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2版李春民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2版李春民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作者:李春民 编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本类榜单:教材销量榜
中 图 价:¥31.5(7.0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2版李春民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3889493
  • 条形码:9787503889493 ; 978-7-5038-894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2版李春民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教材在理论上以“必需、够用”为宗旨,力求简明扼要。结合各专业和当前学生的特点,强化实验实训,培养实用型的技术人才,同时为后续课程的需要服务。 本教材内容分为理论和实验实训两大部分,其中理论部分包括绪论、溶液与胶体、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定量分析概论、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配位化合物和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仪器分析概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共10章;实验实训部分包括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化学基础技能实验以及各种基础和应用性的滴定实验,可根据专业、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选做。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食品、环保、质检、园艺、材料、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动物医学、环境等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论和实训教材。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2版李春民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理论部分
第1章 绪论
1.1 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1.1 化学是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1.1.2 化学在药学方面的作用
1.1.3 化学在合成新材料方面的作用
1.2 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1.3 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2章 溶液和胶体
2.1 溶液
2.1.1 分散系
2.1.2 溶液的浓度
2.2 稀溶液的依数性
2.2.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2.2.2 溶液的沸点升高
2.2.3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2.2.4 溶液的渗透压
2.3 胶体
2.3.1 溶胶的结构
2.3.2 胶体溶液的性质
2.3.3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2.3.4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3.1.1 化学反应速率
3.1.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2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
3.2.1 可逆反应
3.2.2 化学平衡
3.2.3 平衡常数
3.3 化学平衡的移动
3.3.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3.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3.3 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3.3.4 催化剂与化学平衡
第4章 定量分析概论
4.1 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4.1.1 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4.1.2 试样的预处理
4.1.3 试样的测定
4.1.4 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价
4.2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4.2.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4.2.2 准确度与精密度
4.2.3 分析数据的处理
4.2.4 分析数据的评价
4.3 滴定分析法
4.3.1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4.3.2 滴定分析法分类
4.3.3 滴定分析法应具备的条件
4.3.4 滴定分析法的滴定方式
4.3.5 标准溶液
4.3.6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第5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5.1 电解质溶液
5.1.1 强电解质溶液
5.1.2 弱电解质溶液
5.2 酸碱质子理论
5.2.1 酸碱的定义
5.2.2 酸碱质子理论的应用
5.3 酸碱溶液中pH值的计算
5.3.1 溶液的酸度表示法
5.3.2 酸碱溶液中pH值的计算
5.4 缓冲溶液
5.4.1 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
5.4.2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5.4.3 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5.4.4 缓冲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5.5 酸碱滴定法
5.5.1 酸碱指示剂
5.5.2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5.6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5.6.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6.2 混合碱的测定
5.6.3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第6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6.1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6.1.1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6.1.2 溶解度和溶度积的关系
6.1.3 溶度积规则
6.2 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6.2.1 沉淀的生成
6.2.2 分步沉淀
6.2.3 沉淀的溶解
6.2.4 沉淀的转化
6.3 沉淀滴定法
6.3.1 沉淀滴定法及其指示剂的选择
6.3.2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第7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7.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7.1.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7.1.2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7.1.3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7.1.4 配位化合物的类型
7.2 配位平衡
7.2.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7.2.2 配位平衡的移动
7.3 配位滴定法
7.3.1 EDTA的性质及特点
7.3.2 金属指示剂
7.3.3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7.3.4 配位滴定法应用示例
第8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8.1 氧化还原反应
8.1.1 基本概念
8.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8.2 电极电势
8.2.1 电极电势的产生
8.2.2 标准电极电势
8.2.3 能斯特方程
8.2.4 电极电势的应用
8.3 氧化还原滴定法
8.3.1 高锰酸钾法
8.3.2 碘量法
8.3.3 重铬酸钾法
第9章 仪器分析概论
9.1 原子光谱分析法
9.1.1 原子吸收光谱法
9.1.2 原子发射光谱法
9.2 分子光谱分析法
9.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9.2.2 红外光谱法
9.3 电位分析法
9.3.1 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9.3.2 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
9.3.3 电位分析法的定量分析
9.3.4 电位滴定法
9.4 色谱分析法
9.4.1 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
9.4.2 气相色谱法
9.4.3 液相色谱法
9.4.4 色谱分析法的应用
第10章 元素及其化合物
10.1 卤族元素
10.1.1 卤素单质
10.1.2 卤素主要的化合物
10.1.3 卤素离子的鉴定
10.2 氧族元素
10.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