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梁启超启蒙思想的东学背景

梁启超启蒙思想的东学背景

作者:郑匡民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12-01
开本: 21cm 页数: 372页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44.5(5.7折) 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梁启超启蒙思想的东学背景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0118494
  • 条形码:9787220118494 ; 978-7-220-1184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梁启超启蒙思想的东学背景 本书特色

◆作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不论是在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大众阅读领域,梁启超都具有很强的关注度。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梁启超一人思想的追本溯源,也包括了日本和欧洲思想史、中日关系史等广阔的领域,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

梁启超启蒙思想的东学背景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的思想渊源的研究论著。变法遇挫, 流亡日本, 欲借他国之力东山再起未果, 转而以塑造“新民”于己任, 以求曲线救国。作者在历史背景及个人处境的简单回顾后, 便以日本明治时期重要思想流派为主线, 爬梳了当时重要的日本思想家 (福泽谕吉、中村正直、中江兆民等) 和梁氏的相关论著, 并分别加以细密地解读, 从而厘清两者间的关系, 明畅地剖析出梁启超在这诸多思想中接受和拒绝了什么。在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与逻辑清晰的对比分析中, 读者也能穿梭在近代日本乃至欧洲诸位思想大家的深思卓意中, 捕捉思想在历史与现实中的闪光点。

梁启超启蒙思想的东学背景 目录

引 言……………………………………………………………… 001

**章 梁启超戊戌变法时期的日本观
    与流亡日本后的处境…………………………………… 005
**节 梁启超戊戌变法时期的日本观 ………………………… 005
第二节 流亡日本谋救皇上 ……………………………………… 025


第二章 福泽谕吉启蒙思想与梁启超…………………………… 056
**节 福泽谕吉的身世和师承对其思想的影响 ……………… 056
第二节 福泽谕吉与西洋文明的初次接触 ……………………… 065
第三节 福泽谕吉的“以西洋文明为目的”
    与梁启超的《文野三界之别》 ………………………… 071
第四节 文明之形质与文明之精神 ……………………………… 084
第五节 福泽谕吉的“一人独立,方能一国独立”
    对梁启超的影响 ………………………………………… 094


第三章 中村正直《西国立志编》《自由之理》
    与梁启超的新民思想…………………………………… 107
**节 中村正直的生平与启蒙思想 …………………………… 107
第二节 中村正直翻译的《西国立志编》与《自由之理》 …… 133
第三节 中村正直对梁启超的影响 ……………………………… 145


第四章 日本民权思想与梁启超………………………………… 159
**节 日本的民权思想与东洋的卢梭 ………………………… 159
第二节 中江兆民的义理与卢梭的人民主权论 ………………… 175
第三节 中江兆民积极自由观对梁启超的影响 ………………… 193


第五章 日本国家主义思潮与梁启超…………………………… 221
**节 甲午战后日本国家主义的发轫 ………………………… 221
第二节 高田早苗译《十九世纪末世界之政治》
    与浮田和民伦理帝国主义思想对梁启超的影响 ……… 234
第三节 加藤弘之《强者の权利の竞争》对梁启超的影响 …… 259


第六章 国家有机体论与梁启超………………………………… 295
**节 梁启超与平田东助、平塚定二郎译的《国家论》 …… 295
第二节 伯伦知理和他的《国家论》以及对日本的影响 ……… 303
第三节 伯伦知理学说对梁启超的影响 ………………………… 326


第七章 结 论…………………………………………………… 347


参考文献…………………………………………………………… 366
一、中文 …………………………………………………………… 366
二、日文 …………………………………………………………… 368

展开全部

梁启超启蒙思想的东学背景 节选

引 言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随着列强对中国侵入的深入,中国闭锁的大门被逐渐打开,在政治、经济、 思想等各个领域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找到一种适于生存的资源,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了一条向西方学习之路。自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冯桂芬的“采西学议”以来,中国“师法西方”的范围越来越大,始而技艺、器物,继则政法、思想,*后发展到对整个文化的改造。至19世纪末,甲午战争的失败更给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以极大的刺激,他们认为,日本之所以骤强,是在于其成功地学习了西方,变法图强所致,而且他们又认为中国与日本同处亚洲,同文同种,情势风俗相近,易于仿行。所以,学习日本的成功经验,再通过日本来学习西方,在当时被认为是事半功倍的选择。在他们的提倡下,使得中国在“师法西方”的道路上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走上了一条以日本为中介的“师法西方”的道路。而梁启超正是这条道路的倡导者和实行者。 梁启超(1873~1929)是我国近代史上维新运动的领袖,是*有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中国近代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从毛泽东、陈独秀、鲁迅到胡适、郭沫若、周作人等都受到过他极深的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说,梁启超几乎影响了清末民初以后的中国。由于梁启超所处的重要位置,所以,关于梁启超的研究一直成为中外学界关心的一个焦点。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曾倡导通过日本的译著来学习西方,但是,他真正地走上治“东学”的道路,是在戊戌变法失败他流亡日本后才实现的。当时,他与同门罗普在日本箱根读书,经过几个月的研索,创制出一种读日文书的方法,叫“和文汉读法”。用这种方法,梁启超声称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读懂日文。当然,梁启超所谓的读懂日文自有他自己的含意,他的着眼点并不在于知道某个单词的读音,而仅是理解日籍的内容。由于当时梁启超所读的日本书籍绝大部分都是用汉文体的日文写的,以梁启超的才能和汉学素养,于短期内大体读懂这些日籍应不成问题。当时,梁启超正是利用其“和文汉读法”来广泛阅读日本书及日译西籍,才走上了治东学的道路。而正是“东学”使他通过东籍,假途日本以了解西方,缩短了和西方的距离,拓宽了视野,“脑质为之改易”。在他流亡的十数年间,为了摄取价值观完全不同的西方文化,他几乎涉足了当时日本各个流派的领域,阅读了大量日籍,其中的思想,已深入了他的思想的“知层”,经其所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报》等刊物向国内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梁启超是在日本的土地上通过日本人的译著或著作来了解西方的,所以梁启超所接受的西方思想,是一种被“日本化”了的西方思想,因此也可以这样说,中国近代所受到的西方思想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受到了“日本化”的西方思想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梁启超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大家已开始注意到上述问题,在梁启超所介绍的西方新思想和新观念乃是受到日本影响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是在对梁启超具体受到日本何种流派的何等影响方面还缺乏研究。而在思想史的研究中,对思想家进行追本溯源地研究,海外学者已做出了可观的成果,仅就笔者有限所知,日本京都大学狭间直树先生所领导的五十人小组自1993年即进行着《梁启超——关于他以日本为中介接受西方近代文明的过程》课题的研究。法国的巴斯蒂先生也在进行类似方面的 研究,其论文《中国近代国家观念溯源——关于伯伦知理〈国家论〉的翻译》,就是一篇力图探索日本人吾妻兵治所著《国家论》对梁启超及中国近代所产生影响的论文。此外,还有大量的海外研究者也都在着手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并已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这样的研究,不仅对深入认识思想家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加深两种文化的沟通理解,以便取长补短也极具参考价值。 笔者在十余年前曾留学日本,在十年的留学生涯中曾涉猎过一些日本政治思想史方面的著作,一直想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在博士课程期间,曾得到高田昭二、滨久雄、沟口雄三、近藤邦康诸师的指导,对梁启超在日本的情况作过一些初步的探索。但由于梁启超当时所涉足的领域十分广泛,他所读过的日籍,篇帙浩瀚,加上年代既久,搜集不易,因此当时对梁启超受日本影响方面,仅开了一个头绪,未能做深入研究。两年前归国后,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博士后活动站,在耿云志师的指导下,又重新进行此课题研究。为搜集资料,又重返日本,受到古岛和雄、狭间直树、宫村治雄等先生的悉心指点,临行先生们又将所写著作与论文馈赠于我,使我能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前进。归国后,我即独处一室,闭门著述,时正值炎夏,挥汗如雨,对照日文原著,兼取材于各书中,极为艰辛。由于课题限以时日,而梁启超所涉及日文原著又浩如烟海,以浅学如鄙人者,自思疏漏谬误之处在所难免,但又思鄙人乃一介书生,对养育自己的祖国,无以报效,唯有不断砥砺,不断钻研而已。故虽自知驽钝,不敢自弃。当时又值家中多事,故历尽艰难,至1998年10月,方告杀青。此书虽不甚成熟,想学界诸前辈必恕鄙人之力所不逮,许鄙人之心所欲赴,若使此书能得为我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上的一块垫脚石,则鄙人一定会感到无限荣幸。

梁启超启蒙思想的东学背景 作者简介

郑匡民,1951年7月生,河北省秦皇岛市人。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1985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旋赴日本留学。1993年在日本大东文化大学获修士学位,1996年在该校获文学博士学位。归国后,1996—199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研究领域涉及清末民初中日政治史、学术史与思想文化史,现主要从事晚清思想史,尤其是中日关系史的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