小鸟不会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拉屎;或者,这些社会没有任何弊端。每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缺点和裂痕。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天气常常是阴沉沉的,税率是世界上*高的,*近的移民风波导致社会摩擦和文化冲突不断上升,儿童贪吃甜品,自行车失窃率很高,生育率非常低,饮酒到了危害健康的程度。在我居住期间,我个人也见证、亲历以及听闻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比如某个晚上,小偷闯入了我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偷盗了一些现金和一台数码相机)。有一天,我所在的银行遭到了抢劫(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后四分钟就被抓捕了)。我们租住的**套公寓的房产经理,对住房条件撒了谎,导致我们损失了一笔高额的保证金。我一个亲密的朋友——一位牙医,碰巧来自智利——遇到进入诊所但拒绝让他治疗腐牙的病人,因为他们不信任外国医生。我的研究助理很难找到工作,就因为她拥有波斯人的姓名。另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女儿*近骑车时受了重伤;一个少年为了偷她的手机,用力猛拽她的背包,自行车摔倒,导致她的头撞到了路牙上。居住在丹麦期间,我从报纸上看到老人在老年公寓里孤独离世的新闻,甚至没有家人或者朋友去认领他们的物品。我还记得一伙巴基斯坦移民在光天化日之下合谋杀死了一位年轻的姑娘,就因为她与家人不喜欢的一位男士私奔。在瑞典,当我与朋友住在一起的时候,一位朋友的父亲向我讲述了他的看法:他认为美国政府被一个由犹太人组成的阴谋集团秘密地操纵着。从消极的一面来看,有时我觉得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文化有点孤立和与世隔绝。有时候,我感到我无法适应他们苦行僧般的生活,人们几乎从不流露感情,当众落泪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关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消极的一面,我还可以继续絮絮叨叨说上一堆。但是,与主流的友善、繁荣、聪慧、利他主义以及我居住期间体验到的深厚的社会美德相比,这些消极因素简直微不足道。那个下午,在奥胡斯的一次特别的乘行,让我体验到美德在社会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在小女儿的幼儿园里和大女儿的小学里,我每天也能体会到这种美德。带着孩子去看医生的时候,去上芭蕾舞课和体操课的时候,逛商场的时候,在沙滩上享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全裸或者半裸日光浴的时候,我也体察到了这种美德。参加附近的每月举办一晚的啤酒—奶酪男士集会时,我感受到了这种美德。我见证了这种美德,因为我目睹了妻子在受孕之初、怀孕期间,以及生育的时候受到的精心护理(全部免费)。我目睹了这种美德,在市中心一座由公众资助建成的三层楼大厦里,那里被用作创意坊,收费极其低廉,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可以进行绘画、雕塑、编织、缝纫等。每天,当我和同事在大学校园内的咖啡厅享用午餐时,都会亲历这种美德。参观一所大型的心理保健机构时,我亲眼见证了这种美德,那里处处彰显着人道与文明。当我与税务局和铁路系统打交道时,当我与记者、警察、公务员、政治家展开讨论时,当我置身于公共游泳池以及豪华酒店时,当我与各行各业的丹麦人和瑞典人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时,我在亲历一个社会,一个显然无宗教信仰的社会,但首先是一个有道德的、安宁的、人道的、人心向善的社会。

人文与社会译丛自足的世俗社会/人文与社会译丛 作者简介

菲尔.朱克曼 美国匹泽学院社会学教授、社会学系副主任,美国“世俗研究项目”创始主任。已出版著作多部,包括《何谓有道德》(2019)、《不信宗教的人》(2016)、《过世俗的生活》(2014)、《不再信仰》(2012)、《自足的世俗社会》(2008)等,编有《牛津世俗主义手册》(2016)、《W.E.B.杜波依斯社会理论》(2004)等。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